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断章(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3.3断章(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7 10:19:02

内容文字预览


新编人教版语文九下1.3.3断章
单项选择题
1.《断章》作者是( ???)
A.沈尹默????????
B.卞之琳??
C.陈毅????
D.戴望舒
2.下列不是本文作者的代表作的是( ????)
A.《慰问信集》??????? 
B.《雕虫纪历》 ?????? 
C.《鱼目集》 ??????????
D.《等待》? ?
3.作者属于哪个诗派(  )
A.新月诗派????????
B.九叶诗派?
C.朦胧诗派????
D.七月诗派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学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5.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判断题
6.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 ???)
7.《断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
8.节选四句诗精巧短小、明白如话( ???)
9.?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
10.《断章》这首诗歌富有哲思性( ???)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B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解析: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
?
2. D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解析:《等待》是戴望舒的代表作
3. A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解析:【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4. B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解析:B项表达错误,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出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而这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当你谈论别人时,褒也好,贬也好,你自己也被别人或褒或贬。别人可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你同样可给别人以福音。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意境”、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
5. A
考点: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解析:A项表达错误,《断章》诗人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给我们丰富的哲思。启迪我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
判断题
6. T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解析: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7. T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析: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
8. T
考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析: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出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
9. T
考点:正确理解诗歌内容
解析: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10. T
考点:正确理解诗歌主旨
解析:《断章》诗人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给我们丰富的哲思。启迪我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
课件21张PPT。断章[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901100201R92010303D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丁叮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卞之琳及写作背景壹理清诗歌的内容贰探究诗歌的写作特色叁了解作者卞之琳及
写作背景壹卞之琳【卞之琳】
(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背景资料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理解诗的内容贰题目解说《断章》 :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时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诗歌诵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
诗歌赏析桥楼
明月
窗子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断章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断章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
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
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
人生可以互相装饰。深入探究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深入探究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世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断章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归纳总结


事物相互依存
事物相互转化你桥上人楼上明月装饰你看你你装饰别人风景看窗子梦探究诗的写作特色叁写作特色 《断章》由四幅画面构成。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关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画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体现了诗人刻意求工的美学态度与追求。(1)美学的构图原则写作特色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词,写出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而这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当你谈论别人时,褒也好,贬也好,你自己也被别人或褒或贬。别人可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你同样可给别人以福音。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意境”、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2)哲学的人生智慧主题归纳《断章》诗人通过描绘四幅人物与事物之间的剪影,带给我们丰富的哲思。启迪我们: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不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了解了卞之琳及写作背景一二理清了诗的内容学习小结三探究了诗的艺术特色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