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社戏(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2社戏(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8 21:11:27

文档简介


新编人教版语文八下1.1.2《社戏》
单项选择题
1.写“我”在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 ??)
A.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B.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C.表现了“我”对看社戏的热情已经减弱
D.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2.对“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突出了那一夜的戏好看,令“我”难忘。
B.突出了那一夜的豆好吃,令“我”回味。
C.突出了那一夜生活的难忘和对乡间少年朋友诚挚情谊的怀念。
D.与全文中心无关,没有作用,应删去。
判断题
本文的写作思路是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
去看社戏的过程一波三折,这样写是为了烘托看戏的急切心情。
5.课文中描写的这场社戏并不好看,孩子们也不爱看,但是课文仍然以“社戏”为题,这是文不对题。??
6.“归航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孩子们的爱占小便宜、调皮捣蛋的不良品行。
??
7.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8.在平桥村可以钓虾、放牛,这是令我很开心的事,但对“我”来说是最快乐的事情是去看社戏。
课文叙述有详有略,其中关于平桥村的介绍是详写的。
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是从侧面描写表现了这场社戏并不好看。??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C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写“我”在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点: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C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并不是那夜的豆格外好吃,那夜的戏格外好看,而是通过写豆和戏突出那夜的生活终生难忘,表达对乡间少年朋友的诚挚情谊。
判断题
R
考点:正确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解析:本文围绕着“社戏”展开,首先是“我”盼望去看社戏,接着写我们一群小伙伴真的去看社戏了,最后写看完戏回来之后发生的事情。
T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几个转机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F
考点:正确把握文章中心。 ?解析:小说中心是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作者表现这个中心,正是通过社戏一步步展开的。单纯的戏虽然不好看,但是伙伴们的美好心灵,农村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关系,令人难以忘记。而且,这在“我”看来却是最为重要的。
F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T
考点:正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析: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T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解析:这两件事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乐事,但那也是给“第一盼望的”事情做铺垫的,这“第一盼望的”就是去看社戏。
F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详略安排。??解析:课文中有关于“社戏”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详写的,其他部分是略写的。
T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表达技巧。??解析:孩子们的表现是侧面描写,烘托出这场社戏并不好看。

课件16张PPT。社戏[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03010201R820101XY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余尔 学习目标明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明确课文内容壹写作思路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梳理课文内容盼看社戏①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②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③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去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的去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去领略那去看戏的叙写。去看社戏①写看戏前的波折②写去赵庄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③写在赵庄看戏④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吃梳理课文内容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 梳理课文内容波折转机叫不到船
不准和别人同去
外祖母要担心八叔的航船回来了
少年们愿意和“我”一同去
双喜写包票,保证不出事作用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所见所闻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作用梳理课文内容怀念社戏看戏后的余波梳理课文内容详略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⑤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从故事情节来看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贰不好看。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不爱看。表现:稀奇、渐不明显、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 (侧面描写)1.戏好看吗?孩子爱看吗? 小说中心是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作者表现这个中心,正是通过社戏一步步展开的。单纯的戏虽然不好看,但是伙伴们的美好心灵,农村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关系,令人难以忘记。而且,这在“我”看来却是最为重要的。因此,结尾说那是好戏,并且以此为题。 “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农家少年的天真、热情、纯朴和稚气。正是因为偷豆吃的童心和野趣,才使普通的罗汉豆有了无比的美味,才使“我”终身难忘。 罗汉豆并不是无上的美味,但那是要好的伙伴们齐心协力做好的,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吃到的好豆。社戏也并不是引人入胜,但看戏时有伙伴的陪伴,因此便变成了无法再看到的好戏。童年的快乐、甜蜜,也便变成了永恒的回忆。2.偷豆这一情节表现了什么?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
“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3.如何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梳理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小结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