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课 型
新 授
课 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知道三角形内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会用这个性质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对比,抽象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说理,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及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的过程。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若干小棒
教学方法
实验验证法,合作探究法、简单推理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活动一:摆一摆
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摆一摆,看一看哪组能摆成三角形?哪组不能摆成三角形?(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一人负责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选派小组交流汇报。
活动二:说一说,得结论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
3,5,6;3,4,6可以组成三角形。
3,3,6;3,2,6不能组成三角形
动手实验为探究提供素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案
合作探究
建立模型
拓展应用
内化新知
回顾反思
提升思维
3、反例探究,我们先研究
3,3,6;3,2,6为什么不能组成三角形?
课件动态演示
4、能不能大胆猜想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5、出示三根小棒2,6,3,
6+2>3,2,6,3我们刚刚实验证明不能组成三角形呀?为什么呢?我们刚刚得到的结论完整么,需要怎样修改?
活动三:算一算,比一比
6、能摆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7、阅读教材,大家对这句话有新的理解么?
活动四:练一练
8、判断
9、人选三根小棒,摆出不同的三角形。
10、摆一摆,完成下表。
11、找出第三边的范围。
1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3、你学会了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
14、你有哪些收获?
15、你还有什么问题么?
小组讨论,再汇报。
学生易得出结论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小棒可以组成三角形。
两根最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交流多样策略。
从反例入手形象直观感知什么样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举出一个反例,修改不严密的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学生经历猜想-探究-验证-发现-质疑的学习过程,完成自主学习的构建过程。
答案开放,从边和角两个角度思考答案,尽量不重复不遗漏。渗透分类思想。
梳理知识和方法,发散思维。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