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5 21: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时训练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大埔县青溪镇实验学校
一、单项选择题
1.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某地伏击入侵的日军,并歼敌1 000多人,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这次大捷发生于( )
A. 1937年9月 B. 1937年10月C. 1938年9月 D. 1938年10月
2. 哪一个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并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伏击战C. 卢沟桥抗战 D. 雁门关伏击战
3. 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分别在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大捷中取得胜利,其指挥官分别是( )
A. 李宗仁、朱德 B. 李宗仁、彭德怀
C. 张自忠、彭德怀 D. 李宗仁、林彪
4. 下列四幅影视作品的宣传画所反映的故事都发生在同一时期。这一时期是(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十年内战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5. 中国共产党提出“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主要是因为( )
A. 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围剿”
B. 日军在沦陷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C. 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扫荡”
D. 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
6.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分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的军歌?(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八路军 C. 新四军 D. 北伐军
7. 全民族抗战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
A. 瑞金 B. 广州 C. 延安 D. 重庆
8. 利用表格简要记录历史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百团大战 D. 豫湘桂战役
9. 日方《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记载:“1940年8月20日夜,(中国军队)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日军记录的这场战役的指挥官是( )
A. 李宗仁 B. 彭德怀 C. 朱德 D. 毛泽东
10. 下图所示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该战役发生于( )
A. 华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11. 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主要是因为( )
A. 沉重打击了日、伪军 B.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 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D. 扭转了时局
12. 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登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时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 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C. 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 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3. 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战役是( )
①平型关战役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淞沪会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归类法是历史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把杨靖宇、李宗仁归为一类,那么下图所示历史人物可以纳入此类的是( )
15. 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具有代表意义的两场战役。它们的相同意义是( )
①都沉重打击了日寇
②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③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重大胜利
④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6.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据此判断,这次战役是指(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战役 D. 百团大战
17. 平型关战役与百团大战的相同点有( )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②都是彭德怀领导的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④都属于敌后战场的抗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游击队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于1937年创作的。作者歌颂的是( )
A. 北伐战争中的国民革命军
B. 秋收起义中的工农革命军
C. 敌后抗日根据地上的抗日军民
D. 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
19. 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的。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 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的旗帜
B. 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 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D. 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的全部力量
20. 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面这组邮票纪念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红军长征 D. 新文化运动
二、综合题
2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某次重大战役的主要战绩表。
材料二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
(2)材料二 中的“彭大将军”指的是谁?
(3)围绕材料一,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有人说:“材料一所反映的这场战役战绩辉煌,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打得好!”但也有人说:“此战役八路军的伤亡也很大,并且过早地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以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使抗日根据地进入了严重的困难时期。因此,这场战役不值得肯定。”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方的士气。
——续范亭
材料二 1940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起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晋冀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
(1)材料一是续范亭先生对哪次战役的高度评价?根据材料概括这次战役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 中《大公报》评价的是哪一场战役?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一个主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DBD 6—10 BCCBA 11—15 CCBBA 16—20 DDCBB
二、综合题
21. (1)百团大战。
(2)彭德怀。
(3)这两种说法都过于片面。评价历史事件,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两方面看待。一方面,百团大战在粉碎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展示了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实力,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另一方面,百团大战过早地暴露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实力,会进一步引起国内外反动势力的仇视。(言之有理即可)
22. (1)平型关大捷。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百团大战。
(3)敌后战场的抗战。(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