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梅岭三章(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1梅岭三章(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7 10:11:21

文档简介


新编人教版语文九下1.2.1梅岭三章
单项选择题
1.《梅岭三章》作者是( ???)
A.萧红????????
B.舒婷??
C.陈毅????
D.戴望舒
2.下列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旌旗 jing??????? 
B.阎罗 yán??????? 
C.血雨腥风xīn???????????
D.风应有涯?yá? ? ??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丛莽:丛生的草木。莽,密生的草。????????
B.旌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C.旋:旋转。????
D.自由花:指人民解放。
4.从该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 ???)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5.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什么(? ? ?)
A.现代诗 ?
B.格律诗 ?
C.自由诗 ??
D.古体诗
6.对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伤病 (我)
B.二十馀日(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
C.虑不得脱 得诗三首留衣底(想)
D.旋围解(不久、随即)
7.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
D.人间遍种/自由/花
8.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9.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0.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是(???)
①南国烽烟正十年 ???????????????????????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
③取义成仁今日事 ???????????????????????
④人间遍种自由花?
A.借代?借喻 引用 借喻????????
B.借代?借喻 引用 借代
C.借代?借代 引用 借喻????
D.借喻?借喻 引用 借喻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C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解析:【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2. C
考点:正确认读汉字
解析:jing|yán|xīng|yá ??C.血雨腥风xīng???
解析:注意易错点,“旌”是后鼻韵音,“阎”“腥”是前鼻韵母。
点评:此类题要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3. C
考点:正确理解词语
解析:C.旋:不久、随即。???
?
4. B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所写内容”,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古诗中的“述志诗”类似于现代的抒情诗,诗中作者主要是表达自己情感。《过零丁洋》虽然也有“叙”的内容,但这不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主要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即诗最后一句的内容。答案:B
5. B
考点:对文学体裁的辨析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答即可,《梅岭三章》是按格律诗来写作的,所以答案为B。
6. C
考点:正确理解词语
解析:根据所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句子内容来判断字词义即可。
点评:文言中很多一词多义的词语,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答案:C
7. D
考点:诗歌的断句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判断停顿。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D句的朗读停顿是“人间/遍种自由/花”,在主谓之间划分。
点评: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8. A
考点:正确理解诗句含义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的内容即誓死与反动派作斗争,A项中“死亦为鬼雄”与其意境相同。答案:A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学习时要注意理解诗歌内容。
9. C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析:C错,本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像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作者写作方法和表达意图,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0. A
考点: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说明修辞手法。
解析: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借代|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借喻|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引用|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借喻
点评:本题中涉及“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手法,要注意辨析。比喻,是指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指两物有相关点。
课件21张PPT。梅岭三章[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901140201R92010201D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丁叮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陈毅及写作背景壹理清诗的内容贰了解作者陈毅及
写作背景壹陈毅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背景资料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
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这三首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陈毅同志当时从容、镇定;诗“留衣底”,又说明陈毅同志当时是准备把它作为遗言留给党和人民的。理解诗的内容贰题目解说 《梅岭三章》梅岭,就是大庾岭,今在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诗人被敌人围困在梅岭山脉时写下了这三首绝命诗。课文详解—小序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余:我。 旋:不久。从开头的小序中能得出什么信息?时间、地点和写诗的原因。
小序交待了写作背景及缘由,
“旋围解”说明这段小序是补写的。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①此章第一句有什么作用?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
后两章都由此句起。②第三句中“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课文详解—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法。阎罗:即阎罗王,迷信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方法,在这里喻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课文详解—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③第一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面临牺牲的考验,作者立下革命到底的誓言。
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除恶务尽的决心。追忆往昔、身去泉台、力斩阎罗,
抒发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课文详解—第一章回首征程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①“烽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
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战争。②“飞来”一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飞来”一词有轻快、欢欣的意思,用纸钱来祭奠死者是我国的民俗特色,诗人盼望捷报当纸钱,表现诗人豪迈、爽朗的性格,妙语天成,壮而不悲。课文详解—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③第二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面对今日,勉励来者,盼捷报飞。
洋溢着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课文详解—第二章勉励战友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①“应有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革命信念?体现了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诅咒,
同时也表达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课文详解—第三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②“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血雨腥风”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屠杀和镇压。
“取义成仁”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
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自由花”,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
指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课文详解—第三章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③第三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展望未来,取义成仁,开自由花。
表达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课文详解—第三章展望未来段落大意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途程,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第三章:诗入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梅岭三章一、过去
二、现在
三、未来内容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精神回首征程
勉励战友
展望未来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时间结构图解主题归纳这三首诗中,诗人回首革命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了解了作者陈毅及写作背景一二理清了诗的内容学习小结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