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6 19: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前一课《永远倒不了的老屋》),课文裁减掉了最后的部分,让学生在掌握构章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不仅可以预测情节,更能续写具体的内容,且能保持原本的写作风格,这是统编教材将文学理论融入到小学阶段后聚焦读写一体的典型呈现。因此,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定为:“学会有理有据地预测故事中将要发生的事情,合理地续编故事”。?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虽是初次接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策略(本次为预测)单元,但由于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具备一定的预测情节的能力。本课中需要引导学生合理地预测情节,并按照原文的风格续写故事,聚焦思维力的培养,达到读写一体。?
教学目标:?
1、借助于都,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地预测故事中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合理地续编故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能预测未来吗?(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回应)?老师来预测一下,你们看对不对??明天是星期五。?
明年的今天你们会比现在长大一岁。?为什么我能对?(依据——规律)?
今天这节课上完,老师保证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小小预言家。?好,上课!(师生问好,正式上课)?
二、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今天有一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故事里,大家来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胡萝卜先生)?
他是谁?看上去是一位怎样的先生?他在干什么??
他,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胡萝卜先生。来,跟他打个招呼!(师生一起打招呼——胡萝卜先生你好!)?
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三、共读故事,相机设疑,促进预测?
1、提示阅读方法:?
(1)注意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
2、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发愁”,猜想胡萝卜先生对胡子的态度(讨厌,厌烦)?
3、课件出示图片及第二自然段的部分内容,教师范读。继续引导学生猜想预测。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匆匆忙忙”“近视”“沾到果酱”“营养品”等词语,帮助学生合理预测。?
4、齐读第三自然段,验证自己的预测。?
5、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风里飘动着,跟随者胡萝卜先生向前走去。?
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1)出示男孩放风筝图片,引导观察,然后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出示句子: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继续预测。?
预测后,自己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验证并修正自己的预测。?
6、出示鸟太太晾尿布图片,自读课文第7自然段。?
出示句子: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1)?预测情节,交流?
(2)?教师相机给予点评和激励。?
四、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1、请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可能在什么情况下,帮助了谁??
(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如联想绳子的捆绑作用、牵引作用等)?
2、回顾课文内容,合理编写一个结尾?
提示:?
?胡萝卜先生早上出门是要去眼镜店为自己配一副眼镜。?
?最后,胡萝卜先生对自己的胡子的态度改变了没有??
3、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教师适时评价激励。?
五、回顾全文,感悟主题?
1、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续编交流,我们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么,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指名交流。?
胡萝卜先生最后也觉得(课件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来,我们都是胡萝卜先生,一起来夸一夸我们的胡子!(齐读)
?2、想一想,从“发愁”到“太棒了”,胡萝卜先生对自己的胡子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帮助了别人,助人为乐)?
六、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老师在课前说过,学完这节课,同学们都会成为一个小预言家。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自己对故事的预测写下来,也可以配上好看的图画。?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很多图画书,当你们写好画好,老师帮大家装订到一起,这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图画书!老师期待你们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胡萝先生的长胡子?
?发愁?
??????????帮助别人?
太棒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比较好,同学们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预测,并且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和美好。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渗透了阅读策略的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给予引导和帮助,使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步落实。?
但是,如果加入表演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