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生态问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5-26 13: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风蚀荒漠化——西北地区
及沙尘暴——西北、华北(最严重)、东北
荒漠化成因:自然:深居内陆,距海远,气候干旱;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破坏植被;经营粗放、过度放牧、重用轻养引起草地沙化;不合理灌溉,导致河流下游水源减少;不合理开矿;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合理放牧,同时大力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栏养和封沙养草;节约用水,合理灌溉;开矿时注意保护地表植被;
盐渍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再加上降水季节变化大,不合理灌溉,高温干燥、蒸发强烈,土壤中上升水流占绝对优势,淋溶和脱盐作用微弱,土壤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盐碱化土地的过程。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治理: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水土流失——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
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夏季多暴雨(侵蚀力强);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破坏地表植被;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开矿;
解决措施:退耕还林,植树种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打坝建库;开矿时注意保护地表植被;
冻融荒漠化:昼夜或季节温差较大的地区,在气候变异或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出现结构被破坏或质量下降,造成植被减少,土壤退化的土地退化过程
水土流失——岩漠化: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北部、辽宁西北部的基岩山区
喀斯特荒漠化——石漠化
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贵州、重庆、广西、云南
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石灰岩广布,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红漠化: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
黑土流失:原因
东北林区:森林面积及蓄材量减少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