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语文八下2.6.1.1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恐龙无处不有》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加粗字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A.骨骼(gé)
B.褶皱(zhězóu)
C.携(xié)带
D.覆(fù)盖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俯冲
B.冰天雪地
C.飘移
D.流逝
判断题
3.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所以它的内容是非常专业的科学知识。
??
4.文章的题目是“恐龙无处不有”,说明每块大陆上都有恐龙的存在。
??
5.文章主要论证的是恐龙无处不有。
??
6.南极恐龙的灭绝原因是行星撞击。
??
7.文章用生物学的发现来佐证地质学的理论,说明这两个科学领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8.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
9.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团。
10.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B
考点:正确识记字词。??解析:B项应该是翘舌音zhězhóu。
2. C
考点:正确识记字词。??解析:C项应该是“漂移”。
判断题
3. F
考点:正确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解析: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它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专业性,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有一定程度的严谨性,并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以增加可读性。
4. T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题目。 ?解析:题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突出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
5. F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恐龙无处不有只是一个佐证,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
6. F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南极气候并不适合恐龙的生存,它们的灭绝是因为南极的寒冷。
7. F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这只能说明这两个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并不能说它们在本质上相同。
8. T
考点:正确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解析: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其代表作有《基地》系列、《钢窟》系列、《我,机器人》等。
T
考点:正确理解字词。??解析:注意积累文中重点生字词。
10. R
考点:正确理解字词。??解析:注意积累文中重点生字词。
课件20张PPT。恐龙无处不有[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04010201R8202060101XY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余尔 学习目标掌握重点生字词壹了解作者阿西莫夫贰明确文章内容叁掌握重点生字词壹生字词骨骼(gé)人和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团。天衣无缝(fèng)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褶皱(zhězhòu)这里指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携(xié)带随身带着。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覆(fù)盖遮盖。了解作者阿西莫夫贰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其代表作有《基地》系列、《钢窟》系列、《我,机器人》等。写作背景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写成此文。语文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它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专业性,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普及性、可读性和通俗性。在陈述专业科学知识时要求有一定程度的严谨性,并允许适当地虚构作品情节、人物、环境等,以增加可读性。明确文章内容叁明确文章内容恐龙无处不在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题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突出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第一部分(1段),提出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明确文章内容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举例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明确文章内容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提出南极气候并不适合恐龙的生存,但它却真实存在过,引起读者的思考。明确文章内容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恐龙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原因。明确文章内容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解释了什么是泛大陆及大陆板块运动的过程。明确文章内容 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介绍泛大陆的分裂,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明确文章内容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介绍南极恐龙的灭绝是因为南极的寒冷。第二部分(2-14段),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大陆漂移假说。明确文章内容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第三部分(15段),总结全文——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总结归纳恐龙无处不有作者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证明的材料: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被证明的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生物学地质学佐证了解了作者阿西莫夫二三明确了文章内容学习小结学习了重点生字词一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