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2无言之美(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15.2无言之美(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7 11:54:05

文档简介


新编人教版语文九下4.15.2无言之美
单项选择题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怆然(qiǎng)
意蕴(yùn)
缥缈(piāo)
B.暧暧(ài)
悲笳(jiā)
寥寥(liáo)
C.谚语(yàn)
涕下(dì)
含蓄(xù)
D.渊穆(mù)??
譬如(bì)
顷刻(qǐng)
2.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傍晚时分,漫步江边,汉江两岸的彩灯点亮了襄阳的夜空,令人心旷神怡。
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为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
C.市博物馆用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生动地展示了柳州多民族聚居的风貌。
D.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
3.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B.言不达意,是人们主观刻意追求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言更值得玩味。
C.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是无法把意表达充分完整的。
D.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4.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用语浅白直露,没有含蓄深远的余味。
B.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来源:学&科&网]
C.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和杜甫“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都是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中列举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简单而含蓄,并不以尽量表现为可贵。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
B.本文第八段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虽不能尽意,但尽量尽意的道理。
C.文章表达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观点。
D.本文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6.下面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判断题
8.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孔子所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否定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9.作者说“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因为文学是以言达意的,而意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所以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 ? )
综合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⑦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10.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A项,“怆”应读“chuàng”;C项,“涕”应读“tì”;D项,“譬”应读“pì”。
2. D
解析: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这里形容双胞胎长得像,不合语境。
3. B
解析:B项,“言不达意”是客观事实,不是人们主观刻意追求的结果。
4. D
解析:A项,错在“直露,没有含蓄深远的余味”;B项,错在“都是言不达意”,应该是孔子原话体现了“言不尽意”的特点;C项,钱起诗句体现“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的特点,作者引用杜甫的诗句用来说明简笔刻画,“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说两句诗是“异曲同工”,属/无中生有。
5. B
解析:本文第八段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虽不能尽意,但也不必尽意
6. C
解析: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是贬义词。
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搭配不当。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7. B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看着”或“使”。C项,“解决并提出”改成“提出并解决”。语序不当。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运动”后加上“这一理论”。
判断题
8. F
解析: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孔子所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9. T
文学是以言达意的,而意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所以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退一步讲,就算文学能够做到,却会大大削弱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这也是文学家不愿看到的。
10. D
解析:D项中“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处事方式。
课件17张PPT。[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903280201R92041501D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丁叮 无言之美学习目标分析文章重点内容壹贰探究文章写作特色分析文章重点内容壹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整体感知2.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一句话概括言与意的关系,
即“言不尽意”。整体感知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所谓文学,
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细读感悟,
品味“无言之美”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还能达到美吗?“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细读感悟,
品味“无言之美”5.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一共从三种艺术入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
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
从雕刻艺术的低眉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细读感悟,
品味“无言之美”6.结合作者的任意一则论据,说说你对“无言之美”的感受。正如作者探讨文学作品时的数个例子,诗歌本是极其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其包含的意境却是极其宽广的。深入理解,
体会“无言之美”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言语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是读来却似看见大漠的一切宽阔宏伟之景,一切悲凉之意,给人以悲凉雄壮的美感。
然而,作者要描写出这宽阔宏伟之景,悲凉之意,恐怕数万言都是难以说尽的,这不是意味着作者将它们寓于无言之中了吗?这就是古典文学中深蕴的“无言之美”。
7.品味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品味到“无言之美”的例子。“拿美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有含蓄比较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拓展延伸,提升能力如《孤独之旅》,文章结尾仅以鸭子下蛋结尾,这就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鸭下蛋了杜小康可能就要回去了;杜小康也许要抒发自己长大的感慨了。作者不出一言,而像是以千言万言促使着我们在脑中构造图景,这就是一种“无言之美”。8.作者通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例,论述了文学作品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的观点。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选择一句你熟悉的诗句进行分析。 作者通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例,论述了文学作品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的观点。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选择一句你熟悉的诗句进行分析。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示例: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全诗只有二十个字,静夜中,可写之景众多,诗人只写了“床前明月”,诗人所思,千头万绪,诗人却只一笔带过,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贰探究文章写作特色 文章为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如:论证文学言不必尽意时,列举了《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是夫,不舍昼夜。’”这样的例子,并说“如斯夫”说法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但作者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后,感觉原文更有韵味,从而论证了文学上“言不尽意”的观点。另外还列举了陶渊明的《时运》《读山海经》、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杜工部的《后出塞》等例子加以论证。论证音乐无声胜有声的观点时,以白香山的《琵琶行》为例。论证雕塑含蓄不露的观点时,以著名雕塑《拉奥孔》为例。这些例子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多而不乱,令人信服,使说理更有说服力。1、举例论证,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文章开头首先用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对话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接着文章举例阐述文学作品追求言不尽意,音乐讲究无声胜有声,雕塑注重含蓄不露。最后,得出结论:美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结构使文章论证思路清晰。2、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主题思想归纳本文通过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文学的言不必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声,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阐述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美学观点。一二学习小结分析文章重点内容探究文章写作特色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