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1屈原(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5.17.1屈原(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7 19:47:03

文档简介


新编人教版语文九下5.17.1屈原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作者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是( ???)
A.《屈原》????????
B.《棠棣之花》??
C.《虎符》??
D.《女神》
2.下列字形和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咆(páo)哮? ? ? ?收揽 ???? 睥睨(nì)? ? ? 面罩????????
B.诡谲(guǐ jué)? ??污秽 ???? 犀(xī)利? ? ? 景仰?
C.瘦削(xuē)? ? ? ?雷霆 ???? 虐(nüè)待? ? ?鞠躬????
D.伫(chù)立? ? ? ?焚烧? ? 稽首(jī)? ? ?? 型具
?
3.下列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B.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C.稽首:跪地????????
D.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4.《屈原》这部历史剧共有几幕(  )
A.二
B.三
C.四
D.五
5.《屈原(节选)》这部分选自历史剧的哪一幕(  )
A.橘颂
B.受诬
C.招魂
D.雷电颂
6.下列意象的象征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黑恶势力;
C.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D.土偶木梗形象: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
7.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
A.爱国爱民
B.忠贞不屈
C.英勇无畏?
D.无力抵抗
8.下列对作者内心独白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B.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C.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
D.多用短句,表达激动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虑、语无伦次。
9.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的抒情对象主要有三组,第一组是风、雷、电这些自然力,第二组是从东皇太一到湘夫人这些“土偶木梗”,第三组是对黑暗的诅咒和对光明的追求。
B.屈原把风、雷、电说成“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舞蹈”,表现了他对风、雷、电的赞美。
C.“哼,还有你这河伯”和“你河伯!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中的“河伯”都指《九歌》中的神灵。
D.“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屈原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10.下面对各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
C.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排比兼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充满阴谋的社会的憎恶,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D
考点: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诗集
2. D
考点:正确辨析生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解析:伫Zhù立 ???稽qǐ首 ???刑具
3. C
考点:正确理解词语的释义
解析: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
考点: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解析:全剧分为五幕:“橘颂”、“受诬”、“招魂”、“被囚”、“招魂”
D
考点: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解析: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雷电颂”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6. C
考点:正确理解文中意象的象征
解析: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7. D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D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9. A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析:第一部分: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雷电颂。共分两层。
第一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10. D
考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解析:应是表现了“屈原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课件22张PPT。屈原(节选)[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904080201R92051701D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丁叮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郭沫若及文章写作背景壹贰梳理文章内容叁积累重点字词了解作者郭沫若及文章写作背景壹 郭沫若 (1892~1978) :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
代表作:
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郭沫若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背景资料《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贰积累重点字词雷霆( ) 污秽( )
犀利( ) 鞭挞( )
罪孽( ) 鞺鞳(   )
徘徊(   ) 稽首( )
睥睨(  )tínghuìxītàniètāng tàpái huáiqǐpì生字词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鞭挞:鞭打。比喻抨击。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词语解释梳理文章内容叁本文以“屈原”为题,
点明了写作对象。题目解说《屈原》全剧分五幕,虽然只写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整体感知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含冤被屈,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作风、雷、电的颂歌。婵娟逃脱囚禁来见屈原,误饮靳尚暗害屈原的毒酒而身亡。屈原与前来救助他的卫士一起出走,潜往汉北。全剧在悼婵娟的《礼魂》歌声中结束。
“橘颂”
“受诬”
“招魂”
“被囚”
“雷电颂”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全剧分为五幕 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什么?第一部分: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雷电颂。共分两层。
第一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1.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2.课文一开始,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是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他们的阴谋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推到了顶点。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形象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
没有自私自利的
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人民群众;指坚定的信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3.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
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
官僚统治集团。4.屈原的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5.作品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作者以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雷电颂第一部分风!你咆哮吧雷!你轰隆地响吧电!你这最犀利的剑光明,你就是火第二部分东皇一云中君土偶木梗太阳神大少司命湘夫人打破黑暗
带来光明昏庸腐朽
欺民惑众与黑暗决裂
与光明同行一二学习小结三了解了作者郭沫若及文章写作背景梳理了文章内容积累了重点字词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