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拱形的力量》是科教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厚书籍若干本。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拱桥图片,介绍赵州桥。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 1、?猜测:用纸片做一个纸拱,试试它各能承受压力吗? 2、?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做实验,填写下表。
实验目的:比较平板桥和拱形桥哪个承重大。
猜测:
实验记录:
承重(个)
平板桥
拱形桥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 1、提出问题 :?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观察纸片形状变化,填写下表。
实验目的:怎样能使桥梁承重更大?
猜测:
做实验并填写。
书本(本)
纸拱承重(个)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和记录。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四、?搭一个瓜皮拱。
1、看书,了解怎样搭瓜皮拱。
2、发给材料,各小组搭瓜皮拱。
3、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成果。
五、小结,欣赏拱桥图片。
《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通过图片的导入,引起对拱桥坚固的认识,提高了兴趣;在结尾的拱桥欣赏让学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拱桥,开拓了视野。
做平板桥和拱形桥对比时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学生往往让铁垫圈把纸拱压垮了为止,这样的操作不符合规范。这样使学生只注意到向下的力,两边扩张的力。学生对加固拱足理解不足。
切瓜皮不规范,导致瓜皮拱易垮。学生对加固拱足对于拱形承重的意义了解不足。
学生对搭瓜皮拱兴趣浓厚。
瓜皮拱承重相当大,几个钩码已经满足不了要求,可以放两盒钩码而不垮。
三次实验的形式有些单一,老师指导过多,时间紧。
改进与实施
改进第三环节的2和4。
1、指导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实验要求中加入“用纸片代替桥梁,用书本代替拱足”。既然拱形代表桥梁,我们一定要注意桥的形变,不要把桥压垮了。这样就能观察到两侧的形变。
(2)慢慢的加高拱足的书籍,观察纸片的形变。从两边各放一本书加起。
2、强调拱足的作用,两边的书籍加的越高,拱形承重越大。
二、改进第四环节的实验指导。
通过看书,详细了解怎样切,怎样搭。
搭好后,提示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比赛谁搭的承重大,凸显拱足的作用。
三、实验器材中加入每小组发给3盒钩码。
四、改进三次实验的指导方法。
第一次,简单指导。
第二次,详细指导,突出强调拱足的作用。
第三次,小组比赛,谈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