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选择题
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A. 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 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 以上三项都是
2. 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A. 4月12日 B. 5月4日 C. 7月1日 D. 3月12日
3. 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 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 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4.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旅游业 B. 改善生态环境 C. 发展畜牧业 D. 增加木材产量
5.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人类的下列做法中能促使旱地荒漠化的是
A. 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
B. 滥捕乱猎野生动物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 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
6. 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A. 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 B. 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
C. 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 D. 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7.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 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
8.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A. 地壳运动频繁 B. 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 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 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9. 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
A. 水土流失 B. 气候改变 C. 生物多样性受损 D. 以上都可能发生
10.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A. 调节气候 B. 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 提供木材 D. 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11. 洛阳江红树林曾遭严重人为破坏,为恢复其原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 补种并保护红树林 B. 张网捕猎各种鸟类
C. 大面积围海造田 D. 大量排入生活用水
12. “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A. 节省办公经费 B. 减少垃圾 C. 实现现代化 D. 保护森林
13. “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A. 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C. 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D. 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14. 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②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③水绵属于苔藓植物 ④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
⑤西瓜是果实,小麦的子粒是种子 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②⑥
15. 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你对这项设计活动采取的态度应该是
A. 学校已经是花园式校园,何必多此一举
B. 绿化校园是校长和园丁的事,与己无关
C. 很想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D. 对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想多费心思,敷衍了事
16. 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B.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 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17. 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这样的植被类型是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18. 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沙尘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遭到破坏 B. 北方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少
C. 北方降水少 D. 北方温度较低,植物生长缓慢
19. 福岛核电站事故使日本今夏电力供应短缺.为此,日本民众采用“绿色窗帘法”,即在住宅墙体外种植绿色植物以遮挡太阳光,从而节省开放空调冷气所需的能源,削减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A. 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B. 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
C. 少开汽车多走路 D. 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20.阜城的清河路今年五月份将行道树换成了法国梧桐,使环境变得更加优美,你知道法国梧桐属于何种植被类型吗?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二、解答题
21.当你漫步在花园或校园时,都会看到一些友情提示语如图.请你另写一句有关爱护花草树木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温馨提示语: _________ .
22. 图是光合作用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简述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人类过度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导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可能会引起什么全球性问题?
为了保持环境的空气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3. 如图是“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分析回答:
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_________ 作用、B是 _________ 作用.
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_________ .
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_________ .
24. 蒙山位于蒙阴、平邑、费县三县交界处,其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既是一座“绿色水库”,又是一座“天然氧吧”.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季节,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蒙山还是避暑胜地,七月平均温度只有26℃,比县城低7﹣9℃.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蒙山既是一座“绿色水库”,又是一座“天然氧吧”? _________
夏天,蒙山的气温比县城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 .
树木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分别是通过根的 _________ 、茎的 _________ 、叶的气孔等结构进行的.
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 _________ ”.大家应该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亲手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
25. 资料一:今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
资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3万余亩,现只剩下6万余亩.
资料三:如图是一幅漫画:
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 _________ 相关.
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原因是植物可以通过 _________ 作用从叶片的 _________ 散发出水分.
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 _________ .
请你写出一点看完资料三后的感想. _________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同步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近来年,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植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有
A. 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B. 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D. 以上三项都是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保持水土、吸尘降噪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树叶是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实验证明,1.5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播40米.实验结果表明,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30%噪音.植物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如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气和12公斤的氟化物.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改善气候;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故答案为: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
2. 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
A. 4月12日 B. 5月4日 C. 7月1日 D. 3月12日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解答: 解:“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国民党颁布了植树令: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国民党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其意义为: 森林能够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 森林能防风固沙.森林可以通过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减少风蚀的强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树的强大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实践证明,通过营造防风沙林,配合农业、水利措施,会取得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 森林能够保持水土.森林能够调节径流量和枯水期的水量,还能保持水土,降低河水泥沙含量,减轻洪涝灾害等.另外,森林对防止河床升高、水旱灾害等方面,也有根本性的减缓作用. 森林能够涵养水源.森林是天然的“绿色水库”,能促进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正常循环. 森林能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森林是“物种之家”,是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基因资源的最大储存库. 故选:D
点评: 关注绿化、环保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3. 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 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 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考点: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 由于大多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利用资源时,对资源的利用时要做到节约和合理,本题依据此种原则分析即可.
解答: 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此种做法固然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但是骑电动车也会消耗电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也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C、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会给造成空气、水、土壤等造成不同层次的污染,从而影响了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 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考试时常考的知识点,所以应熟知.
4.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旅游业 B. 改善生态环境 C. 发展畜牧业 D. 增加木材产量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根本目的.解答时可以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原因、根本目的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根本目的.
5.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人类的下列做法中能促使旱地荒漠化的是
A. 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
B. 滥捕乱猎野生动物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 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
考点: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活动能促使旱地荒漠化.解答时可以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A、旱地植被稀少,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会破坏植被,是植被覆盖率下降,促使旱地荒漠化,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滥捕乱猎野生动物会使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物种的多样性减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6. 2017年6月5日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A. 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 B. 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
C. 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 D. 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的生态意义.
解答: 解:A、森林的树木根深叶茂,可以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此选项符合题意; B、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调节了气候;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此选项符合题意; C、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二氧化碳等,净化了空气;森林的树干、树叶等对还能够消除噪音的作用.此选项符合题意; D、森林是地球之肾,没有的植物我们人类也将无法生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森林的生态意义从对自然界的意义来考虑.
7.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 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一次性筷子指使用一次就丢弃的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一次性筷子是社会生活快节奏的产物.目前主要有一次性木筷和一次性竹筷.
解答: 解: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故选:B
点评: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的举措.
8. 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A. 地壳运动频繁 B. 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 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 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考点: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 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然而,要把环境恢复到原来状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做到.
解答: 解: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滥牧、过樵、过牧,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使得自然灾害发生地频度增大;自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这些原因是导致黄土高原成为荒山秃岭的主要原因. 故选:D
点评: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
9. 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
A. 水土流失 B. 气候改变 C. 生物多样性受损 D. 以上都可能发生
考点: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被砍伐的后果.解答时可以从森林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如森林上空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区高达10﹣25%左右,比农田高5﹣10%.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17度.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森林的作用.
10.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A. 调节气候 B. 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 提供木材 D. 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 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解答: 解: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不属于森林的生态作用. 故选:C
点评: 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
11. 洛阳江红树林曾遭严重人为破坏,为恢复其原状,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 补种并保护红树林 B. 张网捕猎各种鸟类
C. 大面积围海造田 D. 大量排入生活用水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关知识点.
解答: 解:A、补种并保护红树林可以使原来被破坏的红树林得以补充,能恢复原状,此选项符合题意; B、张网捕猎各种鸟类,不但不能恢复红树林的原状,反而会加速毁灭的速度,因为鸟类是农林害虫的天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大面积围湖造田,破坏了环境,使当地气候收到影响,会造成干旱天气,影响红树林生长,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大量排入生活用水可以加速红树林的死亡,因为生活用水是已经被污染的水源,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回答此题要从保护红树林的角度来考虑.
12. “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A. 节省办公经费 B. 减少垃圾 C. 实现现代化 D. 保护森林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根据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树木,特别是纸浆一定要有木材制得分析解答.
解答: 解:“无纸化”办公,公文、通知、宣传单等主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不再以纸质的形式下发,可以节约用纸.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树木,所以这样可以保护森林. 故选:D.
点评: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
13. “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
A. 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
C. 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 D. 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
考点: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体现了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由于森林蒸腾作用巨大,散失的水分特多,森林地区空气湿度大,降水多,体现了无雨它能“吐“.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4. 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②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③水绵属于苔藓植物 ④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
⑤西瓜是果实,小麦的子粒是种子 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②⑥
考点: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水的作用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菜豆与玉米种子的异同点、植物落叶的意义、水绵的分类、针叶林、果实种子、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据此解答.
解答: 解:①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因此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不是子叶; ②植物代谢产物主要有有二氧化碳、水、还有蛋白质,核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如尿素、氨等.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叶子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一些代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因此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③水绵,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因此属于藻类植物,而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 ④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主要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因此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 ⑤果实由种子和果皮两部分组成,西瓜是果实,小麦的子粒的种皮和果皮合在一起,因此小麦的籽粒是果实不是种子; ⑥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RJI剂,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生物圈中的水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如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是因为长白山的降雨量比锡林郭勒多,在长白山有足够的水供给植物生长,所以长白山能够生长茂密的森林,而锡林郭勒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只能够形成草原植被.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5. 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你对这项设计活动采取的态度应该是
A. 学校已经是花园式校园,何必多此一举
B. 绿化校园是校长和园丁的事,与己无关
C. 很想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D. 对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想多费心思,敷衍了事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对于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这对于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不能敷衍了事.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对于“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等活动要有正确的态度.
16. 有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A. 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B. 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C. 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 防风固沙、消除噪音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解答时可以从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防风固沙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降低温室效应;维持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根系可以固沙,减弱噪音,利人健康.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
17. 分布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这样的植被类型是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考点: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热带雨林地区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热带雨林地区的气候特点、植物特点、种类方面来分析.
解答: 解: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终年高温多雨,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植物四季长青,全年都有植物开花,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的栖息居所,动、植物种类丰富.符合题意. B、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不符合题意. C、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地区地带性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 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太阳光线垂直.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森林,不符合题意. D、、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主要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 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热带雨林地区具有的特点.
18. 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沙尘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植被遭到破坏 B. 北方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少
C. 北方降水少 D. 北方温度较低,植物生长缓慢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解答: 解: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故选:A
点评: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9. 福岛核电站事故使日本今夏电力供应短缺.为此,日本民众采用“绿色窗帘法”,即在住宅墙体外种植绿色植物以遮挡太阳光,从而节省开放空调冷气所需的能源,削减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A. 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B. 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
C. 少开汽车多走路 D. 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及保护植被的意义有关知识点.
解答: 解:A、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可以减少对植物的破坏,降低能源的消耗,符合题意; B、一水多用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水资源能够发电,符合题意; C、少开汽车多走路,可以节能减排,符合题意;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时需要消耗能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回答此题时要从能量的消耗和减少能量消耗方面来分析.
20.阜城的清河路今年五月份将行道树换成了法国梧桐,使环境变得更加优美,你知道法国梧桐属于何种植被类型吗?
A. 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考点: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特点和法国梧桐的生态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 解;法国梧桐的生态习性 喜光,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适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叶片具吸收有毒气体和滞积灰尘的作用.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可达35米.枝条开展,树冠广阔,呈长椭圆形.树皮灰绿或灰白色,片状脱落.柄下芽.单叶互生,叶大,掌状5﹣9裂,幼时密生星状柔毛,后脱落.花期4﹣5月,头状花序球形.球果下垂,通常2球一串.9﹣10月果熟,坚果基部有长毛.是落叶阔叶树种,因此,法国梧桐属于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综上所述:A、B、D选项不符合题意,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二、解答题
21.当你漫步在花园或校园时,都会看到一些友情提示语如图.请你另写一句有关爱护花草树木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温馨提示语: 青青小草,踏之何忍 .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涉及生物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的题目.
解答: 解:植被是清洁水源的保证,具有重要的调节水量的作用,地表植被具有最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通过对种植花草树木的意义的理解,再给于人性化描述. 故答案为:如:“爱护花草,珍惜生命”、“一花一草当呵护,一枝一叶总关情”“青青小草,踏之何忍!”“小脚不乱跑,小草微微笑”等
点评: 生物学是与众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2. 图是光合作用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简述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人类过度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导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可能会引起什么全球性问题?
为了保持环境的空气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考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保护植被的意义;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概念、作用、温室效应以及环境保护等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解: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公式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氧气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人类过度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导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即引起温室效应. 、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环境的空气清新.因此,我们为了保持环境的空气清新,要多爱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 +氧气 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温室效应. 爱护植被、植树造林.
点评: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23. 如图是“生物圈碳﹣氧平衡”示意图,分析回答:
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光合作用 作用、B是 呼吸 作用.
A、B两个过程中,能够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 .
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
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做些什么? 植树等 .
考点: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和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 解: 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 A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B过程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在这两个过程中A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 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故A说法正确; 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是错误的; C、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故C说法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D说法正确.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多植树造林. 故答案为: 光合 呼吸 A B 植树等
点评: 对于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的知识,应结合者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来理解.
24. 蒙山位于蒙阴、平邑、费县三县交界处,其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既是一座“绿色水库”,又是一座“天然氧吧”.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季节,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蒙山还是避暑胜地,七月平均温度只有26℃,比县城低7﹣9℃.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蒙山既是一座“绿色水库”,又是一座“天然氧吧”?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降水,被称为“绿色水库”,森林的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又被称为“天然氧吧”;
夏天,蒙山的气温比县城低的原因是 蒸腾作用能降低温度 .
树木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分别是通过根的 根毛 、茎的 导管 、叶的气孔等结构进行的.
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 植树节 ”.大家应该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亲手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
考点: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保护植被的意义.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的作用.可以从植物涵养水源、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的作用、保护植被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放出大量的氧气.因此又是一座“天然氧吧”. 森林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可以降低温度.因此夏天,蒙山的气温比县城低.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④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⑤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②叶肉细胞→③气孔→大气 .因此树木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分别是通过根成熟区的根毛、茎的导管、叶的气孔等结构进行的.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故答案为: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降水,被称为“绿色水库”,森林的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又被称为“天然氧吧”; 蒸腾作用能降低温度; 根毛;导管; 植树节.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森林的作用.
25. 资料一:今年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
资料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洪湖水面原有53万余亩,现只剩下6万余亩.
资料三:如图是一幅漫画:
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 破坏植被 相关.
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原因是植物可以通过 蒸腾 作用从叶片的 气孔 散发出水分.
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 植树造林 .
请你写出一点看完资料三后的感想. 要珍惜水资源 .
考点: 保护植被的意义;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森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蒸腾作用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 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还有人对坡度为13度的山地做过观测,发现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而我国西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由于人类乱砍乱伐、过度放牧、毁林造田、开荒造田等不合理的开发,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沙尘暴和大面积干旱都与人类破坏植被有关.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因此植被丰富的地方空气湿度较大. 要根治沙尘暴和干旱,应该因地制宜,宜林则林,易草则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要珍惜水资源、要节约用水或保护植被、增加植被、实现植被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水资源面临枯竭,就像漫画中的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人类的眼泪. 故答案为: 破坏植被; 蒸腾;气孔; 植树造林; 要珍惜水资源.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森林植被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