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电磁铁》是教科版第三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是制作铁钉电磁铁。指导学生自己在铁钉上绕线圈做铁钉电磁铁,引出电磁铁的概念。反复几次接通电流、断开电流,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第二是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铁钉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用什么方法确定南北极?学生会想到——指南针,即利用磁铁的基本性质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但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那就是各小组钉尖、钉头的南北极都不一样,引出了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
通过上一课《电与磁》的学习,学生对电流产生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制作铁钉电磁铁及释解电磁铁的概念比较简单、容易,学生易做、易懂。实验时,学生接通,吸起回形针;断开电流,回形针掉落,从中会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此处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断定电磁铁的南北极,学生会想到指南针,运用“同极相斥、异级相吸”的道理确定电磁铁的南北极,如何测试,学生不易理解,很难懂,需要教师点拨、指导。在探讨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看,钉尖、钉头的南北极截然不同,会不难发现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有关,这是其一要素。其二因素需要教师指导研究,理解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二者因素有共同点: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了,学生很难发现,需教师点拨。
三、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并且可以改变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处理重难点的问题上,我采用目标导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猜测,验证,并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果。比如在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各组的统计结果,发现各组的南北极不一致,再提问:为什么它们的南北极会不一致呢?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猜测原因,并提出验证的方法。最后,在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因素来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四、材料的选择
本课是实验探究课,准备的材料也比较多,教师准备的材料有:电磁铁、回形针、磁铁、导线、电池。为每组学生准备的材料导线各一根,铁钉2枚,回形针一盒,装有电池的电池盒一个,指南针一个。
五、教学流程的设计
本课教学流程共有四部分:
(一)牵引旧知、引入主题
以磁铁作为课的引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磁铁的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为探索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巧设伏笔。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电流产生磁性的特点,如何利用通电导线和铁钉制作类似于磁铁一样的东西,学生自然会想到把通电线圈绕在铁钉上,这就直接导出所学的新课——《电磁铁》。
(二)、指导制作、理清性质
一句话“我们怎样把导线绕在铁钉上制作电磁铁呢”直接引领学生制作电磁铁,让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尽情抒发自己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制作想法,课件展示(制作提示)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在这里,重点强调“同一个方向上”,通过交流学生自然就会明白。把学生制作好的电磁铁展示给大家看,表扬好的地方和不足,紧接着让学生理解电磁铁的概念。铁钉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怎样检测?学生简单联想到接通电流,若能吸起回形针,说明产生磁性,断开电流,回形针掉落,说明磁性消失。这样的实验让学生反复多做几次就会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三)、测试南北级、探讨因素
如何测试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就是利用指南针。怎样具体测试呢?学生思考后,交流大家的想法,教师在加以点拨:指南针的小磁针的北极靠近钉尖,我们看到的现象相互排斥,说明钉尖有可能是北极,但是现在我们不能完全圈定钉尖是北极。还应怎样做?在将指南针的小磁针北极去靠近钉头,此时若看到的现象相互吸引,我们就可以断定钉尖是北极,钉头是南极。交流方法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各组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独立测试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汇报时,各组的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是不一致的,这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一样呢?教师直接让学生查看自己的电池连接方式,会找到南北极的不同与电池的接法有关。“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指导学生查看线圈的缠绕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教师加以指导理解。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池数量、线圈圈数有怎样的关系?”为学习下一课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