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沟通
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第9课
目
录
1
2
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3
对西域的管理
【学习目标】
1识记张骞通西域。
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
【学习重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一) 操 作 方 法
一、丝路沧桑—
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自主学习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西域的地理概念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自主学习
张骞
合作探究1:张骞通西域
时间:
目的:
过程:
结果: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寻求军事联盟)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公元前126年
公元前138年
合作探究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合作探究:1:张骞通西域
张骞
时间:
目的:
结果: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进攻匈奴
了解西域的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合作探究1:张骞通西域
时间:
目的:
收获: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
发展汉朝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往来和相互了解
问题思考
试想,在张骞“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呢?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我们应该学习张骞
坚定信念,百折不挠
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1、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一) 操 作 方 法
二、丝路之花——
丝绸之路
重走“丝绸之路”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各地
敦煌
“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织品
想一想: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材料一
丝绸之路开通后,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此外,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材料二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金刚经》发现于敦煌人们已在在遗迹楼兰 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另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
丝绸、瓷器、茶叶……
中国
1、物资上:
西方
2、文化上:
中国
西方
香料、琉璃、胡椒……
造纸术、开渠、凿井、铸铁……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渗透
合作探究2:“丝绸之路”
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都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动脑筋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南海
徐闻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印度半岛
斯里兰卡
孟加拉湾
(一) 操 作 方 法
三、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公元前60年
职能:总管西域的事务
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 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
汉
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西域都护的设置
西域都护的设置
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东汉明帝时期:班超出使西域
目的: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
班超派 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意义: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沟通
中外文明的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的设置
班超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罗马帝国)
课堂小结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C
当堂达标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
A.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B.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
C.联络大月氏打败匈奴
D.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的管辖
B
当堂达标
【3】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面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A
当堂达标
1、自制丝绸之路地图(如张韦静同学的作品)
2、制作“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表格,可从
时间、目的、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阐述。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