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课题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学习
目标
1、了解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等史实;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了解“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学习
重点
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学习
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
预
习
案
1.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7月,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场战争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2)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______________ 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_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英勇牺牲。
(3)日本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______________ ,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4)1895年,日本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丁汝昌自杀殉国,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的签订
(1)1895年春,清政府派______________ 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2)中日《马关条约》,规定:______________
(3)《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 化程度。
3.“瓜分”中国狂潮
(1)《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此后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狂潮。
(2)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_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行
课
案
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1.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是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表现为:(1)战前,清政府没有认真备战,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2)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2.客观原因:(1)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2)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经济、政治、军事近代化水平比较高,综合国力相对强大。3.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造成的危害1.辽东半岛是渤海的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2.台湾岛是中国沿海第大岛,它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掠夺了台湾的资源和财富,还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建立了基地。3.二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日本利用这笔赔款,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地区的财富,也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了中国内地。5.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主义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能更方便地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检
测
案
1.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2.《马关条约》第六款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据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
A.开设工厂 B.割占土地C.增辟通商口岸 D.获得赔款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海军名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是()
A.率军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
B.坚持禁烟,领导虎门销烟
C.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D.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任务
4.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清政府的不抵抗 / B. 日本的强大
C. 中国人民的未觉醒 D. 清政府的腐朽
5.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
A. 黄海海战
B. 丰岛战役
C. 旅顺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6.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对战争形势认识不清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军战斗力不强
7.日本吉田松阴在《幽室文库》中写道:“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确定的主要信息是( )
A.日本侵占中国是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
B.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
C.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
D.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
8.“12点58分,定远号舰桥中弹,旗舰无法用信号旗指挥/通信,北洋海军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15点10分,定远号再次中弹燃烧,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赶往营救,被日舰击沉。”这里描述的场景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