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第50讲 城市化及城市化问题
[考纲要求]
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知识讲解]
1.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
含义: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此外,使城乡人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比重是最重要指标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
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
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间: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3)发达国家城市化
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2.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1)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污染:
①大气污染
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
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
②水污染
污染源: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
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
③噪声污染
污染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危害: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问题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4)影响计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上海保护城市环境的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浦 东新区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人口迁往卫星城和新区有效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宽道路、修建环城公路、建设南浦、杨浦大桥、新修高架和地铁等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全面开展污染物的治理、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能力训练]
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 )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人口数量增加
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 )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
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
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
6.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人口增长过
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③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⑤城市就业
条件改善。 ( )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②
7.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①
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
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 )
A.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⑦
8.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
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城市大气污染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城市人口密集,呼吸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B.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排放大量烟尘
C.工矿企业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
D.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
10.保护和改善环境,不应该 ( )
A.加强城市管理 B.控制经济发展
C.进行全面规划 D.扩大绿地面积
11.首都北京提出建成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建设方针,主要考虑的是 ( )
A.强化北京市民以至全国人民的政权意识
B.经济建设不再是北京的工作重心
C.加强首都的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D.分散职能、控制规模、改善环境
12.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 )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能力训练答案]
1-5 AAACD 6-10DDAAB 11-12DC
PAGE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1讲 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
[考纲要求]
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
[知识讲解]
1、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
别造成。
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周
期性。
地域性原则: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原则:不违农时。
实例: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地域性)
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季节性、周期性)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地域性)
4、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季节性、周期性)
(3)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自然条件:①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②动植物(或种子)一起成为必要投入。③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投入比重在逐渐增加。
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占60%以上。
产出:农产品——部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
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地区。
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
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
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
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
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粗放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自给农业。
密集农业——种植园、商品谷物、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农业
水稻种植——自给农业。
自然因素(光、热、水、地形、土壤)
投 入 劳动力、动植物、科技
分 类
导 致 从农业生产 从投入 从产品
农业生产特点 对象分类 因素分类 用途分类
地 季 周
域 节 期
性 性 性
2、农业的区位选择: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冬小麦。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
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
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实例:
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大豆——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热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能力训练]
1、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
2、图中各地段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
A. ①村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 ①果园 ②林地 ③耕地
C.①耕地 ②林地 ③村落 D. ①林地 ②村落 ③耕地
读图,回答3~6题。
3.自R河河口至Q湖北岸的距离约为( )
A.180km B.280km
C.380km D.480km
4.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5.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
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
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6.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上开垦荒地,同时
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场
7、将农业的输入要素按自然和人文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 B.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土地
C.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D.种子、降水、劳动、土地、资本
8、1999年夏天,荔枝在京津地区售价偏低,其原因主要有( )
A.北方居民普遍不喜食荔枝 B.京津地区荔枝丰收
C.逢荔枝挂果“大年”,京津荔枝供应量偏多 D.海运直达,运费降低
9、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茶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10、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有( )
A.江汉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 B.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和洞庭湖平原
C.成都平原和南疆 D.江淮地区和鄱阳湖平原
11、澳大利亚的主要出口物资是( )
A.煤、铁、牛肉、大豆 B.稻米、纸浆、铁、羊毛
C.煤、铁、羊毛、小麦 D.锡、铀、小麦、羊毛
12、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子公司、运输公司均属于( )
A.生产区域专业化 B.农业生产机械化
C.生产过程专业化 D.农业生产商品化
13、根据海外市场的需要,闽南三角地区建立了农业出口商品基地,不属于那里的主要
产品有( )
A.木材 B.蔬菜 C.花卉 D.水果
14、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15、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能力训练答案]
1、B 2、D 3、B 4、D 5、A 6、C 7、A 8、C 9、A 10、D 11、C
12、C 13、A 14、D 15、D
投
入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产出 农产品
农业生产
种
植
业
畜牧业
商品农业
自给农业
密集农业
粗放农业
资金技术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PAGE
第48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荒漠化的防治和河流的综合治理
[考纲要求]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知识精讲]
一、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1)脆弱的环境
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人口增加解决吃饭问题开垦陡坡、林地、草地等,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形成
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暴雨的冲刷
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物被破坏殆尽,地法恢复;开矿。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党小组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砂
3.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
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
4.水流域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从泥沙的生产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内完成。可以利用小流域的经验,进行更大流域的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秤体系。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
模式:见第二册选修课本P63页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二、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的为例
1.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范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干旱原因: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时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景观特征:水分条件自东向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
荒漠改造: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水资源比较缺陷乏,改造难度大。人类活动形成的荒漠,其实质是类似于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因固定的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例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这些荒漠的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容易治理和利用
(2)荒漠化的发展
移民开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带来荒漠化问题,其中与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最为严重
在半干旱的旱农耕区周围,如科尔沁沙地和内蒙古后山地区,沙质草原遭到过度农垦,或者固定沙丘在被开垦后活化,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等地,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过度樵柴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例如塔里木盆地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和河西走廊等地区的绿洲周围
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植被缺乏水原而生长衰退,加上樵柴破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等地
近年来,在工矿开展、居成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等造成荒漠化发展迅速。这种荒漠化土地呈点、线状、邻过城镇或者在矿开发区,面积小而分散,但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环境危害较大。相参集中分布的地区如内蒙古的东胜和准格尔煤田等
2.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3)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三、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为例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防洪
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
(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因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2)移民安置条件
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从宏观、库区移民结构、土地资源三方面分析)
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对三峡库区移民,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3)开发性移民
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下游: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库区: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2)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淹没耕地、文物古迹、水生生物
二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问题等
三是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地震、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等
(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后还会出现新的景观。
通过迁移重建、原地保护、开发新的旅游区等加以保护
[能力训练]
右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
A.冲击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4.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
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
“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
(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
程体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的影响。
(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 河
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3)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缺
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4)在图中A、B、C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 段。
(5)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同时采取的措施是: 、 与 。
5.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首次倡议在三峡地区兴建水利工程。
世纪交替,风雨沧桑,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孙中山先生的夙愿已经变成现实,世界最大
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已经成功实现了蓄水、发电和航运。读材料,运用所学知
识有关三峡工程的问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慨。”《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是指 ( )
A.昆仑山脉 B.唐古拉山 C.巴颜喀拉山 D.横断水脉
(2)人们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是因为 ( )
①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③水能资源丰富④与多条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相交 ⑤河流沿岸经济发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3)离三峡工程最近的一个峡谷是: ( )
A.瞿塘峡 B.西陵峡 C.小三峡 D.巫峡
(4)三峡工程竣工后的生态效益有: ( )
①防洪 ②开发性移民 ③净化环境 ④旅游 ⑤养殖⑥供水灌溉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5)“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为什么长江荆江河段洪水威胁特别严重?三峡工程建成后,对荆江段的防洪有何作用?
(6)从自然区位看,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和第_____级阶梯过渡地带,从经济战略区位看三峡所起的作用是
。
(7)从三峡工程的输电范围看,三峡工程的建设对我国东部沿海的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何积极意义?
6.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启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水北调东线输水通道主要通过 河;中线调水起自三峡,经过 (河流)上的丹江口水水库,调往北京。
⑵试分析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
⑶试分析南水北调输水和北方用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输水:
用水:
7.读下列某地区地形图(图1)以及图中B点所在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图(图2),回答下
列问题:
(1)A处地形区名称是 ,它在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是(至少答出三项):
(2)B处地形区的名称是 ,其成因是 。
根据图1和图2所示资料,分析B所在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3)C所在地形区目前面临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C所在地形区工业结构按其优先重点发展的顺序是: (填字母)
A.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电力、煤炭
B.煤化学工业、煤炭、有色金属冶炼、电力
C.煤炭、煤化学工业、电力、有色金属冶炼
D.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煤化学工业
8.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源头,三年跨年度断流》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1月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其后,黄河源区连续两年出现黄河干流跨年度长时间断流。2000年河源区沼泽湿地及湖泊面积比1976年减少2748.53平方千米。1998—2001年,河源区原有的6000多个湖泊,干涸了约一半。仅2001年夏季,玛多县境内就有800多个湖泊干涸。同时地下含水层变薄,水循环模式改变,对地表水的调蓄功能降低。
2004年,北京市政府将把农业的节水作为重点。现在北京市每年的用水大概是3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了40%。明年政府的大量投资将用在农业节水上,要把浇灌和漫灌技术改为滴灌技术。同时,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农业用水量降下来在开源节流上。据统计,北京自1999年以来已连续5年干旱,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仅有7.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量只有1.9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回答:
(1)引起黄河断流现象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C
4、地表径流、京杭大运河、海河、黄河、淮河、A、节约、综合利用、防治水污染
5、(1)B(2)C (3)B(4)D(5)长江出三峡后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变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容易泛滥成灾。三峡水库具有巨大的调蓄功能,能减轻荆江段的洪涝灾害。(6)二 三 带动华中、西南乃至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7)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三峡工程的建成发电可有效地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能源结构,用水电取代煤、油等能源,可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6、⑴京杭运河 丹江口 ⑵南方资源丰富,北方缺乏;北方用水量大,供需矛盾尖锐;改善生态、加强生态建设。 ⑶输水过程中要注意沿线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确保清水北上。北方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质。
7.(1)秦岭 南北方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旱地与水田分界线等等。
(2)渭河平原,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灌溉便利,土壤肥沃;②夏季气温较高,雨热同期。限制性因素: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低于0℃);②年降水量较小(约600mm),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于60mm )。
(3)水土流失。原因分析:①自然因素:a .黄土是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b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c.黄河在此多支流。②人为因素:a. 植被的破坏毁林开荒,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c. 露天开矿。(4)D
8.(1)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人为原因:过渡放牧、垦荒,以及淘金、施
工、乱捕益兽,鼠害猖獗(任答一项即可),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2)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
PAGE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5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考纲要求]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讲解]
一、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区 域 范围 占全国决面积 占全国总水量
内流区 内流河的流域 1/3 不到5%
外流区 外流河的流域 2/3 95%以上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 大 上涨、形成汛期 无
冬季风盛行时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
(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东北 黑龙江、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 少(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 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汛期长(雨季长) 小(流域内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二、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三、主要河流——长江、黄河
(见下表)
长 江 黄 河
源头 青藏高源唐古拉山(正源沱沱河)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渠)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流经省区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甘豫象(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源、横断山区、云贵高源、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 度 6300千米 中国第一大河 5500千米 我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10000亿立方米 480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湖口 河口、旧孟津
开发水利 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哥开发占全国一半,上游最丰富,开发利用率低。已建成葛洲坝等、正在建设三峡工程;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全国2/3,航运条件好是黄金水道。与铁路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优点;流域内资源、农产丰富、人口城市众多;航线与成昆、川黔、焦柳、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有巨大运输价值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宁夏平原、河套平源等地的引黄灌溉。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宜昌以上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中游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退田还湖;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维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之本(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四、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1800千米
概况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五、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六、红水河梯级开发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大化(桂)水电站建成发电。
[能力训练]
1.洞庭湖面积日渐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入湖河流上游森林被伐,泥沙带入湖中淤积
B.入湖的河流水量较少
C.洞庭湖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大量抽水灌溉农田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2—3题。
2. 图中所示各河流 (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3.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4.长江干流由上游向下游流经的省区中,人民政府驻地排序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庆、武汉、南昌、南京 B.贵阳、成都、南昌、武汉
C.昆明、重庆、南昌、合肥 D.成都、昆明、贵阳、武汉
5.西电东输工程中,属于红水河上梯级开发(已建、在建)的一组水电站是( )
A.龙滩、岩滩、大化 B.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
C.二滩、岩滩、大化 D.龙滩、二滩、大化
6.在黄河各河段中,下列关于上游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量最大 B.水流最平稳 C.输沙量最多 D.洪涝灾害最多
读下图,回答7—8题
7.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
A.湖泊水 B.雨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8.这种河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读某地区图回答9—11问题
9.N河是 ( )
A.湟水 B.渭河 C.汾河 D.淮河
10.可能经过图示铁路线运输的货物是 ( )
A.由新疆轮南油田起程运往郑州的石油 B.由察尔汗上车运往兰州的钾盐
C.由攀枝花起程运往成都的矾矿 D.由拉萨上车运往西宁的青稞酒
11.南京熊猫集团的小李在青海湖的P岛用带日历的照相机自东向西取景,按下快门时正是
该地竖直旗杆影子一天中最短时,小李所照照片上记录下来的时间约是 ( )
A.10:40 B.11:00 C.13:00 D.13:20
读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流入该农业区的河流其水源主要来自 (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化 D.冰雪消水
13.该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的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棉花
14.该农业区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是 ( )
A.台风 B.霉雨洪涝 C.地震 D.泥石流
15.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1)简析长江三峡水电站和红水河龙滩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西电东送中线工程都从三峡开始,从中可以反映出陆地自然资
源的什么特点?
(3)从西南和华南自然资源分布的状况和经济发展差异角度分析龙滩水电站建设的原因
和意义。
16、许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自然造就了河流,河流养育了城市。读下面中外著名城市景观照片,完成表格:
城市景观照片
城市名称
河流及所注入的海洋或河流
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区名称
城市所在区域的气候类型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河流在城市发展中的共同作用 (1)(2)(3)
[能力训练答案]
1、A 2、 B 3、A 4、A 5、A 6、A 7、C 8、D 9、A 10、B 11、D 12、D
13、B 14、D
15.(1)降水多,长江和红水河径流量大;均位于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2)陆地自然资源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自然资源的组成是相互联系的,陆地自然资源的潜力是无限的。 (3)西南地区红水河上游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华南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本地常规能源较少,龙滩水电站建设开发了西南的资源,满足了华南的需求,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16、
巴黎 上海
塞纳河大西洋(或英吉利海峡) 黄浦江长江
巴黎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河流在夏秋季节出现明显的汛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
提供水源 便于航运 发展旅游业
分布
作用
PAGE
5PAGE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9讲 交通与通信、商贸)
[考纲要求]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知识讲解]
(一)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交通运输
概念: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公路运输:方便、快捷、但运量小、运费较高,适应性强,门到门的服务。
五种主要 铁路运输: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但造价较高。
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的特点 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运费高。
管道运输:连续性强、安全、方便、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
交通运输网络化:一种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不同地域综合运输网。
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用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
连云港—鹿特丹铁路,是目前亚欧大陆最为近便的通道。
四条主要航海线: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北美洲东岸各
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航线;北太平洋航
线。(北大西洋航线最繁忙)
(2)邮电通信
作用:是人类社会的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概念: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兼营某些金融业务和代理业务,我国在西周就有比较完善的邮驿,19世纪末期建立近代邮政,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网络:由邮局和邮路组成,邮路利用交通运输部门路线,因此邮政受自然灾害影响。
概念: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语言
网络:由终端、传输、交换设备组成,利用电波传播信息,通信质量受地形
影响。
(3)商业(现代物流业是一种新兴商业模式,其特征是系统化、链状化和网络化。)
狭义: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通过商品的买进和卖出活动,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收购是前提、储存、调运是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销售是商业活动的终结。
广义:包括服务业(饮食、旅店、理发、浴池、照相、修理)通过租让劳务,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交通运输中的线——交通运输发生最基本的因素
(1)铁路的建设
我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铁路运输的作用: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应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进行文化科技交流,保证国家政治统一和安全的重要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紧张情况,缩短运距、节省运费和
时间,活跃整个路网。
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穿越9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是我国最
长的铁路。
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京九铁路建设的最大意义:激活全国的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护养。
京九铁路沿线经过的粮、棉、油产区有:
①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沿江平原及滨海地区——商品棉基地;
②山东丘陵(花生)、长江中下游平原(油菜)——油料作物;
③江淮地区、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
京九铁路沿线经过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有:
任丘——石油;大余——钨矿等;大别山(鄂)、井冈山等革命老区、庐山等。
京九铁路跨越的江河、铁路、地形有:
海河、京杭运河、淮河、长江、珠江;
焦作——兖州——日照、陇海、浙赣;
华北平原、大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
(2)公路和航道的建设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尽量缩短长度,节省运营时间,省道等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选线:平原区尽量少占好地;山区避开陡坡、在陡坡上呈“之”字型弯曲;避开沼泽地等。
航道:内河航道网由天然水系航道和运河组成,莱茵河流经瑞士、法国、德国、在荷兰鹿特丹注入北海。通过美因——多瑙运河,与多瑙河相连,形成一个庞大的内河运输网。
3、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完成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
(1)港口的建设
港口概念: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或停泊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影响区位因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利条件)
基本情况:长江三角洲的河口港,兼作海港,港区主要沿黄浦江分布。
陆域:三角洲地势平坦,为港口设备、建筑、上海市进行平面布置提供有利条件。
水域: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淡水,并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但泥沙易淤塞航道,常采用挖泥船作业,以保证航道畅通。
腹地:占有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面积广、交通方便,经济腹地是港口兴衰的基础。
依托: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人、财、物优势明显
(2)汽车站和航空港的建设
汽车站: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要以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
航空港:占地广,要有平坦开阔,利用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骚扰性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4、城市交通运输
(1)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
①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
②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交通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是高峰。
③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交叉是典型的混合交通。安全问题特别重要。
④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城市道路网
形式:莫斯科、巴黎、伦敦、慕尼黑环行放射式,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加放射对角式直通道路。放射有利于进入市区,环线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有利于对外联系。
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3)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主要问题 解 决 措 施
交通线路拥堵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来自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
交通环境污染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5、电子通信
(1)信息时代的电子通信
电子通信电信通信领域的排头兵,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比邮电通信更新、更快、更安全。
电子邮件:最大特点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而电话和传真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方式。
(2)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
信息高速公路:1993年美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的立体化通信网。
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
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
使世界各地的科学频繁、方便地参加电子会议,发表最新思想、论文,推动世界
科技发展。
6、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1)商业中心
形成: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式。
职能: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物资集聚中心和服务中心,是组织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国内与国外商品流通的枢纽。
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建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建在住宅区内,可以经常、大量地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劳务服务。
(2)商业网点
形成: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如山区、平原自然条件不同、产品种不同,产生分工,导致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
密度: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分布。
效益:靠近商品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商品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原因是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加速商品流通,商品冷冻技术的提高、包装技术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组织形式:人口稀少地区,采用流动服务形式,交通方便地区采用固定形式如:商业街、商业小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出现又出现了电视、网上购物和无人售货机等购物办法。
7、国际贸易和金融
(1)日益密切的全球经济联系
全球经济联系的发展
时 期 经 济 联 系 形 式
15世纪 国外商业活动
18世纪中期 原料与商品的跨国界贸易、国际金融产生
19世纪下半期 扩大商品输出、借贷资本输出
20世纪中期以来 商品(商品信息)、劳务交换(国际贸易);货币资金周转运动(国际金融)
原因:得益于科技进步和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
(2)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国际贸易活动类型:经营服务型贸易(参与商品的买卖)、服务型贸易(不参与买卖,提供场所)。
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及资本与技术,进口原料、燃料。高科技产品增长率高于其他制成品,成为推动世界贸易主要动力,在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近年制成品比重增加,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世界主要金融中心
起源: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即国际贸易。
金融市场:专门从事国际金融业务(长短期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及黄金、外汇买卖等)的场所。
金融中心:著名的有纽约、伦敦、苏黎世,重要的有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金融网络通过电子计算机、电视、电传等工具联系世界。
(二)中国交通、商业
1、交通
(1)铁路
成就:全国各地都有直达快车同北京相通。
南北向(五纵):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三横):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青藏线。
重要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
注意:运煤铁路:大同—秦皇岛、焦作—兖州—日照、霍林河—通辽。
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连接青藏铁路南北两面的铁路枢纽城市是格尔木。北段穿过的盆地是柴达木,南段穿过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源。青藏铁路南段在修建过程中,最难解决的两大问题:多年冻土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没有选择川藏、滇藏的原因:地形起伏很大,多泥石流、滑坡,多地震,喀斯特地貌发育。
(2)公路
成就:川藏、青藏公路以工程艰巨著名。现代高速公路发展很快。
高速公路 干线:京——津——塘、京——石——太、沈大、沪宁、广深线。等等。
特点:专行汽车,运输速度快、经济效益高。
(3) 内河航运
长江沿岸江海联运的港口: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京杭运河:因泥沙淤塞、铁路兴建、海运发展而衰落。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不通航,从山东济宁至江南的航运,向北运日用工业品,向南运煤而日益发展,货运量仅次于长江。
珠江: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西江是航运的主干,广州是水运中心。
松花江:哈尔滨是其最大河港。
(4)海洋运输
北方沿海航区: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南方沿海航区:以广州为中心(福建及其以南各省港口)。
远洋航线:东行、西行、南行、北行航线。
(5)航空运输:北京、上海、广州是最重要的航空港。
(6)管道运输:主要输油管道大庆——大连、大庆——秦皇岛——北京、任丘——北京、胜利油田——南京,西气东输管道(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上海为主线)。
(7)电信通信:目前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为中心的,由卫星、电缆、短波等各种通信手段组成的现代化通信网。
(8)加快交通运输、邮电事业的发展:交通事业的“瓶颈”作用,加快交通事业的发展。
2、商业
(1)商品和贸易
概念: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叫商品。商品交换的活动叫贸易(商业)。同国外做生意,叫做对外贸易。
(2)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①周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
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3)主要商业中心
古代: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江),甘肃天水是少数民族用马匹交换茶叶的地方。
现代:上海最大,北京次之,还有武汉、广州、重庆、沈阳、西安、天津及哈尔滨、南京、深圳、成都。
(4)对外贸易的变化发展
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
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从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出口:纺织、服装、原油、日用工业品、机械、化工产品、茶叶、米。
进口:钢材、机电产品、交通工具、化肥、木材、羊毛、铁矿石、小麦。
外贸对象: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各国。
主要外贸口岸:上海(最大)、广州、天津(最大人工港)、大连。
陆上边境贸易活跃: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
[能力训练]
1、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是:
(A)水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管道运输
2、起着商品购销时空矛盾缓冲器作用的商业环节是:
(A)生产 (B)收购 (C)储存 调运 (D)销售
3、在现代铁路建设中,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A)社会经济因素 (B)技术因素 (C)地质条件 (D)地形地势
4、上海港区主要集中于:
(A)长江两岸 (B)黄浦江两岸 (C)苏州河两岸 (D)东海沿岸
5、交通安全问题对城市来说格外重要的主要原因是:
(A)客货流量大 (B)交通线路点线面紧密结合
(C)典型的混合交通 (D)道路短缺
6、电子邮件最大的特点是:
(A)以电波的形式传递邮件 (B)能像电话,传真一样传递信息
(C)快捷便利 (D)能从人到人,不受地址变动的影响
7、有关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就是商业街
(B)商业小区一般建在市区环路的边缘
(C)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以自然环境为必要前提
(D)山区的商业网点往往应多于平原地区
8、如果一个特大城市的市长,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
(A)建设立体交通道路系统,控制运行机动车辆总数量
(B)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出本市本地之外,加强园林绿化建设
(C)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档次住宅,建筑物高大且稠密
(D)不断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吸纳更多高素质人才
读我国某省图,回答9-11题:
9、甲地区近几年苹果连年丰产,而果农增收不多,主要原因是:
(A)政府部门乱收费,使果农负担过重
(B)交通运输比较落后,苹果无法运往市场
(C)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越来越高
(D)果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苹果供大于求
10、乙地区是该省重要的稻米产区,其主要农业优势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市场 (C)劳力 (D)土壤
11、a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河流 (C)气候 (D)地形
12、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公路和铁路分布示意图(下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另还可选择 运输方式。
(2) 图中A地区某些路段常因地质灾害被阻断,这些地质灾害主要有 、 等。
(3)图中往乌鲁木齐方向的铁路段属于 铁路干线。
(4)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是:
(A)有利于全国交通网的合理布局
(B)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C)该地区建设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不高
(D)有利于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人员和物资的交流
(5)该地区铁路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社会经济
13、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的分布略图”(上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是该市的商业中心,其布局原则是 ,B为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业交易市场,其布局原则是 。
(2)该城市过境干道布局是否合理? ,对市内交通有什么影响? 。
(3)为解决该城市的交通污染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
14、下图为长江经济带交通与经济分布图,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读图回答:
(1)图中与长江干流相交的铁路线,自西向东依次是:A是 线,B是 线,C是 线,D是 ,E是京沪线。
(2)图中长江沿岸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自东向西依次为上海、马鞍山、 、重庆、 。
(3)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4)请在图中正确位置用“*”注出三峡水利枢纽。
(5) 有“九省通衢”之称,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6)近些年来,长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请谈谈治理措施: , , 。
(7)分析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外贸港的原因:
15、读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铁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古代丝调之路从 (朝代)开始开通。从我国的 (古代名称)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西城到安息再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即当时的 帝国。
(2)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为 。
(3)近年来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许多汉朝的丝织品,还发现了如楼兰古城之类的遗址。下列关于楼兰古城消失的说法可能的是
A 战争导致古城毁灭 B 气候变化、城市缺水、沙漠侵吞
C 瘟疫流行,导致人口灭绝 D 上帝降难
(4)现代欧亚大陆桥有两条,第一条是 到莫斯科。第二条从我国的连云港经新疆的 山口到 (国家),再到俄罗斯,最后到西欧的 (城市)。
(5)七月,沿第二条欧亚大陆桥旅行,沿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从东向西依次经过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B 连云港盛行西北风
C 乌鲁木齐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
D 北海沿岸风车转动,郁金香到处盛开
16、阅读下列材料
1999年12月6日,南疆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李鹏委员长在庆祝大会上指出,南疆铁路的建成,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一件大好事。这是一条致富之路,改革开放之路,民族大团结之路,并将成为一条新的丝绸之路。下面是南疆铁路位置示意图。
阅后回答下列问题:
(1)南疆铁路东起和西至分别是
A 吐鲁蕃、阿图什 B 吐鲁蕃、喀什
C 库尔勒、喀什 D 乌鲁木齐、喀什
(2)南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周边与5个国家接壤,在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地位。写出这5个国家的国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疆地区的资源优势。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辽宁某大学组织一个大型旅游团,从山海关出发,计划参观、游览故宫、云岗石窟、秦始皇兵马涌、杜甫草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路南石林,布达拉宫,最后到达拉萨。
请回答:
(1)如果走近路,不走重复路线,可乘汽车、火车。其最近路线是什么?
(2)为什么称昆明为“春城”?
18、读我国铁路图,完成下列各项:
(1)在下图中填出铁路干线的序号:1、京哈线 2、京广线 3、京九线 4、京沪线 5、
焦柳线 6、宝成线 7、成昆线 8、京包线 9、包兰线 10、陇海线 11、兰新线 12、
沪杭线 13、浙赣线 14、湘黔线 15、贵昆线
(2)在图中填注下列铁路枢纽字母:A.北京 B.郑州 C.徐州 D.株洲 E.兰州 F.成都
(3)写出下列水陆交通枢纽交汇的铁路、河流名称
郑州 、株洲
徐州 、兰州
宝鸡 、贵阳
重庆
武汉
九江
南京
上海
广州
19、读我国沿海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是 其中属于山东的是 、 ,属于江苏的是 、 ,属于浙江的是 、 ,属于广东的是 、 。
(2)图中我国经济特区是 。其中位于
福建,距离台湾最近的是 ,位于北回归线上的是 ,紧靠香港的
是 ,紧邻澳门的是 ,位置最南的是 。
(3)我国南方海上航线的中心是 ,北方航线的中心是 和大连,
与大连联系的铁路线是 。
[能力训练答案]
1、 选择题
1-5 DCABC 6-10 DCADA 11 B
二、综合题
12、(1)公路、铁路(航空) (2)滑坡、泥石流 (3)兰新 (4)ABD (5)D
13、(1)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2)不合理、会加重市区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3)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14、(1)成昆 焦柳 京广 京九;(2)武汉 攀枝花;(3)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成都平原;(4)略;(5)武汉;(6)① 中上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② 整治河道,加固大堤 ③ 修建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利枢纽、水库;(7)① 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即可以兼作海港和河港 ②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③ 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和外贸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15、(1)汉 长安 罗马;(2)骆驼;(3)A、B、C;(4)符拉迪沃斯托克 阿拉 哈萨克斯坦 鹿特丹 (5)A、C、D
16、(1)B;(2)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3)南疆地域辽阔,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粮棉产量在新疆占有重要地位;棉花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瓜果产品闻名中外;塔里木盆地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战略基地,其他矿产资源如铜、铁、铅、锌、金、石膏等也十分丰富。
17、(1)从山海关出发经京哈线到北京市游览故宫;从北京再经京包线到大同市游览云岗石窟;经同蒲线、陇海线到西安市游览秦始皇兵马涌;经陇海线、宝成线到成都参观杜甫草堂;经成昆线到西昌市参观卫星发射中心;顺成昆线南下到昆明市游览路南石林;然后转乘汽车经过滇藏公路到拉萨市,游览布达拉宫。(2)昆明位于云贵高原上,因地势较高,夏季不热,冬季昆明地区受暖空气控制,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不到,因而冬季不冷,所以昆明被称为“春城”。
18、19题题学生看书完成。
中国主要海港和航线分布图
中国的铁路交通和主要枢纽图
贸易
商品
沿海航线
主要干线
和枢纽
基本格局
组织
形式
作用
经济
因素
上海港
自然
因素
公路
影响京九铁路
建设的区位因素
电信
通信
邮政
通信
分
类
交通运输
的国际化
二条亚欧大陆桥
PAGE
1200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5讲 青藏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面积和人口:面积25%、人口1%
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区
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
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盛夏气候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3)高原农牧业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
气候严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地广人稀
地势高 多雪山冰川——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头
太阳能丰富
发展交通 水力发电
(4)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
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
(5)交通
公路运输为主:青藏(承担进藏物资的85%)、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
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投资少,工期短,地形较平坦,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重要意义: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
[能力训练]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 内填注:1、雅鲁藏布江、黄河、湟水、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青海湖、纳木错;2、西宁、拉萨、格尔木、青海、西藏自治区
(2)图中字母A、B代表的铁路分别是A 、B 。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
(1)写出图中重要的矿产地是:煤 、石油 、铅锌
钾盐 。
(2)柴达木盆地东部和南部的一些灌溉农业区著名的高产作物是 。就热量状
况而言,柴达木盆地属于 区。柴达木盆地著名的天然气输送工程为:
。
(3)柴达木盆地气候为什么十分干燥?
(4)柴达木盆地气温低、日变化大,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5)从气候条件分析,盆地湖盐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读青藏铁路及三江源图,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铁路和三江源图
(1)读图回答,青藏铁路起点 ,终点 ,第二阶段建成的是 到
段。在进藏铁路中,有滇藏铁路和青藏铁路两个方案,试比较两个方案的优劣。滇藏铁路:
。
青藏铁路:
。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图中的① 、② 、③ ,
其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3)1997年至1999年,黄河源头连续三年出现断流,试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和人
为原因?
(4)要改变黄河源头断流的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青藏地区农业的特色是什么?
(6)简述青藏铁路修建的重要意义。
[能力训练答案]
1、(1)略 (2)青藏铁路 兰新铁路
2、(1)鱼卡 冷湖 锡铁山 察尔汗盐湖 (2)青稞 小麦;高原气候区;涩宁兰工程 (3)深居内陆,地势高峻,夏季风难以进入,降水稀少;(4)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
农业区多布局在河谷地带,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5)气候干旱,降水稀
少,风较大,有利于原材料形成。
3、(1)西宁 拉萨 格尔木 拉萨;滇藏铁路: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多地震、泥石流、
滑坡等地质灾害,工程难度大。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地势平坦,工程难度较小,
工期短,且已修建一期工程。(2)澜沧江 长江 黄河;高原湿地及高原生态环境 (3)
自然原因:降水少,地球变暖,蒸发量大;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
重破坏 (4)植树种草,保护湿地(5)河谷农业。青藏高原气温低,风较大,而河
谷地区气温较高,风速较小,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6)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
促进西藏同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等。
①
②
③2008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讲 基础知识——地图部分)
[考纲要求]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知识讲解]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例题1、将1:1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新图比例尺为1:2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例题2、按照1:5000000的比例尺,绘制一幅中国政区图,图纸的长度不得小于______厘米,图纸的宽度不得小于_______厘米。(104厘米 110厘米)
例题3、在1:3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流是我国的_________。(长江)
例题4、在比例尺为1:140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公里。把原图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_厘米。(6160千米 1:70000000 8.8厘米)
(3)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图例(文字、符号)和注记(数字)
(三)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⑴、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
例1、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3题:
1.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C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B )
A.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D )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③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陡崖高度计算方法:
(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例题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B )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0米
④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如下)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6、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 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②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坝址位置须岩石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如花岗岩。
(3)与地区规划结合:
①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②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③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④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生产高、精、尖等电子产品的工厂一般选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⑤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2.地形剖面图
(1)判读方法:
①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②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③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2)作用: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3)作法:①画好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水平比例尺,纵坐标表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要小于垂直比例尺)。②从等高线图上找出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按将要求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③用光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成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4)要求掌握的重要剖面图: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 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0°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能力训练]
1、在一幅6月22日光照图上,有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上中天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图上的球面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D )
A.1:2400000 B.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六十万分之一 D. 60 0 60 120 180 240千米
2.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D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3.下面的地形剖面图图B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A或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 A )
A. AB B. CD C. EF D.GH
读我国西南某地区地形图,判断4-6题:
4.此地区拟一座水电站,坝址应先在A、B、C、
D四点中的( A )地最合理。
A、A B、B C、C D、D
5.通过调查发现,甲地可以种植甘蔗,而乙
地却不可以,原因是(D )
A、甲地靠近海洋,降水丰富
B、甲地土壤肥沃
C、甲地纬度低,热量充足
D、甲地位于盆地底,热量充足
6.若丙处植被受破坏,对其合理开发的整治措施是(C )
A、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B、种植苹果、梨树等经济林木
C、营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放牧牦牛
7.下面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D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8—10题
8.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bc )
A.P为山坡上的洼地 B.Q为山坡上的洼地
C.P为山坡上的小丘 D.Q为山坡上的小丘
9.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
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bc )
A.200<P<300 B.300<P<400 C.100<Q<200 D.200<Q<300
10.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ab )
A.同为洼地 B.同为小丘
C.同为缓坡 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11、读“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数字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地理事物名称
12、读下面“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是 山脉,它是世界上 的山脉。
⑵②是 高原,高原上雪山、冰川的融水是许多 的水源。
⑶③是 山脉,在气候上它是我国 区和 区的分界线。
⑷④代表的地形名称是 ,其内部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河。
⑸⑤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其内部有很多可以种植庄稼的地区,人们叫它 ,该地区重要的糖料作物是 。
13.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山,设计了CB、DB两条登山公路线。根据等高线
图判断,沿 线修建公路比较省力,理由是 。
(2)E城是化学工业城市,此山区的主导风向是 。
在该山区要建立一处疗养院,如在甲、乙两处选址的
话,以 处较好,理由是 。
14.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
(2)在图示范围内最高处海拔高度在 m以上。
(3)某人从A处沿河谷向上攀登,过鞍部后又沿河谷下到B处,
上山时依次发现珊瑚化石和恐龙化石。过鞍部后又依次发现裸子植
物化石和蕨类植物化石。可见,此人所经过的山体有明显的
(地质构造类型)。
(4)该处将建一水库,造大坝位置填在图上。用符号:“‖”,筑坝前,甲、乙两村必须搬迁的是 。
(5)如该地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将在丙、丁两处一处疗养院,应建在 。理由是 。
15.读图所示地区地形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B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影响两地农作物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
(2)A、B、C、D四地中自然带最丰富的是 ,导致该地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3)C地年降水量为世界最大,其形成原因是 。
(4)D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它的名称是 ,它的存在对B地所在区域的影响是 。
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 米。
(2)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3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
度规模的农业种植。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
标注出。
17.图1、图2分别是我国华北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给出的方框内画出自甲至乙的地形剖面。
(2)图2中丙地某日的降水类型可能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A.对流雨+台风雨 B.锋面雨+地形雨
C.对流雨+锋面雨 D.地形雨+对流雨
(3)若此次降水为上述类型,请叙述其成因。
(4)此次降水对丙地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
A.侵蚀作用 B.风化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
[能力训练答案]
1、D 2、D 3、A 4、A 5、D 6、C 7、D 8、BC 9、BC 10、AB
11、①青藏高原②横断山区③四川盆地④长江中下游平原⑤东海
12、(1)喜马拉雅山 最高 (2)青藏高原 大河 (3)冈底斯山 季风与非季风 (4)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河(5)准噶尔盆地 绿洲 甜菜
13.(1)BD 理由:BD线较BC线坡度缓 (2)西北风 甲、甲地是上风向,向阳坡,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而Z处是背阴坡,又在化学工厂的下风向。不适合建疗养院。
14.(1)从东南流向西北 (2) 300 (3)向斜 解析:从岩层所含化石得知。此山地层中间新两翼老。因此判断为向斜。 (4)建在甲、乙中间的峡谷处,甲村 (5)丁 理由:向陡坡,近水库,空气好,风景好
15.(1)水稻 青稞或小麦 水热条件(或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 (2)D 地形条件或相对高度大(3)该地地处迎风坡,湿热的西南季风在此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 (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深切的大峡谷有利于西南季风深入青藏高原内部,带来了热量和水分,改变了青藏高原的水热条件,改善了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16、(1)H位置见图, 600~649 (2)垂直坐标标注正确 剖面线正确 (参见图)
3)M、N点的海拔分别为350米和250米 (参见上图)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在MN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低于N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17.(1)答案参见右示意图:甲地高于550m,乙地在300m
最低在150m—200m之间,整图转折趋势正确
(2)B
(3)形成锋面雨的原因:华北地区8月降水类型多为锋
面雨,此时雨带北移至此地,东南暖湿气流与北下冷空气
相交形成锋面,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的原因:丙地地处
低山山坡,暖湿空气行进至此,沿坡上升,水汽凝结形成
降水。(4)A(或A、D)
700 800 900
900 800 700
山谷
山脊
800
600
400
200
400
200
HYPERLINK "http://www./school/gaosangeo/05/0512.jpg" INCLUDEPICTURE "http://www./school/gaosangeo/05/0512s.jpg" \* MERGEFORMATINET
·A
A图 B图
多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图
250
300
丙
500
200
2:00 6:00 10:00 14:00 18:00 22:00 2:00
某日降水量分布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知识讲解]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①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③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A B C D A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能力训练]
1.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
持续天数。( )
时间 日地距离 角速度 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61′/d 30.3km/s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57′/d 29.3km/s
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 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
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 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
右图是西半球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如果这一天是夏
至日,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月21日12时 B.6月22日12时
C.6月21日8时 D.6月22日21时
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
长),回答3—6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三个月后,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完成7—10题:
7.此刻北京时间是 ( )
A.10:00 B.14:00 C.08:40 D.15:20
8.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
太阳高度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9.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极昼
10.①地位于
A.中国 B.德国 C.哈萨克斯坦 D.伊拉克
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
(如右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
活动方式。据此回答11~13题。
11.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
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26′ B.35° C.66°34′ D.55°
12.下列地区中,使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13.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到最大值时 ( )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 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读右地球五带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若①地位于乙带,②地位于甲带,则正确的是( )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比②地小
B.②地太阳辐射强度不一定比①地大
C.①、②两地所处自然带不可能相同
D.①、②两地季节不可能相同
15.若有①、②两地分处两个日期,则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有可能在同一条经线上
B.①、②两地不可能钟点(时刻)相同
C.①、②两地可能地理位置相同
D.①、②两地不可能同时日出
16.某日,当整个西半球正好全球进入“夜半球”时,一艘科学考察船上的船员突然发现在烈日下,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此时,印度半岛正值晴燥的热季,请回答:
(1)这时,考察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2)这时,北京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
(3)此时,为什么印度半岛出现晴燥的热季? 。
17、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 段。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 、 、 、 。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昼长 小时,E昼长 小时。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 季节。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B 6、A 7、D 8、A 9、D 10、C 11、B
12、C 13、A 14、B 15、A
16.(1)0° 70°E (2)3月21日或22日15时 (3)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由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山脉等阻挡,难以受亚洲冬季冷空气影响;风向从大陆吹向海洋,空气干燥,天气晴朗。
17、(1)6月22日 45 W,23 26 N (2)bc (3)A15时,B6时,D21时,E12时 (4)24 12 (5)初秋
23 26 N
23 26 S
0
A
D
C
A
B
E
PAGE
1PAGE
第47讲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农业低产区的治理
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考纲要求]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知识精讲]
一、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为例
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
(1)区域概况
东北区组成:黑吉辽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气候与主要农作物: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满足一年一熟,南部暖温带、种植冬小麦、棉花;中部中温带生长小麦、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甜菜、亚麻、北部春小麦、大豆为主
附:东北区温度带与作物类型
地 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 物
南 部 暖温带 36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 部 中温带 1000~3600℃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 部 寒温带 1000℃ 春小麦、大豆
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西、北、东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森林居三大林区之首。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居全国之首
附:东北区农林基地的地貌条件
地面结构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 优势农业资源
山环水绕 山地 西部 大兴安岭 森林资源丰富(居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北部 小兴安岭
东部 长白山地
沃野千里 平原 南部 辽河平原 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广大,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北部 松嫩平原
东部 三江平原
经济协作条件好、农业工业有良好基础,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土地资源优势——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最有利的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1/5,人均耕地很高的黑土、黑钙土
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国土整治的一个方向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速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
类 型 分布区 特 点
黑土 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 三江平原西部 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另两个是亚欧大陆北部和美国中部地区)
黑钙土 松嫩平原中西部
(3)森林资源优势
全国最大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森林蓄积占全国的1/3
宜林地区广
森林树种丰富,主要林木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4)结论:东北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建成全国性的大型农业、林业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东北作为全国农产品生产基地,首先是粮食基地。
(5)注意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现有耕地和平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
优 势 表 现
全国最大的林区 林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2%;人均林地是全国人均的8倍;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的2倍多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3木材产量占全国的38.4%(1 995年)
宜林地区广 尚有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和沼泽地
森林树种丰富 总数有300多种主要林种:落叶松(针叶林)、红松(针阔混交林)
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1)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沼泽的保护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3)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化比重在全国最大。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林业的现状与问题
现状: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才供应基地,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问题: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高,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2)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
坚持合理采伐。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按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积极营造人工林。从长远看,营林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和平的根本
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从事采集、养殖、载培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是林区人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作蚕生产等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二、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取决定性影响
(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加上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雨季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
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耕地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
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
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
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
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
黄滩海平原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黄淮海平原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辛店洼为例
特点: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持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治理: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
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为例
形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旱季,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加强,土壤又开始了积盐过程。因此,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3)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主法
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土体脱盐
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咸水淡化
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 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
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等 巩固水盐调节效果
三、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地方低山丘陵区为例
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
(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人口数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出现了明显矛盾
大量非耕地利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生物资源:口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热等最难改造的生产条件并不存在根本缺陷,但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一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其一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其二,这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地表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业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其三,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综合开发有利于低山丘陵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
②走立体农业之路
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立体农业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这种农业既可以促进中、远期才能受益的林果生产,又能带动当前即或受益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达到致富的目标。
③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通过鸭、野生猕猴桃、残次木材的加工,大大提高农民收
(2)生态建设
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是重要原因,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能力训练]
1.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国家规定黄河流域每亩耕地补贴200公斤粮食,长江流域每亩耕地
补贴300公斤粮食,这主要原因是 ( )
A.黄河流域以种小麦为主,价格较低
B.长江流域以种水稻为主,价格较高
C.黄河流域以种小麦为主,产量较低
D.长江流域以种水稻为主,产量较高
2.下列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B.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部实行还林还草
C.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
D.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所须费用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
3.下列生态问题的产生与破坏植被无关的是 ( )
A.某地区地下水受到污染 B.某河近年来含沙量增长
C.某山区地下水位持续降低 D.某地区气温年较差增大
4.下列农作物中,在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有大面积分布的是: ( ) A.棉花、甜菜 B.水稻、油菜 C.小麦、甘蔗 D.桑蚕、花生
5.我国耕地东多西少,草原西多东少,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
A.开发历史长短不同 B.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不同
C.各地生产方式不同 D.各地生产习惯不同
6.关于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地类型较为单一,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一般没有气象灾害发生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D.水系发育好,地表侵蚀切割强烈
7.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得益于: ( )
A.纬度位置 B.地面状况 C.大气环流 D.人类的活动
8.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分析并回答: ( )
(1)据图中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着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并阐述划分
的理由。
(2)比较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只要写出比较的项目即可)
(3)据资料试与出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分界线。
(4)图2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 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 ,牧区③是 。
(5)东部农区牲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
和 。东部农区,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一淮河以北地区,分析其自然方面的原因。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A 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
区,该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原因
是
(2)区域是玉米的主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
米带”,如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
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什么?
(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
量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现在北大荒不在开垦,其原因是什么?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解决我国粮食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除此以
外,您认为还有哪些有效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粮食问题?
10.“东北区的气候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生长的需要,与南方地区的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相比,相差甚远,为什么“东北区提供的商品粮,为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做出了重大贡献”
11.谈谈你对东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12.读“东北区沼泽主要分布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区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逐_________;(增大或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2)三江平原为什么有大面积沼泽集中分布 试从气候、地形地势、土质土层等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
(3)为什么要保护沼泽这种湿地
(4)你认为有没有一些产业部门,能利用沼泽资源,使其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能保护沼泽生态功能不致于丧失
13.美国玉米带同东北玉米带的异同。
[能力训练答案]
1D 2C 3A 4B 5B 6D 7C
8.(1)从图1中可以看出①地势影响: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气温影响:我国的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但由于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了转向。③降水影响:综合地貌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祁连山为界,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地形地势 气候 植被 土壤 水文人类活动 (3)大兴安岭—阴山一青藏高原东缘 (4)经度 气候干旱 高寒 (5)饮料丰富 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之多 河网稠密
9.(1)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
生产技术水平,改良品种等(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
它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增加粮食单产,提高粮食产
量;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等。
10.综合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诸多因素,最大的不足是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一年只能满足一熟作物的生长。但这里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又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为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区粮食人均占有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辽宁省的粮食可基本自给,内蒙古东部自给有余,黑、吉两省粮食商品率分别达到60%和80%。
11.东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那种认为“土地资源丰富,可以随意开发利用”的观点是错误的。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是尚有较多荒地,但这里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又是重要的动物栖息地,还可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等物质资源。湿地资源的破坏,会带来水环境污染加重,土壤沙化与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急剧减少等问题,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今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不能靠垦殖湿地扩大耕地规模来实现,而应发挥现在耕地的生产潜力,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对现有湿地资源要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建设、有效保护,实施有利于保护湿地、改造农业生态条件的农业综合开发。从而实现东北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2.(1)减少 北部降水丰富,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冷湿的环境使这里沼泽广布,而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2)三江平原气候冷湿特点突出,地势又低洼平坦,有季节性的冻土和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排水不良,形成草甸或沼泽。(3)湿地是地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其特别的功能,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 。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所特有的鹤类、鹮类等大型水禽和其特有的旅游价值。(4)有。比如:用芦苇造纸,发展湿地养殖业,利用湿地特殊生物物种发生物制药等。
13.相同点:我国的玉米带与美国的玉米带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和商品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生K;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都在50%以上;玉米的单产都较高。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的农场——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域专业化和经营专业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这主要在与季风气候有关。)
图2 我国部分牲畜优良品种分布图
图1 我国几条重要地理界线图
PAGE
9第37讲 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考纲要求]
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埃及
[知识讲解]
一、西亚和北非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士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2)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3)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居民和经济
(1)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为主的社会
白色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是圣城。
(2)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大浅多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A油田 地中海、红海沿岸
路 线 B波斯湾 西欧、北美(运输量最大)
C波斯湾 日本
北非摩洛哥一磷酸盐占世界的3/4,磷酸盐生产是该国的经济支柱。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1)亚非的“陆桥”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2)先进的灌溉农业
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4、埃及
(1)尼罗河的赠礼
位置和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长173千米,比绕道好望角缩短8000千米—10000千米。先后被法国、英国控制,1956年收回(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美国控制,1999年收回。)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现在农业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中东问题:领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国势力插手等。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自然环境
(1)地形
高原为主:东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维多利亚湖——盆地凹陷形成。
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特点:两岸悬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连串。
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形成:地壳运动中断裂形成,是一个大的地堑
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为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海岸线:平直,海湾、半岛、岛屿少。最大海湾几内亚湾;最大岛屿马达加斯加岛,南端有好望角。
(2)气候
特点:炎热多雨热带大陆,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3)矿产:南非黄金产量、扎伊尔金刚石产量世界第一,几内亚铝土矿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赞比亚重要铜矿出口国、尼日利亚非洲石油产量最大。
2、居民和经济
(1)黑种人故乡:90%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中部、南部是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二战前非洲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现在都已独立。
(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最发达的国家是南非,约翰内斯堡是该国最大城市和采金中心。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粮食: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环境:人们为了生存,采取了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
解决途径: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加强民族团结。
3、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首教比勒陀利亚,绕着好望角的航线是世界最为繁忙的航线之一,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2)矿产丰富,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金刚石、铀、锑的重要产地,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构制造中心。
第38讲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能力训练题
(2008年一轮)
1.西亚石油输出路线中,运量最大的是( )
A.波斯湾—苏伊士运河—西欧 B.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日本
C.波斯湾—好望角—西欧 D.波斯湾—好望角—美国
读下图,回答2~4题:
2.上图示意的四个城市中,其气候特点与下
表统计数据相符的是 ( )
A.①城市 B.②城市
C.③城市 D.④城市
3.在图中②城市南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
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 )
A.冷海水上泛而 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 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4.甲国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其主要污染源是( )
A.海洋航线上的油轮 B.大陆架上的石油钻井
C.港口工业区的废弃物 D.被污染的河水
5.关于北非的正确叙述是( )
①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之下,降水稀少;②地中海沿岸终年温和湿润,是北非重要农业区;③摩洛哥是世界上椰枣的最大生产国;④北非的大城市多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或河流下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西亚和北非发展农业生产最缺乏的是( )
A.淡水 B.土地 C.劳力 D.肥料
7.西亚和北非最重要的牲畜是( )
A.骆驼 B.马 C.牛 D.羊
8.西亚和北非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石油储藏量占世界的( )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9.西亚地区最主要的灌溉农业区是( )
A、红海沿岸 B、波斯湾沿岸 C、尼罗河流域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0、下列国家中,位于亚洲又跨欧洲的国家和位于非洲又跨亚洲的国家是( )
①沙特阿拉伯②土耳其③阿尔及利亚④摩洛哥⑤埃及⑥阿塞拜疆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⑤和⑥ D、②和⑤
11.下列关于埃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领土包括亚洲的西奈半岛 B.全国最大的港是苏伊士港
C.地下水是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 D.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大金字塔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12.除石油和侨汇收入外,埃及的另外两大经济收入来源于( )
①.苏伊士运河 ②.工业 ③.农业 ④.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埃及产量居世界前列的经济作物是( )
A.咖啡 B.长绒棉 C.葡萄 D.天然橡胶
14、世界第一长河是( )
A、亚马孙河 B、长江 C、尼罗河 D、恒河
根据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区知识,回答15~17题
15.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的季节分配较均匀
C.冬暖多雨,夏热干燥 D.冬冷干燥,夏热多雨
16.世界陆地最低洼的地方是( )
A.里海沿岸 B.加勒比海沿岸 C.五大湖沿岸 D.死海沿岸
17、摩洛哥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矿产资源是( )
A、煤炭 B、石油 C、磷酸盐 D、铁矿沙
18、在非洲众多的矿产中,产量一向占世界首位的是( )
A、石油、磷矿 B、铜矿、铝土矿 C、黄金、金刚石 D、铁矿、锰矿
19、世界上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地区是( )
A、亚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2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在自然环境方面相比,主要相同的是( )
A、在地形上,两个地区都是以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原为主;
B、在气温上,两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地方,年平均气温都在20°C以上;
C、在降水量上,两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地方,年降水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
D、在气候类型上,两个地区都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范围广。
21、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沙漠面积扩大等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下列原因中,不属人为原因的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热带草原区,干旱季节时间过长、或连续几年干旱;
C、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
D、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种庄稼的原始生产方法。
22、关于东非大裂谷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最大的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北到波罗的海;
B、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附近有许多活火山,谷底湖泊连串;
C、裂谷带是地壳运动中断裂形成;
D、裂谷带还在继续扩大。
23.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草原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非洲某地(海拔197米)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示意图”判断24-25题
24.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 )
A.5°N B.5°S
C.18°26′N D.18°26′S
25.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能力训练答案]1C 2B 3D 4A 5D 6A 7 A 8B 9D 10B 11A 12D 13B 14C 15C 16D 17C 18C 19D 20D 21B 22A 23D 24A 25A
油管
好望角
马六甲海峡
苏伊士运河
东非大裂谷
EMBED PBrush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 第4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
[知识讲解]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 )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右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 C )
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
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
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
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
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
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 26 N)时,
切点B的纬度为66 34 N。
当太阳直射在20 S时,切点B的纬度为
70 N。
例3:在下面两图中绘出晨昏线。
2.地方时与区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上中天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跨经度15度的区域使用同一时间为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 E的地方时。离北京所在的东八区较远的地区,作息时间与北京不同。例如,新疆的乌鲁木齐市,人们一般10点钟上班,14点吃午饭。因为乌鲁木齐在东6区,与北京时差为2小时,如果乌鲁木齐的人们使用东6区的区时,作息时
间会与北京相同,但乌鲁木齐使用的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所以他们的作息就在“北京时间”的基础上延迟了2小时。(上图解)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
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
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
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例4:观察长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断被冲刷,
沉积的砂岛不断与北岸相连,河道不断向南弯曲。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
例5.完成下列填空:
(1)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交替现象,昼夜交替周期不长,使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
(2)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北半球向______偏,南半球向______偏,赤道处无偏向(因为那里的经线是互相平行的)。
(3)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______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小时。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______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______体。(地球赤道半径为______千米,极半径为______千米)。
[能力训练]
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
京时间可能是( )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
2. 当太阳直射某地时:( )
A.该地此刻的区时为正午12点 B.该日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C.该日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 D.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 下面四幅地球自转位置示意图中,表示北京时间为上午10点整的是:(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4.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那春分日的升旗时刻是:( )
A.北京时间6点 B.北京的地方时6点
C.此时伦敦时间为前一天的22点 D.此时东京时间为7点。
5.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点时,全世界还有 ( )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6.科幻小说《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时比原来多出一天,这是因为 ( )
A.记载日期错了 B.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一致
C.东西方的日历不一样 D.前进路线与自转方向相反
7.当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时 (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夜等长
C.华北平原正是小麦播种的季节 D.广州白昼或黑夜达最长
某年9月15日(农历8月18日)中午12时,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报道:原定今天12时20分开始向全世界直播钱塘江大潮的节目,因受台风影响改在明天同一时间直播,欢迎到时收看。据此资料完成8~12题:
8.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钱塘潮,属于海水运动的哪一种形式( )
A.波浪 B.洋流 C.潮汐 D.海啸
9.钱塘潮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按形成和来源它应属于( )
A.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B.地球内部的能量
C.重力能 D.来自日、月等天体引力产生的能量
10.关于台风或其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台风源地位于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 B.对钱塘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台风在浙江登陆实属罕见 D.钱塘潮与台风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11.中央电视台原定直播日的月相应该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凸月
12.第二天直播时,华盛顿(西五区)观众全程收看开始时间应是( )
A.9月17日23时20分 B.9月16日1时20分
C.9月15日1时20分 D.9月15日23时20分
读右图,完成15~17题:
13.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4.二分日,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昼长相同且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5.某人测得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那么此人测量的日期可能是 ( )
A.12月22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D.不存在这样的日期
16.若A点的经度是160°E,则E→D附近的洋流名称应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西风漂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17.若E点经度为120°E,那么A点与B点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 )
A.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箭头画出此时照射地球的太阳光线,及地球自转方向
(2)这一天是:____月____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_______点附近。
(3)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______。B点正午的太阳高度_______。
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时。 D点的夜长是_________时。
(4)此时我国受_________气团控制。北印度洋洋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5)开普敦港目前是什么季节______,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A 6、B 7、D 8、C 9、D 10、B 11、D 12、D
13、D 14、B 15、B 16、A 17、C、
18、(1)略 (2)12 22 近日点 (3)0 90 12 0 (4)极地大陆 逆 (5)夏季 炎热干燥
西
东
E1
E2
E3
地球轨道
日中天
星中天
星中天
日中天
日
太 阳 日
恒 星 日
●P
●P
●P
S
太阳光线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直射点A
晨昏线与极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
N
S
长江入海口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4讲 工业生产的区位选择)
[考纲要求]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知识讲解]
1、工业生产活动
(1)工业的投入和产出
特点:对自然要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在地域上灵活,季节性不明显。
自然条件:土地、水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能源、资金、科技等
工业产品(主要满足生产需要重工业、主要满足生活需要轻工业)
工业三废
资源密集型:受资源分布的制约(如采掘工业)
工业投 劳动密集型:分布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如纺织工业)
入类型 资金密集型:常与资源密集型分布在一起→经济水平较高地区
技术密集型:分布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2)工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部分地区(如亚洲四小龙)进入工业化社会。
工业分布:就世界而言,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就国家而言,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城市。
工业部门: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棉纺、钢铁,第二次出现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第三次出现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
工业产值比重:发达国家下降、发展中国家上升。
工业投入:原料减弱,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减小,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
生产方式:大批量、标准化向中小批量定制方向发展。
部分工业部门的投入:
棉纺织厂:棉花、纺织机械、电力、劳动力、资金、技术、场地、厂房、水源等。
汽车生产:汽车零部件、电力、机械和电控设备、劳动力、水源、涂料、资金、技术、场地、厂房。
钢铁生产:铁矿石、煤炭、耐火砖、电力、机械和电控设备、场地、水源、厂房、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手机生产:芯片(集成电路)、清洁的水源、电力、资金、技术、厂房、水源、劳动力。
煤炭生产:煤炭资源、水源、电力、机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鞍钢区位特点:近煤铁产地→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
宝钢区位特点:海陆交通便利,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进口;煤来自安徽淮南、山西等地。→接近消费市场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动(易变质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如宝钢。
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国沿江沿海。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3)社会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社会需要对我国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需要(以我国为例) ①国防需要②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③“十五”计划④个人偏好⑤工业惯性 ①内地建立大型工业基地②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③将推动内地工业发展④海外华人、华侨到家乡投资⑤工厂搬迁费用太高,政府影响
大气污染: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
水污染: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发达国家集中→分散,发展中国家以集中为主;从经济角度而言,需要集中,从生态环境而言,需要分散。
[能力训练]
1.读“某种工业受布局因素影响程度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水产品加工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组工厂之间生产协作关系十分密切的是( )
A、钢铁厂与棉纺织厂 B、化工厂与自行车厂
C、电子元件厂与无线电厂 D、冶金厂与服装厂
3.关于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般来说,发展水果罐头加工工业、制糖工业、化学工业时,应首先考虑消费市场。
B.世界工业布局都是由集中趋向分散。
C.攀枝花、重庆、贵阳、武汉、兰州、金昌、西安等工业中心,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D.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应用以及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4.工业企业:①电子工业②家具制造③石油加工④普通服装厂⑤印刷厂⑥甜菜制糖⑦水泥厂⑧有色冶金,其布局主导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主要考虑劳动力因素的有:①⑤⑥
B. 按接近原料产地的有:③④⑥⑦
C. 按接近能源供应地的有:③④⑧
D. 按接近消费市场的有:②③⑤
5.右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6.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的有 ( )
A: 石化工业 B: 航天工业 C: 钢铁工业 D: 纺织工业
7.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市场指向型的是( )
A: 炼铝厂 B: 啤酒厂 C: 制糖厂 D: 普通服装制造厂
8.海尔集团将电冰箱等打入欧美市场,并不是依靠( )
A: 自然资源优势和临海的地理位置优势 B: 世界级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理念
C: 对欧美人消费特点的掌握 D: 企业的全球战略
9.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现进行成本比较(见表一.表二),读表回答:
表一:尼龙制品厂区位的成本比较表 :单位:美元/百磅
表二:供应某市场的肉制品加工厂区位成本比较表 单位:美元/10千克
(1)从表一看,在影响D地生产尼龙制品的诸多因素中,D地与其它地方相比,_________成本过高而无竞争力。D地的_________成本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D地适宜发展_________(特点)的企业。
(2)从表二可知,D地发展肉制品加工业与其它地方相比,具有_________成本优势。综合表一、表二,D地适宜发展_________工业,才最具竞争力。
(3)若在D地发展钢铁厂,为了提高环境效益,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
10.右图是某城市的布局状况,该城市要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和服装厂各一个,请在图中A、B、C、D、E五个地点选择,并说明理由。
⑴火力发电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⑵自来水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⑶印染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⑷服装厂应建在 处,理由是 。
[能力训练答案]
1、D 2、C 3、D 4、D 5、D 6、B 7、B 8、A
9.(1)劳动费 电费 高能耗 (2)运费 肉制品加工 (3)①通过合理布局,减少大气和水污染(2分) ②废渣排放位置要合理,同时要加强综合利用。
10、⑴E 位于郊区并接近铁路,便于运入煤炭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⑵C 处在河流上游,水源清洁 ⑶B 处在河流下游,污水不会影响市区的水源 ⑷A 位于居民区,便于就近销售产品和职工上班。
投入
产出
经济水平较低地区
环境需要对工业
区位选择的影响
劳力
原料
市场
能源
④
③
①①
②
50
60
A
CA
DA
EA
盛行风向
城 镇
50
等高线
铁路线
河 流
BA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6讲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
[考纲要求]
陆地的组成要素。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知识讲解]
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一、陆地环境组成——岩石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注意:岩石圈≠地壳
1、组成岩石的矿物
(1)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铝,氧最多占一半,硅其次占1/4,金属元素为铝。
(2)几个概念: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矿石: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大理岩。
矿床: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有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2、分类及其成因: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理解教材P58页“岩浆岩生成示意图”。
玄武岩:密度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密度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
形成矿产:有色金属。
(2)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形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海滨的金、金刚石。
冰川沉积:先融化先沉积,杂乱物章。
河流沉积:上游 下游:颗粒由大到小。
下游某处垂直方向上 下:砾岩、砂岩、粘土。
化石:古生物遗体(如贝壳)或遗迹(如足穴)。
化石与古环境:
珊瑚组成的石灰岩——温暖广阔的浅海。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生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古老。
提问: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变化?同一河段在垂直方向,由上至下沉积物有何变化?
可反映地层的地质变化、生物进化、当时的地理环境。理解教材P59页“沉积岩生成示意图”及P60页“根据化石确定地层时代示意图”:①地点3海拔高没有形成B层,后下沉形成C、D层;②地点3先形成B层,后抬升,B层被侵蚀,后又下沉形成C、D层。
附:各地质年代的典型代表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3)变质岩: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石等。理解教材P61页“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注意的是石灰岩与岩浆的交界部位。
3、地壳物质的循环: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高温熔化
二、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
1、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 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
性质方向 概 念 结 果 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升降运动(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2)板块构造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全部是大洋板块)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生长边界。
④安第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实例: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
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实例: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注意: 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形式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褶皱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断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4)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侵蚀:黄土高原由于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侵蚀严重,形成
千沟万壑。
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
洲。
冲积扇 三角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形成绿洲。
侵蚀: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堆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移动沙丘构造 静止沙丘构造 戈壁 沙漠 黄土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需注意的地方:
1、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
2、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3、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4、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 后果。
[能力训练]
如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读图回答1—2题。
1.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比较K、L、M、N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 )
A.L>N B.LK D.M>N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3—7题。
表2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7.3 -2.5 5.3 11.7 16.7 20.5 22.4 21.0 15.9 9.4 1.6 -5.7
月平均降水量(mm) 0.5 0.6 2.5 6.0 13.0 11.0 19.8 28.5 17.0 9.0 1.6 0.5
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地区属于 ( )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气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图1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8-10题:
①黄河
②冲积平原
③侵蚀平原
④喀斯特低山
⑤花岗片麻岩低山
8.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9.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10.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2003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图4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1—12题。
1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2.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1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 B C
D E F 。
(2)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①太平洋西部的岛弧和海沟的成因是:
。
②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原因是:
。
③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
。
④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能力训练答案]
1、A 2、D 3.BD 4.AD 5.AD 6.CD 7.BD、8、A 9、C 10、B 11、C
12、D
13.(1)太平洋板块 亚欧地区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2)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②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
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而形成的(或两个大陆板块相撞)
④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带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运动结果(板块边界类型)
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PAGE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41讲 中国地理概况)
[考纲要求]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讲解]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 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 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 越 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北→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 朝鲜俄国和蒙古 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 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空格处请学生自己填写)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大区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大区
黑 东北区 湘 中南区
吉 鄂
辽 粤
晋 华北区 桂
内蒙古 琼
京 豫
津 川或蜀 西南区
冀 云或滇
沪 华东区 贵或黔
苏 藏
浙 渝
赣 陕或秦 西北区
鲁 甘或陇
皖 宁
闽 青
台 台北 新
港 香港
澳 澳门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
2000年我国总人口:12.95亿,平均人口密度:135人/ Km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
(3)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4)华侨(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与华人
侨乡 :广东、福建
(5)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分析:
四、我国的民族
(1)分布:我国的民族分布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2)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3)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壮族
400万人口以上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8个。
(4)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五、地形
1.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的情况:
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 原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①关注:阶梯交界处的水电站
②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③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
沿经线作剖面:30°N、38°N、45°N
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
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2.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地形区名称 分 布 特 点
青藏高原 我国西南部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②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头、多湖泊
内蒙古高原 我国北部祁连山麓——大兴安岭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②地面坦荡
黄土高原 祁连山东端——太行山长城——秦岭之间 ①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②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①地势西高东低②石灰岩广布③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南北 ①周围高山环绕②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 ①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②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四川省东部 ①周围山岭、高原环绕②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注意: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吐鲁番盆地我国大陆最低-155米。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名 称 分 布 特 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 ①我国最大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③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到海滨 ①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型②地势低平,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
关注: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各地形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③泥石流: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云南、四川等西部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六、气候
1.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雨愈大。
2.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原因:①南北太阳高度;②昼长时间;③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南方降温小(东北温低与西北风顺大兴安岭地势而下,冬季风风力大有关);④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兴安岭除外)。
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0°C等温线——秦岭—淮河
②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
③几处等温线拐弯处:
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
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
兰州附近河谷
④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⑤最低温处——漠河
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
②吐鲁番盆地高温、闭合原因
③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
(2)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区别:
分类内容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温润
影响范围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以外的广大地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
活动规律 每年9,10月至第二年4、5月,爆发式活动,快速南下 由南向北推进。5月到南部沿海,6月到长江流域,7、8月到华北、东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陆
对气候的影响 使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到达地区降水增多
(3)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温度带 范围 ≥10℃积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1600℃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 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
比较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一月均温 大于0℃ 小于0℃
干湿状况 湿润地区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大于800毫米 小于800毫米
河流结冰否 冬季河流不结冰 冬季河流结冰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耕地类型 水田 旱地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高粱
经济作物 甘蔗、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棉花
1.降水
(1)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
读降水量分布图注意:
①东北800mm年降水量——长白山以东
②新疆西部迎风坡
③雅鲁藏布江谷地
④湟水谷地
⑤东南部湿润区的山地迎风坡
⑥台湾岛、海南岛东西部降水差异
⑦降水最多——台湾火烧寮年均6558mm。原因:地形、夏季风
降水最少——吐鲁番的托克逊年均5.9mm,原因:地形、内陆
⑧降水与建筑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时间分配规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雨带的推移规律:
5月中旬:华南一带。注意南岭对雨带的影响
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注意湟水谷地。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7月中旬、八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注意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9月:退至长江以南。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冬半年——地形影响——锋面坡度小,降水面广,强度小。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
(4)年际变化:南方小,北方大
(5)干湿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①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蒸发量小
②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区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区面积大,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区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蒸发量大。
③海南岛西侧的半湿润区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④跨干湿区最多的省区:甘肃、西藏、陕西、内蒙古
4.气候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同纬度地区多沙漠的原因。
(2)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水稻、棉花种植界限偏北。
(3)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动植物生长。
七、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区 域 范围 占全国面积 占全国总水量
内流区 内流河的流域 1/3 不到5%
外流区 外流河的流域 2/3 95%以上
注意:黄河几字湾内的内流区;黑龙江省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内流区;阿尔泰山南侧的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 大 上涨、形成汛期 无
冬季风盛行时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
(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东北 黑龙江、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 少(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 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汛期长(雨季长) 小(流域内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
附:坎儿井的神奇
中国古代是科技大国,而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一带,其古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虚传。坎儿井,《史记·河渠书》称为“井渠”。它是维吾尔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坎儿井主要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其流程样式如图所示:
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竖井,各个竖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暗渠水流近田庄处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技术后,又通过丝绸之路将它传入中亚和西南亚等国家。王国维的《西域井渠考》叙述了这一传播的概况。
开凿坎儿井的工程相当浩大,往往耗时好几年。要使坎儿并经久耐用,还要常年修理保养,要在暗沟清除淤泥,支撑梁柱,甚至还要加掘上游暗沟,以增加水源,工程极为艰巨。古代中国人民为获得水源,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成就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
3.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各湖泊所在省区:
青海湖——青海省 鄱阳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洪泽湖、太湖——江苏 巢湖——安徽
4.主要河流——长江、黄河
长 江 黄 河
源头 青藏高源唐古拉山(正源沱沱河)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源头约古宗列渠)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流经省区 青藏川渝云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甘豫象(9个)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源、横断山区、云贵高源、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源、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长 度 6300千米 中国第一大河 5500千米 我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年径流量 10000亿立方米 480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鄱阳湖 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湖口 河口、旧孟津
开发水利 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哥开发占全国一半,上游最丰富,开发利用率低。已建成葛洲坝等、正在建设三峡工程;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通航里程全国2/3,航运条件好是黄金水道。与铁路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优点;流域内资源、农产丰富、人口城市众多;航线与成昆、川黔、焦柳、京广、京九、京沪等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有巨大运输价值 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宁夏平原、河套平源等地的引黄灌溉。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宜昌以上干支流,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中游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
治理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退田还湖;中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 维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之本(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
注意:长江入海口附近流域变窄与黄河下游流域狭窄、泰山附近流域变大的原因。
5.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1800千米
概况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6.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7.红水河梯级开发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大化(桂)水电站建成发电。
附:都江堰的魅力
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孕育了古代蜀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古代朗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水灾特别严重。公元前251年,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了都江堰的排洪、泄沙、引水工程体系。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水灾,又灌溉田地,于是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世号陆海”,“都江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李霍芬的赞美之词道出了都江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的特殊地位。都江堰的兴建,一去两千余年,她像一座历史的丰碑,傲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南四川盆地之中,随着开发西部宏伟战略的实施,这颗水利工程史上的灿烂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魅力无比的都江堰带来了四川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它永久性地灌溉了天府之国,也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广东 ②广西 ③云南 ④台湾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2.与我国隔海相望的一组国家是 ( )
A.印度、文莱、菲律宾 B.马来西亚、朝鲜、韩国
C.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 D.文莱、菲律宾、日本
3.下列四组国家中,全部为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
A.俄罗斯、泰国 B.缅甸、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日本 D.越南、印度
4.我国疆域的四个端点中,位于北温带的有①北端 ②南端 ③东端 ④西端
A.①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④
5.我国沿海的5000多个大小岛屿绝大部分分布在 ( )
A.南海、东海 B.黄海、东海 C.黄海、南海 D.南海、太平洋
6.我国的领海位于温带的有①渤海 ②南海 ③东海 ④黄海 ( )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7.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与湖南省相邻的是 ( )
A.河南 B.重庆 C.福建 D.安徽
8.我国沿海的省级行政区共有 ( )
A.10个 B.11个 C.12个 D.14个
9.下列国家中,与我国的南面接壤的有 ( )
A.越南、老挝、泰国 B.越南、老挝、柬埔寨
C.越南、老挝、缅甸 D.尼泊尔、老挝、孟加拉国
10.我国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最大的是 ( )
A.新 B.内蒙古 C.藏 D.川
11.简称桂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海南省 D.贵州省
12.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
A.东北、东南、西北 B.西南、西北、东北
C.西南、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东南
13.下列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
A.青海 B.云南 C.山东 D.甘肃
14.属于我内海的是 ( )
A.渤海和黄海 B.东海和南海
C.渤海和琼州海峡 D.东海和黄海
15.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 )
A.1/4 B.3/4 C.1/3 D.2/3
16.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 )
A.满族、苗族、彝族、朝鲜族 B.哈萨克族、布依族、侗族、瑶族
C.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回族 D.高山族、黎族、傣族、哈尼族
17.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18.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19.我国东北 —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 ( )
A.祁连山—横断山脉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D.天山—阴山—燕山
20.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分布广泛,有①山东丘陵;②江南丘陵;③辽东丘陵;④两广丘陵,自北向南依次为: (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1.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 )
A.长江 B.淮河 C.黄河 D.海河
22.横亘于高原和盆地之间的界山是: ( )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天山
23.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24.下列地区与所在省份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
A.安徽——庐山 B.江西——桂林山水
C.山东——黄山 D.四川——成都平原
25.我国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和内部多低山丘陵的盆地分别是: ( )
A.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B.吐鲁番盆地、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26.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是: ( )
A.雪峰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
27.云贵高原所处的温度带是 (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热带
28.下列城市中,一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
A.北京 B.长春 C.上海 D.湛江
29.以下省区跨干湿区最多的是 ( )
A.黑 B.川 C.甘 D.新
30.以下省会在非季风区的是①西宁 ②兰洲 ③呼和浩特 ④西安 ( )
A.① B.①③ C.①② D.都不是
31.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季风活动 D.陆上水域分布
32.当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在春耕大忙了,这是因为 ( )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海陆差异大 D.垂直差异大
3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 )
①北方太阳高度低 ②南方白昼长,北方白昼短 ③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
A.① B.①② C.①② D.①②③
34.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 )
A.地形复杂 B.海岸线漫长 C.夏季风强弱变化 D.纬度位置
35.下列省区中,全部位于亚热带的是 ( )
A.四川 B.河南 C.湖北 D.安徽
36.形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最主要源地是 ( )
①热带太平洋 ②温带太平洋 ③印度洋 ④大西洋
A.① B.①③ C.② D.①②③
37.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8.我国西北部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 )
A.200毫米以下 B.100毫米以下 C.50毫米以下 D.400毫米以下
39.重庆市属于 (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40.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 )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毫米降水量线 ④一月份00C等温线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④
41.我国冬季风的主要风向为 (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42.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西涝东旱 D.东涝西旱
43.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
A.抗旱 B.防洪 C.发电 D.灌溉
44.治沙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是: ( )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45.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青、藏 B.青、甘 C.川、藏 D.青、川
46.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点是: ( )
A.水力资源丰富 B.含沙量大 C.有冰期 D.流量小
47.在内河航运中,年运输量仅次于长江的是: ( )
A.黄河 B.珠江 C.淮河 D.京杭运河
48.长江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段是: ( )
A.川江 B.源头—宜宾 C.源头—宜昌 D.中游
49.我国汛期最长和水量最大的河流分别是: ( )
A.珠江、雅鲁藏布江 B.长江、淮河
C.珠江、长江 D.黄河、松花江
50.黑龙江和松花江水量丰富而含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低、降水多 B.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C.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D.大陆性气候强
51.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 )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52.下列支流属于长江上游的是: ( )
A.岷江 B.汉江 C.赣江 D.湘江
53.目前,京杭运河在哪个省境内的河段,仍然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 ( )
A.河北 B.山东 C.河北 D.江苏
54.有关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目前开发利用率还不到5%
B.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
C.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
D.长江年径流量达10000亿米3,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55.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
B.河南省跨黄河的中、下游
C.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需加固下游河堤,拓宽河道
D.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500千米
56.有关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因气温高、蒸发旺盛,使湖泊面积逐渐减小
B.在成因上,多属构造湖
C.许多湖泊与河流相通,成为天然调节水库
D.既有内 流湖,也有外流湖
二、综合题:
57.读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为 海;B为 海;
C为 半岛;D为 半岛;
E为 省;F为 省;
G的行政中心是 ;H的简称是 。
58.读“中国地形图”,回答:
(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
要地形区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J
K
(2)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上(填代号):
①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②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③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3)填代号回答:我国最东面的大盆地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是 ,纬度最低的大平原是 ,纬度最高的大高原
是 。
59.读“沿北纬320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数字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地理事物名称
60.读“长江水系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和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填在下面空格里
支流名称: A B C D
E F G H
水电站名称:① ③ ④ ⑤ ⑥
邻海名称:⑦ ⑧
(2)长江支流水系的分布特点是 ,这种分布对长江干流水量所起的作用是 。
(3)顺长江流向,自西向东写出4个特大城市,以及经过各城市的铁路线名称:
I , J ,
K , L ,
(4)在图中标出宜宾、宜昌、湖口的位置。
(5)长江中游河段,汛期多涝灾的原因是什么?
(6)洪水期调节长江干流水量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61.读“黄河水系简图”,回答:
(1)将图中的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填在下面空格:
城镇名称:① ② ③ ④
水电站名称:⑤ ⑥ ⑦ ⑧
邻海 ⑨ 支流名称:⑩ ⑾ ⑿ ;
(2)黄河比珠江长,但水量仅为珠江的1/7,主要原因是 。
(3)黄河入海水量的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黄河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量减少的原因是 。
(4)简要说明黄河孟津以下河段流域特别狭小又无支流的原因 。
(5)黄河下游的主要问题是 ,
形成原因是 ,
改造利用的主要措施是 。
(6)黄河中游的主要问题是 ,
形成原因是 ,
治理的生物措施是
工程措施是
组织管理措施是 .
[能力训练答案]
1-5 CDDBA 6-10 CBDCA 11-15 BBCCD 16-20 CBCBC 21-25 CBBDC 26-30 DADCD 31-35 CADCC 36-40 BBADC 41-45 BBBAD 46-50ADBCC 51-55 DADBB 56C
57、渤海 黄海 辽东 山东 河南 江苏 呼和浩特 晋
58、(1)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柴达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2)B I ;A C D H J K ;E F G
(3)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内蒙古高原
59、青藏高原 横断山区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海
60、(1)汉江 湘江 沅江 赣江 嘉陵江 岷江 雅砻江 乌江;龚嘴 葛洲坝 丹江口 二滩 三峡;黄海 东海(2)对称分布 南北支流汛期错位,有利于分洪;(3)重庆 渝怀铁路、成渝铁路、襄渝铁路;武汉 京广线;南京 京沪线;上海 京沪线、沪杭线。 (4)略
(5)①上游河段、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的水量汇聚;②中游河道弯曲;③河湖泥沙淤积,降低蓄洪能力。(6)干支流的水利工程
61、(1)兰州 河口 太原 旧孟津;龙羊峡 小浪底 刘家峡 青铜峡;渤海;泾河 渭河 汾河;(2)汛期短,降水量少(3)农业灌溉用水量大(4)地上河(5)地上河——中游水土流失使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植树种草,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断流——上游灌溉用水量大,流域降水量较少——合理分配水资源;(6)水土流失严重;中游植被破坏严重,夏季降水集中;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承包到户,小流域治理。
领 土
四至点
东临四海—洋
海岸线与岛屿
陆上邻国
(14个)
隔海相望国家
(6个)
资源浪费
人均量少
人口增长
过多过快
消费量>
生产量
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适应
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晚婚
晚育
少生
优生
地势对气候
河流的影响
坎儿井示意图
1.竖井 2.暗渠 3.含水层(水源) 4.明渠
分布
作用
I
J
K
L
PAGE
2第11讲: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考纲要求]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知识讲解]
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地球上的海洋
(1)地球的水库:平均深度3800千米,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中冰川水、地下淡水最多。人类生活用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循环——大气中的水源和陆地水的来源
海上内循环:占水循环水量的90%;
海陆间循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以径流注入大海。
内陆循环:水汽主要为蒸发与蒸腾,注入内流河与内陆湖。
海陆间水循环,有三个要点需要注意:
一是水循环的场所,即天空和地面、地上和地下、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是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包括蒸发→气流→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通过这些把三种形态的水体连接成为一个相互交换和转化的动态系统,其中蒸发与降水、水汽输送与径流输送作用更加明显;
三是水循环的能源,即蒸发、水汽输送、凝结等环节是太阳辐射的结果;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是地球重力作用的结果。
水循环的作用与意义: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循环系统,水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一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换。
二是在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三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雕塑地表形态。
如:海洋→陆地的水汽输送量=陆地→海洋的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海洋水数量不变:海洋上降水量=海洋上的蒸发量+来自陆地的径流量;陆地水数量不变:陆地上的降不量=陆地上的蒸发量+陆地上的径流量。
可以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其循环更新的速度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运用水资源时要做到:合理运用,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保护水质,免受污染。
(3)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
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海水运动塑造海岸地形、引起海岸变迁,影响沿海沉积物的搬运和泥沙沉积,入海河流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港口、养殖、捕捞、排污。
2、海水温度
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夏季(水温高) 冬季(水温低)
水平分布规律 同一季节,不同海区 高纬(水温低) 低纬(水温高)
同一纬度 暖流流经(水温高) 寒流流过(水温低)
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到深层,水温渐低,1000米以下几乎无变化。
(2)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
3、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世界大洋
的平均盐度为3.5%
(1)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分析影响海水盐度因素的方法:
①同一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各海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不同纬度海区,主要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其次近岸海区河流径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纬度海区还要考虑结、融冰的情况。
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陆上流入淡水少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达4.1%
最低海区:波罗的海。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纬度较高,蒸发小、与外洋相通的水域狭窄。不超过1%
(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能力训练]
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人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3.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 B.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C.保持生物多样性 D.增加用材林
4.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数量上看,水资源的更新主要靠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循环对陆地水补给量很少,因此对各地影响和意义都很小
C 从改善小气候的角度看,加强陆地循环比海南间循环更重要
D 参与海陆间循环的地区,不一定参与陆地循环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1)(2)(3)(4)四点海面盐度比较
A (1)>(2) B (2)>(3)
C (3)>(4) D (4)>(1)
6.图中(1)处附近是世界性的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B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
C 巴西暖流和秘鲁寒流
D 北太平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
读下图,回答7~14题
7.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 )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甲处低 D.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8.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 (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B.乙处多锋面雨
C.甲处为极锋 D.乙处有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9.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循环,则 ( )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③代表径流输送 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10.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 )
A.该地为北太平洋温带、副热带海域 B.②代表秘鲁寒流
C.丙处有大渔场 D.④代表千岛寒流
11.若此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 )
A.丁代表岩浆岩 B.丙代表沉积岩
C.②代表变质作用 D.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12.若此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环境,则 ( )
A.丁为生产者 B.乙为分解者 C.④为有机分子 D.①为矿物质养分
13.若此图为滨海地区海陆风模式图,甲为陆地,乙是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
A.①白天的海风 B.③夜里的陆风
C.甲处为白天低压 D.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14.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 )
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 B.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
C.我国主要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15、以下属于海陆间大循环中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A、冬季风南下 B、钱塘江水入海
C、台风登陆宁波 D、高山冰川融化
16.有关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递减
C.海水水温随深度增加匀速递减
D.各个海区的水温一般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的主要热源是陆地不是海洋 B.海洋和大气之间不存在物质和能量交换
c、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D.海洋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0%
18.关于海岸带的正确叙述是
A.海岸带是温暖湿润的
B.海水运动是塑造海底地形的重要因素
C.人类活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海岸带的海陆相互作用
D.海岸带就是滨海平原
读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回答19-20题
19.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海水热量的支出
B.曲线B表示海水热量的收入
C.C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D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盈余
D.C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盈余,D区域表示海水热量的亏损
20.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
②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洋流带走的热量
③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
④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支是不平衡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1、读“太平洋1700w附近某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22.(图2)是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中主要的盐类物质是NaCl和CaCl2
B.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
C.水温高的海域盐度也高
D、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24.读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
(1)图中曲线①表示 ,曲线②表示 。
(2)60°S处海水温度约为 度,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 。
(3)分析以下几处盐度高低的原因:
赤道附近较低的原因 。
副热带海区最高的原因 ,
60°N处盐度比60°S处低的原因 。
(4)世界大洋盐度最高海区是 ,主要原因是
。
世界大洋盐度最低海区是 ,主要原因是 。
[能力训练答案]
1、AD 2、BD 3、BC 4、C 5、C 6、A 7、C 8、D 9、C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A 17、C 18、C 19、D 20、A 21、A 22、D 23、D
24.(1)盐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温度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2)0 3.5% (3)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大陆面积广阔,有大量的陆上淡水汇人稀释 (4)红海 位于副热带,从陆上流人的淡水很少,蒸发又强烈 波罗的海 陆上有大量淡水汇入,蒸发又少
内陆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岸带
丙 ① 丁
④ ②
甲 ③ 乙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8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纲要求]
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知识讲解]
1、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分类 概念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 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 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
(4)冷锋、暖锋的识别:
2、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 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锋面气旋: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
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能力训练]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m地的风向是 (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
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
3.下图中,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4.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 )
读以下2幅图,左图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5-7题。
5. 大理石 ( )
A. 由变质作用而形成 B. 按成因属于岩浆岩
C. 因外力作用而形成 D. 形成于地壳硅镁层
6. 该建筑位于图3中的 ( )
A. ① B.② C.③ D.④
7. 图3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 )
A. 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 ②地年降水量最少
C. 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D. 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
8、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后完成下列要求:
(1)A、B、C、D四条锋线中,属于暖锋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冷锋的是____________ 。
(2)甲、乙两地中,降水可能性较大的是___________,锋面A过境时的天气现象是 。
[能力训练答案]
1、A 2、D 3、B 4、B 5、A 6、C 7、C
8、(1)BD;AC (2)甲、 出现较大风,云层加厚,并出现雨雪天气
例:
高
低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0讲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考纲要求]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知识讲解]
(1)主要地质灾害
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
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
分类: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地震 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我国——死火山:山西大同;休眠火山: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五大连池;
活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昆仑山。
定义: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月球、火星、金星也有火山。
构造:火山锥、火山通道、火山口。
活火山: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史前喷发过,后来未喷发过。
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
我国火山分布: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白头山、五大连池)、台湾、海南岛等地,最近年代(1951年)喷发的火山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定义: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定义: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含有泥沙、石块及巨大的砾石。
形成条件: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不良,当夏季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时。
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我国分布:山区面积占2/3,地表起伏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破坏,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主要分布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2)地质灾害的特点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川、滇、黔接壤地带地震多发,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4)地质灾害的防御
①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能力训练]
1.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洋流分布
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
4.下列地质灾害主要由外力导致的有 ( )
A.日本神户地震 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
C.新疆地震 D.长江巴东段滑坡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
5.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6.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根据7—9题所示的材料判断。
7. 1999年8月17日凌时晨3点左右,土耳其西北部的一些省份发生了里氏6.8级强烈地震,震中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28°E附近),造成13000多人死亡。1999年8月21日凌晨4时26分,在哥斯达黎加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米尔斯镇(9.1°N,84.2°W)。有关两地地震的对比叙述,正确的是 ( )
A.土耳其和哥斯达黎加处于同一地震带上
B.土耳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大于哥斯达黎加
C.哥斯达黎加的地震释放能量较土耳其大15倍左右
D.震中距相同的情况下,哥斯达黎加的地震烈度一定大于土耳其
8.2002年3月26日,地震袭击了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伤亡惨重,此次地震的震源距离地表仅为80KM。同学甲绘制了一幅地震中心地区等震线示意图,同学乙认为图中等震线的的
绘制不切合实际,其理由最可能是 ( )
A.等震线绘制的范围太小
B.因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等震线只有一条。
C.在同一次地震中,与震中距离相等的地方烈度
不一定相同。
D.等震线应以巴格兰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9.1999年土耳其、我国台湾、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发生了7级以上的大地震,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
A.三地均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三地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C.三地均位于消亡地带上
D.三地均位于板块张裂地带上
10、读右图“地震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
A表示 B
A至B表示 ;B至D表示
图中的圆弧虚线是
(2)在同一次地震中,如果其他条件相仿,B、D相比,地震烈度较大的是 。
(3)世界上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 有关,其分布规律是
。
[能力训练答案]
1、A 2、C 3、A 4、D 5、A 6、C 7、B 8、C 9、C
10.(1)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震中距 等震线 (2)B B距离震源比D近 (3)地质构造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火山
喷发
分类
滑坡
泥
石
流
EMBED PBrush
PAGE
1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2讲 中国的农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知识讲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黄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产地、栽桑养蚕和栽培茶树的故乡。我国是生产粮食、棉花、油菜籽、猪牛羊肉最多的国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热量条件优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涝灾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
(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1、种植业
(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
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
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农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
(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增长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灾害频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
和质量。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东、河北——花生,长江流域——油菜(播种面积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2、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现状:世界上少林国家。天然林采伐过度,面积缩小。
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强营林、造林,建设速生丰产林,开展全民性义务植树,生长量超过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显著的国家。除营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发展经济林。
林区: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区;西南横断山区是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
(2)畜牧业
牧区畜牧业: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细毛羊)、青海、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宁夏(滩羊)。
农耕区畜牧业:饲养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
(3)水产业
有利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
生产情况:总体海水产品产量大,捕捞海产品产量大,养殖淡水产品产量大。
东南部水产业发达的因素:水域面积大,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3、农业的发展
(1)成就
粮食、棉花、肉类、花生、油菜籽、水果世界第一。
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
(2)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结构现状:种植业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占比重低,林业、渔业比重很小。
结构调整原因:畜、林、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经济效益高,畜、牧业生产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化。
调整方向:稳定粮食,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
(3)科技兴农
(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大部分地区的个体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过程简单,缺少市场联系渠道,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个体农户进入市场,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联系起来进行一体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
(5)农业发展前景
农业发展方针:“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前景:拓宽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能力训练]
1、我国以擅长种水稻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
A.赫哲族 B.哈萨克族 C.朝鲜族 D.达翰尔族
2、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 )
A.松嫩平原 B.台湾西部平原 C.成都平原 D.江汉平原
3、我国北方地区出产的水果主要有( )
A.苹果、梨 B.柑桔、桃 C.哈蜜瓜、荔枝 D.菠萝、葡萄
4、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树种丰富 B、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
C、分布不均 D、东北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
5、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B、土地资源不可再生
C、土地资源多种多样 D、人口多,耕地少
6、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
A、天然橡胶 B、椰子 C、柚木 D、樟脑
7、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是 ( )
A、长江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淮河流域 D、东北平原
8、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 )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 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 D、山西、西藏、甘肃、
9、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
A、冬小麦 B、甜菜 C、棉花 D、甘蔗
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
10、图中ab 为( )
A.内外流域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D.200mm等降水量线
11、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 D.灌溉农业
12、甲图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甜菜和春小麦 B、甜菜和冬小麦
C、甘蔗和水稻 D、棉花和春小麦
读下图,回答13—16题
13.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 B.含沙量大
C.无结冰期 D.只有夏汛
14.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
B.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
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
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
1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 D.交通发达
16.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交通
17、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 ( )
①地广人稀②平原地形③科技水平高④投入资金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
(2)分析⑥、⑦两地年纬度接近 ,但气温有明显差异的原因
(3)分析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 。
(4)①、③两地都发展了纺织工业,①发展 工业,③发展 工业。
[能力训练答案]
1、C 2、A 3、A 4、B 5、D 6、D 7、A 8、B 9、B 10、B 11、C
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8、(1)④处地处西南,受季风带来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⑤深居内陆,降水较少 (2)⑥地位于四川盆地,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冬季,盆地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北方寒冷气流,所以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高。 (3)土壤较为贫瘠,为中低产田,春旱、多大风天气易发生洪涝灾害 (4)棉纺织、毛纺织
南北差异
商品粮
基 地
EMBED PBrush
甲
乙
④
①
②
③
⑦
⑥
⑤第38讲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考纲要求]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德国、俄罗斯。
[知识讲解]
一、欧洲西部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
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2)海岸线曲折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岛、岛屿和海湾。主要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南部有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主要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面的黑海,边缘海有北海,比斯开湾是著名的海湾。
(3)地形
平原、山地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罗的海沿岸,莱茵河以东波德平原、以西西欧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脉,勃郎峰本区最高
深受冰川影响:湖泊多——“千湖之国”芬兰
峡湾海岸——挪威沿海
平原呈波状起伏——波德平原
阿尔卑斯山脉两侧散布的湖泊
(4)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特征:海洋性特征显著
气候:成因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60°之间,属温带气候
海陆分布 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 中部为平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5)河湖
河流特征及成因:河网较密,水量充沛,长河较少。
主要河流:
多瑙河世界流经国家最多: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等9国。
莱茵河世界航运最繁忙,货运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密西西比河。
湖泊: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脉两侧(多为冰川作用形成)。
2、国家和居民
(1)国家和地区:有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居民:白色人种为主,人口稠密区沿着煤矿和工业地带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匈牙利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3)经济发达地区:对外贸易发达,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4)发达的旅游业
3、德国
(1)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
中部谷地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3)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有利: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发展宇航、飞机、微电子
分布特点: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鲁尔区的兴衰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区位优势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
衰落原因 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综合整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4)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墨尼黑:南部中心,新兴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二、欧洲东部和北亚
1、范围和国家
欧洲东部: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间的欧洲部分
北亚: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部分
2、俄罗斯
(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是其政治经济中心地区。
(2)较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为主。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3)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4)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贝加尔湖世界最深。
(5)资源丰富: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6)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7)农业: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8)交通:铁路为主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贝阿铁路:共青城—苏维埃港
(9)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第39讲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能力训练题
(2008年一轮)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的有关知识,回答1~3题
面积 人口 钢 煤 发电量 汽车
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德国% 2.5 1.3 5.1 7.0 4.5 14.2
1、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A.发达的工业国 B.发达的农业国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2、德国农业比重很小,仅占国民总产值的1.6%,但机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业为主。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国北部形成了(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3、德国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较均匀,中小城市散布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仅有三个,据此,可以看出德国是一个( )
A.大中城市为主的国家 B.中小城市为主的国家
C.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 D.城市集中分布的国家
4.阅读下文:伦敦过去号称世界的雾都,经常大雾弥漫,白天汽车也要亮灯.这是由于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伦敦是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烟囱林立,工厂大量排放烟尘,使潮湿空气中的水滴符着在二氧化硫等颗粒上,形成酸雾。1952年12月 5日开始持续四天的伦敦烟雾事件震惊世界,导致4000多人死亡。为此,伦敦大力整治环境,将工厂迁到效外,家庭烧煤改为煤气或电,建立宽100米、长4000米的绿化带。如今的伦敦,空气清新、雾日已不多见了。你认为北京大力整治大气污染,可以借鉴的经验有( )
①改造家庭炉灶,使用天然气或电力 ②加大城市绿化面积③工厂大量迁往郊外 ④减少汽车数量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读欧洲西部图,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欧洲河流的特点与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河网较密,是因为陆地面积小;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D、航运便利 ,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6、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7、每年的冬半年,瑞典的旅游业有点特殊,游客在这里过夜的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离去,其原因是( )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B.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夜现象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8、读资料,法国工农业产品在世界上的地位:汽车工业仅次于美、日、德居世界第四位,飞机制造仅次于美、英居世界第三位,炼铝居西欧首位,钢铁居西欧前列,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甜菜制糖居西欧前列,粮食产量居西欧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值居世界第三位,时装、化妆品等奢侈品的生产闻名世界……据此,关于法国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法国工业十分发达,农产品长期依靠进口
B.法国农业发达,工业产品依靠进口
C.法国是工农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D.法国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9、欧亚两洲的分界是
A.乌拉尔山、乌苏里河、乌拉尔河 B.乌苏里河、乌拉尔河、高加索山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D.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伏尔加河
10、下列国家中濒临波罗的海的是
A.白俄罗斯、立陶宛 B.摩尔多瓦、亚美尼亚
C.乌克兰、俄罗斯 D.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11、.欧洲最长的河流是
A.鄂毕河 B.伏尔加河 C.多瑙河 D.勒拿河
12、俄罗斯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
A、莫斯科 B、雅库茨克 C、新西伯利亚 D、圣彼得堡
13、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是
A、贝加尔湖 B、里海 C、日内湖 D、咸海
14、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 的主要海港是
A、符拉迪沃斯托克 B、圣彼得堡 C、摩尔曼斯克 D、苏维埃港
俄罗斯气候复杂多样,农业生产很不稳定。据此回答15~18题
15、俄罗斯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16、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气候属于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极地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7.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 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 D.灌溉水源不足
18.有关俄罗斯农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 B.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主要农业区
C.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D.农业生产稳定,大量出口农产品
19.关于俄罗斯工业生产的正确叙述是
A.重工业发达 B.轻重工业都发达 C.轻工业发达 D.高科技工业最发达
20、俄罗斯气候寒冷,有“北半球寒极”之称的是
A、北冰洋沿岸B、西西伯利亚平原C、奥伊米亚康D、太平洋沿岸
二、综合题
21.读欧洲西部地区图回答
(1)写出字母A、B、F所代表的海区名称
A B F 。
(2)B海区沿岸各国畜牧业发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该区居民在夏季喜爱到F海区旅游的自然
原因是 。
(3)E国拟建一个大型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应在该国的北部或南部建 ,其原因
是 。
(4)C国东北部和中部的新兴工业区,逐渐形成了以中小企业集聚的 为独特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 ——信息网络。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5)D国鲁尔工业区的主要传统工业部门是 (填代号)
①石油 ②煤炭 ③钢铁 ④机械 ⑤飞机制造 ⑥电力
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工业区开始衰弱,到60年代开始进行综合整治和规划,其整治的措施有 ;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6)我国东北地区也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其主要的工业部门有 (填代号)
①石油 ②煤炭 ③钢铁 ④机械 ⑤飞机制造 ⑥电力
形成的工业区名称是 ,试写出至少三个主要的重工业城市, 。
22.读某国葡萄种植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葡萄种植业在农业的地域分类中属于 农业。
(2)说出葡萄种植区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A 气候,气候特征 ;
B 气候,气候特征 ;
(3)该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目前农业可能面临的问题有( )
A.农业所需能源依赖进口,农业成本高
B.农业人口外流、老化现象严重, 后继乏人
C.因农业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D.粮食生产受牧业、园艺业的冲击,粮食不能自给
23.读俄罗斯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莫斯科工业区、圣比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1)北亚是指亚洲____ 地区,属于____ 的领土部分,它从____ 东麓向东延伸到____ 沿岸,北临____,南抵____ 、____、____的国界,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区。
(2)分析说明俄罗斯东西气候的差异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对照图例,观察图中主要矿产,将这些工业区的主要矿产资源写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 _、 ③____ 、④____ 。
(4)俄罗斯是世界上亚寒带____ 林分布面积____ 的国家。
(5)俄罗斯矿产丰富,是世界上矿产资源能够________的少数国家之一。
[能力训练答案]
1-5 ABBCA 6-10DCCCD 11-15BAAAA 16-20BBCAC
21.(1)波罗的海 北海 地中海 (2)温带海洋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 夏季地中海沿岸阳光明媚 (3)南部;葡萄酿酒业接近原料地 (4)工业小区;生产—销售—服务—
(5)②③④⑥;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科技 繁荣经济 (6)①②③④⑥;辽中南工业区;大连、鞍山、沈阳
22.(1)种植园(2)A,地中海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B,温带海洋性 终年温和湿润 (3)AB
23.(1)北部 俄罗斯 乌拉尔山 太平洋 北冰洋 哈萨克斯坦 蒙古 中国(2)俄罗斯西可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温和,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冬冷夏温温差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受冬夏季风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3)①石油和铁 ③石油和天然气 ④煤和铁 (4)针叶 最广 (5)自给
分布
分布
发展条件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6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考纲要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全球的热量平衡。
[知识讲解]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
2、大气的组成:
氮:含量最多(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洁 氧:含量第二(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气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组成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伤害,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
固体杂质
地球变暖的原因:①人类活动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使大气中的CO2增加;②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减少。
3、垂直分层
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
层次 特 点 原 因
对流层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②对流动动显著(低纬17~18、中纬10~12、高纬8~9千米)。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上冷下热,差异大,对流强,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
平流层 起初气温变化小,30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上热下冷。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
高层大气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逃逸层]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例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为5000米的A、B两点气温TA、TB的大小。(TA>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
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
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
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
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
(2)大气的保温效应
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实例: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大气逆辐射强)
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
4、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
(3)全球的热量平衡
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
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暖的措施:①冰川融化(特别是南极大陆),海平面上升;②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
[能力训练]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居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1—2题。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
A.1880—1900 B.1920—1940 C.1958—1978 D.1978—1998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 )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5~7题。
5.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 )
A.① B.② C.③ D.④
6.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7.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到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8.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
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
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3题。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
A.7日 B.10日 C.12日 D.17日
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3日 B.6日 C.11日 D.16日
11.从3月17日起,再过10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长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广 D.哈尔滨
12.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N)测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50°的一天是( )
A.3月4日 B.3月8日 C.3月13日 D.3月17日
13.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至2100年,按B
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 ℃和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
[能力训练答案]
1、B 2、D 3、D 4、B 5、B 6、D 7、C 8、C 9、A 10、D 11、D 12、D
13、C
14、(1)0.30-0.32 1.1—1.5 1.6-2
(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80 C -50 C -10 C 20 C 温度/ C
20 C
20 C
20 C
20 C
50
12
高度/KmPAGE
(第27讲 城市的区位因素)
[考纲要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知识讲解]
1、聚落的形成
(1)概念与分类
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
分类 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
(2)乡村的形成
形成:人类为生存,必定希望互相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构成聚居,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分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形成乡村聚落。
演变:半固定的棚舍,后逐渐稳定下来,规模范围逐渐扩大。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村落呈圆形或不规划的多边形。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伸展,平面形态多呈带状。
(3)城市的起源
出现:和定居农业差不多同时出现,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500年。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
形成 的物质基础。
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
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
古城市分布: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古城市的兴衰:起落很大,发展很不稳定,水平很低。
2、城市的区位因素
(1)地形与城市区位
城市主要 实例: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分布在平原 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热带城市 实例: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逊平原上。
分布在高原 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2)气候与城市区位
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
(3)河流与城市区位
原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
沿河城市区位 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
河口处。如:上海、广州等。
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
世界 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
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
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中国 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
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5)交通与城市区位
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
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株洲市形成初期,仅在湘江岸边平原、低地交通便利的地区分散布局,规模小,亦不能称之为城镇。后来随着京广线在该地域穿过,使城镇沿京广线分布,但规模较小且分散,特别是1949年前更是如此,后随着湘黔线、浙赣线的兴建,株洲市成为铁路枢纽,带动了株洲城市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可以看出:株洲市是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开通后而形成的城市,故称“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分布的影响:
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南北方贸易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得到发展,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发展缓慢
(6)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现代的省级行政中心城市较大。
巴西(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兴建。
宗教:麦加、麦利那、梵蒂冈、拉萨最早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
(7)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军事、宗教因素减弱,资源、交通一直重要;科学、旅游成为一些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
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张家港、泰安、黄山市等。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目前,浙江省尚存多处历史悠久,民居建筑和平面布局形态独特的古村落遗址,其中整个村落古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形态是按诸葛亮的八卦阵图设计的是:
(A)兰溪八卦村 (B)富阳龙门古镇 (C)东阳卢宅 (D)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
2、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沿海设城 (B)沿湖设城 (C)沿河设城 (D)沿铁路设城
3、由于金矿的开采而兴起的城市约翰内斯堡位于:
(A)美国 (B)英国 (C)埃及 (D)南非
4、下列城市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处的是:
(A)石家庄 (B)郑州 (C)邯郸 (D)宝鸡
5、日本筑波兴起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海运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B)新建铁路交通枢纽的需要
(C)发展风景名胜旅游的需要 (D)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需要
6、2002年5月起,浙江杭州市区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其首要目的是:
(A)减轻城市交通废气污染 (B)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C)减轻城市交通噪声危害 (D)延长居民休闲时间
7.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呈
A.圆形 B.不规则的多边形 C.带状 D.不规则的圆形
8、读右面某国家图,下列说法与该国相符的是:
A.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聚落 B.世界上最早实现现代化
C.世界上最早出现新兴工业 D.世界上最早出现逆城市化
9.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抚顺、开滦等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A.开采石油 B.开发煤矿 C.开发铁矿 D.开采金矿
10.在帆船、马车时代,城市多建在
A.铁路枢纽上 B.高速公路沿线
C.河流、大道汇合处 D.沿海地区
11.下列城市中,因石油而兴起的是
A.英国阿伯丁 B.美国华盛顿 C.中国鞍山 D.日本筑波
12.下列属于城市环境污染的是
A.交通拥挤 B.居住条件差 C.噪声污染 D.失业人数多
13.城市住房拥挤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面积小 B.平房多,高楼少 C.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D.贫民窟多
14.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发展起来的是
①麦加 ②石家庄 ③拉萨 ④梵蒂冈 ⑤巴西利亚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
15.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A.第一级阶梯上 B.第二级阶梯上C.第三级阶梯上D.第一、二级阶梯上
16.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位于
A.美国的太平洋沿岸平原 B.美国的大西洋沿岸平原
C.美国的中部平原 D.美国西部的沿海平原
17.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
A.亚马孙平原 B.巴西高原 C.安第斯山脉 D.刚果盆地
18.乡村聚落的特点是
A.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是从城市发展而成的
C.规模较大 D.以农业人口为主
二、综合题
19、读浙江省城市分布图,回答:
(1)浙江省城市主要分布在 沿线和
沿 地带以及沿海地区。
(2)浙江省城市发展具有
和 等特点。
(3)浙江省西部和南部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是 ,因此这些地区应积极建立 ,推进浙江省城市化进程。
20、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E、F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它们是: B_______ __、D________ ____、E _____ _______。
(2)从图中看出,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河流的_____ ___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 。
2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是_____ ____。(2分)
(2)丙城市位于_____ _____的汇合处,是因为有大量的______ ____。
(3)丁城市位于______ _ __,因此既是______ ____港,又是__________港。
(4)以上四座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提供的_____ _ _ _条件。
22、下列四组城市中,从城市选址的角度看,在下列①—④选项中,A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B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从城市的起源来看,在下列⑤-⑨选项中,符合C组的应该是_________,符合D组的应该是_________。
A组 株洲 石家庄 宝鸡
B组 上海 伦敦 纽约
C组 麦地那 梵蒂冈 拉萨
D组 曼彻斯特 约翰内斯堡 攀枝花
①位于高地或高原 ②位于海岸或河口、运河沿岸
③位于铁路枢纽上 ④位于沙漠中的绿洲
⑤以军港和兵营发展起来的城市 ⑥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⑦作为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 ⑧由于开发矿产而兴起的矿业城市
⑨大学、研究机构集中的城市
[能力训练答案]
1-5ACDBD 6-10BCDBC 11-15ACCCC 16-18BBD
19、(1)铁路、河流 (2)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不合理 (3)地形、乡镇(小城镇)
20、(1)B尼罗河谷地 D印度河流域 E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2)中下游平原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耕业的发展
21、(1)该处有瀑布,形成水运障碍,成为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成为货物的转运点,促使了城市的形成。(2)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此处集散或中转。(3)河流的入海口;河;海。(4)水运交通。
22、③ ② ⑥ ⑧
政治
不同交通运输时代,
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
村落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PAGE第12讲海水的运动
[考纲要求]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讲解]
1、海水运动形式
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小潮 大潮
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2、洋流的形成
(1)洋流分类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主要动力,由此形成的洋流,叫风海流
①按成因 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运动,叫密度流
一地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叫补偿流(水平和垂直)
②按性质:寒流、暖流
寒流的温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与所经过的海区比,阿拉斯加暖流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低。
我国大陆沿岸的沿岸流: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沿海海水向南流动形成沿岸流(寒流)。
重要海域的洋流分析:
①直布罗陀海峡:表层大西洋 地中海,底层地中海 大西洋。原因: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河流淡水注入少,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而大西洋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海平面低些。
②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 北海
③曼德海峡:表层印度洋 红海;底层红海 印度洋
④马六甲海峡:夏季印度洋 南海,冬季南海 印度洋。原因:夏季北印度洋海水向
东流,马六甲海峡北部海平面高于南海海平面,海水由北向南流;冬季反之。
3、洋流的分布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
冬季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夏季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⑤墨西哥湾暖流强劲的原因:受南美洲轮廓的影响,南赤道暖流加入北赤道暖流。
⑥秘鲁寒流与厄尔尼诺现象:每隔几年,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秘鲁附近海域升温2—3°C,渔业严重受损,天气发生剧烈变化,降水剧增,而澳大利亚、印度、非洲等地出现干旱。拉尼那现象相反。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
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
③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
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等
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能力训练]
1、当海轮从波斯湾驶往孟买顺风顺流时( )
A. 堪培拉正处于高温多雨期 B.华北平原正播种小麦
C.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亚平宁半岛进入多雨期
2、在下列海洋资源中,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深海海底的是( )
A.锰结核 B.天然气 C.煤炭 D.石油
3、直布罗陀地区处于雨季时,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海流P和斯里兰卡以南海洋表面海流Q的流向是( )
A.P从西向东,Q从东向西 B.P、Q都从西向东
C.P从东向西,Q从西向东 D.P、Q都从东向西
4.读等值线图(a1>a2>a3),判断
A 若是等高线,虚线处表示山脊
B 若是表层海水等水温线,虚线处表示寒流
C 若是海平面大气等压线,空气是逆时针方向运动
D 若是海平面大气等温线,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5.在大洋东北部能延伸到北极圈内的洋流是
A.阿拉斯加暖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拉布拉多寒流 D.千岛寒流
6.下列洋流分布示意图中,在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个洋都有分布的是
A B C D
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西欧大面积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B.我国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
C.秘鲁大西洋沿岸呈现荒漠景观 D.非洲气候带呈南北对称分布
8.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波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B.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海水下落称为汐
C.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D.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9.下列关于寒流经过海区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向北凸出 B.都是向南凸出
C.都是向赤道方向凸出 D.都是向极地方向凸出
D.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是目前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
10.右图中a、b、c、d分别表示南、北半球相应纬度海域或陆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北半球陆地的曲线应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1、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支洋流中,属风海流的是 ,
补偿流的是 。
(2)A、B、C、D四个海区中盐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3)如A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
,不利的影响是: 。
(4)海洋污染除石油污染外,其主要的污染来自 。
(5)E海区的渔场名称是 ,形成原因是: ;
E海区在圣诞节前后常发生 现象,对 产生重大的影响。
12.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回答:
(1)给各洋流添加箭头,表示其正确流向。
(2)作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半球以 海
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及 半球以 为中心的
大洋环流。
(3)洋流④⑤⑦⑩,按成因分,属风海流的有 ,按
性质分,属寒流的有 。
(4)图中海域A、B、C、D处,能够形成渔场的是 处,原因是 。
(5)若此图表示太平洋,则图中洋流的名称:② ,⑨ 。若此
图表示大西洋,则图中洋流的名称:① ,③ ,④
1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测听仪,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真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国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
(1)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 、 三类。
(2)材料一中,德军能顺利抵达地中海,是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存在 的自然现
象,简述这种现象的成因 。
(3)在材料二图中标注海峡两侧海洋的名称,并在图上画出德军潜艇往返的行进路线
(实线箭头表示进人地中海的路线和方向,虚线箭头表示返回时的路线和方向)。
(4)若航行深度不变,由大西洋进入地中海后潜水艇水箱中的水量要 。
14.读图,abc为一组等温线,且数值a(1)该图表示 半球 月等温线分布图
(2)造成图中海、陆等温线弯曲方向不同的原因是 。
(3)图中P洋流属于 (寒或暖)流,若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著名渔场是日本的 渔场,洋流P按成因分类应属于 流。
(4)若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随着这里洋流的流动将会产生的结果是①
②
(5)若图中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反,那就是 ( )
A.南极洲正值科学考察最佳时期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C.地中海沿岸暖湿多雨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能力训练答案]
1、C 2、A 3、A 4、B 5、B 6、B 7、A 8、B 9、C 10、A
11、(1)ac、b(2)B>A>D>C(2分) (3)加快被石油污染海面的净化、扩大了泄漏石油的污染范围 (4)陆地上的工业生产 (5)秘鲁渔场、这里的上升流促使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使藻类大量繁殖,吸引鱼群 、厄尔尼诺、全球气候
12.(1)略 (2)南 副热带 北 副极地 (3)④⑤⑦ ⑦⑩ (4)A 这里有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5)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 巴西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13.(1)密度流 补偿流 (2)密度流 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流汇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人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人大西洋。 (3)略 (4)增加
14.(1)北 一 (2)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大陆温度小于海洋温度 (3)暖 北海道 补偿 (4)加快石油污染的净化速度 扩大石油污染的范围 (5)B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渔场分布
EMBED MSPhotoEd.3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纲要求]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知识讲解]
1、天球
(1)概念:球心为观测者,半径无穷大。
(2)地平线:观测者所在位置在地球上的切线。
地平圈:地平面与天球所交的圆圈。
(3)地平线(圈)与北极星的位置关系:
观测者在赤道时,北极星位于正北位置。
观测者在北半球某纬度,北极星与地平线(圈)的夹角为
该纬度的数值。
观测者在南半球时,北极星在地平线(圈)以下,无法看到。
2、宇宙间的天体。
(1)天体类型。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外貌 组成 发光 质量 体积 密度 主要成分
恒星 球状 气体 自己发光 小 大 较大 氢、氦等
星云 云雾状 气体和尘埃 自己不发光 大 小 较小 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八大行星比较:①距太阳的远近顺序、公转方向(逆时钟);②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③小行星的位置(火、木星之间),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公转方向(顺时钟)以及慧尾的朝向。
(3)宇宙中的地球
普遍性——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并不特殊 。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温度
①自身条件 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
特殊性——有生命物质存在,其条件 液态的水
②宇宙条件——安全、稳定
3、太阳辐射。形式:电磁波;主要成分:H、He;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 2 \* GB3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4)太阳大气结构及太阳活动,由里到外(如右图):
光球层:黑子
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高能粒子吹向地球,在两极形成极光)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如右图)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4、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原因:
一、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二、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面对地球的半个月球,而被太阳光照亮的半个月球和面对地球的半个月 并不总是一致,受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的影响,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一般讨论北半球中纬地区观测月相。如弦月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一直角,如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图中月球左半球是明亮的,右半球则是黑暗的,朝向地球的是图中虚线以上的半个月球面,此时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一半亮一半暗,中间分界线十分明显(见图二),正因为明暗对比较大,所以用肉眼只能看到明亮的半个球面。
(2)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 夜晚所见形状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海洋潮汐
新月或朔 初一,不可见 不可见 三者在同一直线,月球居中 大潮
上弦月 初七、初八、上半夜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小潮
满月 十五、十六,通宵可见 一轮明月,东升西落 三者在同一直线,地球居中 大潮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小潮
由此可见,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上半月(从朔到望),月亮的亮面朝向观测者的左边,即在夜晚观测时,亮面朝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朔到望,亮面越来越大。下半月(从望到朔),月亮的亮面朝向观测者的右边,即在夜晚观测时,亮面朝东,且随时间的推移,亮面越来越小。
(3)对月相的利用:一方面可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时:阴历或农历月即以月相变化为基础,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相隔7日,星期由此演变而来;另一方面利用月相可辩别方向,如前所述,上弦月西边亮,下弦月东边亮,由此可根据月面亮面的朝向来确定地面上的方向。
例: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
B.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满月)
5、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宇宙探测的发展。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人类从空间探索逐步进入空间开发阶段。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注意热点:“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的有关内容。
(2)宇宙资源的类型
①空间资源:获取外空间信息、做科学实验。 ②太阳能资源 ③矿产资源
(3)宇宙空间开发国际化。
(4)宇宙中垃圾的产生、危害及处理办法。
[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天体的正确定义是
A、宇宙间日月星辰的总称 B、肉眼所见到的所有星体
C、天球上的所有星体 D、宇宙间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
2、关于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正确叙述是
A、水星距日最近,质量最小 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是最长的
C、木星体积最大 D、 冥王星永远距日最远
3、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
A、牛郎星 B、太阳 C、月球 D、水星
4、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是
①有液态水存在 ②地球是九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天体 ③有固体外壳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⑤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⑥地球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A、 ①③④⑥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5、太阳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
A、10年 B、11年 C、22年 D、76年
6、地球上空电离层扰动的原因是
A、地球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B、太阳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
C、太阳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流 D、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有线电话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回答8—9题
8.一天中,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
9.每天同一时间,观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一天在
A.3月份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
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
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在图3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中心点为极地。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
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A.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12.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地月系是宇宙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月相的变化规律反映出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13-15题:
13、月球是地球的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14、地球上看到日全食时,我们看到的月相为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15、壮观的钱塘江潮最大时,月相一般是
A、满月 B、上弦月 C、新月 D、下弦月
1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运动着的天体因______和______而形成天体系统。
(2)指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天体或天体系统的名称:
A、____ B、_____C、______ D、______ E、____
A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它和E天体的平均距离约
为______KM。
(3)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且直线相连。
地球磁场① a. 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② b. 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③ c. 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④ d. 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B 6、B 7、B 8、A 9、B 10、B 11、C 12、D
13、C 14、C 15、C 16、(1)互相吸引 互相绕转 (2)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月球 (3)地球 38.4万 (3) ②a. ④b. ③c. ①d.
.
地平线
地平圈
总星系(宇宙)
大气上界
约1.5亿Km
大气圈
太阳活动的标志、周期11年
西
东
初一 初七、八 十五、六 廿二、三 次月
新月(朔) 上弦 满月 下弦 新月
亮面从西面出现,
并逐步增大至满月
亮面从西面缺失,
并逐步缩小至新月
与太阳同
升同落
太阳落山时,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落入地平线
太阳落山时,从地平线上升起,子夜在正南天空,日出时落下
子夜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
日出时高挂南方天空PAGE
第40讲 大洋洲,南极洲
[考纲要求]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澳大利亚。
[知识讲解]
一、大洋洲
1、概述
(1)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
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
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2)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
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2、澳大利亚
(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2)东、中、西部地形不同
东部: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
西部: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艾尔湖。
(3)特有动物
种类: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如袋鼠、鸸鹋、鸭嘴兽。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
(4)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
②东部迎风坡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5)经济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主营牧羊带:墨累—达令盆地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
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西水东调促进发农业发展
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二、南极洲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
位置: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面积:世界第五大洲。
重要性: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2、冰雪高原
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3、寒极和风库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纬度高、地势高、高压中心,冰层反射太阳光。
暖季:11月~次年3月。
4、资源和科研宝地
淡水资源:体积占冰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磷虾、鲸、海豹、企鹅
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最好考察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
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第41讲 大洋洲,南极洲 能力训练题
(2008年高三第一轮)
一、选择题
某游轮2002年6月15日6时从澳大利亚悉尼港(34°S,151°E)出发,驶向目的地智利海港瓦尔帕莱索(33°S,72°W),据此回答1-3题
( )1.整个航程行驶方向
A.先东北,后东南 B.东南方向 C.先东南,后东北 D.西南方向
( )2.整个航程中,几乎迎着日出方向航行的是
A.前段 B.中段 C.后段 D.全程
( )3.整个航程中,利用价值最大的海流是
A.东澳大利亚暖流 B.西风漂流 C.南赤道暖流 D.秘鲁寒流
读大洋州局部图,回答4-5题:
( )4、下面岛屿中,地跨亚洲和大洋洲两大洲的是
A、A岛 B、B岛 C、C岛 D、D岛
( )5、甲地区发展牧羊(绵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水草丰美②气候条件适合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人们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以橡胶为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灌木植物,在灌木层之下再种植草果等地被植物,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从旅行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华南到北方,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陆地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
据此回答气候等环境要素与植物分布及自然带关系的下面6—8题。
( )6.第一段文字中提到的现象和做法遵循的原理是
A.植物对热量需求的差异 B.植物对光照需求的差异
C.植物对水分需求的差异 D.植物个体高度的差异
( )7.从赤道到高纬度,自然带呈现由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地理位置
( )8.澳大利亚大陆森林、草原、
荒漠的半环状分布体现了什么因素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地理位置
读图,回答9—13题
( )9.若该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且位于一大陆上,则M点的常年盛行风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 )10.若该图为北极投影图,P点在昏线上,M点已经日落,则下列地点的昼长从长到短的正确排序为
A.休斯敦、新加坡、悉尼、开普敦 B.悉尼、新加坡、休斯敦、开普敦
C.开普敦、悉尼、休斯敦、新加坡 D.开普敦、悉尼、新加坡、休斯敦
( )11.若图为北半球—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005百帕,M点气压为1000百帕,则M点的风向为
A.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 )12.若上题所述气压中心位于印度北部地区,则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南亚为一年中的旱季 B.我国长城站正值极夜期间
C.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季节
( )13.若图为南极投影图且大圆为0°纬线,则M处的洋流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顺时针、暖流 B.顺时针、寒流 C.逆时针、暖流 D.逆时针、寒流
读图,完成14—15题
( )14.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 )15.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景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D.乙的比例尺最小
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结合右图,回答16—17题。
( )16.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 )17.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援助发展中国家
( )18.读“地球南北半球的极地俯视图”,左图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右图箭头为极地东风带的位置示意图,那么甲地在乙地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读1989年中、美、苏、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9~21题。
( )19.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
A.12日14时 B.13日2时 C.12日2时 D.13日14时
( )20.在上题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日、13日的范围相等 B.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一半
C.12日的范围是13日的3倍 D.13日的范围是12日的一半
( )21.当考察队到达东方站这天,考察队员回忆的下列有关情况,正确的是
A.太阳从西南天空下落,又从东南天空徐徐升起
B.中国的五星红旗迎风向北偏西飘扬
C.天气异常寒冷,气温低达-70℃
D.夜晚睡觉时,考察队员的房子时常被烈风掀倒
( )22.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
C.特有的鸟类是企鹅 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
( )2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A.北美洲 B.亚洲 C.欧洲 D.南极洲
( )24、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A、欧洲 B、大洋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
二、综合题
25.读东南亚和大洋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岛多火山的原因是
。
(2)图中B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其形成原因是
。
(3)图中C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为减小自然条件对该地农业生产的限制,该国政府实施了 工程。
26.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南极洲图上填出中国科考站:A B
(2)没有极昼极夜的科学考察站是 (填字母)
(3)大陆漂移说除了找到岩石性质相似的证据外,还在南极找到什么证据
。
(4)南极特有的鸟类是 ,在其体内发现了
DDT说明了 。
(5)在南极大陆上空还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 。其成因是什么
(6)大量利用南极洲的冰川资源有什么利弊 请运用你的知识发表你的见解。
27.读极地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海峡。北美洲的土著居民 人,是1万年前踏着该海峡上的冰桥从西伯利亚过来的黄种人。
(2)C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C、D两地纬度相同但自然景观不同,原因是: 。
(3)D半岛西侧幽深的峡湾是由 作用形成的。其东侧海域盐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
(4)当B地昼长为24小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①C地日出时间是0点 ②北极熊正在冬眠
③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④北印度洋上自东向西的商船顺风顺水
28.我国的一艘综合科学考察船于3月2日8:00从上海出发,先跨越太平洋,途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经过整整20天的航行到达了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首都利马(77°W,12°S)。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再从利马航行到澳大利亚的悉尼。读下图后请回答:
(1)当船只航行至利马时,当地时间(区时)为 (月、日、时)。
(2)从上海到利马的航行过程中,在北半球的航行基本上是 (逆或顺)洋流而行,到达利马后,船员发现正午时人影朝向 (南或北)。
(3)在航行中,可信的现象有( )
A.从圣弗朗西斯科到利马途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从圣弗朗斯科送到利马途中,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C.从上海到利马的航行中,可能跨越的风带依次有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
D.从上海到利马的航行中,全球昼夜等长
(4)从上海出发三个月后,轮船到达悉尼,此时当地的气候特征为 ,该地的典型植被为 ,当地河流正值 期(枯水/丰水)。
29、读澳大利亚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气候类型
A 、B 、C 、D 、E 、 F
(2)试分析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能力训练答案]
1-5CCBBB 6-10ABCAD 11-15CDBBD 16-20BCDBC 21-24ADDD
25、(1)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热带雨林气候 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 (3)混合农业 东水西调
26、(1)长城 中山 (2)A (3)南极有煤,说明南极洲曾经有大量森林存在 (4)企鹅 南极环境遭到污染 (5)臭氧层空洞 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作制冷剂,破坏了大气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6)南极洲的冰川量大、无污染,是人类利用优质水资源的一条途径。但是由于南极冰川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可获得几十万年历史上各个时期大气成分和水环境的本底值,一旦遭到破坏,其损失不可估量。其次大量利用南极冰川使世界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国家的生存。世界水资源的解决只有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进步来实现。我们要切实保护南极洲的生态环境,在利用南极洲的资源和环境时要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措施。
27、(1)白令 印度安人和因纽特 (2)淡水资源 C地受寒流影响,D处受暖流影响 (3)冰川侵蚀(或冰川刨蚀) 纬度高,蒸发弱,海域封闭,四周河流淡水汇入。(4)①
28、(1)3月21日19时 (2)顺 南) (3)C (4)温和少雨(或低温少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枯水
29、(1)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东部地区:受东南信风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大分水岭以东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背风坡降水逐渐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地区: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40°S-60°S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大陆内部和西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澳大利亚的农业
墨累—达令盆地
混合农业的优点
EMBED PBrush
B
甲
C
A
D
A
·
·
·
M
P
A
B
C
B
F
PAGE
1专题18 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目前文综试题中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包括多选题的变形——组合型选择题),由于选择题不叙述推理过程、解题入口宽、方法多,再加上猜答得分概率为1/4,所以普遍认为选择题尤其是单选题比较容易。这种说法虽然说有一定道理,但是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要的不是分数,而是通过分数得到的一个排位,所以没有学过某一学科或知识上漏洞百出的人虽然也能猜得一定分数,但分数决不会太高,排位也一定不会太靠前。也就是说要想高考取得成功,选择题得分必须要高,而选择题(单选题)要想得高分、得满分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命题规律
1. 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2. 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3. 各选项的结构、长度大体一致。
4. 正确选项分布均匀。
应试技巧
一、选择题的解答
(一)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1. 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长短不一,图文并茂。?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例1 读表1,据此回答(1)~(3)题。
表1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 (1)B (2)C (3)A
【技巧点拨】 (2)(3)小题题干均有关键性指导语“正确的是”,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
2. 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例2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技巧点拨】 根据题干附加的明确解题条件“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避开的朝向”加以解读,北极地区盛行风向为东北风,故应该避开东北方向。
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例3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
A.拜科努尔(北纬46°) B.肯尼迪(北纬28°) C. 酒泉(北纬40°) D. 库鲁(北纬5°)
【答案】 D
【技巧点拨】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故纬度越低,越有利于发射。?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例4下列产业中,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是 ( )
A. 食品工业 B. 纺织工业 C. 煤炭工业 D. 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D
【技巧点拨】 题干有两个条件即“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选项必须符合这两个条件。
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都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例5 6月22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未达到最大值的是 ( )
A. 北京 B. 新加坡 C. 悉尼 D. 莫斯科
【答案】 C
【技巧点拨】 题干有两个数量方面的限定即“6月22日、最大值”。?
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例6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是 ( )
A. 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 B. 南极大陆全部处于极夜的时期?
C. 各地地中海气候区正处于少雨的时期? D. 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答案】 D
【技巧点拨】 同一事实是“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时期”即“6月22日至9月23日”。
3. 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
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选项叙述错误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误为因果,如“在副高控制下,长江中下游多雨”。?
·表述绝对化,如“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前后矛盾,如“卫星在大气层中高速运转能较好地散热”。
·概念混淆,如“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将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表述错误或不完整,如“赤道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太阳系是由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
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例7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体质点的水平运动方向( )
A. 在任何地方均发生偏转? B. 在极地不发生偏转?
C. 在南半球自高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D. 在北半球自低纬向中纬运动时向东偏
【答案】 D
【技巧点拨】 选项A“在赤道上不偏转”——表述绝对化;选项B“在极地偏转较大”——表述错误;选项C表述举例不当;选项D表述成立。
4. 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
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例8 澳大利亚与巴西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
①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③都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④首都都是单一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
⑤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沿海? ⑥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
A. ①④ B. ②⑥? C. ③⑤ D. ③⑥
【答案】 B
【技巧点拨】 ①④⑤不符合自然地理特征。
(二)运用科学方法?
1. 直选法(再现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例9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
①太阳尘埃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②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③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无线电通讯? ④ 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B
【技巧点拨】 要求准确记住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突出表现。
2. 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切忌将正确选项排除,即排除该项一定要有充分理由,自己有
100%的把握。运用此法最后要复查。
例10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 ( )
①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 ②鹿特丹、圣保罗、开普敦
③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 ④纽约、利物浦、蒙特利尔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例11微电子工业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
A. 环境 B. 交通? C. 知识和技术 D. 军事订货
【答案】 C
【技巧点拨】 注意“主导因素”。
4. 转换法。
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与选项的关系更明确、更直接)。
例12 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 )
A.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 B. 寒流? C. 冷锋活动 D. 从南极地区漂来的浮冰
【答案】 D
【技巧点拨】 “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
5. 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例13 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 )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答案】 A
【技巧点拨】 可画图帮助建立空间概念。
二、选择题的类型
1. 正误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等,这类选择题一般是基础知识测试题。?
·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
·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
例14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
A. 干旱区 B. 半干旱区 C. 半湿润区 D. 湿润区
【答案】 C
【技巧点拨】 最紧缺的地区是华北平原。
2. 最佳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
·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例15 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 ( )
A. 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B. 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C. 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D. 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2) 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 (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气温高低 C. 降水量多少 D. 气象灾害频率
【答案】 (1)B (2)A
3. 因果选择题。?
·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
·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
·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等
例16若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 热带变大,温带变大?
C. 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 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 A
【技巧点拨】 根据黄赤交角大小决定五带范围来选择
4. 图表型选择题。?
·题干或选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表,找出图表给出的有用信息和隐含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所得信息,得出相关答案。?
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读图分析法、排除法等
例17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答案】B
【技巧点拨】 根据数据分析及甘蔗、甜菜分布规律判断。
5. 组合型选择题。?
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
·主要采用排除法等。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例18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叙述是 ( )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①③ B. ①②④ ?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技巧点拨】 采取排除法,排除③。
6. 时空顺序型选择题。?
·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
·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
·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例19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2回答(1)~(4)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A )
A. 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答案】 (1)A (2)A (3)A (4)A
【技巧点拨】 第(1)题要求按空间顺序排序。
7. 选择题组。?
·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文科综合试题中选择题的主要形式。?
·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
·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
·统览几个选择题,包括:?
A. 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考查;?
B. 情境是否相同;?
C. 条件是否有继承;?
D. 后面的对前面的是否有启示。?
特别要注意区分上述的B与C两点。
例20 读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②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
③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④b、d位于山脊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可能位于 ( )
①北半球大陆上 ②北半球海洋上 ③南半球大陆上 ④南半球海洋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1)A (2)B
【技巧点拨】 要求进行思维转换,第(1)题为等高线,第(2)题为等温线。
在文综的考核目标中,强调对“ 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问答题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调动所学知识,用简洁而流畅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在近年高考中,问答题的得分已成为文综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问答题的得分率已成为考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问答题答题技巧
命题规律
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1. 特征问题;2. 成因问题;3. 分布规律;4. 评价问题;5. 判断问题;6. 区位问题。
应试技巧
一、明确答题方向
(一)特征描述。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 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
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例1 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答案】 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技巧点拨】 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例2 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答案】 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因为两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
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技巧点拨】 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 低(压) 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 高(压) 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例3 某地云雨多,应扣住“大气运动降温”——气流“升空”或向高纬流是什么原因?某地干旱少雨,应扣住“大气运动升温”——气流“下沉”或向低纬度流是什么原因?某地“冷”是如何变冷的?“热”是如何变热的?
例4 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夜里,地面向空中散热,山顶的空气比山下的空气温度下降得更快,于是下面的暖空气往上跑,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气到达山谷或洼地后,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山谷和洼地中。于是,夜里山谷和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一般洼地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末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技巧点拨】 归纳起来:某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
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等。
·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
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
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作战的非战斗伤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
·河水的补给。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知各个典型地区性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
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
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
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
(三)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1.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 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五)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六)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二、重视图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一)图像表达特点。?
地理图像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1. “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
2. “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
3. “面”——聚落、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
4. “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②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③工艺流程等;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二)图表数量特点。?
1. 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
①同一时段,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②同一地区,比较不同时代(或时段)的发展差异;?
③同一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
④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
2. 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①判断地理要素主次关系;?
②分析成因、进行评价、分析对策。
3. 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
折(曲)线图用来显示某一变量是如何随另一变量而变化的。只有当变量是连续性数据时,才能用折(曲)线图。折(曲)线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因为折(曲)线图还能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据。?
①揭示时空分布特色、时代进步表现;?
②说明时空差异原因。
4.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
①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疏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相邻两根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
②分析成因及评价。?
5. 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①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
②分析成因、评价影响。
(三)地图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可划分为:?
1. “区域分布图”——以区位分析为主:?
①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④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2. “概念图”——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JP3]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图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个小概念的。这样整理之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运输网中的形式和层次图”。
①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
②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
3. “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紧扣符号含义及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紧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4.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5.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间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
6.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①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②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
7. “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流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建立流程图时,首先把每个事件简要地写在方框内。然后,把最先发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发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类推。最后,把各个事件依次用箭头连接起来。
①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②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
8. “漫画图”——以环保主题为主。?
①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来说明漫画主题。
②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9. 韦恩图:韦恩图是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重合的圆组成。每一个圆代表一个特定的概念或观点。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相似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各自的特征(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较少见。
三、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及内容: ①审材料;②审设问;③审题分。?
1. 定范围——确定考“政、历、地”三门中的哪一门。?
2. 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 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
4. 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题是简答题,还是简述题或论述题。?
5. 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四、表达准确
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六、答题步骤
(一)读懂题意: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四)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这个方面训练不够,往往出现“眼高手低”、“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的情况。因此,考生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32讲 文化与文化景观)
[考纲要求]
(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知识精讲]
1、文化景观的构成
(1)文化的概念与分类
广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
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许多精神文化也具有物质形式。
(2)文化景观的构成
概念: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景观:农田、矿山、道路、城市、村落。
人类精神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
2、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
(1)文化景观的空间性
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之间也可能相差很大,文化景观的功能意义并不取决于其占据的空间大小。
每个文化景观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
(2)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必然带有创造和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或转化。
3、文化景观与环境
(1)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文化景观指示自然环境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景观的建设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
(2)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文化景观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公交汽车站牌分布的疏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一些文化景观成为地方象征或标志性景观。
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1)文化源地
概念:某一文化事物(或现象)或文化系统最初产生的地方。
文化事物或者现象的源地: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的产生地,产生之初分布范围是有限的,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常常是一个点或者几个点,如造纸术、1848年欧洲革命等。
文化系统源地:一个结构较为完整、特征较为明显的文化系统的产生地,由许多简单的文化事物(或现象)构成,表现在小比例尺地图上往往成面状分布,如: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等。
(2)文化区
广义文化区的概念:文化事物(或现象)和文化体系覆盖的地区。
范围有大有小,大小与重要性没有必然联系。
文化区的空间特点 边界有实有虚,虚界可能发生重叠,政治文化区有明确的边界。
文化区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
狭义文化区的概念:仅指某种文化系统覆盖的范围。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就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具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系统。例如中国的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它所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这种文化区是历史范畴,即在不同时代,中华文化区的分布范围是不同的。
5、文化的空间扩散
(1)文化扩散类型
概念: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它与文化传承一
起构成文化传播。
传染扩散:某种文化扩散现象通过已接受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
扩展扩散 等级扩散: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等级中,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扩散。
刺激扩散: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到他地后,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摒弃了具体形式。
迁移扩散:在扩散过程中人的空间移动距离长。
意义:有利于文化扩散的发展和繁荣。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
(2)身边的文化扩散
企业扩大产品销售范围,选择更大地区做广告,属于等级扩散;仪表企业针对那些需要使用其产品的用户发放广告,属于传染扩散;为了使新的分支机构的企业文化与母企业一致,通常派母企业的骨干到新的分支机构中,将母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带到那里,属于迁移扩散。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文化扩散的主体是: ( )
A.人 B.语言 C.文字 D.宗教
2、冰鞋由冰刀改为滚轴,形成新的“旱冰鞋”,这属于文化扩散中的:( )
A.传染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 迁移扩散
3、关于下面两幅农业景观图反映内容的错误叙述是: ( )
A. 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土地利用功能
B. 不同自然条件下,耕作方式不同
C. 精神文化景观受自然的影响相对较少
D.自然条件主要影响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
4、走在某城市街头,可以看到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等人的雕像,判断该市可能为:
A.巴黎 B.布达佩斯 C.华沙 D.维也纳
5、下列属于物质文化现象的是
A、农业实施滴灌技术 B、全国人大颁布的《森林法》
C、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D、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卫雕像
6、下列文化景观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的是
A、荷兰风车 B、 洞庭湖边的民垸 C、江南丘陵的茶园 D、新疆的坎儿井
7、下列有关文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文化区的边界与中国行政区边界一致 B、文化区与自然区不重合
C、宗教的分布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密切相关
D、文化区内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形成文化综合体
8、有些中学从英国聘请了教师来校教授英语,这种语言传播过程属于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9、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10、下列事物不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A、北京大学 B、梯田 C、极光 D、地名牌
11、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
A、空间和功能上 B、功能和形态上 C、功能和时代上 D、空间和时代上
12、下列关于文化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岛是文化景观 B、京九线上奔驰的火车是文化景观
C、峨嵋山上宗教建筑和旅游设施是文化景观 D、退化的草地是人文景观
13、都江堰工程防洪、灌溉的效益说明
A、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绝对的 B、文化景观影响自然景观
C、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影响程度必然减少
D、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指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4、下列有关世界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B、在趋同和趋异中发展
C、在扩散中不断繁荣发展
D、在世界的一体化趋势中不断趋同,种类减少,最终一致
二、综合题
15、读“佛教扩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发源于现在的 (国)境内,创始人是 。
(2)佛教的扩散有两条路线,图中A是 路线,向北扩散到中亚、 、 、 和日本等国,在这条路线上,有中国的三大著名佛教石窟,它们是 、 、 。
(3)进入西藏的佛教,演变成藏传佛教,俗称 教,这种文化扩散的方式属于
扩散。
16、读"中国目前经济文化区分布图"(如上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各地自然条不不同,因此各地农耕景观有明显差异。请将图中1~6经济文化区分别所属的农耕类型用线连起来。
经济文化区1 A、山林耕牧区
经济文化区2 B、 山地耕猎区
经济文化区3 C、水田稻作区
经济文化区4 D、山林刀耕火种区
经济文化区5 E、 绿洲耕牧区
经济文化区6 F、平原集约农耕区
(2)几千年来,我国经济文化区的范围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农耕经济文化区的扩展以及渔猎采集区和畜牧区的退缩上,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中世纪穆斯林统治的地区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是___________宗教的分布区,它的发源地在______________。
(2)7世纪到13世纪是此宗教发展的辉煌时期,那时它扩散到___________洲、_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洲。它的扩散形式以___________扩散和___________扩散为主。此宗教的扩张是与________________的扩张相一致的。
(3)图中阴影区域内___________ (矿产)十分丰富。其储量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地。这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4)此宗教三大圣地之一的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教和基督教的圣地,20世纪4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事件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下列景观图回答
(图1) (图2)
1)(图1)文化景观的名称是 ,例举两例我国与其齐名的文化景观 、 。该类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 。
2)(图2)文化景观的名称是 。简析该文化景观的三个基本特性
[能力训练答案]
1-5 ACCDA 6-10 BDBCC 11-14 BCCD
15、(1)尼泊尔;释迦牟尼 (2)北传佛教;中国、蒙古、朝鲜;
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3)喇嘛教;刺激
16、(1)1-B 2-C 3-A 4-D 5-E 6-F (2)社会发展的原因,文化区中先进文化的扩散
17、(1)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2)欧、非、亚 迁移、传染 阿拉伯帝国 (3)石油 日本、美国、西欧 地域性 (4)耶路撒冷 犹太教 民族冲突
18、1))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相对疏远。 2)宁夏清真寺。 具有空间性,功能性,时代性。
概念
分类
构成
类型
类型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6讲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考纲要求]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知识讲解]
1、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生产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信息上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系
(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作用: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 产集聚区域。
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市场上交 易费用,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跨国公司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3)工业地域
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
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3、传统工业区
(1)概念:
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2)鲁尔区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区位优势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
广阔的市场
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
衰落原因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 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
③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附:(1)法国洛林地区的产业转型:法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渐走向低谷,洛林地区发挥本地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发展家电制造等轻工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火车头”。
(2)匹兹堡工业的变迁:美国的“钢都”,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N公司。
4、新兴工业区
(1)概念:
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发展条件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普拉托小区:靠近佛罗伦萨、著名的毛纺业小区,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3)高技术工业区:
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崛起因素 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
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军事订货: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
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注意: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
②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
③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能力训练]
1.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
(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下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判断2—3题。
2.该工业区位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
A.原料 B.技术
C.劳动力素质 D.交通运输
3.最能说明上题所选答案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制造工业 D.煤炭工业
读下图,判断4—7题。
4.图中属新兴工业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①工业区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结构单一
B.劳动力素质下降
C.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D.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6.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图中③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和东南 B.西北和西南 C.西北和东南 D.东北和西南
7.图中①工业区所在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关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B.水量丰富,变化较大
C.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D.运河沟通,河网稠密
8.与上海港相比,广西北海港的区位优势是()
A.经济腹地广阔 B.航道深 C.交通发达 D.城市经济发达
9.下列工业区中属于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的是()
A.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B.苏州工业园区
C.上海宝山冶金工业基地 D.深圳蛇口工业区
10.下列工厂的工业地域中,发育程度较低,往往形成不了工业城市的是()
A.甘蔗制糖厂 B.石油化工厂 C.汽车制造厂 D.钢铁厂
11.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生产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和自动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正确选项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2.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13.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最终目的是( )
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 B.实现经营全球化
C.使产品接近消费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14.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 )
A.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D.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15.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16.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17.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 )
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
18.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煤炭、钢铁 B.电力、化学 C.机械、电力 D.钢铁、化学
19.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0.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 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
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 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
2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甲地气候的__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显著,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500米以上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
⑶丙、丁两城均是该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中丙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与丁城钢铁工业兴起条件相似的著名钢铁工业城市(区)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城市或工业区)。
⑷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答案]
1. D 2.D 3.B 4.D 5.B 6.C 7.B 8.B 9、C 10、A
11、B 12、D 13、D 14、D 15、A 16、B 17、B 18、A 19、A 20、D
21、(1)大陆性 距离海洋较远 (2)阿巴拉契亚山脉 煤 (3)接近铁矿产地(五大湖西部铁矿资源丰富),五大湖便利的交通,接近消费市场。英国 伯明翰 (4)乳畜产品 接近消费市场。
物质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分散
形成类型
性质分类
PAGE
1(第25讲 中国的工业)
[考纲要求]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知识讲解]
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和国防现代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
1、基础工业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
(1)基础工业的分布:习惯上我们把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称为基础工业。如煤炭、石油、电力、钢铁、石油化学、机械等。
(2)四个主要工业基地和三个工业地带: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珠江三角洲和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
沪宁杭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上海、南京、杭州
2、地位: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3、发展方向:今后将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京津唐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地位: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发展方向:今后重点可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辽中南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工业城市。
2、地位: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3、发展方向:今后仍应发挥其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优势,要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适当限制某些耗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业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各城镇。
2、地位: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基地。
3、发展方向: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等。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1、范围:包括沿海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和经济开放区(辽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珠江三角洲、广西沿海等)。
2、地位:是我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企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带。
3、发展方向:现在,大秦铁路和秦皇岛煤炭输出港的建成,以及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和一批水电站,火电站的建成,将给本地带内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1、范围:包括沪宁杭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等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基地,以贵州乌江水电站为中心的矿业基地,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等。
2、地位:这个地带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地,综合性强的一个地带。
3、发展方向:这个地带将逐步向着拥有水电,有色冶金,化工,钢铁,轻纺,机械,电子等多种工业地带的方向发展。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1。范围:这个地带 东起连云港,向西拥有徐州煤炭工业,郑州轻纺工业,洛阳机械工业,西安飞机制造等工业,兰州石油化工,新疆境内的石油工业等工业基地。
2。发展方向:兰新铁路西段巳与中亚铁路接轨。兰新—陇海铁路将成为从西欧通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工业发展的前景广阔。
工业基地 特 点 发展条件 工业中心和部门 发展方向
辽中南 全国著名重工业基地 雄厚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资源(鞍山、本溪铁,阜新、抚顺煤,辽河油田;便利的交通(京哈、哈大铁路和大连港);能源、水源不足 鞍山、本溪钢铁,沈阳机械,大连造船、石油加工 适当限制耗能大当地又缺乏资源的工业
京津唐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矿、长芦盐场、棉花)交通便利(海陆空)能源充足(紧靠山西能源基地,统一电网)水源不足 主要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主要部门有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陶瓷 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沪宁杭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空交通便利;农产品丰富;有统一电网;能源、矿产缺乏 上海、南京、无锡、杭州、苏州。主要部门有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造船、微电子、汽车、计算机 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使结构轻型化
珠江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交通便利;侨乡多;农产品丰富 中心城市有广州、深圳、珠海,主要部门有:家电、服装、食品、玩具等 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工业“三废”的危害:污染了江河湖海,使水质恶化;严重污染大气;占用大片田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消除“三废”的措施:
①要预防;
②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可回收利用制成硫酸;火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可制成建筑材料。
③作无害处理:处理污水可建立污水处理场;处理废渣,在综合利用以外,可建立焚烧炉或采取掩埋;消除废气可用化学手段。
④加强法制
2、中国工业的发展
(1)较高的增长速度:原煤、钢、水泥、棉布等产量世界第一,发展速度居世界之首。
(2)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3)日趋合理的 旧中国:集中在沿海,内地工业很少。
工业布局 新中国: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内地工业得到大力建设、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4)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要求布局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集聚的地域。北京、上海成为高科技产业核心地区。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开始形成产业带、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将建成中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5)中国工业的前景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支持和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结构调整。
要做的工作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大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能力训练]
读图,回答1--2题。
1、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A. ① B.②
C.③ D.④
2. 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 )
A. 山东-四川-西藏-江苏
B. 河北-新疆-青海-广东
C. 浙江-辽宁-湖北-北京
D、安徽-重庆-湖南-河南
广西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会吸引铝电缆、
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回答3—4题
3.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 )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4.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 ( )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能
5.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图示地区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试分析图中城市②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6、传统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区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了类似的现象。下图分别为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和德国鲁尔区略图。据此请回答:
图6
(1)两个工业区的工业部门和区位条件相同之处有哪些?两个工业区衰落的共性原因是什么?
(2)从图7所在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中,图6所示工业区能借鉴哪些成功经验?(4分)
7、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迁至B地,
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
(1)普通家具厂的地区位选择属于 指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的比较
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8.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西南地区物产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但由于地形复杂,开发不易,总体发展相对落后。从1964年开始的以西南地区为重点的三线建设,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攀枝花是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中兴起的工业基地,其北有绵阳、德阳等工业重镇,东北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东有六盘水煤碳基地。
图8
(1)读图8回答:影响攀枝花工业区位的有利自然因素主要是 ;
。
(2) 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该基地的进一步发展。A水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D 4B
5、(1)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农业基础好。(2)接近原料产地,江汉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商品棉基地,湖北大冶丰富的铁矿;接近消费市场,武汉市人口众多;交通便利,有长江、京广铁路等重要交通线通过。
6、(1)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等。(2)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等。
7.(1)市场 (2)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3)C地所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
工业基础较好,可为家具生产求得比较便利的工业联系。有素质较高的技术工人;长江三角
洲地区高档家具的市场潜力较大,而且其(腹地)联系的范围较广。
8、(1)丰富的铁矿资源;(处于金沙江、雅砻江相汇处,)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和水运条件。(2)成昆(铁路)。水能资源丰富,适于修建堤坝。
EMBED Paint.Picture
图7
PAGE
1( 第19讲 陆地自然资源)
[考纲要求]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问题。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知识讲解]
一、陆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核心作用。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
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新能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相互关系图
(3)总体特征
①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无限;
③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具有地带性规律;非可再生资源——地质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4)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
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
陆地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1)自然资源大国:土地面积、矿产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径流、森林面积世界第六
(2)人均资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占世界人均量的1/3、径流量占1/4、森林占1/5、矿产占3/5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年江河径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大)
(2)水能资源特点
①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区分布不均。实际开发水能从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华东、东北、华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的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3)水资源短缺问题及措施
紧张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浪费严重 水污染
解决办法 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兴修水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和合理用水、合理调整水价 防治和治理水污染
地下水问题前面已讲,这里省略。
(4)水资源短缺区:
①西北内陆: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节约和合理用水,保护地表水、地下水。知道塔里木河、黑河的调水。
②华北地区:降水少,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增加,水污染、浪费严重。南水北调。
(5)主要水电站
三峡葛州坝 二滩 龙羊峡李家峡 万家寨 小浪底 岩滩大化 隔河岩 五强溪
湖北 四川 青海 山西内蒙古交界 河南 广西 湖北 湖南
长江 雅砻江 黄河 黄河 黄河 红水河 清江 沅江
(三)生物资源
1、森林资源
(1)特点
①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②森林覆盖率低,林木蓄积量少 ③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三大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最大天然林区
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
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我国人工造林面积世界首位。
④森林资源破坏严重:重采伐,轻抚育;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和虫害。
(2)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①“三北”防护林体系——“世界生态工程之最”: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灾害发生频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③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④太行山绿化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缓解华北水资源短缺。
⑤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
2、草场资源——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面积3亿公顷为耕地的3倍。
主要牧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宁夏牧区、南方草山草坡。
3、我国珍稀水生动物:白鳍豚、扬子鳄、文昌鱼等。
4、自然保护区
目的:保护生物多样化和各种生态系统。
13个加入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长白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盐城、神农架、卧龙、九寨沟、天目山、武夷山、梵净山、茂兰、鼎湖山、西双版纳。
(四)土地资源
(1)特点
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印度耕地面积超过国土30%,我国10%多一点 (0.08公顷/人),加拿大耕地1.69公顷/人。
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较少;
④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北方以旱地、南方以水田为主
(2)分布 草地: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南方的山坡。
林地: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山区(横断山、雅鲁藏布江谷地)及东南部山地。
(3)问题:
①土地退化:水土流失量居世界之首;沙漠化面积增加快;草场超载、草质下降、森林减少;土地利用中的次生盐碱化。 ②耕地资源减少:建筑用地占用,耕地退化荒芜。
依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4)保护措施 开源节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5)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五)矿产资源
(1)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磷矿南方居多。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但加重运输负担。
煤:华北、西北、东北、西南 石油:东北、华北、西北
天然气:西南、西北 铁矿:辽宁、河北、四川
磷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
(2)能源矿产,煤居首位,煤炭产量世界第一位,石油产量和发电量居世界第四位。分布情况见下表:
所在省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陕西 内蒙古 贵州
煤矿名称 开滦峰峰 大同 阳泉西山 平朔 抚顺阜新 鸡西鹤岗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神府 东胜 准格尔 霍林河 六盘水
所在省 河北 辽宁 黑龙江 甘肃 青海 山东 豫鲁交界处 新疆
油田名称 华北 辽河 大庆 玉门 冷湖 胜利 中原 克拉玛依、塔中
(3)铁矿:钢铁工业的“粮食”钢铁工业又是衡量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铁矿物质资源丰富,其中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最多。主要铁矿分布产地如下表:
所在省 河北 内蒙古 辽宁 安徽 四川 湖北 海南
铁矿名 迁安 白云鄂博 鞍山、本溪 马鞍山 攀枝花 大冶 石碌
(4)有色金属矿丰富,主要产地如下:
湖南 江西 贵州 甘肃 云南 广西 山东 内蒙古 四川
锡矿山锑、水口山铅锌 大余钨德兴铜 铜仁汞 金昌镍 个旧锡东川铜 平果铝 招远黄金 白云鄂博稀土 攀枝花钒钛
(5)主要问题:乱采滥伐,破坏环境,浪费严重等。
(6)发挥地区优势,建设区域基地。
有色金属矿产基地—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稀土工业基地—内蒙古;磷矿基地——湖北、云南、贵州。
三、世界的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分布大势:耕地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林地分布在热带和亚寒带地区;草原在热带、温带半干旱地区。
2、生物资源
(1)森林:(两大林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与几内亚湾沿岸及东南亚;
亚寒带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2)草原:
温带草原: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中部 热带草原:非洲、拉丁美洲、大洋州
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3、水资源(径流总量由大到小)
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州
国家: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4、矿产资源
(1)分布
铁矿: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煤: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
石油:中东地区储量占一半,也是世界最大生产和输出地区,此外,俄、美、中、墨、英
等国产量也较大
(2)铁矿运输:矿产资源与钢铁工业分布的不平衡是铁矿运输的根本原因。出口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在发达国家。
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 日本 澳大利亚、巴西、北欧 西欧
加拿大、委内瑞拉 美国
5、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
(1)常规能源的特点及其在世界的分布
常规能源 煤 石油、天然气 水能
特 优点 ①分布广.储量大;②开发和利用的技术难度低 ①发热量高②基本上是无灰燃料,是高质量的能源③开采、运输、使用方便 ①可再生能源.电站建成后.发电成本低,收益大;②为发电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水产养殖等多方面综合效益;③不污染环境
点 缺点 ①发热量低、燃烧效率低;②灰渣、粉尘多,环境污染严重;③运输及使用不如石油方便 燃烧过程中也有污染 ①水库会淹没农田;②移民搬迁:①受降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受到限制
分布规律 分布于沉积盆地边缘 分布于湖盆或大陆架上 落差大、水流急及流量大的河段
世界分布 四个煤带:①亚洲与欧洲(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③南非;④澳大利亚 七大产油区:①中东(主要为波斯湾沿岸的国家)②拉美(委内瑞拉、墨西哥);③非洲(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④俄罗斯;⑤亚洲(中国、印尼);⑥北美(美国、加拿大);⑦西欧(英国、挪威) 水能蕴藏前6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扎伊尔(刚果(金))
石油运输:中东→西欧、北美、日本;北非→欧洲;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半球;
俄罗斯→东欧和独联体一些国家;东南亚→日本
优点 缺点 在世界的分布 在我国的分布
核能 ①能量大、能量密集;②核燃料运量小、地区适应性强;③核电站建成后运转费用低、收益大 ①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②密封设备要求高①核废料处理困难 ①铀矿丰富的国家: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②核能电量较大的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 已建或在建核电站:泰山、大亚湾、岭澳、连云港
大阳能 ①能量大,分布广②可再生能源③无污染 ①分布分散②投资大、占地广、储能难 影响大阳辐射强度的因素①纬度②海拔高低③空气中云量、水汽含量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以西以北丰富
沼气 ①清洁能源,有利于净化环境②提高生物能源利用率③可以缓和燃料同肥料、饲料相争的矛盾 气温低的地区利用沼气时间短或难于利用 沼气是我国农村一种比较理想的能源,推广较快
其它新能源:地热、风能、潮汐能、可燃冰等
[能力训练]
1.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我国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在于: ( )
A.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 B.降水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C.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 D.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3.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5、下列物质中,属于陆地自然资源的有( )。
A、钢铁 B.柴油 C.棉花 D、天然气
6、关于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可再生资源分布有规律性,非可再生资源分布无规律性
B、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而非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小
C.可再生资源数量无限, 非可再生资源数量有限
D.自然资源利用潜力的无限性与科技发展水平有关系
7.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6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 风力作用为主 b. 流水作用为主
c. 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 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能力训练答案]
1、C 2、D 3、D 4、B 5、D 6、D
7.(1)答案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分类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能源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7讲 世界陆地地貌)
[考纲要求]
1.世界地理概况:(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2.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讲解]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广大的陆地有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 型 高 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一般在200m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一般海拔较高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 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 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100m以上 地表起伏大
盆地 无一定高度 四周高中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3)七大洲地形特色
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地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欧洲: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均海拔最低。
单一 非洲: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
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三大地形区 南美洲:西部山地、山脉以东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复杂:亚洲: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区面积广、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二、中国地形
1、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的情况:
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 原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2、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地形区名称 分 布 特 点
青藏高原 我国西南部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②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头、多湖泊
内蒙古高原 我国北部祁连山麓——大兴安岭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②地面坦荡
黄土高原 祁连山东端——太行山长城——秦岭之间 ①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②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①地势西高东低②石灰岩广布③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南北 ①周围高山环绕②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 ①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②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四川省东部 ①周围山岭、高原环绕②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名 称 分 布 特 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 ①我国最大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③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
华平原(黄淮海平原) 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到海滨 ①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型②地势低平,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
[能力训练]
1.下列古诗词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有 ( )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下图(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MP,QN为陆地,PQ为海洋),完成2~4题。
2.该剖面的水平距离MN约是 ( )
A.2000 km B.2500 km C.2750 km D.3000 km
3.由M到P地势变化趋势是 ( )
A.变化不大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4.当Q地为雨季时,下列地区同为雨季的是 ( )
A.南京 B.开普敦 C.旧金山 D.孟买
读下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5--8题。
5.综合二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6.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自然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8.影响该地区粮食作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光照 D.农业科技
下图为60°N一段纬线,E地以西为海,据此回答9—14题。
9.有关E地以西濒临海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 盐度最低 ②仅有一狭窄天然水道与外海相通
③至少有五个国家濒临该海 ④此海沿岸地区均属温带海洋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F地附近山脉是
A.亚平宁山脉 B.大高加索山 C、乌拉尔山 D.喀尔巴阡山
11.I地以南濒临的边缘海是
A.日本海 B.挪威海 C.白令海峡 D.鄂霍次克海
12.对I地所在国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②该国缺失地中海气候
③该国的奥伊米亚康有“北半球寒极”之称
④东部濒临太平洋,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H地所在国传统上属欧洲是因为
①该国人口大部分分布在欧洲 ②该国经济中心在欧洲
③该国国土中欧洲部分所占面积大 ④该国首都在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H国首都道路网呈
A.方格状 B.环状
C.方格——环行——放射状 D、环行——放射状
读某国局部地形示意图,判断15—20。
15.图中阴影地区用地下水灌溉最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地面下沉 D.海水倒灌
16.有关该图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南纬11°—39°之间,大部分地区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热带沙漠面积为世界之冠。
②东北部海岸外侧的大堡礁,平常多出露海面,是海上交通的严
重障碍
③大自流盆地内的井水一般不宜作牲畜饮水,只宜用来灌溉农田
④降水量的分布,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植
物带也呈半环状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7.该国所处的大洲,岛屿众多,类型多样,下列各岛不属于该洲的是
A.塔斯马尼亚岛 B.夏威夷群岛 C.斐济岛 D.爪哇岛
18.该国热带草原景观各部分的主要成因、特征是
1 北部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 ②南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
③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较少 ④北部夏湿冬干,南部冬湿夏干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该国各学校放暑假应在
A.7月 B.9月 C.1月 D.4月
20.图中D、E、F、C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D B.E C.F D.C
21.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A位于 山脉的东坡,1°C—20°C等温线在A处向北凸的原因是 。
(2)B位于 省,800mm年等降水量线在B处向西北凸的原因是
(3)C位于 省,C处年太阳辐射(单位:千卡/cm2)低的原因是
(4)D位于 地形区,E位于 地区,D、E两处较周围地区积温高的原因是
22.分析下列的“地形和土壤分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A ;B 。
(2)耕作业发展不利的自然条件:A ;B 。
(3)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D ;E 。
(4)C处有玉米种植,且产量较高,主要的影响因素
是
。
23. 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170千米,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有的地理奇观。读“‘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的位置示意图”
(1)写出与“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所在省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2)“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的代表地区,说出该区域内主要的外力
作用形式。
(3)“三江并流”地区冬干夏雨,干湿季非常明显。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
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4)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所在省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5)图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该地形区的具体情况,应如何
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
24.读图 “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递变的趋势,可以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具有 的分
布规律。甲地的年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400mm,请解释其原因。
(2)关于图中河流在A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填空)。
①泥沙含量大 ②水流湍急 ③有结冰期 ④有凌汛现象 ⑤水位季节变化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④⑤
(3)乙地的地形区名称是 ,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4)丙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
25、读“淮河流域”示意图,回答:
(1)图上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 , 。
(2)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描述淮河的水系特点 。
(3)2003年6—7月,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处我国南北过渡
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和南方地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
(4)导致淮河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上游毁林开荒 B.黄河南泛滥入淮
C.下游填湖造田 D.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5)2003年淮河洪水是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但与1991年相比,受灾程度大大减轻,可谓“大水小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多项) 。
A.南水北调工程 B.增加入海水道
C.新修水利工程发挥效益 D.近几年持续干旱
E.全球定位系统预警准确
26.读图中所示的地区,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完成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并将人类能够影响的环节在图上标出。
图中的水循环最强烈发生在___________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图中A处的主要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岛近年来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试分析原因。
(4)c为我国古城扬州。联系所学知识,分析C城兴衰的原因。
(5)与我国北方园林比D处园林景观有何特色并简要评价。
[能力训练答案]
1、 D 2、C 3、D 4、C 5、D 6、C 7、D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D 15、B 16、D 17、D 18、D 19、C 20、A
21.(1)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东坡陡,寒冷的西北风越过山岭下降增温所致 (2)山东。位于山地迎风坡,地形雨多 (3)四川。处于川西山地迎风坡,多降水,多云雾 (4)渭河谷地(关中盆地) 汾河谷地 海拔低,气温高所致
22.(1)畜牧业 林业 (2)灌溉水源、地形坡度大 (3)春小麦 甜莱 (4)有肥沃的火山岩风化土
23.(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 (2)流水的侵蚀作用、冰川作
用。(3)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地有两个,即太平洋和印度洋。主要原因有:“三
江并流”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
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4)“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云南省境风,其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
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或能源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与东南亚地
区有较长的边境线,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较优越等。(5)图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是云贵高
原,其主要特征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
走立体农业之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或发展特色农业。
24.(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大于 原因:地处祁连山,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2)C (3)柴达木盆地 该盆地地处40°N以南,90°E—100°E之间(或位于祁连山西侧);且该处降水量由四周向中部递减。(若柴达木盆地判断错误,则判断理由不得分)(4)地势平坦: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气候干燥,光热充足;有祁连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25.(1)黄河 长江;(2)北岸支流长而多,水流缓;南岸支流短而少;淮河没有天然入海
口;(3)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4)B; (5)BCE
26.(1)海上箭头朝上,空中箭头朝左,陆地箭头朝下,地表径流的箭头应沿长江画 夏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大量水汽,因此这一时期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2)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过度捕捞使鱼类数量减少 采取休渔政策使鱼类数量得到恢复 (3)B岛是崇明岛,该岛是由长江带来泥沙沉积而形成的,近年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主要是由于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使流入长江的泥沙减少,另外随着三峡电站的建设,三峡水库形成,使长江水流平稳,挟带泥沙的数量减少。 (4)C城为扬州,历史上由于扬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航道交汇处,大运河和长江是我国重要运输通道,这里运输繁忙,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形成了当时最为繁华的城市。由于大运河淤塞,以及铁路及海上交通的发展,这里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渐被其他城市所取代,近代该城经济发展缓慢。(5)该处园林是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的规模小,布局精巧,建筑色彩素淡,以黑色为主色调,既适合园主人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江南水乡风光、湿润气候融为一体。
分布
大洲
界线
七
大
洲
地
形
特
色
地势对气候
河流的影响
地貌类型 占土地面积比例 海拔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 m 水稻
丘陵 60% 200-500 m 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 15% 500~3000m 春小麦、马铃薯
高山 5% >3000 m
6%
其他
19%
草地
20%
林地
55%
耕地
(二)土地利用现状
地貌类型比例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7讲 大气的运动)
[考纲要求]
⑴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2)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知识讲解]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冷热不均→垂直运动→气压差异→水平运动
比较A、B、C、D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根据空气密度大小来确定)
实例:
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海陆风:白天风由海洋吹向大陆,晚上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学生自绘示意图)
山谷风:白天风从谷底吹向山顶,晚上风从山顶吹向谷底。(如下图)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 风向平行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 于等压线 风向和等压线有交角
摩擦力:(近地面、与风向相反)
从等压线图判断各地风力大小,应注意:①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的关系;②比例尺大小;③等压线的疏密;④相邻两等压线的等压距大小。
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气压场:指气压的空间分布。:
高气压中心、高压脊、低气压中心、低压槽、鞍部的天气情况。
高气压中心:晴朗
高压脊:晴朗
低气压中心:阴雨,大风
低压槽:阴雨
鞍部:阴沉,不稳定 高压脊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低压槽线附近的气流运行
4、全球性大气环流
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三圈环流
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向高纬移,冬季向低纬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移动5~10个纬度。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讲解时教师自绘世界海陆廓分布图,边绘边讲)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时间 温度 气压 切断气压带 实 际 情 况
7月 陆高海低 陆低海高 副热带高压带 仅在海洋 北太平洋 夏威夷高压 北大西洋 亚速尔高压
1月 陆低海高 陆高海低 带极地低压带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3)季风环流
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东亚—东南季风
南亚—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澳大利亚北部: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热带草原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
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 东南季风:降水多——我国东部地区
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我国西南地区
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
[能力训练]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1—4题。
1.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 B.3-4月 C.5~6月 D.7-8月
2.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③所描述宗教的起源地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阿拉伯半岛 C.南亚 D.中亚
4.该宗教的传播方式主要属于
A.传染扩散 B.迁移扩散
C.刺激扩散 D.等级扩散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6.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 )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7.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 )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D.三年半
甲地每年9月下旬种植冬小麦,次年6月收获后再种植玉米。乙地每年4—7月种植早稻,8—11月种植晚稻,冬季种植绿肥或油菜。据此回答8—9题。
8.符合甲、乙两地的气候条件分别是 ( )
A.无霜期分别约为150天、180天 B.≥10℃积温分别在4500℃、8000℃以上
C.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 D.年降水量分别集中在春季和夏季
9.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
A.东北平原,鄱阳湖平原 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C.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 D.渭河平原,江汉平原
[能力训练答案]1、A 2、B 3、C 4、B 5、C 6、C 7、B 8、B 9、 D
垂直
水平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
小范围:热力环流
A B
C D
高 低 高
等压面(线)
低 高 低
受热
冷却
受热
北半球
高压
低压
0 30° 60 ° 90
Km
18
12
6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流向阿留申低压
和赤道低压
成因
夏季
空气由夏威夷高压吹向印度低压
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PAGE
第46讲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与区域开发
[考纲要求]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知识精讲]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综合地貌气候 东部季风区 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两大要素分成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部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三大自然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约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2)三大自然区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平原众多 海拔较高,差异显著 海拔高,4000米以上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湿润 降水少,气温变化大 高寒气候
植被土壤 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原 大部为荒漠、部分草原 荒漠、草原、高山草甸
水文 外流河,以雨水为主要来源 多内流河和咸水湖 多大河源头、冰川、湖泊
人类活动 影响广泛深刻,最主要农耕区 影响不如季风区深刻 影响微弱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热量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水分成为北部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黑土肥沃,只能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为主,作物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水分不足、旱作为主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田为主,一年两熟两三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四季常绿,一年三熟、可种植热带作物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温带高原地区:基本在内蒙古高原上,宽广坦荡,距海较近属半干旱气候,草原为主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气候干旱,光照丰富、河流少、短、流量小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夏半年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东南湿润、西北干旱,垂直分异明显
3.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1)划分(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3)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地带 地位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高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城市化、科技化、国际化 能源、原才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精尖发展
中部 位于中国腹地,担负承东启西的作用 能源、矿产丰富,农林牧产品金属重工业发达 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协调 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
5.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1)国土整治
概念:是为了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此规划的措施、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
我国国土整治的难度: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国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的进行
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
①大江大河的治理:防洪是整治大江大河的首要任务
②跨流域调水:主要工程有南水北调、北水南调(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到辽宁)、引黄工程等
③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中国生态建设的基本框架,“三北“防护林是世界最大魇生态工程,还有长江中上游、沿海护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正在建设中
④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2)区域发展
类型 开展原因 代表性工程 成效
大江大河的治理 我国江河洪水灾害频繁,危害严重。 ①中上游兴修水库;②中下游整治河道、加固堤防 减轻和缓解了洪涝灾害。
跨流域调水工程 我国河川径流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空间配置不佳。 ①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线);②北水南调工程(嫩江、松花江+辽河);③引黄工程 解决地区间水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盐碱化、台风灾害严重。 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③沿海防护林体系;④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中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框架,覆盖了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风沙危害区、盐碱区和台风区。
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海洋国土辽阔,海岸线绵长,海岛众多,海洋资源丰富。 已列出国土整治总体规划,正在付诸行动。
6.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
(1)遥感概念: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是人的视力和延伸关键装置:传感器
关键装置:传感器
遥感技术: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过程
(2)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它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3)全球定位系统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系统,简称GPS
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基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能力训练]
读下表,完成1~3题
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
年份 1980 1985 1990 1995 比重增减
东部 52.3 52.9 53.8 58.3 +6.0
中部 31.2 31.1 29.8 27.6 -3.6
西部 16.5 16.0 16.4 14.1 -2.4
1.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主要是 A
A.经济发展水平 B.改革开放的程度
C.经济发展潜力 D.地理位置
2.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东部>中部>西部
B.经济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
C.东部经济在发展,中西部呈现负增长
D.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有所扩大
3.既位于西部经济地带,又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的省区是
A.陕西 B.四川 C.内蒙古 D.甘肃
读我国某地区水热状况图,回答4---6题
4. 三地区中,海拔相对较低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
5.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
6.以上地区水热条件的变化属于 (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同一地点的季节变化
7.读鲁西北地区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鲁西北风力、气温、降水量统计表
项目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6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 mm )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材料二: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对风沙化的作用利用方式 沙区情况或投入 对风沙化的影响
单一农作物 流动或固定沙丘 加速或启动土地风沙化过程
营造片林 一般投入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或减弱土地风沙化过程,直至消失
网格网络混农林 投入林 保护土地不受风沙化影响,或减弱土地风沙化过程,直至消失
材料三:我国鲁西北平原大面积的质土地,这些土地主要是由来自黄河历史上决口改道泛滥形成的。历史上的粗放开荒,使这些土地上的天然植被几乎全部被破坏。每到冬春和初夏,这里就出现明显的风沙化。
⑴试气候、土壤及人活动等方面分析鲁西北平原土地风沙化的原因。
⑵在沙利用中,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为什么会加速或重新引起土地风沙化?
⑶试从资源利用、土地保护两方面,对在沙区采用“果粮间作”的利用方式加以评价。
8.分析“山西能源基地1986~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图中看出山西的三大工业部门是 、 、 。
⑵山西省电力投资比重接近了煤炭投资,这有何优点?
。
⑶山西省发展色金属工业的区位优势是:① ,
② 。
⑷长期以来山西省一直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却没有能成为经济强省的主要原因 是
从图中看出,山西省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⑸山西煤炭外运量最大铁路线是
9.读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回答
⑴在中国和美国地形图上分别注明太平洋的位置。
⑵概括中、美两国地势特征:
。
⑶中、美两国西部地区海陆位置的差异为:
,所以造成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脆弱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⑷中、美两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都有过惨痛的教训,现在我国为保护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采取的一项重要生物工程措施是: 。这项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从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0.读下图,比较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特点,完成下表。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大部分海拔在 米以下,其中东部属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地形以 和 为主,海拔多在 米以下。西部主要地形是 和 。 多属于地势第 级阶梯,海拔多为 米,东部主要为 高原;西部的新疆境内,则为 和 相间分布, 盆地的海拔为 米,为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 属于地势第 级阶梯,平均海拔多在 米以上。雪山连绵, 广布。有“ ”之称。
气候 夏季受来自 的夏季风的影响,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 的冬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 。 由于深居 ,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由 mm下降到 mm、 mm以下。日照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 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 由于 ,太阳辐射 。“ ”和“ ”为本区主要特征。
植被 以 为主, 、 、 为我国的三大林区。 从东向西由 、 、 。但 等高大山体,因降水较多,形成了成片的 和 。 植被稀疏矮小,以 为主, 有少量的森林。土壤发育 。
水文 河流多为 河,多流入 洋,补给来源主要为 。 多为 河,且多为 河,补给以 和 为主。湖泊多为 。主要内流河为 ,主要外流河为 、 、 。 西北部为 区,东南部为 区,为许多大江大河的。湖泊多 。
人类活动 人口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是我国最主要 。 人口 ,是我国最大的 和重要的 基地。 是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在有水灌溉的地方可发展 农业和 农业。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化现象严重。人口主要集中在 。 人口 ,对自然环境影响微弱,土地利用以 为主,是我国的 牧区,耕作业主要在 地区。
11、读图,列表比较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区别。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气候 1月平均气温
全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
农业生产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能力训练答案]
1、A 2、C 3、D 4、A 5、B 6、B
7、⑴气候: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且降水少 土壤:沙质土地分布广泛 人类活动:粗放开荒,天然植被破坏 ⑵休耕期及翻耕土地,使疏松土壤暴露在大风中,易沙化。
⑶资源利用方面:果粮间作可以合理而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土地保护方面:果树林可以减小风速,涵养水源,防止土地沙化。
8、 ⑴能源 冶金 化工 ⑵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压力 ⑶原料(铝土)丰富 能源充足 ⑷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的原煤生产为主,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优化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形成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和煤化学工业多元化发展的生产模式(或生产结构模式由以煤炭为主过渡到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工业(冶金、化工)为主 ⑸大秦线
9、(1)略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美国地形分三大区,西部和东部是高原、山地,地势高,中部是平原纵贯南北,地势低。) (3)中国西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美国西部濒临海洋。 水资源缺乏
10、11、略
PAGE(第34讲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考纲要求]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知识精讲]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2、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活动的扩散
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美国家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它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即所谓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主要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从全球看,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通过对外掠夺和殖民进行扩散,使核心地区扩散到北美、日、澳等地,拉美、非洲和亚洲变成边缘地区。
(2)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进步(缩短世界距离,加强了全球联系)。跨国公司(推动经济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
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学技术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需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上政局动荡,南北差距扩大。
拉美地区发展较快;东亚、东南亚吸引外资较多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南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供应地;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薄弱、吸引外资条件差、北非和西亚困难较多,发展中国家差距将扩大。
3、区域经济一体化
(1)世界经济区域化
特点: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在集团内部实行关税互惠,实现互补合作
地理位置靠近,经济联系密切,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形成原因 大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的
发展中国家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抗发达国家
(2)主要区域经济集团
欧盟:1948年“荷比卢经济联盟”;1952年“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33年“欧洲联盟”,是世界最早的区域化集团,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经济货币联盟、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共同的司法和警务合作是欧洲联盟的三大支柱,目前有15个成员国,2004年5月1日又有10个国家加入。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开始运转,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成为和欧盟抗衡的共同市场。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我国在1991加入,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非正式集团,开始向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迈进。
4、综合国力竞争
(1)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综合国力概念: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
①基本实体:反映一个国家生存空间的大小及位置优劣、资源状况、劳动力数量和质量。
②经济力量: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农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能力、交通和通信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
③军事力量:主要反映在常规军事力量和战略核力量两个方面。
④内政和外交:综合国力的各个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力量。好的外交政策,能够将潜在的国家力量转化为政治现实,也能够为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活动提供保障。
⑤科学和技术,对国力发展的影响深远。
(2)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途径
①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
③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不结盟,不争霸,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附: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俄罗斯和越南。
[能力训练]
1、2001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11月10日18时38分,随着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卡迈勒手中木槌“嘭”的一声,中国“入世”得到了世贸组织最终的批准。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当卡塔尔首都多哈(51°E)当地时间为11月10日188时38分时,北京的地方时间(116°E)为
A 11月10日22时58分 B 11月10日23时38分
C 11月11日22时58分 D 11月11日23时38分
(2)卡塔尔属于
A 白种人 B 黄种人 C 黑种人 D 混血种人
(3)该国国民多信奉
A 印度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4)下列哪些国家为卡塔尔陆上邻国?
A 沙特阿拉伯 B 巴林 C 也门 D 科威特
(5)世贸组织是 组织
A 世界性、政府间、专门性 B 区域性、政府间、政治性
C 世界性、政府间、政治性 D 世界性、区域性、专门性
(6)加入世贸组织,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目前,我国已与下列哪些国家合作开采利用其铁矿资源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巴西
2、2001年《财富》论坛年会在香港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开幕晚宴并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市场开放政策等内容。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亚洲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基础良好。亚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著名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从自然因素分析,其原因是 。
(2)香港经济有三大支柱,占香港进出口贸易对象首位的是 ;香港工业多属于加工工业,并以 为主。这里的旅游业发达,被誉为“ 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3、如下图所示,左图反映了美国某时装公司全球产销网络的一部分,右图呈现了信息流动和相继的货物流动过程。通过高效的管理和陆空集装箱联运,从公司发出订单到时装在零售店上架的实际时间在60天之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例:→货物流、市场信息流 ▲零售店 ■服装厂;
①采购廉价原料 ②快速占领市场 ③地理位置优越
(1)该时装公司于1997年1月2日15时从C城(西五区)发出订单,香港代理商在当地时间1997年1月 日 时收到该订单。
(2)这批时装制成后运到W城(西八区)的零售店,不应迟于当地时间1997年 月 日 时。
(3)多数美国时装公司完成类似过程需要6个月,可见此时装公司的主要竞争忧势在 (填写正确选项代号)。
(4)在下面空白框内填写
三个选项的代号,表明时装业的产销过程。
①按订单加工 ②产品销售 ③政府计划 ④多样化的需求信息
→ → ;
(5)根据图中标出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方式,对比分析我国时装发展的重要障碍是(填写正确选项代号)。
①劳动成本增加 ②交通运输不发达 ③服装加工设备落后 ④信息产业发展滞后
4、阅读下面的图,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国家主要商品占本国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
(1)为什么种植园经济大多分布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2)写出下列国家种植园产品商品率较高的产品,印度尼西亚 ,斯里兰卡 ,巴西 。
[能力训练答案]
1、(1)A(2)A(3)D(4)A(5)A(6)D
2、(1)30% 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2)祖国内地 外销 购物者
3、(1)订单通过电传可当时收到,l月2日15时西五区发出订单,香港代理商在当地时间1月3日4时收到该订单,因为从西五区到东八区相差13小时(2日15时+13时=2日28时=3日4时) (2)香港东八区到西八区相差16时,1月3日4时+60天-16时=3月4日4时(l月31天、2月28天)-16时=3月3日28时-16时=3月3日12时。
(3)②;(4)④、①、②;(5)④
4、(1)种植园经济主要是大规模地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咖啡、可可、甘蔗、天然橡胶等经济作物都需要充足的热量和降水;低纬度地区全年太阳高度角大,热量充足;沿海地带多为平原,土层深厚,有利于机械化;沿海地带受海洋影响大,年降水量丰富。(2)天然橡胶、金鸡纳霜;茶叶;咖啡。
PAGE
1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0讲 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大气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知识讲解]
一、气候资源
1、特点
目前人类利用的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离不开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普遍存在性,只是数量多少和结构的差异。
数值特征,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
有较大的变率。
2、开发利用
农业: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和种植方式)
合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措施:间作、套种方式,塑料大棚、温室、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工厂建在下风向、垂直风向的郊外或最小风频风向上风向。
公路、铁路考虑暴雨、泥石流、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
交通 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根据暴雨强度设计。
机场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应选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旅游:吉林市的雾淞、哈尔滨的冰雕。
二、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1、台风
概念: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为飓风)。
形成: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的广阔洋面上,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 福建等省。
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2、暴雨洪涝
形成: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分布:亚洲最多。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3、干旱——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种植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4)寒潮
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影响范围:全国大部分地区,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影响较小。
影响: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三、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地区干旱使农业发达地区的耕地变为草地、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南极附近出现臭氧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春季(9~11月)
臭氧量减少的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O3。
臭氧减少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3)酸雨危害与防治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
形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入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40%,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冬季取暖时间长)
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防治: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料技术控制酸雨。
[能力训练]
1、如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生物灾害 D.台风灾害
2、图中等值线分布反映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3~4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单产(万kg/公顷) 粮食总产(亿kg)
1975 19% 333 420 38 10% 1.23 1.025
1995 12% 478 350 42 35% 0.9 0.975
3、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 人口增长过快
4、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A. 风沙危害严重 B. 水土流失加剧
C. 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 光照条件差
5、读“某年欧洲降水pH值等值线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
A.西班牙 B.瑞典 C.德国 D.冰岛 E.意大利
(2)产生该问题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 _ 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造成的主要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对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____ 。
6、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生产规模_____________,B.对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C.生产活动________________,D.破坏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向___________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_______。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进二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要争取的可持续发展是这样一种发展,它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需求,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图,分析后回答下列各小题:
(1)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太原(图)和天津图两城市示意图,回答:
(1)两城市在区位因素上的共同之处是 , ,
(2)读表2,分析:
表2 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1999年6月×周)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太原 218 TSP IV
天津 82 TSP II
注:TSP为总悬浮颗粒
A.两城市的首要污染物都是TSP,其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
B.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数是天津市的2.5倍,原因是 。
(3)两城市在经济发展上有何互补性?
[能力训练答案]
1A 2B 3C 4B
5、(1)B C (2)工业废气中含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毁文物古迹等 使植物受损,导致植物死亡
6、(1)过大 乱采滥用 违背自然规律 自然资源 (2)恶性方向 对立 协调统一 (3)满足当代人 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7、(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盛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 (2)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蚀作用强力 植树种草 (3)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回收利用。
8.(1)地形都较平坦(1分)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较温暖湿润;(1分)都靠近河流;(1)都有较丰富的资源,太原煤炭丰富,天津有海盐和石油;(1分)都是交通枢纽。(1分)
(2)a燃烧煤炭(2分)b太原是能源重化工城市,煤炭的消费量相对较大;天津是综合性工业城市,煤炭消费量相对较小。(2分)太原全于河谷盆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天津位于濒海平原,地形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2分)
(3)太原可为天津提供能源(电力)和钢铁等工业原材料(1分),天津可为太原提供资金、技术和多种工业品(1分)
全球变暖影响
措施
建筑
与其他自然资源的不同点
与其他资源的共同点
PAGE
1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8讲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考纲要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参看教材P88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二、地域分异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②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③自然带的特点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和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貂 未发育
[能力训练]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北纬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3.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光热资源
4.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方面的内容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一定存在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B.环境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是不变的
C.气候状况会影响植被类型以至整个生态系统
D.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之外
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对山地垂直地理环境分布产生影响的 ( )
6、“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7、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A、内陆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8.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1)垂直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
(2)珠穆朗玛峰南侧有几种自然带分布 ,最低处(基带)是什么
类型的森林?
(3)北坡为什么没有森林带分布?
(4)喜马拉雅山的南、北坡,哪个雪线高度低?为什么?
9.读“我国北部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
(1)写出图中标号所示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2)A—B—C的分布体现了 地带
性特征,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 条件影响
较大。
10.读我国某山地垂直剖面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山峰位于42°N、128°E附近,该山峰属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山地。该山地的
基带植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该山地中的著名火山是_______________,根据火山活动情况分类,它应属于_______火山。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当地林业生产重点要做好的工作有:
。
11、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各是哪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请将代表自然现象的数字顺序号写在其影响因素后面的括号内。自然现象:A.南半球高纬地区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B.横断山区的"一山有四季;C.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西侧为森林,东侧为沙漠;D.中纬地区自沿海到内陆由森变为草原带,沙漠带;E.河西走廊的绿洲;F.非洲自然带呈带状分布,并且南北对称;G.我国东部自南往北可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温度带。
影响因素:(1)纬度地带性( ) (2)经度地带性( )
(3)垂直地带性( ) (4)非地带性 ( )
[能力训练答案]
1B、2C、3C、4C、5B、6B、7B
8.(1)随着高度的增加,水热条件发生变化,自然景观也因此发生变化。(2)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3)北坡纬度高于南坡,并且海拔高度较高,水分条件不足,已不能适应森林的生长。(4)南坡的雪线较低,正常情况下,在北半球,应该北坡的雪线低于南坡,但喜马拉雅山南坡面临的是海洋,降水较北坡多,海洋性气候使得这里雪量丰富,雪线较低。
9、(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2)经度(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10.(1)长白 温带落叶阔叶林(2)白头山 休眠(3)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11、(1)F、G (2)D (3)B (4)A、C、E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气候
地貌
表现
迎风坡
迎风坡
N
S
基带
S
N
基带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23讲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纲要求]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知识讲解]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分布:绝大部分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还有非洲的埃及、尼日利亚、拉丁美洲的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采用旱地直播技术)。
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条件:水稻种植业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大量劳动力,这里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这里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水稻在这里种植历史悠久,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属自给农业)
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 机械化水平低(除日本)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科技水平低
(2)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 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潘帕斯草原发展 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大牧场放牧业的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区位优势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阿根廷为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
发展牧牛业 大打机井,开辟水源。
采取的措施 种植饲料。
种植园农业:热带——单一经济作物——密集型: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与其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
(3)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美国商品谷
物农业的区 便利的交通运输: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及公路、铁路。
位优势 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等。
先进的科技。
美国农业一体化: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都有专门的服务公司,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农业生产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4)混合农业
类型:最主要是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分布: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主要农产品:羊毛、小麦
分布: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主营牧羊带:墨累—达令盆地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西水东调促进发农业发展。
乳畜业: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农业地域类型。
影响因素:市场、饲料。
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能力训练]
1、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
2.下列生产活动,属于因地制宜,对自然因素科学改造的行为是: ( )
A.在珠江三角洲种植甜菜 B.在横断山区修筑梯田
C.在江淮平原地区生产双季稻 D.在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3.下列各组所列地区,都分布有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是: ( )
A.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 B.拉丁美洲、东亚、东南亚
C.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D.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
4.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农业 B.全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C.比其他农业生产类型生产过程复杂 D.单产一般比小麦低
5.下列国家或地区,农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 )
A.五大湖流域 B.古巴 C.葡萄牙 D.潘帕斯草原
6.关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发展商品谷物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越
B.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C.美国人口众多,为商品谷物生产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美国商品谷物生产一般是国营的
7.世界混合农业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是: ( )
A.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B.蔗—国—桑—鱼
C.畜牧业—谷物生产 D.农—林—牧--副—渔
8.下列各项属于正确体现农业地域性的例子有: ( )
A.在松嫩平原种植水稻、油菜、甜菜
B.在江南丘陵地区修梯田,扩大耕地
C.在内蒙古高原东部有计划地退耕还牧,适应发展畜牧业
D.发达国家大力发展“石油农业”
9.读某农场土地利用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该农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在非洲主要分布的国家是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也属这种类型。
⑵若图中农场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则该农场可能位于 盆地中,该农场七月的气候特点是 。
10.读澳大利亚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图中,A是 (山地),B地位于A山地的 坡,降水多属 雨;C地由于位于 区,降水 。
⑵D地的农业区域类型主要是 ,该地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主要畜牧业产品是 。
(3)澳大利亚政府不遗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将 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西部的某盆地,大大促进了该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能力训练答案]
1、B 2、C 3、A 4、C 5、D 6、B 7、C 8、C 9、(1)混合农业 南非 基塘生产 (2)墨累—达令 温和多雨?10、 (1)大分水岭 迎风 地形雨影 稀少 (2)混合农业 小麦、羊毛 (3)大分水岭
澳大利亚的农业
墨累—达令盆地
混合农业的优点(第30讲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讲解]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主要体现在:①国际水域 ②生物多样性 ③气候变化 ④臭氧的消耗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
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全球烟雾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③欧洲:由于河道改造和污染的影响,欧洲的湿地正遭受着破坏。
④东欧和北亚:工业污染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造成附近地区的土地荒芜,并影响着附近地区人们的生活。
⑤北海和地中海:受到工业和生活废物的严重污染。
⑥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每年都在南侵。
⑦印度洋: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
⑧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以及硬蹄动物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⑨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已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增温会使海平面抬高,威胁地势低下的岛屿群。
⑩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历史阶段:产业革命前增长缓慢,1650年后加快,二战后迅猛增长,目前速度放慢。
发达国家增长慢
地区差异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可再生资源超过其再生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加速其枯竭。
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农业生产水平下降,食品供给不足直接导致的。农业生产下降是由于严重的土地侵蚀以及对土地只用不养,土壤中的有机肥补给不足造成的。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3、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表达的四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表明该复合系统由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构成,生态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子系统的持续发展是目的;
第二层含义表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子系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第三层含义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经济和社会规律的基础上能有效管理调控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统。
第四层含义表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就是要深刻揭示“自然—社会—经济”这一复杂巨系统的运行规律,既不仅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被充分认识,而且自然、经济、社会规律相互交织并在更高层次上所演绎的规律也就被充分认识(尽管被真正认识可能需几代人)。
公平性原则:发展不危及其他生物生存;开发资源不对其他国家构成危害;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协作,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对策。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实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不仅包括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
③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
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基数高,人口增加绝对数高,1/4新增产值被用于新增人口。
面临困境 深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量少、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相对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面临的困境解析:
(1)来自庞大人口数量方面的压力:
(2)来自资源短缺方面的压力:
(3)来自环境污染方面的压力:
①目前我国各大水系的污染都很严重。
②矿山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矿区废水、废气和固定废弃物污染严重。
二是矿山植被、土地、水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4)来自生态破坏方面的压力:
①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
②草场严重退化
③漠化威胁形势严峻
(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留民营村 主要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生态农业 发展方向:发展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与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我国目前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能力训练]
1、该下面材料,完成回答
据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在我国3.9亿公顷的草场中,90以上已经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包括沙化、碱化)已达1.3亿公顷。气象资料显示,沙尘暴在我国呈急剧上升之势,2000年的第一个春天,4~5月中已连续出现12次沙尘暴,沙漠距北京市区已不足70千米。目前,形势逼人,面对每年2 460平方千米国土荒漠化的惊人速度,面对沙尘的一次次逼进,国家每年拿出的治沙费已达3000万元,政府还在西部采取了相应措施,建设西部秀美山川。
(1)西部大开发应将 置于首要地位。政府在西部普遍采取 和
_的措施,无疑会对西部开发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影响人类生存的无机环境因素主要有 、 、 和空气等。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呼吸2万次左右,需要呼吸10~15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如果断绝空气5分钟,人就会窒息而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受到伤害的器官是 ,因其所需的 量是全身各组织器官中最大的,同时说明其 非常旺盛。
(3)仔细留意每天北京的空气质量发布,就会发现造成北京空气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已由过去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变为 ,其首先危害人体建康。
(4)沙尘暴在我国急剧上升,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2、读景观图,根据图中所标数字顺序,进行过程分析
(1)砍伐森林的起因(图中1)① ;② ;③ 。
(2)引起的环境破坏(图中2、3、4)① ;② ;③ 。
(3)导致对水库的影响(图中5、6)① ;② ;③ 。
(4)造成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是: 。
3、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4、阅读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材料二 1999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江泽民主持座谈会发表讲话。他指出,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我国持续发展包括 持续、 持续和 持续。
(3)孤立追求经济持续,必然导致 ,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没有把环境利益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势必出现 ,潜伏着 和 。
(4)以 为基础,保持 ,是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能力训练答案]
1、(1)生态开发 退耕还林还草 以粮食换林换草;(2)阳光、水、温度 大脑 供氧 新陈代谢;(3)悬浮颗粒物 (4)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北方地区严重干旱;人为因素的破坏等
2、(1)① 因追求经济效益,砍伐木材 ② 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种粮食 ③砍树作燃料;(2)① 水土流失,山石裸露 ② 滑坡 ③ 农田、村庄被冲;(3)① 土壤淤积水库,库容减少 ② 缩短水坝寿命 ③ 洪水泛滥;(4)周围居民无法生存,迁往其他地区。
3、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现象有河流干涸、草场沙化。河流干涸归根到底是全球变暖,河流补给每况愈下。草场沙化归根到底是人口压力,滥捕滥猎野生动物,过度放牧两大因素造成的。
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
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被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制止对有益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
4、(1)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2)社会 经济 生态(3)经济崩溃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 环境破坏 生态危机(4)生态持续 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性
环 境
环 境
人类社会
⑦
⑧
①
②
⑤
⑥
③
④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人口
增长
社会系统(含人口、科技)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生态系统
(含资源)
生活废弃物
生产废弃物
环境资源源
环境资源源
劳力、科技等
物质产品、资金等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
原则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3讲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海洋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1)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2)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知识讲解]
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资源类型
(1)化学资源:我国海盐产量世界首位。
天津、河北境内的长芦盐场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附近的化工厂的原料之一。
台湾布袋盐场: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加之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故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海南岛莺歌海盐场:位于热带、地势低平、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
(2)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3)矿产资源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
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我国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南海的一部分为大陆架。
亚洲东部岛弧链东侧多深海沟: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4)海洋能源:巨大、可再生、清洁;能量密度小,需采用特殊的转换装置。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2、海洋渔业生产
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饵料丰富,底部沉积着大陆带来的泥沙,有利于鱼类产卵发育。
渔业资源分布 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上泛的底部海水有丰富的营养盐类。
寒暖流交汇海区或冷海水上泛区:饵料比较丰富,冷水性与暖水性鱼类在寒暖流交汇处集聚。
主要渔业国:中、日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海
产消费多;我国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全国最大。
鱼汛:舟山渔场冬季带鱼汛,渤海渔场秋季对虾汛。
3、海洋油气开发:一项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是可行方式。
勘探:利用地震波方法寻找,通过海上钻井估计矿藏类型和分布,分析是否具有开发价值。
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经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过程。钻井平台是勘探和开采的基地。
输送:油气田离炼油厂都较远,通过船舶或输油管道输送。
4、海洋空间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
海洋环境复杂性和特殊性: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的黑暗、低温、缺氧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力大,对工程材料和结构有严格要求,投资高、难度大、风险大。
交通运输:海港码头、海上船舶、运河、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管道。
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上石油城、围海造地、海洋牧场。
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
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交通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此运动区。
5、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
港口建设:是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港口的服务区域称为腹地,除要有码头、装卸设备等设施外,还要有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鹿特丹港的建设:发展早,开通北海运河促进发展,利用中转货物发展农矿产品加工和造船,中继贸易带动近代工业发展,腹地覆盖欧盟半数国家。
围海造陆:荷兰、澳门等。
值得注意的几个海峡:丹麦海峡(格凌兰岛、冰岛之间)、卡特加特海峡(北海、波罗的海之间)、麦哲伦海峡(火地岛、南美大陆之间)。
二、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1、海洋环境保护
概念: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来源: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冷却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偶发性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我国海洋污染: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赤潮:含N、P等营养元素的废水流入近海,引起海水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生长,水体缺氧,鱼虾死亡。多发生在轻工业发达,生活排污太多,较封闭的海湾。如:我国的珠江入海口、杭州湾、渤海。
海洋生态破坏:生产活动围垦、滥捕等及自然环境变化引起。
2、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污染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清污方式: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防治:试验新的原油载运方法,除污船。
3、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制订: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
权限:12海里领海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不足:在封闭、半封闭海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存在重叠等。
琼州海峡、渤海为我国内海的原因:渤海出口有庙岛群岛,两岸距离不超过24海里。
[能力训练]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读图,回答1-5题:
1.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①岛屿沉降 ②海水膨胀 ③暴雨泛滥成灾 ④两极冰盖融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按成因,图瓦卢的岛屿属于
A.大陆岛 B.冲积岛 C.火山岛 D.珊瑚岛
3.风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5月份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4、下列因素:①大量砍伐森林②大量燃烧矿石燃料③海水体积膨胀④陆地外流区入海河水大增,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措施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A、调整生产结构,减少对能源的使用量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
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6、气候对海岸带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海岸带变宽 B、土地利用减少 C、浅海渔场增多 D、海岸生态变化
7、下列有关红海盐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陆上淡水注入极少 B、红海海域较为封闭
C、地处副热带海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D、海域内有暖流经过
8、由海底火山喷发引起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A、风浪 B、潮汐 C、洋流 D、海啸
9、中世纪时,麦哲伦船队由东向西穿越麦哲伦海峡时,下列情形与其相吻合的是:
A、先顺风顺流,后逆风逆流 B、一路顺风顺流
C、一路逆风逆流 D、先逆风顺流,后顺风逆流
10、目前,人类开发海洋空间的主要场所是:
A、海洋滩涂养殖 B、海港码头 C、海底通讯电缆铺设 D、海洋公园
11、澳门围海造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人多地少,经济实力雄厚 B、沿海有许多淤积的浅滩
C、围海造陆历史悠久 D、风浪小
12、秦山核电站污染近岸水域,主要是因为排放:
A、含重金属的污水 B、热水 C、含核废料的污水 D、生活污水
13、读海底地形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①处海底蕴藏丰富的锰结核和沙矿
C、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④处海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14、一艘轮船由世界最大港口驶往我国最大港口的途中,走最短的航线,经过的海上“咽喉要道”有:①直布罗陀海峡②好望角③苏伊士运河④曼德海峡⑤马六甲海峡⑥望加锡海峡⑦巴拿马运河⑧麦哲伦海峡⑨台湾海峡
A、①②⑤⑥⑨ B、①⑦⑧⑨ C、①③④⑤⑨ D、②⑦⑨
15、读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的宽度为12海里 B、b的宽度为200海里
C、a区域享有和该国领土一样的管辖权
D、b区域自然资源所属国享有勘探、利用、保护、管理的主权
16.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自:
A.陆地上的生产过程 B.海岸活动
C.海轮泄漏 D.生活污水排放
17.1953年-1970年间,发生在日本九州岛的水俣湾事件,造成这次事件的污染物是:
A.铅污染 B.镉污染 C砷污染 D.汞污染
18.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A.围海造田,有可能引起海岸侵蚀
B.过度开采海滨砂矿,会减少人工养殖海产品场所
C.对鱼类过度捕捞,有助于减少生物对海洋造成的压力
D.海产品受污染,可影响人体健康
19.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
①某些海洋工程建设不尽科学、合理 ②潮汐现象
③人类对海洋生物过度捕捞 ④波浪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核电站对海洋的主要污染是:
A.放射性燃料产生的辐射杀害海洋生物
B.含有铀等重金属的污水进人海洋,破坏生物生长环境
C.排放的冷却水温度较高,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D.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有害微粒,影响海洋生物
21.读(一)大潮和小潮图、(二)月相变化图,回答
(1)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洋流、 三种。
(2)潮汐是海水在 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称为潮。
(3)图(一)中,A点出现大潮的原因是 ,出现大潮的
农历日期可能为 。
图(二)中,A点出现小潮的原因是 ,出现小潮时所见
月相可能为图(二)中的 (填字母)。
(4)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 )
A.二次 B.一次 C.四次 D.三次
22.读大陆架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D三处, 处理藏着
丰富的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处广
泛分布着锰结核。C箭头含义:
。
(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 处海域,因为① ,② 。
(3)目前,地质学家通常利用 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
(4)B上覆海域海水上泛,其原因主要有:①洋流中的 流;②冬季温带海区水
温表层比底层 ,海水易形成对流。
(5)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拥有 海里的领海权, 海里的
专属经济区。
23.读世界海洋石油污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石油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 和 。
(2)海洋石油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 和 。
(3)目前治理石油污染的重点是 ,为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很
多国家在实验新的 方法。
(4)关于对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小面积静水油污可采用“围栏法”回收
B.近岸石油泄漏常采用“分散法”
C.内海石油泄漏可采用“沉降法”
D.油污泄漏不严重时可采用“燃烧法”
24.读海洋开发利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盐场 ②潮汐发电 ③钻井平台 ④海上
工厂 ⑤海洋捕捞 ⑥海上旅游 ⑦海洋运输
⑧海底隧道 ⑨石油天然气 ⑩藻类 ⑾蟹类
⑿贝类 ⒀海底居室 ⒁锰结核 ⒂海水制取镁、
钾、溴、碘、铀等 ⒃鱼类
(1)把图上有关内容的数码代号填入下面表内:
代号 资源及其开发 在示意图上的具体反映
A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⑤⑩⑾⑿
B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③⑨
C 海洋化学资源及其开发 ①
D 海洋能源资源及其开发
E 海洋空间资源及其开发 ④⑥⑦⑧
(2)以上图表反映了海洋资源的 性,在开发利用中,必须注意 开发,而避免片面开发。
(3)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目前海水的运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B.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早的形式是利用人力或风力,驾驶木船在近海活动
C.目前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工业规模的是深海锰结核
D.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根本途径
25.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航线A、B、C都是石油运输线,航线A从波斯湾开始,经过印度洋、非洲南端的 角、 洋,到达北美和西欧。
(2)航线B从波斯湾出发,经过印度洋、 海、 运河、 海、 海峡、
洋,到达北美和西欧。
(3)航线C从波斯湾出发,经过印度洋、 海峡、 洋到达日本。
(4)航线①和②是中国与中美洲之间的主要航线。当把货物从中国运往中美洲时,船
长们都是沿航线①航行,试分析其中原因。 。
(5)当从中美洲返航中国时,大多数船长选择航线②,这是为什么
26.读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回答:
(1)图中北太平洋渔场范围最大,其中日本的 渔场捕获量最大,因为这里是
和 洋流交汇的地方。
(2)与该渔场成因相似的大渔场,还有加拿大的 渔场。
(3)大范围渔场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的原因是 。
(4)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是 和 。
(5)海洋生物资源,可通过 等途径,实现 利用。
27.读右图分析回答:
(1)A、E、F三个海区水温最高的是
(2)A、C两处,盐度低的是 ,原因是 。
C、D两处,盐度低的是 ,原因是 。
(3)F海区是 海,盐度低于1%,原因有 。
E海是 海,盐度达4.1%,原因有 。
28.读下图,回答
(1)给图中洋流A、B、C、D加绘箭头,完成南太平洋大洋环流图。
(2)海洋可利用的空间包括海上、 、 三个部分。
(3)大范围渔场E、F、G的形成中,得益于上升流的是 ,该渔场名称是 。
(4)太平洋沿岸渔获量最大的国家是 和 。
(5)北太平洋洋底分布着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是 。
(6)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 、 、淡水等。
29.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今年天津塘沽渔业部门捕获的梭鱼、皮皮虾等个体较前两年大,数量较前两年多,这说明“伏季休渔”初见成效。自90年代初开始,渤海实施“伏季休渔”政策,规定每年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休渔期。为控制捕捞强度,自2000年6月1日起进行我国首次全国性渔船普查。最近又出台了今后渔业官员不以产量论政绩等措施,以保证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1)前几年海洋鱼类比现在个体还要小,数量还要少,这说明近些年来人类活动导致的
和 等问题严重。
(2)“伏季休渔”是针对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 而制定的政策,这样在休
渔期可使鱼类 。
(3)为保证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资料中列举了哪些措施:
。你还能提出什么建议 (最少两点) 。
30、下图所示日期是12月22日,此时A点的正午高度为90度,请回答:
(1)该图是 洲沿 (纬线)绘制的剖面图。
(2)A处的气候类型是 ,形成原因是 。
(3)F处是 海峡,E处经过的洋流名称是 。
(4)C处是 气候,其所在国家的名称是 ,它是黑非洲最后独立的殖民地。
(5)与H点对应的地理坐标是 ,它附近的岛屿属于 (国家),从自然分区讲该岛屿属于 洲。
[能力训练答案]
1、B 2、D 3、B 4、B 5、B 6、D 7、D 8、D 9、C 10、B 11、B
12、B 13、C 14、C 15、B 16、A 17、D 18、D 19、C 20、C
21.(1)潮汐 (2)月球和太阳引力 白天的海水涨落 (3)日地月三者成一条直线,海水所受引力大 初一或十五 日地月三者成直角,海水所受引力分散,C或C’ (4)C
22.(1)B A 表示入海河流带来富含营养物质的泥沙 (2)B 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 (3)地震波 (4)上升 低 (5)12 200
23.(1)沿海水域 海上航道沿线 (2)沿海工业生产 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3)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 原油载运 (4)A
24.(1)由上而下依次为:16、14、15、2、13 (2)多样 综合 (3)CD
25.(1)好望角 大西 (2)红 苏伊士 地中海 直布罗陀 大西 (3)马六甲 太平洋 (4)这条航线沿途依次途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一路顺水,在沿北太平洋暖流航行时,又顺着中纬西风,速度快 (5)沿航线②既可顺东北信风,又可顺北赤道暖流,速度快
26.(1)北海道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2)纽芬兰 (3)北半球大陆架面积广阔,海河流多,寒暖流交汇比南半球明显 (4)中国 日本 (5)养殖、增殖 可持续
27.(1)A (2)A 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C C处有寒流经过,D处有暖流经过 (3)波罗的海 有陆上河流汇人淡水,蒸发又小 红海 位于副热带,从陆地流人的淡水很少,蒸发又强烈
28.(1)略 (2)海中 海底 (3)F 秘鲁渔场 (4)中国 日本 (5)锰结核 (6)镁、溴
29.(1)海洋污染 海洋生态破坏 (2)过度捕捞 较好地繁殖与生长 (3)实施“伏季休渔”政策,进行全国性渔船普查,对渔业官员不以产量论政绩 ①发展水产养殖,加强优良鱼种培育和鱼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②控制海洋污染 ③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全民海洋意识 ④健全我国海洋和海洋资源法律体系(答出其中任两点均可,其它答案只要合理,可酌情给分)
30、(1)非洲 南回归线 (2)热带雨林气候 回归线附近,气温高;东侧有暖流通过,山地迎风坡,东南信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3)莫桑比克 本格拉寒流 (4)热带沙漠 纳米比亚 (5)(160°W 23°26 N) 美国 大洋州
利用方式
海洋污染
海洋
陆地
C
G
40 E
30 E
20 E
10 E
E
D
A
F
B
H
50 E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9讲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考纲要求]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知识讲解]
1、天气和气候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2)大气环流: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水汽易凝结,降水多;行星风系、季风等。
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
(3)下垫面 地形:山地比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
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附:影响气候的四大自然因素:
(3)气候的变化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3次大冰期气温下降,中间为间冰期气温上升
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气候波动,我国分为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19世纪末以来:波动上升
3、气候类型
(1)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及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2)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①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a、赤道低气压控制;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②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③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④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⑤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⑥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能力训练]
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4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
著名的“春城”昆明市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基于这个地理特点,昆明市提出了建设湖滨生态市的发展战略。但是滇池水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障碍。回答5—7题。
5.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6.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其海拔高度在 ( )
A.800~1000米之间 B.1800~2000米之间
C.2800~3000米之间 D.3800~4000米之间
7.昆明市实施建设湖滨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之一是 ( )
A.填埋严重污染的滇池水域,借此拓展城市新区
B.全面实施环滇池截污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
C.环湖大规模建设滨水型城市新区
D.把昆明市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迁至滇池湖畔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8—10题
城市 ① ② ③
平均气温℃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8.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9.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10.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04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1—13题。
11.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 ( )
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12.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 ( )
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1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 )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
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行道路建设
14. 12月份,自东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航船常遇到 ( )
A. 顺风顺水 B. 逆风顺水 C. 顺风逆水 D. 逆风逆水
15. 下列铁路线两端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差别最小的是 ( )
A. 京哈线 B. 焦柳线 C. 浙赣线 D. 青藏线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2)B图所示国家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按自上而下顺序) 、
和 。
(3)A图、B图所示都是狭长型的临海国家,导致两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4)当P1地盛行西南风时,P2地的气候特点是 ,流经P2地的主要洋流是
。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 ,说明其原因。
(2)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的代号是 ,并简述其原因。
(3)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 渔场,说明该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
18.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城市月份气候指标 甲 乙
1月 7月 1月 7月
气温 19.4 22.7
降水量(mm) 3.6 90.8 4.3 176.5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相关资料表明 ,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能力训练答案]
1、C 2、A 3、C 4、D 5、D 6、B 7、B 8、B 9、A 10、D 11、A 12、B
13、D 14、D 15、C
16.答案要点:(1)热带季风气候 (2)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3)国土所处纬度与南北跨度 地处大陆东岸或西岸洋流的影响等;(4)温凉湿润 秘鲁寒流
17.(1)高;原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西欧沿海地区增湿。(2)B;因为a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或答a地年降水量分布均匀,年温差较小。)(3)秘鲁;秘鲁沿海的洋流(或答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18.(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 甲城市年较差大,约, 年降水量少,约, 乙城市年较差小,约, 年降水量大,约。(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 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4)A地——畜牧业, B地——种植业, C地——林业。
人类活动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33讲 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
[考纲要求]
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知识精讲]
1、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总是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作用有: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城市服务范围的大小也不同: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集中式: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优点是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组团式: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相互之间不相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这样用地显得较为分散,各片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高,条带式或放射状布局。受特定条件的制约,城市沿主要交通道路发展而形成。这种类型的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而且运距很长。但是这种格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成因: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也各不相同,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
(2)划分:无明确界线,区内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3)住宅区
地位: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形成:工业革命前居住单元与劳动单元混杂布置,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工业革命后形成: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位置上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联系,高级
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特大城市为了疏散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在距母城比较远的交通干线兴建卫星城,
使得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分离,他们在母城上班,却生活在卫星城。
(4)商业区
特点: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
区位:区位需求是有便捷的交通,只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入口,所以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中心商务区特征(具有商业和服务的功能):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茂密;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
(5)工业区
工业集聚的原因与意义: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强。集聚既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展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运输量大)
(6)其他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而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不能形成相应功能区。
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结构和原因
(1)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的形成与城市性质、城市发展历史与自然环境因素有关。
(2)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上海中心商务区的形
成)。
昔日的土地利用,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西方国家高级住宅区位置的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付出租金的多少。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通达度。
社会因素:对住宅分化的影响最为明显。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对住宅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种族或宗教团体常会形成聚居区,在欧洲和北美表现尤其明显。
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经济的发展,引导和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4、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能力训练]
读功能区与用地方式关系图回答1—2题:
1.A、B、C、D、E五图分别代表
A.独立平房、多层住宅、农业、无污染的工业、零售业
B.独立平房、多层住宅、无污染的工业、农业、零售业
C.零售业、多层住宅、独立平房、农业、无污染的工业
D.零售业、无污染的工业、多层住宅、独立平房、农业
2.关于功能区付租能力判断依据的正确说法是
A.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在成本中的比例不高
B.零售业的付租能力一般,为了接近最大的消费群而分布在城市中心
C.农业用地需要的土地面积最大,付租能力最低
D.独立平房的建筑面积较大,环境优越,付租能力高于多层住宅
3.下列地理事物可布局在市区内和防护带(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内的分别是
A.小型食品厂和印刷厂 B.石化企业和停车场
C.照相机厂和小学 D.服装厂和仓库
4.因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的城市是
A.我国的太原、上海、唐山 B.英国的阿伯丁和我国的大庆、攀枝花
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洛杉矶 D.我国的西安和澳大利亚的悉尼
5、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
A.地租的高低 B.人们收入的多少
C.社会知名度 D..历史背景
6.在一个理想均质的平原上,假定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为下图中的
右图为城市布局与等高线图读后回答7——8题 :
7.P处设一钢铁厂,此处不可能位于
A.印度半岛 B.西欧平原
C.我国东南沿海 D.地中海沿岸
8.Q处是一家印染厂,河流的方向可能为
A.西南—东北 B.东北—西南
C.东南—西北 D.西北—东南
9.读六边形服务网格图
1)按中心地级别由高到低排列ABC三个中心地的顺序是
2) 判断下列城市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
杭州 温州 萧山 金华
3)判断下列商业的等级,并在横线上填出该等级在图中相应的字母水果摊书报亭 旅店、副食品 珠宝行、疗养院
10.读右图回答:
1)此图表示的地域结构模式为
A.扇形模式 B.多核心模式 C.同心圆模式 D.未来模式
2)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
3)此模式出现在人类进入 社会后,城市地域结构由 和 决定。此模式地域结构以 为核心。
[能力训练答案]
1-5DCDBA 6-8ACB
9.1)BCA 2)B C A C 3)A C B
10. 1)C 2)沿交通线两侧地带地租较高,相同功能分区沿交通线向外扩展 3)工业、资本、市场、中心商务区
城市
的地
域形
态
发展
趋势
特点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付租能力
距离
A B C D E
A B C D
P
Q
居民区
200m 300m 400m
交通线第42讲 北方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范围: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面积、人口:面积20%、人口40%
少数民族;聚居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
(2)旱地为主的种植业
历 史 主要农产品 开始利用中的问题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悠久 冬小麦、棉花、花生、小米 节约农业用水改造中低产田
黑土地(东北平原) 较短 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 沼泽地的保护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机井与沟渠:北方地区耕地多为旱地,开渠打井利用河水、地下水灌溉虽使农产品产量大增,但水源有限,而且用水多浪费。不少地方,河流断流,机井越打越深,前途令人忧虑。
中低产田特点: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多盐碱地、沙地,需要改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3)丰富的资源
①森林:天然林区——大、小兴安岭:红松、白桦等
②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③温带果园: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水果加工业——靠近原料产地(易变质)。
④石油——大庆、胜利、辽河、华北、中原。
煤——鹤岗、鸡西、双鸭山(黑龙江);
阜新、抚顺(辽宁)
开滦、峰峰(河北)
兖州(山东)
平顶山(河南)
大同、阳泉、西山(山西)
徐州(江苏)
神俯(陕西)
铁——鞍山、本溪(辽宁)
迁安(河北)
⑤棉花——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纺织、服装。
粮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食品加工
(4)稠密的铁路网
东北地区以滨洲——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骨架,以京哈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铁路最稠密区。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主要有京哈、京沪、京广、京九、京包、陇海线。
运煤专线:西起山西大同,东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神黄线:神府——黄骅;霍通:霍林河——通辽;焦石:焦作——兖州——日照(石臼所)。
(5)重要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
鞍山钢铁、沈阳机械、大连化工和船舶、长春汽车、哈尔滨电机、北京钢铁和石化、天津制碱、唐山钢铁、太原钢铁、洛阳拖拉机、西安飞机。
(6)北方人民的生活
食——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的居民以小米为主食
住——房屋建筑、注意防寒保暖
行——现代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玩——溜冰、滑雪
(7)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①三大危害:旱涝、盐碱、风沙
②黄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堤防。
淮河治理:上游修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流水。
③华北春旱:太阳高度加大、降水少、植被差,升温快。
④多风沙:降水少、植被差,地面干燥,多大风天气。
⑤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鱼塘——台田生态模式,立体开发。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引淡淋盐、井排井灌(抽取地下水,补充淡水)、覆盖(抑制水分蒸发)、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
(8)北京
地理位置: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西面有西山、北面有燕山山脉。
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主要工业: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纺织、微电子。
前景:控制工业发展规模,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和高科技工业。
第43讲 北方地区 能力训练题
(2008年高三第一轮)
一、选择题:(1-4单一选择,5-8题双项选择)
1、 我国北方各地区共同具有的自然特征是
A、河流都有较大的含沙量 B、1月平均气温在00C以下
C、都位于地势第三阶梯上 D、植被类型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2、我国北方大油田自北向南的正确排序是:
A、大庆、华北、辽河、胜利 B、大庆、辽河、华北、胜利
C、大庆、华北、胜利、辽河 D、大庆、胜利、辽河、华北
3、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A、黄河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棉花基地 B、京津唐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
C、辽中南工业区以电子和轻纺工业为主 D、松嫩平原是我国最东的商品粮基地
4、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正确叙述是:
A、冬小麦、大豆、甜菜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B、平原范围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
C、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作物可一年一熟
D、属于冲积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5、下列关于北方地区旱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冬季多暴风雪,春季积雪融化,形成北方涝灾
B、春季降水少,气温逐渐升高,干旱严重
C、夏季降水过分集中,许多河道排水不畅,常形成涝灾
D、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干旱严重
6、下列关于北方地区农林产品的正确叙述是:
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本区粮食、棉花、糖料、油料作物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C、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
D、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
7、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秦岭等 B、属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C、平原面积广阔 D、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8、下列关于北方地区工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和迁安等地
B、 辽宁阜新和吉林的鸡西是著名的煤矿
C、 为平衡职工性别构成,棉纺工业都分布在重工业区
D、 本区有东北的辽中南和华北的京津唐两大工业基地
二、综合题
9、读东北地区图,写出图中数码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⑴山脉名称:① ;② ;
③ ;
⑵河流、油田名称:⑤ ;⑥ ;⑦ ;⑨ 油田;⑩ 油田。
⑶煤矿、水电站名称:A、 煤矿;B、 煤矿;C、 煤矿;D、 煤矿;E、 水电站。
⑷海洋名称:H、 ;I、 ;J、 。
10、渤海地区图,写出图中数码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名称:① ;② ;
③ ;④ ;⑤ ;
⑥ ;
(2)铁路名称:A 线,B 线,
C 线。
(3)油田煤矿名称:D 油田
E 煤矿
(4)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附近有
油田和 盐场提供原料。
[能力训练答案]
1B 2B 3A 4C 5AD 6AB 7BC 8AD
9、(1)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2)黑龙江 鸭绿江 松花江 大庆 辽河 (3)阜新 抚顺 鹤岗 鸡西 白山 (4)渤海 黄海 日本海
10、(1)北京 天津 秦皇岛 沈阳 大连 青岛 (2)京哈线 京沪线 大秦线 (3)胜利
兖州 (4)大港(华北) 长芦
PAGE
42008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讲 基础知识——地球部分)
[考纲要求]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知识讲解]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1)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
(2)两极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一个纬度间的距离即1纬距约为111km。
低纬、中纬和高纬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南北半球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例1. 一架飞机从甲地(40°N,116°E)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
A.40°N,64°W B.50°N,64°W C.40°N,64°E D.50°N,116°E
简析:利用每度111千米(111km/1°)确定某地的纬度或经度。并不是任意两点之间经度或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而只有在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度数相差1°,距离相差11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故4万km/360°≈111km/1°)。从甲地到乙地是沿同一条经线圈飞行了9小时,飞行的距离为9小时×1110千米/小时=9990千米,飞行的纬度差为9990千米÷111千米/1°=90°,因此,飞机一定飞越北极上空,乙地纬度为90°-(90°-40°)=50°,故该题B项。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平面的同地面相割而成的正圆,称为“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实际上经度是两条经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国际上规定,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中心线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东、西,两个半球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如图)
3、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由于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例2.从A地(60°N,90°E)到B地(60°N,14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简析:如果将地球近似看着正球体,过地表两点和地心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为一正圆,该圆被地表这两点一一般分为优弧和劣弧,其中劣弧为这两点间的最短跳距离,因此,当这两点位于赤道或同一条经线(圈)上时,这两点的最短距离为赤道或该经线(圈)被这两点分割的劣弧长度。答案:D
(2)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熟悉表1、表2、表3。
表1 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纬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赤道(0°) 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 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
北回归线(23°26 N)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 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
南回归线(23°26 S) 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
北极圈(66°34 N)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 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
南极圈(66°34 S) 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 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
30°N 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
30°S 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 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
60°N 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
60°S 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 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
90°N 北极点 位于北冰洋
90°S 南极点 位于南极大陆
表2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
重要经线 地理意义 穿越地区
本初子午线(0°) 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西部
180° 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
20°W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 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
160°E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
120°E 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参照经线 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
表3 七大洲和重要国家陆地的经纬度范围和位置特征
大洲或国家 纬度范围 经度范围 位置特征
亚洲大陆 1°17 N—77°43 N 26°03 E—169°40 W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和东、西半球,及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
欧洲大陆 36°00 N—71°08 N 9°31 W—66°10 E 跨东、西半球(冰岛),北半球中高纬度带
非洲大陆 34°51 S—37°21 N 17°33 W—51°24 E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越,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北美大陆 7°12 N—71°59 N 168°05 W—55°41 W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越,跨东、西半球(格陵兰岛),北半球低、中、高纬度带
南美大陆 53°54 S—12°28 N 81°20 W—34°46 W 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越,赤道大致过亚马孙河口,热带面积广阔
大洋州 47°S—30°N 110°E—130°W 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越,跨南、北和东、西半球,同时存在两个日期
南极洲 62°S以南 跨360°经度 南极圈经过南极大陆外围,长城站(66°13 S,58°58 W),中山站(69°22 S,76°22 E)
中国 4°N(南部大陆21°N)—54°N 74°E—135°E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地处中、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印度 8°N—33°N 72°E—97°E 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大范围地处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日本(四大岛) 31°N—46°N 130°E—145°30 E 地处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群岛国家
德国 48°30 N—55°N 6°E—15°E 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上
俄罗斯 43°N—78°N 28°E—170°W 北极圈穿越北部,地跨东、西半球和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位于中、高纬度地带
美国(本土) 25°N—49°N 125°W—73°W 大范围位于中纬度的西半球,有海外州夏威夷州(北回归线穿过)和阿拉斯加州(北极圈穿过)
巴西 34°S—5°30 N 74°W—42°W 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属低纬度,热带雨林最广
埃及 21°30 N—31°30 N 25°E—35°E 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是低纬度的热带沙漠
澳大利亚 41°S—10°30 S 113°E—153°30 E 南回归线穿越中部,位于中、低纬度的东半球,独占一块大陆
(二)时区与日界线
1、时区
(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简言之: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相加。
③求区时: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节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2、地方时
(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时区和区时
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
4、日界线: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性质: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静止的;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度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④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5、时间题的计算
(1)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2)日照图。
= 1 \* GB3 ①根据两极地区的日照情况判断日期或直射点的纬度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则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如果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则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直射向北每移动1度,则极昼的范围向南扩展1度,直射移至最北的北回归线时,极昼向南移动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即北极圈,也就是说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与极昼(极夜)对应的地理纬度是互余的
②晨线与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时间的计算首先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入手
= 3 \* GB3 ③白天的中央经线为太阳直射点经线,地方时为12时据此确定直射点经度或判断时间;夜晚的中央经线为0时,也是自然日界线的位置,据此可以判断新旧日期所占的范围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度相差1 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
[能力训练]
1、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 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2~4题。
2.该地的经度约为 ( )
A.120°E B.125°E C.115°E D.110°E
3.该日可能在 ( )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4.该月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B.印度洋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南海
C.拉普拉塔河进入枯水期 D.印度河进入丰水期
读图,回答5-8题。
5. 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 )
A. 19日19时 B. 20日5时 C. 19日21时 D. 20日21时
6 . 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 )
A. 2070千米 B. 2270千米 C. 2570千米 D. 2670千米
7. 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 )
A. 白昼时间长 B. 自转速度慢
C. 自转周期长 D. 正午太阳高度大
8. 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
A. 湄公河 B. 莱茵河 C. 亚马孙河 D. 赞比西河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可能看到它。在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9—11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
A.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11.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
A.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据此回答12—14题。
12.该城市的经度为 ( )
A. B. C. D.
13.该城市应位于天津的 ( )
A. 西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14.该日,太阳直射在 ( )
A. 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
C. 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D. 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15—16题
15.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
16.此日在 (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17.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四国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填名称)。我国从 、 、 等所示国(用
图中字母表示)进口铁矿石。
(2)b和d所示国家都盛产的重要经济作物是 ,适宜该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是 。
(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 。
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
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8.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出现
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19.此时,900E的区时是 月 日 时,
北京时间是 时。
20.此时,赤道上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
A.450W,1350W B.1350E,450W C.600E,1200W D.00,180
21.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 )
A.900W向东至1800 B.00向东至1800
C.900W向东至900E D.00向东至900E
22.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多项选择) ( )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能力训练答案]
1、B 2、B 3、A 4、A 5、C 6、B 7、D 8、A 9、B 10、C 11、D 12、C 13、D 14、D 15、A 16、C 17、(1)澳大利亚;a c d (2)棉花。夏季光、热充足;灌溉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3)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 18.23°26s‘ (或南回归线) 66034’ N~900N(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19、12 22 12 14 20、D 21、A 22、D E
20 W
160 E
70 E
160 E
20 W
110 WW
东半球
西半球
W
60 N
90 E
140 E
12时
0时
6时
太阳直射经线
T1
X1
X2
T2
计算经度差 X
计算时间差 T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考纲要求]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知识讲解]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州900
(2)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2)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类 型 高 度 地表起伏特征
平原 一般在200m以下 地表平坦、起伏较小
高原 一般海拔较高 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地区
丘陵 海拔500m以下,相对高度100m以下 地形起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500m以上,相对高度100m以上 地表起伏大
盆地 无一定高度 四周高中间低
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叫山区
(3)七大洲地形特色
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欧洲: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均海拔最低
单一 非洲: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
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三大地形区 南美洲:西部山地、山脉以东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复杂:亚洲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区面积广、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贝加尔湖、咸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加里曼丹岛、伊里安岛
欧洲: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 岛、巴尔干半岛、比斯开湾
非洲: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
大洋州:大分水岭、艾尔湖、珊瑚海、塔斯马尼亚岛
北美洲: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加勒比海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火地岛
三、世界居民和国家
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人口密度:
(3)分布及原因:
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部
稠密地带: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
原因: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达。
稀疏地区:寒冷地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干旱荒漠、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4)人口问题
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停止或负增长:劳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龄化问题。
解决人口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目标:
途径:控制人口数量,实行有计划地生育。
目标: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发达国家70%以上,发展中国家30%左右。
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地面积少等。
2、人种、、民族、语言、宗教
(1)人种:黄、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2)民族:世界近2000个,人数最多汉族。
民族与种族的区别:
民族:是指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人们,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形成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的人们,就成为一个民族。
与种族的区别:(1)同一人种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且各民族人口多少不等;(2)人种的不同是从外貌上加辩别的,民族的不同则从有无共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加以区别。(3)世界上主要为3个种族,而民族却有2000多个。且各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很大。
(3)语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
语言 说明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中国、东南亚等
英语 使用较广的语言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俄语 国际上的重要语言 俄罗斯等
法语 国际交往中重要语言 法国等
西班牙语 取代了当地的语言 西班牙、拉丁美洲等
阿拉伯语 国际上的语言 西亚、北非等
(4)宗教
三大宗教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 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东部(教徒称穆斯林)
佛教 亚洲
[考点训练]
一、选择题(单选)
1、下列有关运河和海峡的叙述中,属于错误的一条是:
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大陆和火地岛
C、基尔运河联系北海和波罗的海 D、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墨西哥湾
2、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有:
A、麦哲伦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多佛尔海峡 D、马六甲海峡
3、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4、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5、赤道穿过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6、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关于大洲大洋的正确叙述是:
A、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
B、亚洲和欧洲合称亚欧大陆
C、位于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D、北冰洋全部在北极圈内
8、被世界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南美洲 C、非洲 D、亚洲
9、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阿尔卑斯山脉
10、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
A、亚洲大陆 B、美洲大陆 C、亚欧大陆 D、南极大陆
11、下列各组大洲中大陆均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是:
A、亚洲、欧洲、南美洲 B、亚洲、欧洲、北美洲
C、非洲、亚洲、北美洲 D、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12、属于纵贯南北美洲西部山系的山脉是:
A、阿尔卑斯山和落基山脉 B、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下图是各大陆的面积与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X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北美大陆 C.南美大陆 D.南极大陆
14.Y大陆是 ( )
A.亚欧大陆 B.澳大利亚大陆 C.北美大陆 D.南美大陆
15、当北京地区座北朝南的房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大时,下图中各岛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二、综合题
16、读下面所示的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
(1)E代表 (高原),F代表 (洲)。
(2)沟通阿拉伯海和红海的海峡是 ,图中代号是 ;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 ,代号是 ;跨越两大洲又位于同一个国家内的海峡是 ,图中代号是 ;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又盛产石油的海峡是 ,图中代号是 。
(3)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17、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B C
D E 。
18、读图3,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途中的字母或文字填写其地理名称。
河流:A B C
D E F
G H I
山脉: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2)用“ ”符号画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
(3)在图中用代码注出:
①马六甲海峡(沟通 洋和 洋)
②曼德海峡(沟通 海和 洋, 洲和 洲界线)
③土耳其海峡(沟通 海和 海, 洲和 洲界线)
④直布罗陀海峡(沟通 洋和 海, 洲和 洲界线) ⑤白令海峡(沟通 洋和 洋, 洲和 洲界线)
⑥麦哲伦海峡(沟通 洋和 洋)
⑦德雷克海峡(沟通 洋和 洋,界于 洲和 洲之间) ⑧丹麦海峡(界于 洲和 洲之间)
[考点训练答案]
1-5 DBDCA 6-10 DCACC 11-15 CBDBA
16、(1)安纳托利亚、非洲 (2)曼德 C 直布罗陀 A 黑海海峡 B 霍尔木兹 D (3)地层断裂陷落形成 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7、大陆架 大陆坡 洋盆 海岭 海沟
18、(1)河流: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尼罗河 刚果河 恒河 长江 伏尔加河 多瑙河 墨累河 山脉:安第斯山脉 德拉肯斯山 阿特拉斯山 阿尔卑斯山 落基山脉 大高加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大分水岭
(2)略 (3)①印度洋 太平洋 ②红海 印度洋 非洲 亚洲 ③黑海 地中海 亚洲 欧洲
④大西洋 地中海 非洲 欧洲 ⑤太平洋 大西洋 亚洲 北美洲 ⑥太平洋 大西洋 ⑦太平洋大西洋 南极洲 南美洲 ⑧北美洲 欧洲
分布
大洲
界线
七
大
洲
地
形
特
色
① ② ③ ④
E
F
A
B
C
D
E
海平面
图3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山脉图
A
B
C
D
E
F
G
H
I
甲
乙
丙
戊
己
庚
辛第43讲 南方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面积人口:面积25%、人口55%
少数民族:壮、苗、彝、土家等
(2)鱼米之乡
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油菜、冬小麦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棉花种植面积仅次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土壤肥沃,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区
土壤:长江以南广大丘陵,红壤广布,四川盆地紫色土,南方平原地区水稻土。
(3)经济作物和林果
蚕丝产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甘蔗产区——两广、闽、台
天然橡胶产地——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亚热带和热带水果——柑橘(分布最广)、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海南岛)
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木、樟树等
(4)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江西钨矿、铜矿;湖南铅锌矿、锑矿;广西铝矿;贵州汞矿;云南锡矿。
铁矿: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
煤矿:安徽淮南、贵州六盘水
水能: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干支流。
(5)水运发达
长江: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三分之二,7万千米;
珠江航道常年通航里程仅次于长江。
京杭运河货运量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6)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的工业
(7)治水与治土
原因: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严重淤积、围湖造田等。
治理措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开发:
①优势: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生物资源——生物品种多样;土地和土壤资源——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水土流失、红壤分布面积大,需要改造(石灰、绿肥、沙子);水资源——河湖众多,有利于建水电站和发展灌溉农业。
②问题:生态建设任务繁重——能源短缺,乱伐森林;水土流失。
③综合利用:走立体农业的道路(丘陵、山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生态系统脆弱);优势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封山育林,推广生活用煤,炉灶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8)南方人民的生活
食——大米为主食
住——注意通风散热,重庆、武汉、南京有“三大火炉”之称。
行——水陆运输发达
玩——游泳、龙舟竞赛
(9)全国最大城市——上海
5、台湾省
(1)台湾省概况
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台湾岛——我国最大的海岛
四周的海洋和海峡:西面台湾海峡(属东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山多而高:几列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平行山脉组成、玉山最高
多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河短、水急,水能丰富。最长河流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降水量最多——火烧寮。
(3)资源丰富的宝岛
森林:亚洲有名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农产:西部平原是水稻产区,甘蔗、蔗糖产量大。亚热带水果之乡。
矿产:金、铜、煤、石油、天然气、天然硫磺。
水产和海盐(祖国东南盐仓):布袋盐场——北回归线西侧,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晴朗少雨,加之位于台湾山脉背风坡西部平原地带,为晒盐提供便利。
(4)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5)人口、民族、城市
人口:人口密度超过500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
民族:汉族最多(97%),原籍与广东、福建为主。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
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台北人口最多,高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6、香港和澳门
位置: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
组成: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及周围岛屿组成
面积、人口:总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570万,祖籍广东最多
香港 国际海洋、航空运输枢纽和信息贸易中心
工业:原料燃料进口,产品出口外销为主。有成衣、电子电器等部门
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是本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旅游业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位置:珠江口西岸,毗邻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
组成:澳门半岛和凼仔和路环两岛组成
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成衣、玩具等工业兴起,产品出口到美国、香港和西欧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交通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南昆铁路由广西经贵州通向云南
B.京九铁路是江西省内通向外省的唯一铁路
C.京九铁路是湖南省唯一南北向的铁路
D.贵州省有三条铁路通向省外
2.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 )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共同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春旱、梅雨等
3.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错误叙述是: ( )
A.本区西部高原与丘陵交错,东部平原与盆地交错
B.本区大型煤矿主要有六盘水、兖州煤矿等
C.本区有色金属矿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D.本区五个经济特区全部在粤、闽境内
4.下列农作物中,在长江流域各平原均有大面积分布的是: ( )
A.棉花、甜菜 B.水稻、油菜 C.小麦、甘蔗 D.桑蚕、花生
5.下列各组省级行政区中,均位于亚热带的是: ( )
A.粤、桂 B.琼、滇 C.鄂、湘 D.苏、豫
6.下列矿区中位于江南丘陵地区的是: ( )
A.大余钨矿、锡矿山锑矿、德兴铜矿 B.大冶铁矿、马鞍山铁矿、攀枝花铁矿
C.铜仁汞矿、东川铜矿 D.六盘水煤矿、个旧锡矿、石碌铁矿
7.下列关于长江沿岸各工业区所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攀枝花—六盘水工业区以能源工业为主
B.重庆,宜昌为中心的工业区以钢铁、电力工业为主
C.武汉工业区以冶金、煤炭工业为主
D.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区是一个轻重工业都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区
8.下列关于四川盆地的正确叙述是: ( )
A.盆地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云贵高原,东面是巫山,北面是大别山
B.盆地内丘陵起伏,西北面的成都平原面积最大
C.农业生产发达,但矿产资源贫乏
D.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二、读图分析题:
1.读图,写出图中数码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
称:
⑴铁路、河流、名山:① 线;② 线;
③ 线;④ 线;⑤ 线;
⑥ ;⑦ ;⑧ 。
⑵水电站名称:A、 ;B、 ;
C、 。
⑶矿产地、矿名:D、 ;E、 ;
F、 ;G、 ;H、 ;
I、 。
⑷写出本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三种: 、
、 。
2.读两个三角洲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并回答问题:
⑴城市名称:A、 ;B、 ;C、 ;D、 ;E、 ;F、 ;
特别行政区G 。
⑵铁路线:H、 线;I、 线;J、 线。
⑶我国已建立了两座核电站,其中位于甲图地区的是 核电站;位于乙图地区的是
核电站。
⑷甲图地区的沿江、滨海平原是我国的 基地,太湖平原是我国最大的 基
地;乙图地区的农业特色是 。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岛最高山峰为 ,北部、南部的著
名港口城市分别是 、 ,它们
与祖国大陆最近的城市分别是 、
。
(2)简要分析台湾多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
(3)简要分析台湾气候对平原地区种植业的有利条
件;
(4)简要分析台湾岛东部太阳辐射比西部弱的原因。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B表示的是 商品粮基
地,该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原
因是 。
(2)凤阳位于该商品粮基地,但从明代至解放
前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
倒有九年荒。”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流
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凤阳地多不打粮,磙
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
娘进凤阳。”上述民谣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
地理是什么?
5.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
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
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动近
170千米,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有的地理奇观。读“‘三江并流’
自然景观的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与“三江并流”自然景观所在省区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2)“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深谷地貌的代表地区,说出该区域内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
(3)“三江并流”地区冬干夏雨,干湿季非常明显。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4)分析“三江并流”地区所在省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至少写出三个方面)。
(5)图1—2中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该地形区的具体情况,应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
6.读“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位置示意图”,说明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的优越条件。
[能力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BBC 6—8ACD
二、综合题
1、(1)京广线 焦柳线 京沪线 湘黔线 浙赣线 长江 淮河 庐山 (2)葛洲坝 三峡
丹江口 (3)锡矿山锑矿 水口山铅锌矿 大余钨矿 德兴铜矿 淮南煤矿 马鞍山铁矿
(4)油菜 甘蔗 棉花
2、(1)杭州 上海 宁波 广州 珠海 深圳 香港 (2)京沪 京广 京九 (3)秦山 大亚
湾 (4)商品棉 商品粮 出口农产品
3、(1)玉山 基隆 高雄 厦门 福州 (2)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
频繁。(3)地处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水丰富,灌溉水源充足;(4)台湾
东部为东南季风迎风坡,云雾多,降水多,太阳辐射被削弱较多。西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太阳辐射较强。
4.(1)江淮平原 交通便利;靠近大中城市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市场需求量大。(2)①地
理原因:黄河夺淮后,淮河流域多次发生自然灾害。
5.(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2)流水的侵蚀作用、冰川作用。
(3)三江并流地区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地有两个,即太平洋和印度洋。主要原因有:“三江并流”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既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4)“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云南省境风,其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或能源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生物资源丰富;与东南亚地区有较长的边境线,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较优越等。(5)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其主要特征有: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不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走立体农业之路;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或发展特色农业
6.①上海市位于长江的入海口,又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间位置,江海联运十分便利;上海是我国的铁路枢纽;上海是航空运输枢纽 ②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社会协作条件好等 ③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有稳定而丰富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澳门
经济
EMBED PBrush第36讲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考纲要求]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
[知识讲解]
一、东亚
1、概述
(1)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汉城)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
季风及其成因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佰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向、经济方面
2、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2)发达的经济
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工业: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大孤、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人口迁移:向领土南北两端
二、东南亚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范围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老挝是惟一内陆国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亚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3)地形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海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4)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2、居民和经济
(1)人口稠密华人众多
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黄色人种,印尼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岛上有著名城市万隆
宗教:佛教很多,仰光大金塔、吴哥窟著名佛教建筑、泰国作为国教。印尼、马来西亚把伊斯兰教作为国教,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
华人、华侨最集中分布区,原籍主要为广东、福建
(2)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稻米主要食粮(泰国出口最多)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印尼、文莱主要石油出口国
(3)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3、新加坡
(1)城市岛国
马来半岛南面的城市岛国,地狭人稠,华人很多,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港口条件好,粮食进口、淡水靠邻国供给
(2)利用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海上航运;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口原料,发展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工业;利用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2)工业布局
重工业集中在西部工业区,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市区以商业、金融业、旅游业为主,有少量轻工业,同时合理安排绿地面积。
4、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
人口主要集中在爪哇岛,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万隆:1955年亚非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南亚
1、概述
(1)悠久的历史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南亚地区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2、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2)农业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3)发展中的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
新德里:首教,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四、中亚
概述
(1)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中部,距海部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今)。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北疆线相接。
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卡拉库姆世界著名大沙漠
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2)居民与经济
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农业: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物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
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主要城市: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重要铁路枢纽。
第37讲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能力训练题
(2008年一轮复习)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 )
A.哈萨克斯坦 B.吉尔吉斯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蒙古
2.下列“河流—河口城市—流入海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湄公河—曼谷—泰国湾 B.莱茵河—鹿特丹—北海
C.亚马孙河—圣保罗—大西洋 D.密西西比河—休斯敦—墨西哥湾
3.某跨国公司专为黑种人配方而生产的化妆品,下列国家中最可能有销售市场的是( )
A.印度 B.俄罗斯 C.日本 D.沙特阿拉伯
4.下列各组港口中,都属于北大西洋沿岸大港的是( )
A.波士顿、汉堡、安特卫普 B.鹿特丹、圣保罗、孟买
C.伦敦、悉尼、圣弗朗西斯科 D.加尔各答、利物普、安特卫普
5.日本以尖端技术为中心的科学技术新城建筑在( )
A.京滨工业区 B.濑户内海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北九州工业区
6.下列“日本工业区—城市—特点”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名古屋—丰田—汽车城 B.阪神—筑波—科学技术城
C.北九洲—福山—世界规模最大的钢铁厂 D.京滨—长崎—日本最大的造船工业中心
7.日本所需要的石油主要来自于( )
A.美国、中国、东南亚 B.澳大利亚、东南亚、中国
C.中东、东南亚、中国 D.中东、东南亚、美国
8.大不列颠与日本群岛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是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岛弧 B.多火山,地震
C.都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读东南亚地图,回答9~13题:
9.下列国家自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 )
A.缅甸、泰国、老挝、越南 B.越南、老挝、泰国、缅甸
C.越南、泰国、老挝、缅甸 D.缅甸、老挝、泰国、越南
10.有关中南半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河南北纵列分布,自西向东有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和萨尔温江
B.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太平洋
C.地处低纬,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D.湄公河平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11.下列城市是中南半岛上的国家首都又位于大河三角洲的有( )
A.万象 B.曼谷 C.金边 D.雅加达
12.北回归线穿过的东南亚国家是( )
A.越南 B.老挝 C.缅甸 D.柬埔寨
13.东南亚的一个大岛分属3个国家,这个岛是( )
A.苏门答腊岛 B.加里曼丹岛 C.爪哇岛 D.苏拉威西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14~17题。
14.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 )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15. 为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 )
A.西宁,河内 B.昆明,新加坡 C.昆明,曼谷 D.拉萨,胡志明市
16.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7.关于湄公河、红河、恒河、尼罗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
B.都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或影响
C.粮食作物都是水稻和小麦
D.三角洲上都有国家首都
18.东南亚最著名的矿产是( )
A.天然橡胶和油棕 B.煤矿和铜矿 C.锡和金矿 D.锡和石油
19.关于东南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马来群岛是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②中南半岛上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属热带季风气候
③菲律宾群岛北部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
④东南亚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沿海多雨,内陆少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关于东南亚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南亚各国(除新加坡外)都是发展中国家,多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
②农矿产品的出口能换取巨额外汇,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国
④许多国家都努力发展加工工业,振兴本国经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1.亚洲生产石油钻进平台规模最大的国家是( )
A.韩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22.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23.在印巴分治过程中,交织着哪两大教派矛盾( )
A.佛教和印度教 B.伊斯兰教和印度教 C.印度教和基督教 D.基督教和佛教
24.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之一是( )
A.绝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B.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C.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稻谷、棉花等 D.首都为全国最大城市
读印度示意图,分析回答25—28题:
25.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亚洲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国家 ②棉花主要分布在恒河及印度河流域
③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④发展中国家中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6.图示农作物分布是指( )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27.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
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
28.由孟买直线到加尔各答,其年降水量的变化是( )
A.逐渐减少 B.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C.逐渐增加 D.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29.有关中亚地区的论述,正确的是 ( )
①在古代是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②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中亚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灌溉水源主要靠本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④中亚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色金属含量占世界重要地位,但缺少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0.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能力训练答案]
1A、2B、3A、4A、5A、6A、7C、8D、9A、10D、11B、12C、13B、14A、15D、16D、17D、18D、19B、201C、21C、22C、23B、24C、25D、26D、27C、28B、29A、30D
位置
范围
河流
气候
工业
城市第14讲 陆地水、生物、土壤
[考纲要求]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知识讲解]
一、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
1、陆地水体类型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
地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淡水的主体,占2/3)、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河流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2、河水
(1)河流的补给来源:
最主要是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雨季,我国为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汛期为冬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的春汛。
冰川融水:我国西北部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冰川融水。
湖泊水: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中下游对河流起蓄洪作用。
地下水:稳定可靠的补给来源。济南附近的小清河。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①河流单一补给的很少,往往是多种水源补给。②大气降水是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③冰川对河流和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陆地其他水体。④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径流的变化
季节变化:修水库调节径流变化,保证生产和生活用水。
年际变化:修水库调节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径流量。
3、地下水
(1)类型
类 型 定 义 补 给 主要特征
潜 水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空气中水汽进入地下凝结而成 有自由水面;重力作用水从高处向低处渗流;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埋藏较浅
承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 潜 水 有承压水面,承受压力,水的运动取决于压力的大小,可从低处向高处渗流;水量稳定;水质不易受污染;埋藏较深
(2)潜水的补给来源:
①主要是大气降水。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良好的情况,对地下水补给最有利。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黄河下游只有河水补给地下水。
(2)地下水的问题与保护
①不合理灌溉 土壤盐渍化; 科学管理。
②过量开采 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变坏。 及时人工回灌。
③保护自流水补给区的自然环境。
4、陆地水的更新——水循环
概念: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能量来源:外因——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内因——水的三相变化
海陆间大循环:
类
陆地循环:
型
海洋循环:
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支态平衡
意义 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二、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①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光照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西双版纳人工经济林运用光的垂直衰减原理,模拟雨林结构建立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热量分布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②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
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地中海气候区植物具有叶子小,叶面上覆盖有蜡质的特点,与夏季炎热干燥有关。
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
③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
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水湿环境
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
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半湿润气候特征
“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温升高,有利于春播的气候特点
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
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④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
熊猫——箭竹
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
(2)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根本原因: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改变大气成分:CO2、CH4、H2、NH3、水气→N2、O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城市绿地具有吸类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3、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1)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作用: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露变为草木丛生
(2)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
肥力概念:土壤能同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液相
空气:气相
重要性: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孔隙 土壤固体
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
(3)土壤的形成
岩石风化过程——形成疏松母质,释放矿物养分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形成原始土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形成成熟土壤,有机质更加丰富,并经微生物分解形成腐殖质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引起土壤退化
[能力训练]
读右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A. 雨水 B. 冰川融水
C. 潜水 D. 承压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0~11月
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a变大 B. b变稳定
C. a在丰水期变小 D. b在枯水期变大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
A.红外线 B.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5.根据图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6.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
有 ( )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7.下图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
8.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 ( )
A.减缓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
读图,回答9—10题。
9.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10.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
11.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12.读下图“自流井盆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区域A是 ,B是 , C是 。
(2)甲乙两井中,井水能自流的是 ,原因是 。
(3)根据埋藏条件分类,区域A的地下水为 ,区域B的地下水为 。
(4)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产生 、 、 、
等问题。
[能力训练答案]
1、C 2、C 3、C 4、AC 5、CD 6、AC 7、AC 8、AB 9、A 10、B
11、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 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人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潭—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12.(1)排泄区 承压区 补给区 (2)甲 井口低于承压水位 (3)潜水 承压水
(4)地下漏斗 地面下陷 房屋倒塌 海水入侵
按空间分布分类
按循环周期分类
径流
降水
水汽输送
蒸发
海洋水
海洋
地面
陆地上空
海洋上空
陆地上空
陆地
陆地
蒸发
降水
陆地
海洋
蒸发
降水
陆地上空
植物蒸腾
植物蒸腾
光能
叶绿素
生产者
(绿色植物)
环境
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消费者
(动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呼 吸
呼 吸
太阳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
形成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的
环境效益
土壤
组成
固相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
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
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物生
长过程的需求
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形成过程
含水层
隔水层
自流水盆地示意图
甲
乙2008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4讲 西北地区)
[考纲要求]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
(1)概况
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面积和人口:面积占全国30%,人口占全国4%
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和新疆北部的哈萨克族。
读图,熟悉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草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昆仑山,阿尔金山,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天山,吐鲁番盆地,阿尔泰山。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
(3)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距海洋远近,降水减少——经度地带性。
(4)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防止沙漠化扩大和草场退化,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是本区的主要任务。
(5)灌溉农业
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著名农产:吐鲁番葡萄、哈密瓜、新疆长绒棉 。
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6)矿藏和工业
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塔里木盆地勘探出储量丰富的油气田。
包头的钢铁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酒泉的航天工业。
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7)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交通: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的公路和兰新、包兰铁路干线,南疆铁路。
基础设施建设还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将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实施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
(8)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灾害、自然灾害频繁。
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草,沙漠化,流域内调水。
(9)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
食:牛、羊肉和乳制品最常见食品
住:向定居方向发展
关注点:
1、西北内陆大陆性特征显著:
①气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②深居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2、新疆的黑白战略:
“黑”——石油
“白”——棉花:光热条件好,绿洲灌溉水源条件好,较适合棉花生长,棉花质量高。
3、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保护水源;防止沙漠化(保护草场,植树种草)
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水源。根本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牧,退耕还林。
5、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优势: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动能资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以及农牧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劣势: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风沙大,盐碱重,水土资源分配不均衡;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技术落后,信息较闭塞;生态环境脆弱。
[能力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与包头钢城靠煤近铁傍水,相似的城市有:
A、马鞍山 B、武汉 C、攀枝花 D、鞍山
2、华北平原和新疆都是我国棉花基地,它们不同的生长条件是:
A、春播期雨水少 B、夏季高温多雨 C、秋季晴朗少雨 D、沙质土壤
3、我国西北地区与邻国接轨的铁路是:
A、缤绥线、滨洲线 B、兰青线、包兰线
C、大秦线、陇海线 D、集二线、兰新线
4、下列关于新疆的错误叙述是:
A、它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自治区)
B、地形分布大势具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
C、坎儿井是柴达木盆地引地下水的灌溉工程
D、天山山地是新疆的主要牧场
5、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A、本地区三个灌溉农业区都引黄河水自流灌溉
B、内蒙古东部、中部是牧业基地,也是煤炭基地
C、喀什是我国最西部的重要城市
D、本地区植被由西向东为荒漠—草原—半荒漠
6、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的正确叙述是:
A、农业灌溉水源是高山雪水和地下水
B、有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
C、自东向西分布的优良牧畜种类是三河马、三河牛、滩羊、伊犁马等
D、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基地
二、填空题:
7、本区的气候体现了 性强的特点。
8、内蒙古高原上的 平原和 平原,有“塞上江南”的誉称,已发展成西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9、呼伦贝尔草原的 、 是著名的优良畜种。
10、本区的特色矿产有 、 、 。 市是我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
11、本区唯一一座非省会特大城市是 市。
三、读图分析题: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将左图中A,B,C代表的地区名称填在横线上:
A (灌溉农业区);B (灌溉农业区);C (沙漠)。
⑵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主要的工业城市:D (镍都);E (石油工业城市)。
⑶本地区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① ;② 。
13、读下图,填写字母所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
A (城市);B (山脉);
C (铁路);D (矿产地);
E (城市、矿产地)
[能力训练答案]
1、C 2、B 3、D 4、C 5、D 6、B
7、大陆性 8、河套 宁夏 9、三河马、三河牛 10、煤、石油、天然气 金昌
11、包头 12、(1)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 塔克拉玛干 (2)金昌 玉门 (3)保护水源 防止沙漠化 13、呼和浩特 阴山 集二线 白云鄂博 东胜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32讲 旅游活动与环境)
[考纲要求]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2)地理环境与旅游。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知识精讲]
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概念:是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
三要素 旅游资源:旅游的客体
旅游业:旅游媒介
(2)旅游活动的发展
古代旅游:个体需求,前产业化阶段。少数人、无组织、短距离、事务性。
近代旅游:群体需求,初级产业化阶段。普及程度、活动范围、规模有限。
大众需求,高度产业化阶段。
发展原因: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旅游欲望增强,交通改善,距离“缩短”。
特点: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空间的扩大化;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旅游目的娱乐性。娱乐、消遣性,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
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3)旅游活动的作用
满足人类需求:休息生息、弥补消耗、恢复体力、脑力;积累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锻炼身体。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扩大就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交流。
(4)旅游业的特点: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具有资金需要量少,劳动力需要量大,以及技术限制较小,人员培训期短等特点。
2、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本质属性分)
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地貌景观处于相对重要位置,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景观: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情;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教育性意义大。
(2)旅游资源的特性
多样性:自然事物、自然现象、文化遗产、生产和生活是多样的。
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长存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3)旅游资源的价值
①美学价值: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形象美是核心。
②科学价值: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喀斯特地貌、泰山、庐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
③历史文化价值。④经济价值。
3、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千峰万壑——远眺俯视(武陵源群峰)
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
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
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视
江河湖海——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
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
山水组合景观——乘船观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把握季节: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并兼有避暑之效。
把握天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能观赏到云海,才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把握时间: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湖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
(3)抓住景观特点——了解园林景观的特点
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层次: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的最大特色之一。
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相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低山丘陵地区在山脊线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等。
在人文景观的建设中,要再现自然,与自然相协调。北方园林、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与宽阔整齐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江南园林规模较小,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并因此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以情观景
综合感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
发挥想像:通过想象感悟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6)景观欣赏的其他要求
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或者历史文化价值。
欣赏过程中注意节律安排,保持饱满情绪。风景区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等景区。
4、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①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②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
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修建旅游设施;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
③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会使文化古迹受到损坏。
④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①游览价值:首先是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其次是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②市场距离: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
③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④地区接待能力: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⑤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5)我国的旅游资源
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西湖、白头山天池、“天涯海角”。
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明孝陵、避暑山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
革命纪念地: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
民族风情: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灯、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和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
十大风景名胜: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3)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为什么要保护、怎样保护?
中国部分名山高度表
山名 海拔高度(m) 相对高度(m) 岩石组成
华山 2154 1740 花岗岩
黄山 1867 1500 花岗岩
长白山 1696 1600 玄武岩
泰山 1545 1300 变质岩
嵩山 1490 1300 变质岩
庐山 1474 1400 砂页岩、花岗岩
衡山 1290 1000 花岗岩
中国23处世界遗产目录(截止1999年12月)
序号 名称 批准日期 性质
l 长城 1987年12月 文化遗产
2 北京故宫 1987年12月 文化遗产
3 敦煌莫高窟 1987年12月 文化遗产
4 秦始皇陵和兵马佣 1987年12月 文化遗产
5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年12月 文化遗产
6 泰山风景名胜区 1987年12月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7 黄山风景名胜区 1990年12月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8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1992年12月 自然遗产
9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1992年12月 自然遗产
10 黄龙风景名胜区 1992年12月 自然遗产
11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年12月 文化遗产
12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1994年12月 文化遗产
13 武当山大建筑群 1994年12月 文化遗产
14 布达拉宫 1994年12月 文化遗产
15 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年12月 文化景观遗产
16 峨眉山一乐山大佛 1996年12月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17 苏州园林 1997年12月 文化遗产
18 山西平遥古城 1997年12月 历史文化名城
19 云南丽江古城 1997年12月 历史文化名城
20 天坛 1998年11月 文化遗产
21 颐和园 1998年11月 文化遗产
22 重庆大足石刻 1999年12月 文化遗产
23 武夷山 1999年12月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埃及金字塔、深圳“锦绣中华”作为旅游资源,其所表现的共同特性是:
A.多样性、可变异性 B.地域性、可移动性
C.非凡性、可创造性 D.季节性、可观赏性
2、欣赏自然景观时应当“登山涉水,求质求真”,这样才能做到:
A.抓住景观特点 B.把握观赏时机 C.以情观景 D.领悟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19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于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春城昆明举行,这是由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办的高等级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一项有悠久历史和较大影响的非交易性的展示会,被誉为世界经济和科学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试根据会议内容,回答3-4题:
3.该会的主题是
A “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 B 科技军事力量的展示
C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标志 D 21世纪国际流行服饰与颜色
4.会议选址昆明是因为
A 国际声望极高,知名度很大 B 经济水平较高,交通非常发达
C 有优越的气候条件,能“花开四季” D 风景秀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中国展区可以看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地区的室外园林,园艺特点和风格,成为会展中的“锦锈中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园林、园艺的特点,回答5-6题:
5、我国园林、园艺的精髓是
A 小巧玲珑,独具特色 B 品种繁多,包罗万象
C 宏伟壮观,历史悠久 D 源于自然,归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6.这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宗旨是
A 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B 显示参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C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 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削弱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
7.20世纪80年代,印度政府曾经对古迹泰姬陵进行过一次整修,是因为
A 泰姬陵年久失修需重新装饰
B 泰姬陵的许多处都被游客乱刻乱画,形象不佳
C 泰姬陵上风向有化工厂排放有害废气,使它受到酸雨危害,面目全非
D 泰姬陵的开放,对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了冲击
8.安徽省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然而,那儿游人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游览价值欠缺 B 市场距离太远
C 地区接待能力尚差 D 交通通达性不便
9.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生态)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日趋恶化的
A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问题 B 环境污染问题
C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问题 D 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10.风景区有不少摊贩在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
A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B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 生态结构失调、资源枯竭 D 环境污染
11.下列旅游景点中既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是
A 黄山 B 西湖 C 故宫 D 泰山
12.四大佛教名山中位于浙江省的是
A 九华山 B 普陀山 C 峨眉山 D 五台山
13.下列旅游景观中属于同一组的是
①泰山 ②黄山 ③西湖 ④日月潭 ⑤九寨沟 ⑥秦始皇陵 ⑦故宫 ⑧华山
A ①②⑧ B ③④⑥ C ③④⑤ D ①⑤⑦
14.宁波市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只有一处属国家级风景名胜
A 天一阁 B 奉化溪口 C 招宝山 D 天童寺
15.“五岳”中位于宁波以南的是
A 衡山 B 华山 C 嵩山 D 恒山
16.宁波是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浙江省另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是
A 杭州 B 温州 C 南通 D 福州
17.与宁波隔杭州湾相望的海盐县建有我国著名的核电站之一是
A 大亚湾核电站 B 连云港核电站 C 秦山核电站 D 南澳岭核电站
18.宁波东面是我国最大的舟山群岛,其中的舟山岛在我国所有岛屿中居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三位 D 第四位
二、综合题
19.某单位要在海边建一疗养所,如下图所示,有A、B、C三个区域可供选择。结论是疗养院最好应建在 区域,理由是
20.万里长城是世界上的建筑奇迹之一,请完成回答
(1)位于北京的八达岭长城遗址是 。
A 燕长城 B 秦长城 C 明长城 D 韩长城
(2)从地理角度看,万里长城和我国哪些自然或人文的分界线大致重合?
(3)由于历史变迁和人为原因,古长城一带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近几十年来,我国政府在古长城一带大力植树种草。试分析古长城一带植树种草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意义。
21.2001年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祝活动开幕式9月27日在浙江省宁波举行。9月27日世界旅游日是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一个国际性纪念日。2002年9月27日是全球第22个世界旅游日,其主题为“旅游业——为和平与文明之间的对话而服务的工具”。
据此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行业,它以劳务性、服务性为特点,所以它被称为
A 夕阳工业 B 无烟工业 C 污染产业 D 绿色农业
(2)有关旅游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旅游业是投资多、成本高、利润大的经济行业
B 旅游业是投资少、成本低、利润少的经济行业
C 旅游业是投资多、成本高、利润少的经济行业
D 旅游业是投资少、成本低、利润大的经济行业
(3)旅游资源一般包括 和 两部分。以下旅游景点中属前者的有 (填写代号);属于后者的有 (填写代号)。
①长江三峡 ②路南石林 ③黄山 ④故宫 ⑤秦始皇兵马俑 ⑥桂林山水 ⑦苏州园林 ⑧黄果树瀑布 ⑨颐和园 ⑩西安的兴庆公园
22.我国有七大古都,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古都名称:
(1)A ;
B ;
C ;
D 。
(2)同在河南省境内的古都是序号 (安阳),
序号 (洛阳),序号 (开封)。
(3)古都A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 。
(4)某旅游团从杭州出发,游览六大古都,请你为他们设计出最经济、最佳的旅游线路。
23.甘肃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在敦煌东南鸣沙山断崖上,原凿1000多洞窟,现存492窟,现存壁画面积总达45000多平方米。莫高窟自1900年被发现后,西方侵略者掠走大量文物,损失惨重。解放后,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随着莫高窟的对外开放,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一些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订保护文物的措施。
(1)敦煌莫高窟又称 ,其中大部分洞窟是在 时期开凿的。莫高窟与南北朝时期开凿的 和 并称中国的三大著名石窟艺术。
(2)对莫高窟应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
24.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为世人所瞩目,众多的欧洲游客表示愿意到中国游览观光,他们希望参观长城、秦始皇兵马涌、大运河和唐都长安。
(1)请为某旅行社的“导游图”写出以上景点的历史遗址解说。
(2)请为欧洲游客设计一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3)众多的欧洲游客到中国观光将会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能力训练答案]
1-5CDACD 6-10 ACDBC 10-15ABABA 16-18BCD
19、C;在C区域建疗养院,既不破坏海滨风景,不占用已用的土地,又离海较近且紧靠公路,便于交通和欣赏海景和休养健身。
20、(1)C;(2)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中国古代农业与牧业的分界线。自秦汉至今,是我国农业文化与牧业文化的分界线。(3)生态意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面发展。经济意义:森林可以提供木材,牧草可以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为农业提供肥料,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障农业稳产高产。
21、(1)B (2)D (3)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①②③⑥⑧;④⑤⑦⑨⑩
22.(l)杭州、北京、西安、南京;(2)E、F、G;(3)杭州西湖;(4)杭州——南京——北京-一安阳一一开封--洛阳——西安(参考方案)。
23、(1)千佛洞、隋唐、云冈石窟、龙门石窟。(2)加强周围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保护;合理控制游客的数量;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24、(1)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秦统一后,为防御匈奴而将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连接而成的“万里长城”,它西起临洮,东抵辽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明朝时,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用了近200年的时间重修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被誉为“世界奇观”。
秦陵与兵马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又一奇观,秦始是役使70多万人,在监山营造陵墓,近年在秦陵东面出上大批形体高大,排列整齐的兵马俑和铜车马,这是中国古代人民血汗的见证。
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开凿于隋朝。公元605年,为巩固国防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下令开凿了运河。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以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元朝时,为解决南粮北运的困难,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直至今天,大运河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唐都长安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安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唐都长安有雄伟的宫城和皇城,大明宫含元殿是长安最雄伟的工程。长安城街道整齐,朱雀大街把南城分成两半;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坊”为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唐朝文化对朝鲜和日本影响很大,日本京都建筑样式几乎同长安一样。
(2)从欧洲乘飞机至西安游览唐都长安和秦始皇兵马俑,再从西安乘飞机或火车至北京游览长城,然后沿京杭大运河南下至杭州,然后再转乘飞机回欧洲。或从欧洲出发乘飞机至上海,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至北京,参观长城后乘飞机或火车至西安,游览唐都长安和兵马俑后,乘飞机回欧洲。
(3)大量游客的光顾游玩一方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外汇,另一方面相互进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增强开放意识,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现代旅游第39讲 北美,拉丁美洲
[考纲要求]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美国、巴西。
[知识讲解]
一、北美
1、概述
(1)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
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太西洋。
范围: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2)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分布,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东部高原。
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西部大平原)
(3)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五大湖中的苏必利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为美、加两国共有。
(4)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无热带雨林、草原气候(大部分在北温带)。地形对气候影响大:西部高山阻挡,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气候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区降水少;东部低缓,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夏季暖湿气流也可自由北上。
(5)外来移民大汇集,英裔和法裔较多,英语为主。原有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是黄种人。
2、美国
(1)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2)自然条件特点
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故热带产品需进口)
本土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占世界的10%。
密西西河和五大湖为灌溉、航运和发电提供便利,是世界第四长河。
水能资源最丰富:哥伦比亚河(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西岸,迎风坡降水丰富)。
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消费和浪费仍大量进口,是世界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
(3)多民族国家和种族间的不平等
人口2.7亿,白种人占80%以上,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有华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区域,东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几十年来人口由东北部向东南、西部“阳光地带”迁移。
(4)农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
农业大国,农产品输出最多的国家,热带农产品需进口,农业高度机械化,生产地区专门化,分为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便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5)发达的工业和主要城市
现代化程度高,是输出工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本国消费最大,是世界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并进口大于出口,由于西欧、日本的兴起,地位在下降。
地 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发展条件 开发最早,煤铁资源丰富,运输便利,平原土壤肥活 墨西哥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化学 石油、宇航、飞机、电子 宇航、飞机、电子
工业中心 纽约美国最大工商业中心和港口,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芝加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 休斯敦石油化工、宇航中心 旧金山美国华人最多城市,东南面的硅谷是微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西部最大城市,附近有好莱坞影城
二、拉丁美洲
1、政区和自然环境
(1)范围和国家: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主要国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2)北部南部多岛屿,北部西印度群岛,古巴是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国,南端最大火地岛和南美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
(3)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亚马逊平原、巴西高原均为世界之最
(4)气候
特征:湿热为主,有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也有广大热带草原,干旱区面积较小,没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区也较狭窄。
地形影响大:热带平原地区湿热,高原地区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安第斯山南段西侧迎风坡多雨,东侧背风地区干燥少雨。
(5)河流
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界上流域面积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
(6)自然资源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地区的石油、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秘鲁的铜,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资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秘鲁附近的渔场、亚马逊平原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区,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独特的哺乳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蜂鸟。
2、居民和经济
(1)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 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语言: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2)人口
分 稀少区:热带雨林区、内陆高原和沙漠区
布 稠密区: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比较温和的高原地区,自然增长率仅次于非洲、城市人口增长快。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人口多在1000万以上。
(3)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阿根廷的肉类加工和机械制造工业。
智利的铜和硝石,委内瑞拉的石油。
热带经济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国家的香蕉 。
粮食作物:玉米为主,许多国家粮食还不能自给。
3、巴西
(1)国土面积广大的热带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面积:世界上占有热带最大的国家,拉美、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
(2)人口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白种人占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语,信仰天主教
(3)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农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麦进口。
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多分布在东南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地区。
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丰富,90%来自水电,巴西和巴拉圭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伊泰普电站。
(4)城市:首都巴西利亚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第40讲 北美,拉丁美洲 能力训练
(2008年高三第一轮)
1、北美洲最长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密西西比河 C、圣劳伦斯河 D、科罗拉多河
2、纬度较低,气候温和湿润,又有丰富石油资源的美国大自然区是
A、西部区B、东南部区C、东北部区D、中部平原区
3、关于阿拉斯加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美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州
B、是美国人口最稀少的一个州
C、是美国离亚洲最近的一个州
D、是美国气候严寒、自然资源贫乏的一个州
读图(美国、日本、巴西、印度四国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与人均资源拥有量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序号分别代表的四国,正确的是
( )
A.①美国 ②印度 ③巴西 ④日本
B.①巴西 ②日本 ③美国 ④印度
C.①日本 ②印度 ③巴西 ④美国
D.①印度 ②美国 ③日本 ④巴西
5.②国近年来迅速发展,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行业是 ( )
A.钢铁工业 B.棉纺织工业 C.旅游业 D.计算机软件业
6、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安第斯山脉B、阿尔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7、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刚果河 C、密西西比河 D、亚马孙河
读下图,完成8—10题。
8.图中威尔逊天文台和南方天文台有良好的天文观察条件,主要原因有 C
①海拔高,接近天体②靠海,冬暖夏凉 ③地处高山,视野开阔 ④受洋流影响,大气稳定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关于两天文台的正确叙述有CD
A.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两地沿海地区终年温和湿润
C.两地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两地沿海一地有寒流通过,一地有暖流通过
10.图中两处阴影区域为大渔场,其成因为C
①都有上升流 ②都与洋流有关 ③都为浅海大陆架 ④都有大河汇入、带来丰富饵料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连接南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是
A、巴拿马运河B、西印度群岛C、中美地峡D、墨西哥高原
12、下面既是国家首都,又是港口的是
A、巴西利亚B、布宜诺斯艾利斯C、墨西哥城D、纽约
13、南美大陆上,同纬度的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B、受海陆分布影响C、受季风影响D、受地形影响
14.南北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是( )
A.西部为平原,中部为高原,东部为山地
B.西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高原
C.大部分为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
D.中部为高原山地,四周大多为平原
15.下图表示的是C
A.苏伊士运河的剖面 B.基尔运河的剖面
C.巴拿马运河的剖面 D.伏尔加——顿河运河的剖面
16.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世界糖罐”之称的国家是:
A.巴西 B.埃及 C.古巴 D.墨西哥
17.拉丁美洲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有:
①巴西利亚 ②墨西哥城 ③圣保罗 ④布宜诺斯艾利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南美大陆上,同纬度的东部和西部气候差异很大,主要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B、受海陆分布影响C、受季风影响D、受地形影响
19.读图,分析回答
(1)写出代码处的城市名称:A ;B ;C 。
(2)城市B 工业发达,其有利条件是:
;其工业布局类型属 型。
(3)城市C的兴起,主要是因为 的发展。它是在 基地上形成新的工业中心。
(4)城市A附近的旧金山是当今世界的 工业中心,从布局上讲属于 型。其有利区位因素是 。
20.认读下列各图并回答问题。右图为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军偷袭珍珠港舰队的航行路线,图中X处为美国夏威群岛。
(1)左图中主体部分表示 洲的 群岛。
(2)写出檀香山的地理坐标 ,它与中途岛的距离约为 km。
(3)该群岛拥有大面积不同时代的熔岩,有的很新鲜,其成份中二氧化硅含量少,铁、镁成分相对多,气体含量也少。据此可以知道该群岛有火山活动,这种火山属 类型。火山喷发的熔岩属 性质,火山的爆发力 。 (4)
(4)右图中到达夏威夷群岛的航线有两条(A、B),说明日本海军为什么要选择A航线进攻珍珠港
。
(5)请从地理学科知识,分析说明日本选择1941年12月作为偷袭珍珠港的时间和原因
。
2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区域属于_______自然带,其分布上的共同特征是该自然带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
(2)图中两斜线区域面积不同,试从大陆轮廓形状、地形两方面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
PAGE
1PAGE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31讲 人口与环境)
[考纲要求]
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知识精讲]
1、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2、人口数量与环境
(1)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决定全球人口变动的因素。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对全球人口并不产生影响。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小。
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经济、政治、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对死亡率的影响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的影响较为明显,大的自然灾害影响。
环境污染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①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②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③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
3、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具体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
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
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不确定性:现有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对确定性:在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
大容量的条件下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合理人口容量: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
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
(3)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悲观者认为现在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出了地球的环境容量。
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观点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联合国认为在110亿或多一点。
(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按土地资源最高容量在16亿左右。
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如耕地、淡水等。
4、人口素质与环境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
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
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①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
②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
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④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⑤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5、人口迁移与环境
(1)人口移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涉及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按地理范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省际、县际)人口迁移。
分类 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
气候:通过影响人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现仍是重要条件。
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影响人口迁移。
经济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①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迁移困难,促进人口迁移。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口迁移。
③婚姻与家庭:婚姻是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在未成年和老年人迁移中作用重要。
国家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大影响。
战争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政治变、政治中心的改变引发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主要因素。
②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迁土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控制能力的加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环境难民:由于大坝、水库建设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无法生存的人。
6、中国人口迁移
(1)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中下游平原
迁移方向:从秦汉开始人口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
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阶段:1954~1960年活跃时期;1961~1976年低潮时期;1977~1984年回升时期。
方向: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方式: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地区工业建设;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新建水利和水库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
(3)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三阶段的是
A.美国、加拿大
B.澳大利亚、韩国
C.巴布亚新几内亚、埃及
D.中国、朝鲜
2.图中第一和第四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根本原因在于
A.第一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低出生率引起的
B.第四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高出生率引起的
C.第一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高死亡率引起的
D.第四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低死亡率引起的
3.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4.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军事战争
C.火山地震 D.气候环境
5.下列现象中,可能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6.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D.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读1954—1984年中国三个阶段人口迁移表回答7—8题:
时间 总迁移量
1954—1960年 活跃时期 1.958亿
1961—1976年 低潮时期 2.548亿
1977—1984年 回升时期 1.437亿
7.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流动数字小,人口净迁出省份京津沪
B.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流动数字大,人口净迁出省份京津沪
C.人口迁移规模小,频率低,流动数字小,人口迁出迁入平衡的省份藏
D.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流动数字大,人口迁出迁入平衡的省份藏
8.1954—1984年这一时期,北京属于
A.人口净迁入地区 B.人口净迁出地区
C.人口迁入迁出平衡地区 D.迁入迁出量很少的地区
9.下列现象中,对我国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而言,属于人口迁移推力的是
A.东部地区气候较西部优越,光照丰富
B.东西部语言差异大,交流隔阂多
C.西部到东部大城市找工作收入多,生活条件优越
D.国家政策不允许农民跨省界务工经商
10.下列属于协调我国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是
①计划生育 ②发展经济 ③保护环境 ④普及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1)图中迁出人口大于20万的省区是 、 、 、
2)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 ,二是
3)新疆吸引大量移民的主要优势是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和重庆出现新的移民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到1999年7月中旬,全世界人口达到了60亿。人口问题特别是贫苦人口问题再次引起全世界关注。现在全球有13亿贫困人口,比5年前增加了3亿。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为严重。
材料二:世界部分地区(左)和中国(右)贫困人口示意图。
回答:
1)结合左图,简要说明第三世界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提示:从历史地理和政治的角度分析) 。
2)右图说明了什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你认为我国要在本世纪初实现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应采取哪些措施 ?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人的生产活动更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从而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材料二:
回答:
1)有关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前四位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单位产值耗能都很高 B.都是能源进口大国
C.能源消费总量也排在前四位 D.人均能源消费量都很大
2)若温室气体含量继续增加,可能导致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两极冰川融化、雪线下降
C.气候变干,物种减少 D.海水升温,溶解二氧化碳减少
3)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有a b c
[能力训练答案]
1-5 CCDAB 6-10 DCACC
11、1)四川、江苏、湖北、广西
2)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3)矿产丰富,商品棉生产基地,人口密度小
4)三峡移民
12. 1)① 历史原因;长期受殖民统治和掠夺,造成了经济基础差和社会动荡。 ② 地理原因:自然灾害频繁,抗灾能力差,人口增长过快。 ③ 政治原因: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度的减少。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行计划生育。3)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一是要抓好扶贫工作;二是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3. 1)D 2)D 3)植物的光合作用,岩石的风化,水体的溶解
0
10
20
人口(亿) 阴影部分为贫困人数
拉美
10
5
非洲
南亚
贫困人口数(亿)
10
5
1978 1997 (年份)
政治
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
因素
环境
因素
对生育率的影响
类型
吨
美国 德国 日本 南非 中国 印度
一些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1997年)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