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8 14:2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案
教学目标:
1、课前阅读《康震讲苏轼》,从书目的角度解读文本。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唤起体验
(出示明月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请学生齐读) 引发问题: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
引导学生探讨交流——“月圆人团圆”
引发问题:如果在中秋团圆时节,你和亲人不能相聚,你会如何呢?
引导学生理解“离人”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2、明确学习目标与作者情况(出示相关课件)。
3检查预习情况:读《康震讲苏轼》有何感想?请你说说你的收获。小组结合,将你们的感受交流一下,整理一下。
二、朗读体会
1、听读感知: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词文内容。
2、朗读体会:“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要求: 字正腔圆地读。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有板有眼地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有情有味地读。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3、谈谈感受:自由读后,引导学生从苏轼的角度谈谈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教师给予评价。
丙辰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
三、品味探究
1、解读小序,明确“中秋”“达旦”“大醉”“子由”词语的意思。 问题:小序部分有什么作用?
播放北京师范大学康震教授的在百家讲坛的解说视频,帮助理解。 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背景和写作目的——怀念弟弟子由。?
2、自读词文,思考讨论幻灯片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词文内容,已完成对词内容的理解。
3、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诵读全词:女生读上半阙,男生读下半阙。(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
4、师生共同完成对词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1)读词的上阕: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播放康震教授的解说视频,辅助理解。
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读词的下阕:
①思考:“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提示:这句话是在责问月亮:你对人不应该有怨恨呀,但你为什么偏偏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又亮又圆呢?词人借此来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请从你阅读《康震讲苏轼》这本书的角度,体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教师点拨长久与婵娟
引发:好的作品能让我们更好更多地读出自己所思所悟的东西。 通过下列句式说出你的看法与理解千年后你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回音袅袅…… 我明白————————————
明确: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在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5、明确:上阕:望月-思归 下阕:责月-怀人
四、拓展总结
1、加深理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充分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千古的名句。请大家再读一读苏轼的其它两首写给兄弟子由的诗,再次体会兄弟二人深切的情感。 幻灯片出示苏轼的《阳关曲〃中秋》和《西江月》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苏轼那“天涯同一月,相思两地情”的深厚兄弟情怀。
2、归纳小结。 幻灯片出示小结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全词作小结。教师点拨并板书词文总结。
3、音乐欣赏。 播放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婵娟”,在优美的乐声中再次体会词文所表达的情怀。五、结束语: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苏轼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永远的明月,永远的苏轼!” 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的相关试题。
2.阅读《康震讲苏轼》,要求做好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