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草厂联合小学 王丽跃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认识平均数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认识平均数
〖教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5页例1、例2和86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 ,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数据的统计表。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进行口算训练,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口算训练
54÷6= 72÷3= 85÷5=
56÷2= 66÷6 = 90 ÷9=
(3+4+2+9+3) ÷ 7= (10+6+3+4+7) ÷ 6=
(9+2+10+3) ÷6= (6+18+3+5) ÷4=
提问学生读出口算题的答案,
师:同学们作的非常好,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奖励,我们一块儿作一个拍皮球的游戏。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拍皮球比赛
男生队:
1号
2号
3号
总数
平均数
女生队:
1号
2号
3号
4号
总数
平均数
师:根据总数我宣布女生队胜出。
生:不同意,这样比不公平。
师:那你们说怎么比公平?
生:比较平均数
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数。引入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平均数=总数÷份数
学习例1,出示课件。
例题1亮亮把自己家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如下: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数量(个)
1
3
2
3
2
6
4
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找学生读题,并找学生回答问题)
对应练习:出示课件
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哪个组的成绩好?
第一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张华
9个
王云
?6个
李英
?6个
赵明
11个
第二组
姓名
投中个数
刘杰
9个
杨丽
8个
孙梅
5个
王丽
3个
丁鹏
5个
比较数据,讨论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的大小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它不是一个真实的数,而是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平均数,有些数比平均数大,有些数比平均数小。
生活中的平均数
首先,请同学们考虑并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平均数,然后找同学回答。最后老师出示课件,看生活中的平均数。
(1)四年级三班的数学的平均成绩是78分。
(2)五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这条小河的平均水深是3米。
第五部分知识运用,出示课件,让学生作判断题和解决问题。
知识运用
判断题
(1)、小明所在1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米,小强所在2班学生的平 均身高是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2)、五四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同学的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同学的身高会不到160厘米。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一定不会有危险。
解决问题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强得了96分,小明和小兰都得了91分,你能算出这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吗?
本课小结
1、怎样计算平均数
2、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
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七:课后作业:
课本86页练一练第一题和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