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带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带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7 19: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 )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
A.经济凋敝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
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5.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注重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7.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A.提倡以农为本
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废除严刑峻法
D.提倡勤俭治国
8.“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
A.大禹治水 B.秦灭六国
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
9.“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的哪一社会状况( )
A.人口锐减 B.土地荒芜C.社会安定 D.经济繁荣
10.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树立开明形象
C.巩固封建统治 D.改善人民生活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物质匮乏),自天子不能具(选不出)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
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发布诏令:减轻田租,十五税一(即国家征收土地产量的十五分之一作为田税);释放奴隶;士兵复原,以功劳行田宅……
材料三:孝景二年(汉景帝时期),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说:“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是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汉初统治者为解决以上问题采取的措施。
答案:
(3)材料四出现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汉初年经济形势扭转的这段历史给你带来的启示。
答案:
1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征派了几十万人,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重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要建造露台呢?”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怎样的统治状况?这一状况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
(2)材料二的描述与汉初的哪一统治政策有关?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答案:
(3)综合上述问题,请你回答秦亡汉兴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1--5 CCDCC 6--10 CBCAC 11.(1)答案:经济凋敝,物资匮乏。秦的暴政和秦末的战乱。(2)答案:轻徭薄赋,提倡以农为本,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充实劳动力等.(3)答案:“文景之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立足国情制定适合经济发展的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 12.(1)答案:统治者穷奢极欲,徭役繁重。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2)答案:休养生息政策。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重节俭。(3)答案: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