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分解出如下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和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平均数的概念,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通过讨论交流,能计算平均数。
4. 结合生活事例,准确地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能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准确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例1,猴妈妈买了15支铅笔分给5个小猴子,第一只小猴子分3支,第二只小猴子分4支,第三只小猴子分2支,第四只小猴子分5支,第五只小猴子分1支。
师:猴妈妈这样分公平吗?
生1:不公平!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分得同样多吗?实际动手分一分,然后小组内交流怎样分得?
生1:
生2:
生3:
师:先合再分;把5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起是15支,算出平均每个笔筒放3支,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最后每只小猴子平均放3支,这个3就叫做平均数,(板书---------认识平均数)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创设情境,使学生都参与体验、收集、经历“移多补少”的过程,从中找到合适的“移动”方式,这样自然引出课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深入探究,学习新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平均数的知识,请看例题。
环节1、课件出示例2,
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的成绩,每人投10个。成绩如下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组有几人,每个人投中几个球。)(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1:一组参加比赛的有4人,二组参加比赛的有5人。
生2:一组张华投中的最多,投中了8个
生3:二组刘杰投中的最多,投中了9个
生4:一组李英投中的最少,投中了6个
生5:二组王丽投中的最少,投中了3个
………..
师:哪组成绩好?(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哪个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1:一组一共投中了28个,二组一共投中了30个,所以二组成绩好。
生2:一组最多的是张华投中了8个,二组投的最多的是刘杰,投中了9个,所以二组成绩好
生3:一组投球最少的是李英投中了6个,二组投球最少的是王丽投中了3个,所以一组成绩好
……….
师:你觉得哪种比较的方法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生生对话)
师:看来参加的人数不一样多,比较总数不合理。
比较最大数也不合理,比较最小数也不合理。
师: “怎样比才算公平”;
师: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比较公平--------也就是比较每组的平均数。
师:你真是一语中的,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没有
师:那你会计算平均数吗?
生:会
师:怎样计算?
生:
师:那都加起来求的是什么?
生:一组同学一共投中几个球。
师:除以4求的是什么?
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球。
师:刚才计算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是除以4,现在为什么于除以5了呢?
生:因为第一组有4个人,所以要用一共的个数除以4,而第二组有5个人吗,所以要除以5.
师:现在能比较出哪组成绩好了吗?
生:一组成绩好。
环节二.联系生活,师生互动,深入理解。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的一些知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怎样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3
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做了统计。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数量(个)
1
3
2
3
2
6
4
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师:自己独立解决,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3+2+3+2+6+4)÷7
=21÷7
=3(个)
生:先算出一个星期一共丢了多少个塑料袋?然后再除以7算出平均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求出的平均数“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生:求出的3个不是每天实际丢掉塑料袋的个数。
师:而是一个平均数。
师:求出的“3个”与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一样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生:不一样
师:为什么不一样?
师:求出的“3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求出的“3个”是一个平均数,
师:而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是一个什么数?
生: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是一个实际的数,是实际丢了3个
师: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字,跟实际数字是不一样的。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平均数都是比这一组里最大的数小,而比最小的数大的数。
师: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设计意图:平均数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不是一个真实的数字,适当的代入生活情境,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总之,把握学习中不易理解的地方巧点拨,抓住学生易懂的地方善激励。)
环节三、练一练
1、师:独立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回答,并提问
师: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师: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第五组有7名同学,算出总数后要除以7,第六组有8名同学,算出总数后要除以8。
师:计算出的平均体重是什么意思?
师:你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两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吗?
生:第五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2千克,第六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师:我们对平均数有了更深的了解,一起来做一做第二题吧
第一问放手给学生。指名回答对答案
师:进货量一般要比销售量多一点。
师: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一下小军吧!
课件出示课本问题讨论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小军不会游泳)
师: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米20厘米”
生:有的地方比1米20厘米要深,有的 地方要比1米20厘米要浅,如果小军走到比1米20厘米要深的地方就比较危险了。
师: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不会游泳的话能随便下水吗?
生:不能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求平均数应该注意什么?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达到了学习目标,学会了 计算平均数,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课堂的前一部分以学生为主多一些,后一部分以老师为主多一些,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