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5-04 18:39:00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地球 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分二至的地球位置春分日 3.21左右秋分日9.23左右夏至日 6.22左右冬至日12.22左右ADBC公转方向66°34′N23°26′N23°26′S66°34′S太 阳 光全球昼夜长短情况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道昼夜等长返回春分日 3.21左右右66°34′N23°26′N23°26′S66°34′S太 阳 光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北极圈内
出现极昼现象昼短夜长,南极圈内
出现极夜现象返回夏至日 6.22左右66°34′N23°26′N23°26′S66°34′S太 阳 光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回归线昼长夜短,南极圈内
出现极昼现象昼短夜长,北极圈内
出现极夜现象返回冬至日12.22左右从春分到夏至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昼变长,夜变短
昼长大于夜长
极昼范围变大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昼长变短,夜长变长
昼长小于夜长
极夜范围变大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从夏至到秋分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昼变短,夜变长
昼长大于夜长
极昼范围变小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昼变长,夜变短
昼长小于夜长
极夜范围变小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课件8张PPT。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的方向地理方向-----自西向东 时针方向-----从北天极方向看
为逆时针向2、公转轨道
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
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近日点-----每年的一月初远日点-----每年的七月初3、公转的周期----一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恒星年)4、公转速度角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每日向东推进约1°线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平均约30㎞/S线速度365天6时9分10秒 =1恒星年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公转的速度二、黄赤交角 及影响 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1、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移动范围具体位置移动方向每天的大致位置每天的移动方向何时位于北半球、南半球何时向北移、何时向南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回归年为周期做往返运动课件15张PPT。[知识回顾]:1、昼夜交替 自转的地理意义2、产生时差 3、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偏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的划分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也就是太阳在当地的仰角。(用来表示昼夜状态)夜半球晨昏线昼半球表示意义太阳高度角(H)昼夜半球上太阳高度的分布
同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例 太阳高度日变化与日影朝向
及日影长度的日变化演示2、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时的太阳高度)即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1)随纬度的分布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同一时刻,不同纬度间不一样) 离太阳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同一地点,不同季节间正午太阳高
度不同。一般当地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
较大,夏至时最大;当地冬季时较小,
冬至时最小。 在同一地点,当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该地靠近时,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当太阳直射点逐渐远离此地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达最大值达最大值达最小值达最小值每年太阳直射两次(二)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
Flash演示晨昏线与昼弧夜弧: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演示2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2)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冬至日另一种规律概括: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平面 平面 交角 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 变化太阳高度的 变化太阳高度的 变化四 季五 带昼夜长短的 变化赤道黄道黄赤太阳直射点季节纬度季节纬度小结(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2、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3、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1、天文四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为夏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为冬季;春秋二季为过渡季节4、气象四季 五带的划分1、划分方法:北寒带北 温 带 热 带南 温 带南寒带2、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23026`N23026`S66034`N66034`S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问题:假设黄赤交角为零,
将会怎样?演示课件9张PPT。(二)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与昼弧夜弧: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
Flash演示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演示2重合并过极点斜交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垂直并平分斜交不平分永远平分赤道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2)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冬至日另一种规律概括: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平面 平面 交角 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 变化太阳高度的 变化太阳高度的 变化四 季五 带昼夜长短的 变化赤道黄道黄赤太阳直射点季节纬度季节纬度小结(三)四季的更替2、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3、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1、天文四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为夏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为冬季;春秋二季为过渡季节4、气象气候四季 五带的划分1、划分方法:北寒带北 温 带 热 带南 温 带南寒带2、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23026`N23026`S66034`N66034`S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四)五带的划分 问题:假设黄赤交角为零,
将会怎样?演示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