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地理突破选择题——读图型
题型特点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试题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现在的高考试题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图不成题”的命题模式和命制风格。从近几年高考的试题来看,作为试题切入点的地理图像非常丰富,主要的地理图像有:经纬网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剖面图、示意图和景观图等。
解题对策
(1)先读图名。读图分析时,首先要读图名,因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的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握考题的知识范围,在有限范围内思考问题,把握答案的准确性高,得分率肯定也很高。如读“中国一月份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其表明了图示区域是中国,主要内容是“一月气温分布”。
(2)细辩图例。图例是地图的特殊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只有阅读图例后方可去把握图中所包含的内容,这样才会提高图表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但学生们要注意的是图中所给的图例既有常规习惯性图例,此图例只靠平时记忆掌握,也可能是设定的新图例,要因题而异,不可一概而论。如题中有“▲、■、⊙”等符号就是常规符号,它们的意义是铁矿、煤矿、城市。若有的特殊的图例,要根据题目所给的图例确定。
(3)挖掘信息。前两点是该步骤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表分析的关键所在,也是解题的归宿。
典例调研
例1.右图中的NS是100°E经线,S、N分别为南极点和北极点,K、Q、P分别是NS、NK和NQ的中点。回答(1)~(2)题。
(1)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80°W,NP位于昼半球,PS位于夜半球,则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B.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江淮地区草长莺飞二月天 D.南京可能处于梅雨期
(2)若NK位于昼半球,KS位于夜半球,则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7时20分 B.13时20分 C.4时40分 D.19时40分
【解法】据条件及第(1)问信息可画出图甲,据新画的图示可知是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23.5°N。据条件及第(2)问信息可画出另两图:图乙、图丙,据图乙知100°E经线的时间为6时,120°E为7时20分;据图丙知100°E经线的时间为18时,120°E的时间为19时20分。故第(1)题选D,第(2)题选A。
例2.读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图,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1)~(3)题。
(1)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2)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源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力因素
(3)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②乙、丙产业的集聚,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③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④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解析】仔细观察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类工业布局有由沿海向内陆迁移的趋势,这是由廉价劳动力因素决定的,说明了甲产业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且出现的时间晚,因此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技术。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因此第(1)小题选B,第(2)小题选C,第(3)小题选A。
例3.泛亚铁路东线——中国至越南国际铁路中国境内段已经开工并预计于2010年左右全部建成。东线方案指:新加坡——吉隆坡——曼谷——金边——胡志明市——河内——昆明。读泛亚铁路示意图,回答(1)~(2)题。
(1)建设泛亚铁路云南段的意义在于
①将形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战略通道,沟通东南亚、南亚两大市场 ②促使云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③构筑和完善我国铁路南北、东西大通道,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 ④将使昆明成为我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泛亚铁路的三个方案,首先实施的是东线方案,理由是
A.距离短,投资小 B.地形平缓,而且有现成铁路可以利用
C.气候条件优越,容易施工 D.人口稀少,便于大规模施工
【解析】(1)建设泛亚铁路意义在于打通国际通道,进一步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我国的最大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为海南岛。昆明只是区域性的铁路枢纽,选D。
(2)主要是利用原有铁路,同时地形平坦,容易施工,选B。
例4.下面四图示中,设C为市场,M1、M2为原料供应地,假如生产1吨产品需要M1提供1.2吨原料,M2提供2.5吨原料,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工厂 P府设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根据“生产1吨产品需要M1提供1.2吨原料,M2提供2.5吨原料”该产品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供应对M2地依赖较大,因此应该接近M2地。
【答案】D
强化闯关
读某运河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运河的正确叙述是
A.该运河的长度超过200千米
B.经过该运河的航线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该运河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D.自东南向西北通过运河可由大西洋进入太平洋
2.开凿该运河所利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穿越海拔500米以下的低洼地段 ②经过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③利用天然湖泊水域 ④穿越陆地最狭窄的地区 ⑤穿越海拔500米以上的丘陵地区 ⑥穿越地广人稀的地区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读人口密度同中心地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假定区域内人口的收入水平和可支配的收入相等的情况下,区域内同类职能的中心地的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比例 D.难以判断
4.假定区域内人口的收入水平、可支配的收入和人口密度均相等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级别中心地的范围大小不同 B.相互嵌套关系将不复存在
C.同级别职能的服务半径与最小运费相关 D.同级别职能的服务半径与距离无关
读右图,回答5~7题。
5.下列文化景观中,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是
A.京沪铁路、三峡水利工程
B.北京故宫、攀枝花市
C.南京中山陵、夫子庙
D.泰山旅游区、虫神庙
6.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其含义是指
A.自然环境能提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
B.自然界具有美学价值
C.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存和活动的场所或空间
D.自然界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舞台和道具
.古代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源地在自然环境方面突出的共同点是
A.沿海平原 B.河流冲积平原 C.气候温暖湿润 D.气候炎热干燥
下面四幅图是长江四条主要支流年内水量分配图,据图完成7~9题。
7.图①②③④与下面选项排列顺序一致的是
A.乌江、汉江、湘江、嘉陵江 B.湘江、乌江、嘉陵江、汉江
C.汉江、湘江、嘉陵江、乌江 D.嘉陵江、湘江、乌江、汉江
8.下列对各河流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①河流域空气湿度大,多云雾、阴天
B.②河盛夏水量大减,注入我国最大淡水湖
C.③河大部分流经高原,冬半年多阴雨冷湿天气
D.④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泄洪不畅
9.上述四河流域的共性
A.春夏之交梅雨期较长 B.水田比重均大于旱地
C.能源、原材料开发潜力大 D.梯级开发的重点地区
《经济信息联播》2007年9月16日报道:欧洲航天局日前宣布,根据最新的卫星观测图像,北极地区的冰层覆盖面积、已经降到3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也将因此解冻。 结合世界航海线路图,回答11~12题。
.北极冰层的加速融化预示着“西北航道”将比预期更早解冻,成为真正的“通航大道”。 即
A.欧洲到亚洲的船可以直接通过西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抵达日本和亚洲其他地区
B.“西北航道”的开通将使得北冰洋区域的生物资源更加丰富
C.有利于全球范围内遏止气候变暖
D.加强南北对话,改变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通常从欧洲到太平洋有3条主要航线,分别为
①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太平洋 ②经巴拿马运河到达太平洋 ③经非洲好望角到达太平洋 ④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国家海岸地区的典型景观?
A.挪威 B.新西兰 C.日本 D.西班牙
11.图中海岸典型景观,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2~13题。
12.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 B.10000 C.﹙4500,6000﹚ D.4500
13.若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
下图是“某地区某日平均气温分布和M地全年降水和昼夜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可用于判断M地位于北半球或是南半球的主要信息有
A.山地走向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纬度分布 D.降水量季节变化
15.该地区
A.分布在中纬度大陆东岸 B.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
C.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白昼最长时降水量最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读“日本 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率图”,回答20~22题。
16.从区域分布来看,日本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地区和增长最快的地区分别是
A.北美 B.亚洲 C.其他地区 D.欧洲
17.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B.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D.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
参考答案
1.D 根据该图经纬线判断该运河位于9°N~10°N和79°W~80°W之间,因此可知该运河为巴拿马运河,它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2.C 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该运河的海拔低于500米;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广人稀不属于自然条件。
3.A 从图中可以看出区域内同类职能的中心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密布,而在人口密度低的地方比较稀疏。
4.C 使商品销售能够获利的最短距离,即是该职能的最大服务范围,由于条件均等,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交通费越低服务半径也越大。
5.D 该题回答要抓住关键词“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A、B、C项所提供的文化景观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6.B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设问“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对照图示可知正确答案是“自然界具有美学价值”。
7.D 长江的最大 支流是汉江(汉水),流程最长为④;湘江和乌江都是长江南岸支流要先进入汛期(水量增大月份靠前),故①为嘉陵江;湘江在7、8月份明显出现水量剧减,故为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而且与乌江相比要先进入汛期。②为湘江,③为乌江。
8.B ①河(嘉陵江)处于四川盆地,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多雾,太阳辐射值低;②河(湘江)盛夏(指7、8月份)由于伏旱水量大减,注入洞庭湖(鄱阳湖为我国最大淡水湖);③河(乌江)大部分流经云贵高原,冬半年受地形阻挡形成准静止锋形成冬雨,一雨便成秋,气温降低;④河(汉江)下游流经江汉平原,水流平缓,泄洪不畅。
9.C 夏初(6月份)的梅雨发生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嘉陵江、乌江位于中游;乌江大部分流经云贵高原,以旱田为主;长江水能集中在上游段,四河流域未全实现梯级开发;四河流域能源和矿产丰富,开发潜力大。
10.A 图中所示是峡湾地貌,四个国家中只有挪威海岸地区具有典型的峡湾地貌。
11.C 峡湾地貌是冰川的侵蚀作用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
12.D 木桶效应的含义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木板,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13.C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了合理人口容量的界限,但还未达到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极大值。
14、BC 纬度往北递增,6月白昼最长,均可判断当地为北半球。
15、AB 图示区域7月温差在4℃以上,海拔差在600m以上,因此地形起伏较大,不适宜种植水稻;当地6月白昼最长,8月降水最多。
16.AB 读出图中1994年、1951~1994年的绝对数值,再分析其增减变化的相对数值。17、AB 我国在管理水平、快捷的电子商务方面并不具备明显优势w.w.w.k.s.5.u.c.o.m
高三地理错题集锦一
一、单项选择题
图l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α等于20°,据此回答1-3题。
1.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21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
2.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
3.α由0°大到20°的过程中
A.地中海沿岸降水逐渐减少 B.天山牧民由山麓转向山坡放牧
C.南极地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 D.悉尼正午太阳高度渐渐减小
图2为“我国部分地区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4.如果造成甲地和乙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地势高低,则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A.666米 B.1000米
C.1334米 D.1668米
5.丙地受寒潮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
B.距冬季风源地远
C.受高原、山地的阻挡
D.受海洋暖湿气团控制
6.丙地与甲地相比,发展种植业最具优势的
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层深厚 D.水源丰富
右图(图3)中曲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7-9题。
7.此时②地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8.关于①②③④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气温、气压高于② B.④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
C.②处附近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 D.③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9.图4中甲、乙、丙、丁四种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与④处最为接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4,完成10-11题。
10.图中的三条山脉
A.是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分界线
B.两侧的土壤类型明显不同
C.是我国地势阶梯之间的分界线
D.走向与雪峰山基本一致
11.关于图中山脉附近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山脉两侧农业地域类型明显不同
B.②③山脉两侧主要粮食作物不同
C.①③山脉两侧的河谷地带是当地的主要农业区
D.①②山脉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2004年某日,其正午太阳高度如图所示时,中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挪威新奥尔松建成,据此回答12-14题.
12、中国北极黄河科学考察站位于
A.70。50’N 8E B.70。50’N 100E
C.78。55’N 12E D.78。55’N 14E
13、若在北极黄河站装一风力发电饥,提供照明电力,风力发 电机风翼的主要朝向为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14、此时
A .太阳直射点即将向南移动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最明显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墨累一达令盆地剪羊毛忙
读下图,完成15-17题
15.甲地仅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阳半球
16、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足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洋西毕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洋东岸
17.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
读右图,完成18-19题:
18.若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2个纬度,则黄赤交角为
A.23026′ B.24026′ C.25026′ D.21026′
19.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图1),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A.6时 B.4时30分 C.7时 D.5时30分
下表为我国位于同一地形区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据此回答20-23题。
纬度
经度
海拔(米)
一月平均
气温(℃)
七月平均
气温(℃)
年降水量(mm)
夏半年
(5~10月)雨日的百分比(%)
冬半年(11~4月)雨日的百分比(%)
年日照时数
(小时)
甲
25035′N
1030E
1898
7.1
20.0
1005.0
72
28
2110.2
乙
26035′N
1040E
1811
2.9
19.8
1250.6
56
44
1548.6
20.甲、乙两地所处的地形区为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21.乙地一月均温明显低于甲地,且冬半年雨日较长的原因是
A.受海洋影响显著 B.受西南季风影响 C.位于高山的北坡 D.受锋面影响
22.甲地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发展商品性农业生产,该地适宜发展
A.鲜花种植 B.乳牛业 C.商品粮生产 D.桑蚕生产
23、甲、乙两地所处地形区的立体农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
A.水资源 B.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 C.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D.现代化的农业设备
位于73°E附近的某著名港口城市广场B处有一旗杆(下图),BC、AB分别为其冬至日和夏至日的影子方向及长度,读图完成24-25题。
24.当该地盛行东北风时:
A.印度低压势力强盛
B.旧金山天气炎热干燥
C.塔里木河正处于汛期
D.澳大利亚东南部吹东南风
25.该城市输出的大量商品及该城市的形成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棉纺织品 交通 B.毛纺织品 交通
C.棉纺织品 原料 D.毛纺织品 原料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回答26-28题。
26.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比例尺大小的主要依据是:①图幅大小 ②地形的绝对高度 ③地形的相对高度 ④等高距的大小。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在a、b、c、d四条河流中,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
A.a B.b C.c D.d
28.若过A、B两点作一剖面图,下列叙述:①地形剖面图表示该线上的地形起伏和坡度陡缓;②地形剖面图可作为建筑工程计算土石方的依据;③地形剖面图可表示该线上的相对高度,但不能表示绝对高度;④一般情况下,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相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5年8月6日3:40台风麦莎在玉环县(28°12′N,121°48′E)登陆,登陆时近中心风力达到12级以上。读图回答29-30题。
29、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30、登陆期间,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警报。①、②、③、④处海岸,影响较小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非选择题
1.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图11),回答问题:(10分)
(1)在阶段I,商业用地的布局特点是:_____;阶段Ⅱ,出现的新变化是:___。
(2)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工厂迁出了旧城区,城市主要向____(方向)不断延伸,主要是为了_______和_______。
2、(18分)渎长江_F游地区某县城城市用地现状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城市地域形态是 .式,形成这一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2)该县城地价变化特点是 ,可见影响
该县城地价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3)A工业: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化工企业,至今滞留原地的原因是
(4)简述A企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3.(13分)阅读分析某岛国有关信息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与方法,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该国地形图
材料二: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7045美元,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畜牧业产值占出口总值的70%以上。
(1)从五带划分来看,该国属于 带;从东西半球来看,该国位于 半球。
(2)该国地形类型与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3)该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日本相似之处是
。
(4)按生产对象划分,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该岛国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
(5)该国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该岛国颇具特点的旅游资源是 。
4.读“三江并流”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并流的三江是指 、 和长江,其中图中表示长江的序号是 ;注入印度洋的是 。
(2)该区域内山河并列,峡谷深邃,其形成的原因
是
。
(3)该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是 。
(4)该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民俗独特,这种文化的多样性的原因是 。
(5)根据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背景来分析:
①你认为经济发展应以什么产业为主? 。
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项选择题:1.A 2.D 3.C 4.B 5.C 6.B 7.D 8.C 9.D 10.D
11.D 12.C 13.B 14.D 15.B 16.D 17.B 18.B 19.B 20.C
21.D 22.A 23.B 24.D 25.C 26.D 27.B 28.B 29、C 30 D
二、综合题(80分)
1.(10分)
(1)位予城市几何中心 在交通干线两侧出现了新的商业中心 (4分)
(2)东 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6分)
2、(18分)(1)集中式(2分)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便于规划;人多地少,节省耕地和
投资(4分)
(2)由县城中心和主干道向外递减(2分)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性的高低(2分)
(3)工业惯性或搬迁费用高(2分)
(4)不利第三产业布局和发展;不利自身扩规增效;加重了城区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堵(6分)
3、(13分)(1)南温带(1分) 西(1分)
(2)多山地,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分)
(3)河流短而水流急(2分) 若只答水量丰富,可给1分。
(4)大牧场放牧业或畜牧业或乳畜业(2分)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牧业的土地比例大;有广阔的国际市场(3分)
(5)火山、地热、温泉、山地景观(答对其中一项得2分)
4.(1) 澜沧江 怒江 ③ ① (2)高大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扭曲变形造成,峡谷是由于河水强裂下切形成的。由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该地区纬度较低,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动植物种类复杂多样。(4)山高谷深,交通闭塞,长时间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太少,所以形成独特的民风、民俗。(5)①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业②改变交通运输条件,使游人方便出入
高三地理错题集锦二
右图是世界某地森林周围空气中c02浓度及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据图判断1-4题。
1.此日,该地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
A.17:04 B.17:00
C.16:56 D.16:04
2.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2ON 91OE B.32OS 149OE
C.42ON 149OE D.58OS 151OE
3.影响图中C0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昼夜差异 ②人口密度 ③工业分布 ④植被覆盖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图示体现了森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是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涵养水源 D.吸烟滞尘,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读图完成5-6题。
5、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北京(1160E)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升起(与日出同步)时,北京时间是
A、5时44分 B、5时56分
C、6时整 D、6时16分
6、若图中有两个日期,且阴影部分处于后一日,则前一日的范围可能
A、大于1/4 B、大于3/4
C、正好1/2 D、大于1/2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7-9题
7.图中甲乙丙丁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该地的经度是( )
A.100°E B.110°E C.125°E D.130°E
9.图中P、Q的时间可能为( )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读某区域图,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1时30分从乙地起飞时,太阳正好在地平线上。飞机朝正西飞行,到达甲地时看见太阳又在地平线附近。回答10—11题
10.飞机飞行的时间 (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11.此时期 ( )
A.北部沿海地区浮冰较少 B.阿尔卑斯山南坡雪线上升
C.甲地盛行西北风 D.飞机越过180o经线时日期加一天
下图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建造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它由200面大镜子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发电,便形成了太阳能热发电,发电容量高达20万千瓦。而塔底镜子的数量还可以根据所需太阳能的多少随时进行调整。据此完成12—14题。
1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米尔迪拉市六月份太阳升落视运动路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0面大镜子中朝北的镜面,在春分日时与地面的倾角最好是 ( )
A.34° B.23°26′ C.57°26′ D. 56°
14.属于在该地建太阳能电站的区位条件是 ( )
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太阳辐射强 ②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晴天较多
③地处墨累达令盆地,水源有保证 ④ 靠近该国东南部,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某人设计了一口24小时的全日时钟(如图所示),指针为时针。回答15—17题
15.如果此钟在我国得到推广。图中此时包头(1100E)恰好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这一天可能为 ( )
A.春分日 B.青年节
C.冬至日 D.元旦
16.如果此时南京为某月7日,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
期 ( )
A.6日的范围大于7日 B.7日的范围大于8日
C.8日的范围大于7日 D.7日的范围大于6日
17.如果从60°N某地以每小时1670KM的速度向东旅行,则旅行者须将时钟 ( )
A.每小时拔快一小时 B.每小时拔快二小时
C.每小时拔快半小时 D.每小时拔慢一小时
图中a、b、c三点表示P点二分二至某时刻的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P地位置在圆心处,同心圆上的数值表示太阳高度.据图回答18—20题。
18、P点的纬度大致是
A、23.50N B、00
C、66.50N D、400N
19、若太阳位于a点时,国际标准时间是当日的4时16分,则P点的经度是
A、1800 B、1160E
C、200W D、1600E
20、依据上题结论可以判断出P地气候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右所示范围全是夜半球,读图完成21-22题。
21.此时,北京时间是
A.10时40分 B.13时20分
C.22时40分 D.2时40分
22.P点位于Y点的
A.正北方 B.东北方
C.西北方 D.正东方
23.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110°E,40°N)比乙地(115°E,30°N)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 )
A、日出早8分钟 B、日出早56分钟
C、日落迟20分钟 D、日落迟48分钟
24.某一海轮在太平洋上每日向西跨越经度120,该船上的人们经历一个昼夜的时间大约是:
A、13°3小时 B、23°3小时
C、23°8小时 D、24°8小时
25.在一幅100*50CM的图幅上,甲测绘组用1:50000的比例尺制成甲图,乙测绘组用1:20000的比例尺绘制成乙图,关于两图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地图表现的平面范围,甲图大于乙图
B.地图上等长线段显示的实际距离,甲图小于乙图
C.地图表现地理事物详细的程度,甲图大于乙图
D.地图上2条相邻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甲图大于乙图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D 6、A 7.C 8.B 9.B 10.A 11.B 12.D 13.A 14.B 15.B 16.A 17.B 18.D 19.C 20.D 21、 22、D 23、AD 24、D 2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