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世界地理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3.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考点一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和陆地地形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侯的影响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大;中高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非洲 “高原大陆”,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小 纬度的对称分布和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欧洲 海拔最低,以平原、山地为主,冰川地貌广布 南北高中问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
南极洲 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平均海拔高,冰雪陆面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原因之一
北美洲 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和山地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
南美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山地,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
大洋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长分布;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因素
考点二 气候特征
洲名 主要气候特征 气候与地形、海陆分布的关系
亚洲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①地形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②地域广大和完整——大陆性气候范围广;③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相临——季风气候显著
非洲 干燥、、暖热、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①海岸线平直,内海与海湾少一受海洋影响小;②东北紧邻亚洲大陆——东北信风使其干燥程度增大;③背风地区广——高温程度加大;④大陆地跨赤道南北,地面起伏小一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欧洲 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海洋性气候显著 ①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海洋性气候显著;②大陆南宽北窄呈三角形——寒冷气候区小;③山脉东西走向——便于水汽输送
北美洲 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候类型多样 ①大陆北宽南窄——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区小;②西部高山南北纵列紧逼海岸——西部气候南北延伸、南北更替;③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冬夏气流南北运行无阻,冬冷夏热显著;④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多样
南美洲 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结构独特 ①大陆北宽南窄,中部突出——热带气候为主;②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亚热带、温带气候范围小;③安第斯山南北纵列紧逼海岸一西部气候南北延伸;40°S以南的大陆东西两侧的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差异大
大洋洲 干旱区面积大;降水分布呈半环状;普遍暖热 ①东部高山——西进气流受阻,内陆地区干燥;②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③大陆跨南回归线且东西宽、南北窄——副高控制面积广,南北受热状况差异小
南极洲 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①大陆集中于南极圈内——终年被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控制;②地势高——气温低
考点三 亚洲的区域差异
亚洲面积达1400万乎方千米,南北跨纬度90多度,东西跨经度160多度,区域面积广大,地形、海陆分布、纬度位置对亚洲的气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表现明显。下面是南亚、中亚和北亚的主要区域差异:
差异 地形 气候 河流 农业 工业 居民
南亚 三大地形单元,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流入印度洋,水量大,季节变化大 自然条件优越,种植水稻、棉花、黄麻、茶叶作物 发展中的民族工业,印度钢铁、机械,电子。等工业初具规模 人口稠密,佛教和印度教发源地
中亚 以丘陵、平原为主,东南部山地,北部丘陵,西部平原 温带草原、沙漠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多内流河,灌溉、蒸发等对水量影响大 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小麦、棉花为主要农作物 矿产丰富,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 白色人种,多信仰伊斯兰教
北亚 三大地形单元,西部平原,中部高原,东部山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 亚寒带针叶林广布,南部纬度较低的河谷地区分布有小麦、亚麻等作物 石油、煤炭等资源丰富,有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地广人稀
考点四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区域地形特点:包括地形类型是否复杂多样,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势特点以及典型地貌,有时也要描述主要地貌单元的分布状况。有些题目通过给出一个小区域的等高线分布图或地形剖面图进行分析,此时应根据图像给出的高度、坡度等信息具体分析其地形类型、地势特点等。
(2)区域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的复杂程度,以什么气候为主,气候的分布特点以及典型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河湖状况的描述:需要描述河流、湖泊的分布密度、类型(内流河湖或外流河湖),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如水量大小、含沙量高低,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的长短等。
(4)生物、土壤特点的描述:描述主要植被、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状况,代表性的植物、动物的名称和典型土壤。
在描述一个区域的特征时我们一般从上述几个方面人手进行描述,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区域的特点以及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取舍,以突出重点,真正把一个区域的“特点”表现出来。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口、民族、种族、宗教特征:包括人口的数量、增长快慢及分布密度的高低,所属种族、民族、信奉的宗教。
(2)农业生产特点:包括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商品率的高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状况,农业生产结构等。
(3)工业生产特点:包括工业生产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主要工业区的分布等。
(4)交通状况:分析以什么交通方式为主,主要交通线路(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及其分布。
(5)商业贸易:主要描述对外贸易的瞢品结构,主要贸易对象,商贸的变化情况如外贸结构、贸易对象的变化等。
(6)其他人文地理特点:如生活习惯、房舍建筑特点等。
考点五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 印度 俄罗斯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岛国 亚洲南部,南临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 地跨欧亚两洲,北临北冰洋,西临波罗的海(大西洋),东临太平洋,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地跨北美和大洋洲,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大西洋) 位于南美东部,东临大西洋,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位于南半球太平洋号印度洋之间,跨热带和亚热带
地形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国土面积为3/4;多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 地形分三部分,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西部为东欧平原,向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形南北纵列,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都低矮山地 南部巴西高原,占国土2/3;北部亚马孙平原,占国土1/3 地形分三部分,东部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低矮高原
气候 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明显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前有热季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温暖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类型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大 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自然景观呈半环状分布
主要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
资源种类及分布 除森林、水力资源外,其他都很贫乏 煤、铁、锰分布于德干高原东北部;耕地面积广,居亚洲首位 森林、煤、铁、石油、水能、有色金属丰富,分布广 矿产、森林、草原等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森林、草原、铁、锰等资源丰富,缺少煤炭资源 煤、铁等资源丰富
工业 部门 钢铁、汽车、造,船、化学、电子、纺织等 采矿、电力、钢铁、纺织、软件业 钢铁、机械、化工等,核工:业、宇航工业发达 钢铁、汽车、电子、石油等工业 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采矿业发达,冶金、机械、化学、纺织发展迅速
分布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京滨、名古屋、阪神、福山、北九州工业区 德于高原东北部、南部等地 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 东南沿海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一带 东南沿海地区
农业 主要农作物 水稻、渔业发达 小麦、水稻、茶叶、黄麻等 小麦、甜菜、马铃薯、亚麻、向日葵等 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业高度现代化、专业化 咖啡、甘蔗、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小麦、牧羊业发达
分布 沿海平原 印度河、恒河平原,半岛沿海平原等 东欧平原和南部顿河流域 中央大平原为主要农业区 东南沿海 东南部墨累一达令盆地
城市 首都东京、大阪、神户 首都新德里、盂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海参崴 首都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 首都巴西利亚。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首都堪培拉。悉尼、墨尔本
1.判断区域位置并进行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描述
进行复习时:(1)首先要牢记世界主要经纬线,其次要认识一些重要的、有特征的地理事物。
(2)在判读区域地图时,把地图中提供的要素综合起来判断,一般会得出正确答案。至于区域地理特征则采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哲学原理解决。以下地区值得关注:与我国相邻的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中亚地区、西亚地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南欧、北非、西亚区域,以北海为中心的西欧地区,以亚马孙河为中心的地区,以墨西哥为中心的美国南部、墨西哥地区,以五大湖为中心的北美东部地区;如果从区域合作看,东盟、欧盟、非盟理应为热点,以其中某一热点为背景材料设计区域地图,考查政、史、地综合知识。
2.重要地区的农矿产品记忆不清
如:西亚地区的绿洲农业代表植物是枣椰树;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代表植物是油橄榄、柑橘和葡萄。东南亚的油料植物为油棕。亚麻主产地在寒温带的俄罗斯及我国东北地区,蕉麻产在菲律宾,黄麻主要在印度和孟加拉国,而剑麻主要产在巴西。橡胶主要产在东南亚,而香蕉主要产在非洲和拉美。
3.巴西与阿根廷地理特征的异同
相同点:(1)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农牧业占主导地位。
(2)农业发展快,机械化水平较高。
(3)农畜产品商品率高。巴西的咖啡、蔗糖、大豆、橘汁是大宗出口商品,其中咖啡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阿根廷以出口牛肉和小麦为主,牛肉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4)工农业、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本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不同点:(1)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不同。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湿热,利于热带作物生长;阿根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适宜发展畜牧业和小麦种植。
(2)农牧业类型不同。巴西属于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量大,粮食不能自给;阿根廷属于大牧场放牧业,以养牛业和小麦种植业为主。
4.三大地形区易混点
5.跨两大洲的国家易错点
俄罗斯、美国、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埃及、丹麦、印度尼西亚、巴拿马、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例题】如图为四个地点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该地月均温及月降水量,读图回答(1)~(2)题。
(1)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可能分布于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最能说明甲地自然植被特征的是 ( )
A.以草类为主,连绵成片,树木罕见
B.叶片呈针状,树种单一,四时常绿,冬不落叶
C.叶片比较大,且薄而柔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
D.叶片小且硬,树皮较厚,能适应干热旱季,树木终年
常绿
思维误区:该图为气候、降水柱状图的变式图,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造成对图中四种气候类型判断错误。甲图关键抓住雨热不同期这一特点判断出甲为地中海气候,其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点拨:(1)乙地最冷月均温在O℃以上,最热月在15℃左右,全年较湿润且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故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最低温在0℃以下,且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丁地最低气温在O℃以下,全年降水较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B。
(2)甲地最冷月均温在O℃以上15℃以下,且雨热不同期,故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应该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选D。
答案:(1)B(2)D
如图是世界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
A.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B.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C.②地:热带雨林带,地形 D.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2.下列对图中①、②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②地是世界上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C.①地水热条件好,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D.①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游牧业
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于2008年10月20日从上海启程,经过30天艰难跋涉,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考察队将确保完成中国2008至2009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包括在南极内陆最高点建设中国第一个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据此回答3~5题。
3.中国已建的两座科考站,其中长城站(62°13′S,58°58′w)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的方向是 (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4.下列有关于南极洲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绝大部分属于苔原气候,气候寒冷,11月至第二年3月为 暖季
C.淡水资源丰富,盛产鲸、磷虾等 D.基本上在南极圈内
5.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处于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 B.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c.南极洲晴天比北冰洋少 D.南极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
6.关于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国家的人口都超过1亿 B.四个国家都有面积较大的冲积平原
C.四国首都都是本国最大的城市 D.四个国家都具有季风(或季风性)气候
2009年,索马里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影响不断扩大。读图(a)和图(b),完成7~8题。
索马里所在区域部分国家出口产品统计图
7.从图(a)中可看出,索马里所在区域的经济特点主要是 ( )
A.经济发展比较迅速,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出口在经济和贸易中l占优势
c.矿业是本区唯一的经济部门 D.出口商品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8.图(b)中①、②表示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当洋流如①所示方向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华北地区西北风强盛
C.长江进入汛期 D.天山雪线降低
9.读两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 它们在地形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2)甲图半岛西侧近海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
(3)乙图所示国家能源资源中较为丰富的是 ,试分析此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4)甲、乙两图所示主要国家均为我国重要的 (矿产)进口地区,请分别写出该种矿产海运至我国的最近线路必须经过的“咽喉要地”名称。
倒数第5天——参考答案
1.B由经纬网和大陆轮廓特征可以判断,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上,因地势高,形成了热带草原带;②地位于索马里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夏季受离岸风影响,冬季受沿岸寒流的影响,终年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荒漠带。
2.D①地位于东非高原上,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草原广阔,农业以粗放的游牧业为主;②地位于索马里半岛南部沿海热带荒漠带,农业人口比重很大,劳动生产率很低,出产热带水果少。故选D。
3.D根据所处的纬度长城站住于中山站的北方,根据所处的经度长城站住于中山站的西方。
4.B南极洲绝大部分属于冰原气候,气候寒冷,故B叙述不正确。
5.C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与南极洲为陆地,热容量比北冰洋小,地势比北冰洋高,以及南极洲冰川广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等原因有关。故说法错误的应为C。
6.D澳大利亚人口不到1亿,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的首都均不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日本平原面积狭小,国内最大的关东平原也非常小。
7~8.B C从图(a)各国出口产品可以看出,该区域出口产品以热带经济作物和矿产品为主。洋流①为索马里寒流,应是北半球夏季,此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
9.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两区域进行准确定位,甲图中回归线位于纬度20°以北,可判断20°纬线为北纬20°,再根据经线度数越向东越大,推断图中经线为东经,则甲图所示国家为印度;乙图中回归线位于纬度20°以南,可判断20°纬线为南纬20°,经线度数越向东越小,推断图中经线为西经,则乙图所示国家为巴西。第(1)题,根据两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判断甲图所示主要地形区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第(2)题,印度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半岛沿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主要发展水稻种植业。第(3)题,巴西水能资源丰富与河流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有关。第(4)题,巴西和印度都是我国铁矿石的进口国,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从巴西进口铁矿石,走最近路线要经过巴拿马运河。
答案:(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两高原均为地势较低、起伏较和缓的古老高原。
(2)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区位优势:①水热条件好;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⑤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
(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www.
高 考 易 错 点 总 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