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速 度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速 度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06 02:11:48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3节速 度
“课时跟踪训练”见“课时跟踪训练(三)”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谢 谢 观 看 课时跟踪训练(三)  速 度
A级—学考达标
1.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B.瞬时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一段非常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解析:选C 瞬时速度是为了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引入的物理量,所以A正确。平均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时较粗略,但平均速度中所对应的时间Δt越小,越能精确地描述物体在那一时刻附近的运动快慢,所以选项B正确。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而瞬时速度是与某时刻相对应的物理量,不能说明它与一段时间内位移方向间的关系,所以C选项错。若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故D正确。
2.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
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选A 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运动,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A正确。
3.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瞬时速度的方向始终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选A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瞬时速度不变,所以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速率不变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方向可以发生变化,故选项B错误;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相同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瞬时速度方向不变,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大小变化,则为变速运动,故D错误。
4.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启动后在第10 s末,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前10 s内汽车运动的距离为15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0 s末汽车的瞬时速度是20 km/h
B.第10 s末汽车的瞬时速度是70 m/s
C.前1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D.前1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35 m/s
解析:选C 汽车的速度表显示的是瞬时速度,由题图可知在第10 s末汽车的瞬时速度是70 km/h,故A、B错误。10 s内汽车的位移是150 m,则前1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15 m/s。故C正确,D错误。
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解析:选D 在某路段或路口限定最高时速,是指任一时刻都不能超过该速度,是瞬时速度,较远距离的公路是有弯的,100 km是指路程,D对。
6.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54 km/h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2 km/h,则v等于(  )
A.22.5 km/h      B.81 km/h
C.80 km/h D.90 km/h
解析:选B 设全程的位移为4s,则汽车以速度v1=54 km/h 行驶了前s的位移,以速度v行驶了后3s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位移的时间t1=;汽车通过后位移的时间t2=,全程平均速度=,代入解得:v=81 km/h,选项B正确。
7.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记录了传送带上工件的输送情况。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成品包装车间的光传感记录器,光传感器B能接收到发光元件A发出的光。每当工件挡住A发出的光时,光传感器就输出一个电信号,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每两个工件间的距离为0.1 m,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1 m/s
B.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3 m/s
C.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3 600个工件
D.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7 200个工件
解析:选D 由题中信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v== m/s=0.2 m/s,A、B错;由题图乙可知0.5 s传送一个工件,一小时可传送7 200个工件,C错、D对。
8.一个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7 s末的速度为9 m/s,12.5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 m/s B.9.6 m/s
C.8 m/s D.10.2 m/s
解析:选C 百米赛跑路线是直线,其平均速度v==8 m/s。
9.一物体以v1=4 m/s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 s后到达A点,在A点停了5 s后又以v2=6 m/s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后到达B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
s=v2t2-v1t1=6 m/s×5 s-4 m/s×5 s=10 m,
全程用时t=5 s+5 s+5 s=15 s,
故平均速度大小v=== m/s,方向水平向西。
物体全程的路程
l=v2t2+v1t1=6 m/s×5 s+4 m/s×5 s=50 m,
故平均速率v′=== m/s。
答案: m/s,方向水平向西  m/s
B级—选考提能
10.一辆汽车沿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解析:选C 设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知: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为s1=v1·。
后一半时间的位移为s2=v2·,
全程时间t的位移为s=s1+s2=(v1+v2)。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
=(30+60)km/h=45 km/h。
11.下列位移—时间图像中,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2 m/s的图像是(  )
解析:选B 由于s-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则由图像可得出vA= m/s= m/s,vB= m/s=2 m/s,vC=- m/s=-2 m/s,D物体做变速运动,由此可得出,B正确,A、C、D均错误。
12.如图所示为某客车的s-t图像。
(1)据图说明客车在各时间段的运动情况。
(2)求各时间段内的客车的速度。
(3)求全程中客车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1)0~1 h,客车向正方向匀速前进了40 km。
1~1.5 h,客车静止在40 km处。
1.5~3 h,客车沿负方向匀速返回。
(2)客车在0~1 h内的速度:
v1==40 km/h。
1~1.5 h内客车静止,故v2=0。
1.5~3 h内的速度:
v3= km/h=-26.7 km/h,
负号表示与v1方向相反。
(3)全程的总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
平均速率v= km/h=26.7 km/h。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 (3)0 26.7 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