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小石潭记(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10.2小石潭记(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8 21:59:00

文档简介


新编人教版语文八下3.10.2《小石潭记》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古今异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B.影布石上(古义:映照。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
C.不可久居(古义:待,停留。今义:住,居住。)????
D.乃记之而去(古义:跑。今义:往,与“来”相对。)
2.下列词类活用有误的一组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没有东西的)?????????
B.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C.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冷) ????????????
D.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下列词类活用有误的一组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作状,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
B.下见小潭(下面)
C.潭西南而望(名作状,向西南)
D.其岸势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
4.下列一词多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B.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C.以其境过清(因为)
D.全石以为底(介词,凭)
5.下列没有特殊文言句式的一项是( ???)
A.如鸣佩环
B.卷石底以出
C.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D.全石以为底
6.下列一词多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B.明灭可见(助动词,可以)
C.全石以为底(动词,认为)
D.为坻,为屿(动词,成为)
判断题
7.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带我们进入了小石潭的美丽景色中。
??
8.小石潭环境的凄清衬托了作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
9.作者一开始写小石潭的时候是快乐的,但最后又觉得太凄冷,这是矛盾的。
?
10.小石潭的美景治愈了作者内心的孤寂。
??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D
考点:正确理解词义。 ?解析:“去”的意思是离开。
2. A
考点:正确理解词义。 ?解析:A项“空”是名作状,在空中。
3. B
考点:正确理解词义。 ?解析:B项的“下”是“名作状,表示方向,向下”的意思。
4. D
考点:正确理解词义。 ?解析:D项的“以”是“把”的意思。
5. C
考点:正确理解文言句式。 ?解析:A项是倒装句,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如佩环鸣”;B项是倒装句,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石底卷以出”;D项是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
6. C
考点:正确理解词义。 ?解析:C项的“为”是“作为”的意思。
判断题
7. T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写作特色。 ?解析: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有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8. T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写作特色。 ?解析: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清幽无闻与作者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也含蓄地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9. F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柳宗元是为排遣心中之忧而发现这个小石潭的,因此,这里有小石潭的发现之乐,有潭水的清澈之乐,有潭中的鱼与游人的逗乐。“乐”是自然之乐,是自然界自身拥有的特征;“忧”是人心之忧,反映了作者痛苦遭遇下的心情。
10. F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主旨。 ?解析: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静谧和幽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课件15张PPT。小石潭记[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05010201R820310XY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余尔 学习目标归纳重点文言字词探究文章写作特色归纳重点文言字词壹文言字词古今异义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今义:能愿动词,可以。)②影布石上(古义:映照。今义:用棉、麻等织成的,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③不可久居(古义:待,停留。今义:住,居住。)④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与“来”相对。)文言字词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可为副词,大约助动词,可以动词,作为动词,成为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清形容词,清澈形容词,凄清文言字词一词多义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无一人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以空连词,而连词,因为介词,把名作状,在空中形容词,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文言字词词类活用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作状,表示动作的方向,向西)②下见小潭(名作状,表示方向,向下)③潭西南而望(名作状,向西南)④其岸势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⑤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⑥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⑦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冷)⑧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文言字词文言句式①如鸣佩环(倒装句。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如佩环鸣”)②卷石底以出(倒装句。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石底卷以出”)③全石以为底(倒装句。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全石为底”)探究文章写作特色贰写作特色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有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1)移步换景写作特色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清幽无闻与作者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抑郁心情,也含蓄地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问题探究①柳宗元是为排遣心中之忧而发现这个小石潭的,因此,这里有小石潭的发现之乐,有潭水的清澈之乐,有潭中的鱼与游人的逗乐。“乐”是自然之乐,是自然界自身拥有的特征;“忧”是人心之忧,反映了作者痛苦遭遇下的心情。
②因为离开了纷扰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处清净之所,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失意的文学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但内心的忧烦是挥之不去的,虽有片刻欢乐,过后,又会涌上心头。
③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她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主题归纳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静谧和幽美,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归纳了文章重点文言字词探究了文章写作特色学习小结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