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今天,是一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2015年9月3日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探究一: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九一八事变
1.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4.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探究二: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九一八事变——借口
9月20日,中共中央就发表《中共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响亮地喊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
同一天,中共中央还通过《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提出了当前的紧急任务。其中的一项就是:“党应该特别加紧反帝斗争,尤其是反日斗争的领导!”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样《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时既以此次案件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1931年9月23日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归纳出蒋介石不抵抗日军的原因。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日本国力强大,抗日会亡国。
把希望寄托于国联,希望联能主持正义。
蒋介石对共产党的仇恨。
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全部落入敌手。
占领了东北三省
东三省沦亡
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九一八事变——结果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日军对中国平民的大屠杀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日军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
时间
图为溥仪“登基”后着元帅装的留影。
地点
人物
1932年
长春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伪满洲国
东北抗日联军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将士组成的抗日义勇军
(1936)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 (1905-1936)
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率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为国捐躯。
八女投江
影 响
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国内阶级矛盾
(即国共矛盾)
民族矛盾
(即中日矛盾)
3.中国人民开始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
背景
华北危机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扑伸向华北。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义勇军进行曲》
华北危急!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形势图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1
2
华北危机
表现
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二· 九运动
时间 领导者 主体 口号
1935年12月9日
中国共产党
北平学生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爱国救亡运动)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一箭双雕。
西安事变——原因
讨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从社会矛盾、共产党、蒋介石以及二人自身因素进行分析)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逼迫蒋介石抗日
时间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人物
张学良 杨虎城
《西安文化日报》报道西安事变的消息
兵谏亭
西安事变——经过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何应钦
日本
英美
宋美龄
国外:
国内:
杀蒋
放蒋
你认为呢?
中国共产党主张杀还是放?
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局势力远远超出张、杨的预想——
日 本
英美
亲日派何应钦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怎么办?
西安事变——结果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中共的努力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
西安事变——结果
中共通过谈判,促成事变和平解决。
蒋: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电影《西安事变》剧照
西安事变——结果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不主张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原因: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入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结果
西安事变
意义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间的关键。从此,抗日民族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回南京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后进逼华北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为主要矛盾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蒋、汪等叛变革命内战爆发
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成
果
转
折
外
患
应
对
意
义
合作 内战 合作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国民革命
成
果
国共
历程:
课堂小结
1.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
人是( )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2.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部队组织起( )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B
A
课堂检测
3.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