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不甘普通寻自由 千辛万苦获成长
教学目标:据人物称呼变化寻人物成长历程
教学活动:围绕“孙悟空的不普通”设计三个活动
一寻“不普通”——出生环境
经历一:大闹天宫前(无律)
二寻“不普通” ——经历 经历二:被压五百年(准备接受他律)
经历三:西天取经(他律)
三寻“不普通”——荣誉
教学过程
导入:《敢问路在何方》音乐导入,我们来聊一下《西游记》吧,以你的阅读经验就故事情节,人物来点评一下你印象中的《西游记》吧(教师点评)。那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方法,一种独属于《西游记》的阅读方法来重读经典,看看你又能读出些什么呢?
走进今天的课题“不甘普通寻自由 千辛万苦获成长”
有一个人用十七年的时间饰演孙悟空这个角色,他就是六小龄童,可以说他对《西游记》及孙悟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说“他的身上体现了积沉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他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
——《六小龄童品西游》
一、一寻“不普通”——出生环境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第一回
(齐读,分析一下这些动物的共同点——吉祥神兽,充满神奇色彩)
“松、梅、竹”又被称为“岁寒三友”富有传统文化色彩。在这双重色彩的影响下塑造的孙悟空会是一种什么形象呢?神奇、自由自在、桀骜不驯,典型环境塑造鲜明人物形象。
二、再寻“不普通”
(一)经历一(无律)
为了“不普通”,孙悟空为做了哪些努力呢?
1.勇敢进出水帘洞称“美猴王”
2.如愿以偿当上美猴王,又希望突破生命的局限,长生不老。
于是去拜师学艺,学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取名“孙悟空”
3.一笔勾销生死簿上的名字之后,觉得自己有一身的本领,想要做官,玉帝给了他“弼马温”的职位,可是当他听说这是个末等的官后,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分析句中称呼得出孙悟空以自我为中心)
4.不满足于“弼马温”于是自封“齐天大圣”
大圣道:我本——
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
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
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
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朗读指导:狂妄自大)
——第七回
一路走来孙悟空一直是以我为中心,用“我的意愿”改造世界,完全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我们称这段不普通的经历为无律(板书:无律)
这种无律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呀,所以他的自然性必然与当时的社会规范形成一种矛盾。于是他换来的代价便是五百年的有期徒刑啊,这五百年他思考了什么呢?(这是孙悟空变化的转折点,小组讨论)
二、再寻“不普通”
(二)经历二(准备接受他律)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第十四回
终于等到唐僧的出现,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人生得以新的开始。这个时候唐僧给他起名叫“行者”这一行行了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可谓苦行,不光身体苦,心里还苦。有唐僧对他的不理解,委屈啊。
二、再寻“不普通”
(三)经历三(他律)
孙悟空:性子急、耐性差。唐僧:毫无能耐、盲目善良,怎么使悟空听取唐僧的教诲呢?
紧箍咒
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第十四回
紧箍咒:“名为定心真言,实是正心的要诀。所以你看,这金箍和紧箍咒真的只是收脑壳的吗?难道不是收心的吗?一念紧箍咒,悟空自然定心凝神,顽心自化,真心常存。这个时候孙悟空有约束了吧,就是他律。
性格不合的两个人终究会产生矛盾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 第二十七回
“忍气”学会了忍耐,觉得自己委屈,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居然流泪了,他为什么会流泪呢?引导学生分析流泪含义,为自己委屈流泪,想到师徒一场,为师徒情分流泪。孙悟空不再是一只顽猴而是一只有情有义的猴子,所以这个片断才这么的感人。
他身上的人性光辉在一点点扩散
行者气得暴跳道:“中他计了,中他计了!”沙僧道:“中他什么计?”行者道:“这是分瓣梅花计,把我弟兄们调开,他劈心里捞了师父去了。天!天!天!却怎么好!”止不住腮边泪滴。
——第八十六回
这个时候悟空的流泪又是为了什么,纯粹是为了师傅的安危
此时的悟空已经完全适应了他律。你看,悟空的苦不仅为自己,为唐僧,还会为谁呢?为百姓。
彼处三年不雨,民甚艰苦,老孙欲祈雨拯救,呼得龙王到彼,他言无旨,不敢私自为之,特来朝见玉帝请旨。”
八戒笑道:“不打紧!不打紧!哥肯带我去,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的米面都吃了,锁梃弄断了,管取下雨。”
行者道:“呆子莫胡说!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么得见?我临行时,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
行者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分角色读)
——第八十七回
分析八戒和悟空的对话,各自凸显的人物性格。
一路上降妖除魔,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被封为斗战胜佛。
三、三寻“不普通”——荣誉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分角色读)
这个时候孙悟空已经成佛,这是他佛性的特点,紧箍没有了,不需要他律,他律转化成了自律。
一路走来,随着孙悟空的称呼的变化,我们发现了孙悟空由猴性到人性再到神性的蜕变,这个过程也是悟空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转变,这就是成长。
从悟空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的成长历程又何曾不是这样呢,从刚出生的无知好奇到遵守社会规范再到自我的约束 。所以《西游记》它不仅仅是一部神魔小说,它更重要的是一部成长史。
再回到六小龄童的点评:“他的身上体现了积沉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他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照人物称呼变化寻找人物成长历程,透过环境的不普通,经历的不普通,荣誉的不普通,我们看到了一个成长与成功并存的悟空。)
不光是悟空的成长,唐僧、猪八戒 、沙悟净又是怎样的成长历程呢?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经典,随着称呼的变化寻找其他人的成长之路吧。这是老师给大家的推荐。
金蝉子——法师——唐僧——旃檀功德佛
天蓬元帅——猪精——猪八戒——净坛使者
卷帘大将——水怪——沙悟净——金身罗汉
板书设计:《西游记》
成
无律——他律——自律
长
(共22张PPT)
不甘普通寻自由 千辛万苦获成长
他的身上体现了积沉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他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
——《六小龄童品西游》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
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 修竹每留云。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第一回
文化色彩
神奇色彩
他的身上体现了积沉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他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
——《六小龄童品西游》
石猴
美猴王
悟空
弼马温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第四回
“我”说了算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第七回
大圣道:我本——
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
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
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
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
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我”说了算
石猴
美猴王
悟空
齐天大圣
弼马温
石猴
美猴王
悟空
齐天大圣
弼马温
以“我的意愿”改造世界
社会规范
用“我的意愿”改造世界(无律)
社会性
猴性、自然性
矛
盾
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第十四回
找准位置——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石猴
美猴王
悟空
齐天大圣
弼马温
行者
苦行
苦
身体苦:九九八十一难
十万八千里
心里苦:相处
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赶上他,叫他还来跟你,你却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父!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
——第十四回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第二十七回
人性:为自己 为师徒情分
行者气得暴跳道:“中他计了,中他计了!”沙僧道:“中他什么计?”行者道:“这是‘分瓣梅花计’,把我弟兄们调开,他劈心里捞了师父去了。天!天!天!却怎么好!”止不住腮边泪滴。
——第八十六回
为唐僧
彼处三年不雨,民甚艰苦,老孙欲祈雨拯救,呼得龙王到彼,他言无旨,不敢私自为之,特来朝见玉帝请旨。”
八戒笑道:“不打紧!不打紧!哥肯带我去,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的米面都吃了,锁梃弄断了,管取下雨。”
行者道:“呆子莫胡说!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么得见?我临行时,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
行者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
——第八十七回
为百姓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佛性
石猴
美猴王
悟空
齐天大圣
斗战胜佛
弼马温
猴性 人性 佛性
无律 他律 自律
行者
他的身上体现了积沉在中国文化深处的石头精神 ,他不甘于做一只普通的猴子,才会有那成功的一跃。
——《六小龄童品西游》
金蝉子——法师——唐僧——旃檀功德佛
天蓬元帅——猪精——猪八戒——净坛使者
卷帘大将——水怪——沙悟净——金身罗汉
寻小说人物的“成长之路”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