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恐龙无处不有(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6.1.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恐龙无处不有(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8 21:37:06

文档简介


新编人教版语文八下2.6.1.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之恐龙无处不有》
单项选择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2.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4.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举例子
判断题
5.“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这句话中可以把“漂移”和“迁移”互换位置。
??
本文也有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比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的“驮”字。
“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中的“似乎”用词严谨。
文章的结尾很好地呼应了开头,突出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这一主旨。
恐龙无处不有是因为每块大陆都很适合恐龙的生存。
10.本文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来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D
考点:理解说明方法。?解析: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使地质界以前的不解之谜迎刃而解了,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A
考点:理解说明方法。?解析:列数字,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大约”表示推测,因为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切的数字。用“大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B
考点:说明方法。?解析:作比较,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来到南极的动物的厄运。
4. C
考点:理解说明方法。?解析:打比方,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形象地说明了南极冰雪覆盖的特点。
判断题
5. F
考点:正确理解关键字词。 ?解析:“漂移”和“迁移”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文意,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6. T
考点:正确理解说明文语言。 ?解析:“驮”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陆漂移的样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7.T
考点:正确理解说明文语言。 ?解析:用“似乎”是因为作者没有亲身经历过,只能根据科学发现进行推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 T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文章的结尾首尾呼应,呼应文章开头的观点,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周密性。
9. F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析:“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由于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太长,它们恰好经历了一个泛大陆由合而分的过程,成了地质演变历史的见证者。泛大陆先是分成了四块,然后大部分继续分裂,于是,恐龙也就遍布了每个大陆。
10. T
考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解析:这篇事理性说明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课件18张PPT。恐龙无处不有[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04010201R8202060102XY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余尔 学习目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壹探究文章重点问题贰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壹语言特点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一小片”“非常”,用词准确、严密。语言特点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漂移”和“迁移”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如果互换,就不能正确表达文意,就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语言特点“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使地质界以前的不解之谜迎刃而解了,从而证明了这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语言特点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驮”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陆漂移的样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语言特点列数字,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大约”表示推测,因为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切的数字。用“大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语言特点“似乎”表示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舒适”一词,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早期的气候与地理环境很适合恐龙生存。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语言特点运用“携带”一词,生动形象,把抽象的事理说得通俗易懂。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语言特点作比较,强调了南极的寒冷和来到南极的动物的厄运。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语言特点打比方,将“南极洲”比作“全球的大冰箱”,形象地说明了南极冰雪覆盖的特点。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语言特点首尾呼应,呼应文章开头的观点,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周密性。探究文章重点问题贰问题探究每个大陆为什么都会有恐龙?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由于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太长,它们恰好经历了一个泛大陆由合而分的过程,成了地质演变历史的见证者。泛大陆先是分成了四块,然后大部分继续分裂,于是,恐龙也就遍布了每个大陆。由此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作者在本文开头提出的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主题归纳 这篇事理性说明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探究了文章的重点问题二学习小结体会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