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建高塔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建高塔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1-07 14:49: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建 高 塔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师
余丽霞
课题
建高塔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教学
重点
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教学
难点
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教学
方法
小组讨论
教具
1. 教师材料:课件、吹风。
2. 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竹签、透明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
师: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塔吗?你见到的塔第一感觉是什么?
学生回答.
情景导入:下面请大家看一下这座塔(出示埃菲尔铁塔图),这样的塔会承受哪些外力的作用?
(自身的重量,其他压力,风力、地震,狂风暴雨….……)
师:埃菲尔铁塔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直到今天,他们风采依旧,我们来观察一下它的结构?
[师板书]
底部越大
底部越重
框架结构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
其他塔是不是也有这种相同的结构呢,(出示课件)这些结构和他们屹立不倒有关系吗?
二、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师: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板书:建高塔]
师:为了证实这些猜测,咱们来做个实验,看,这个塑料瓶瓶口向下放与瓶底向下放,哪个更稳?(出示两个上小下大的同种饮料瓶,分别用瓶口端与瓶底端竖立在演示台上)
生:……
师: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生往两个瓶身上吹气,瓶口朝下的倒了。)
师:我来换一种方法,再试一试.我将底下垫的台板靠近我的那端慢慢地抬起,口朝下的迅速倒下。
师:效果很明显吧,为什么呢?
预测生:……
师:就如刚才大家所言,上小下大放得稳。
师:指着瓶底朝下的瓶,那么你有办法让它更稳吗?
生:……
师:加沙子或水的目的是什么?预测生:让它变重。
师:好,我这儿有四种情况的塑料瓶,一种是空的,一种在整个瓶身的三分之一处加水,一种在整个瓶身的二分之一处加水,一种是满瓶,咱们来试一试哪一种更稳好吗?
师演示实验.
师:为什么不是整瓶最后到下?学生回答……
师:你的意思是上面轻下面重比较稳对吧。
实验验证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次工程师,设计建造一座美丽的塔呢?好,请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根据我们的猜想,设计并建造一座属于你们自己的塔。让我们比一比谁造的塔又高又稳又美观
师:在建塔前,咱们一起来学习工程师的细致和严谨,首先思考如下问题,A、有哪些办法让塔更稳,B、怎样建能让塔最高.
提醒:也请考虑美观和节约耗材的问题。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制作高塔,时间15分钟)
(开始汇报)
师:你对刚才的制作与最初的猜想比较一下,你们组为什么这么设计?
①你们采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的塔坚固?②你们认为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该怎样改进?
师:让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建的塔最坚固,最漂亮。
把塔放于斜面上测试其稳定性及抗风能力{让学生自己验证}
试分析:它的抗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相比,谁强?为什么?
四、欣赏群塔,谈收获
师:联系生活实际,与塔的结构相类似的有吗?
生:……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看了大家建造的高塔,我深感欣慰。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一座真正坚固美观又实用的高塔,有没有信心?我期待那一天早些到来。
六、板书设计
建高塔
上小下大越不易倒
上轻下重越不易倒
框架结构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教学
反思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从而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课题出示。课题出示可以放在引课前或引课后,但课程教学中必须出示在板书上,这虽是一个小细节,也许课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学的内容,但一堂好的教学课板书的完整性是必要的,这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问题。
2、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亮点要及时的点评和表扬,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
3、实验时教师还应了解该关注学生哪些问题,要抓特殊事例、典型事例,加以引导,使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深入某一小组进行实验指导时,应兼顾到其他小组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