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语文九下3.9.1鱼我所欲也
单项选择题
1.《鱼我所欲也》本文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2.《鱼我所欲也》作者属于哪个学派(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3.下列不属于四书的是(????)
A.《孟子》
B.《论语》
C.《大学》
D.《弟子规》
4.下列不属于《孟子》七章的是( ????)
A.《梁惠王》《公孙丑》??
B.《滕文公》《离娄》
C.《万章》? 《尽心》????????????
D.《国策》? 《长书》
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6.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7.下列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得之则生 ???
B.蹴尔而与之 ???
C.呼尔而与之 ?????
D.行道之人弗受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
B.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 / 失其本心 ???????????????????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
9.下列各组中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多项选择题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B
考点:文学常识的识记
解析:《鱼我所欲也》本文出自《孟子》
2. A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解析:孟子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3. D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解析:四书包括《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
4. D
考点:文学常识识记
解析:《国策》?《长书》是《战国策》的别名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
5. B
解析:A、C、D三项中的“而”是作承接连词用,用在两个动作之间,可不译。B项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然而”。
6. C
考点:正确理解词的内容
解析:“得过且过”中“得”意义是只要、能够。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中的“得”解释为能够
7. D
考点: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解析:D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
8. D
考点: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解析: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正确停顿应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9. C
考点: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析:A舍弃/房屋;B活着/学生或求学的人;C停止;D对于/在;故选C.
多项选择题
10. BC
考点: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解析:A:“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句子意思是:“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吗?”
B:得到,与“失”相对.这是出于《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意思是“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
C:得到,与“失”相对.意思是“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D:实现,句子意思是:“没有实现志愿的时候独善其身.”
故选:BC
课件17张PPT。鱼我所以也[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902180201R92030902D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丁叮 学习目标归纳重点文言字词探究文章写作特色归纳重点文言字词壹文言字词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文言字词通假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文言字词古今异义①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代词。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③一豆羹
(古义: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类植物。)④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响器,中空,用铜或铁制成。)⑤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好处。今义:增加。)文言字词一词多义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得 动词 ,接受介词,因为动词,取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动词,同“德”,感恩、感激介词,为了文言字词一词多义呼尔而与之
为宫室之美之代词,他助词,的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却文言字词一词多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于与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对语气词,同“欤”动词,给文言字词词类活用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名词,惠恩,在这里用作动词,感恩、感激)文言字词特殊句式①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探究文章写作特色贰写作特色全文主要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增强了说理的力度。如:孟子首先以鱼与熊掌比喻“生”与“义”这一概念。鱼是美味,但几乎人人能得而食之;熊掌也是美味,但远甚于鱼,且不易得。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以“义”,形象地区别出“生”与“义”价值的高低。由此,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也就不难为人所接受了。
第1段用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用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1)善用比喻和对比,论辩力强。写作特色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的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入。(2)论证严密,层层深入。主题归纳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归纳了文章重点文言字词探究了文章写作特色学习小结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