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1章 科学入门专题训练(一)[范围:基本测量]C2.用刻度尺测量科学教材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与教材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教材
C.读数时,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尺面垂直C[解析]错误不同于误差,错误是由于没有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C项是误差,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2 m=1.2×1000=1200 mm
B.1.2 m=1.2 m×1000=1200 mm
C.1.2 m=1.2 m×1000 mm=1200 mm
D.1.2 m=1.2×1000 mm=1200 mmD4.我国铁道的标准轨距是1.435 m,由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测量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1 m B.1 dm C.1 cm D.1 mmC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杭州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1 mmB6.小红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得到下列数据:0.0582 m、1.72 m、68 mm、24 dm,下列刻度与小红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相对应的是( )
A.毫米、厘米、分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米
D.分米、毫米、厘米、米C7.有5把刻度尺:①零刻度线一端已磨损;②刻度线模糊不清;③分度值不是毫米;④比被测物体短;⑤刻度不均匀。这些刻度尺中,不能用来测量长度的是( )
A.②⑤ B.①②
C.③④ D.①⑤A[解析]刻度线模糊不清无法读取数据,因此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没有参照的标准,因此也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8.对知识要进行归纳总结与实际应用,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B9.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读数为38.4 ℃,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该温度计依次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4 ℃,乙为39.6 ℃,丙为39.6 ℃,则( )
A.只有甲的正确
B.只有乙的正确
C.只有丙的正确
D.乙的肯定正确,甲和丙的可能正确D10.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
A.测量科学教材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的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
B.测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
C.测量铁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棉线和曲线重合来测量
D.测量数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同样的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D[解析] 200页同样的纸,实际上是100张纸,因此一张纸的厚度等于200页纸的厚度除以100。D12.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以下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立即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面相平C13.甲、乙两支读数准确的水银温度计,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两支温度计细管的内径相等。若以“℃”为单位,则当周围温度改变时( )
A.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大
B.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小,因此甲的读数比乙的小
C.甲的水银柱长度的变化比乙的大,但读数仍旧与乙的相同
D.甲、乙水银柱长度的变化相同,因此两支温度计的读数相同C14.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10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 90 ℃(气压为标准大气压)。由上述实验可知,当温度计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值时,实际的温度是多少( )
A.40 ℃ B.45 ℃
C.50 ℃ D.无法确定C二、填空题
15.请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位初中生的身高约为167 ________。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00________。
(3)某小孩发烧时的体温为39.3________。
(4)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cmmL℃kg1 mm(或0.1 cm)2.30 cm5.22(5.21~5.24)-1424262D.用细线将铁钉和蜡块拴在一起;
E.将铁钉和蜡块慢慢地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
量筒读数为V3=________mL,则蜡块体积为________cm3。
分析上述步骤,其中不必要读数的步骤是______(填字母),蜡块的体积可表示为V=________(用V1、V2、V3中的某些量表示)。4923AV3-V2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