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 光的折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 光的折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07 23:5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总体上采用环节式教学。共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巩固练习”、“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等五个环节。
本节课创设情景,通过“探索---自得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重视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愉快中“探究--自得”,促进自我发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二、 学习任务分析
? 本章在对折射现象的研究中,定位在认识折射现象上。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哪里,池水变浅等。??
三、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他们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支持。我将在教学中以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
?叉鱼器(自制)、激光笔、光的折射实验器(改进版,包括水和玻璃砖)、3D投影演示器(自制)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让我们体验一下叉鱼的乐趣。








(介绍自制教具——叉鱼器的结构,并播放视频,介绍叉鱼器的使用方法。)
师:首先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叉鱼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是一个用空心管做成的瞄准器,眼睛透过瞄准器瞄准鱼身上的金属点,然后保持瞄准器不动,将鱼叉插入空心管,松手让鱼叉自由滑下,如果你插中目标,你会看到?(灯亮了)听到(音乐响了)
学生分组体验叉鱼的乐趣。
师:没加水的时候,我们成功叉中了鱼,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生:光沿直线传播。
师:加水以后,为什么就叉不中鱼了呢?
生:我们可以用激光笔沿着瞄准器入射,看光线有什么变化。
师:演示(如图2)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制成叉鱼器,学生通过活动重现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思考,自然引出课题,符合新课标中,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此引出新课,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学生分组探究光在空气与水界面的折射,并画出光路图。
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其实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同时也会发生?
生:同时也会发生反射。
师:大家还记得光的反射中我们学过的一些名称吗?下面,我们类比光的反射,也给折射光路的相关部分命名。(图3)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光的反射,明确:
界面、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
折射角的概念。
师:还记得光的反射规律吗?
生: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师:那光的折射是否有类似的规律呢?
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猜想:
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3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
4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水面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改进后的光路折射仪”探究光的折射定律。本实验分组进行,且一半的小组完成空气与水的折射,一半的同学完成空气与玻璃的折射。
(介绍器材结构,并演示器材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







下面这幅图(图5)是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学生分组实验后,总结实验结果,并分组讨论,展示结论。
教师板书学生展示的实验结果,并点拨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师:通过实验,我们总结了光的折射规律。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我们还验证了,光路在反射中有一个特点是?
生: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师: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学生分组用原来的器材探究光路在折射中是否可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结论。
师:光的折射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实际应用呢?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就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巩固练习?
1、 请在图6中画出光经过三角形玻璃柱的折射光路图。




2、解释叉鱼现象。为什么装上水后,鱼叉会叉到金属点的上方?(与开头相呼应)我们画的光路图能正确解释装上水后我们的视线吗?(图7)
? 3、演示3D投影效果。(介绍器材结构并播放视频)
如图8是我自制的3D投影盒,结构非
常的简单,就是用一个手机盒和一个身边随
处可见的透明塑料制成的金字塔。手机上事
先下载好3D全息投影视频源,播放时,屏幕
上四个角度的图像通过塑料金字塔的折射和反射,给人眼造成错觉,形成3D成像。同时,利用手机盒制造较暗的环境,增强对比。我们通过视频来看一看它的效果。
设计意图:此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成实验器材,进一步激发学生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的欲望。同时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社会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现了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标精神。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音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1.小实验:硬币隐现之谜
在杯底放一枚硬币,把杯子移动到眼睛
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杯子的
位置不变,请另一位同学缓慢地向杯里倒水,
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2.去书店或是网上查找“海市蜃楼,闪烁的星星”(如图10)有关资料,思考这些奇异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是课内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的进行第二次学习。
五、板书设计
? 第四节 光的折射
1、 光的折射概念
2、 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
(3)空气 水: 折射角<入射角
空气 玻璃:折射角<入射角 空气角大
垂直入射时: 传播方向不改变
(4)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
3、 折射的奇异现象
六、课后反思?
本课难在“探究”,因为接触物理不久,学生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引导。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在探究三线共面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有差异,可以考虑师生共同完成。不要花太多的时间,为在后面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课堂练习挤出时间。

瞄准器

鱼叉

电源



金属点

发声器

水槽

图2

空气



图3

空气 水

空气 玻璃

图4

空气 水

空气 玻璃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海市蜃楼

闪烁的星星

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