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汇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考模拟卷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南汇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考模拟卷地理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5-28 12: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南汇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考模拟卷
地理试题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表格的相应空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发射。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1.图中,若中心圆圈代表月球,甲为月球同步卫星,下列有关甲与 月球自转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线速度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自转周期为一个朔望月 D.方向不同
2.“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时可能探测到的月球环境特征是( )
A.昼夜温差小 B.宇宙射线弱
C.月壤肥力强 D.太阳辐射强
3.我国在海南文昌建立发射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高,大气透明度好
B.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C.科学技术发达,人才优势明显
D.热带气候,热量充足
(二)阅读地理示意图回答
4.关于图甲,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为北半球天气系统
B.图中①②受冷空气控制,③④受暖空气控制
C.甲图中①④为雨区
D.图甲示意的天气系统可生成夏季影响上海的台风
5.关于甲乙丙三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图是甲图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
B.图乙中D处正受到图丙所示气流控制
C.图乙所示天气系统和图甲中AB所示天气系统相似
D.图乙中天气系统和图丙中天气系统形成的天气状况相同
6.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当地球位于丁图E处时,上海必定处于图丙所示天气系统控制
B.当地球位于丁图E处时,上海不可能受到图甲所示天气系统影响
C.当地球位于丁图F处时,上海可能处于图丙所示天气系统控制
D.当地球位于丁图F处时,上海不可能受到图乙所示天气系统影响
(三)2008年7月13日为期一天的首届地中海首脑峰会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本次会议启动了“地中海联盟”计划,宣布正式成立地中海联盟。下图为地中海及其周围地区图。
7.图中甲、乙、丙三点盐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 乙 丙 B.乙 丙 甲
C.乙 甲 丙 D.乙 丙 甲
8.法国的园艺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交通
9.在圣诞节前夕,一艘游轮从丁港口驶向乙附近的岛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先顺风顺水,后逆风逆水 B.先顺风逆水,顺风顺水
C.一直顺风顺水 D.一直逆风逆水
(四)气候问题关系到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07年1月开始,从世界经济论坛、欧盟首脑会议、拿过集团首脑会议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大会,这一系列国际会议都将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议题。
10.下列各组气体中,都不属于温室气体的一组是 ( )
A.SO2 O2 B.CO2 O3
C.H2O N2O D.氟氯烃、CH4
11.温室气体的增加会 ( )
A.使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B.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
.使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 D.减弱大气逆辐射
1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B.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C.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D.大城市光化学烟雾的出现
13.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要寻求国际合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4. 目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 ( )
A.寒潮、干旱、暴雨 B.滑坡、海啸、泥石流
C.台风、地震、干热风 D.全球变暖、酸雨危害、臭氧层破坏
(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15.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
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16.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
A.大西洋逐渐加宽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广西桂林石灰岩洞的形成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17.有关A、B两河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A河段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
B.B河段主要表现为沉积作用
C.A河段河谷多为“U”形谷
D.B河段河谷比较宽阔
18.下面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六)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某城市的风频玫瑰图”(全年各月平均风向频率)和“雨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雨量)。
19.该地风向与雨量的相关情况,正确的是 ( )
A.吹西风和东风时,雨量最多 B.吹北风和南风时,雨量最少
C.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雨量最少 D.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雨量最多
20.该城市建设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北地区
(七)读下图两类大宗货物海运线路示意图。
21.若①②③表示某类大宗工业原料的运输路线,则甲城市利用该原料建立起来的工业部门其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
A.市场、交通 B.交通、劳力
C.能源、市场 D.劳动力、科技
22.若④⑤⑥表示乙国进口大宗农产品的运输路线,与美国相比,乙国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
A.降水 B.地形 C.光热 D.水源
(八)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
23.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24.当太阳直射点从c移动到d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渐渐进入夏季 B.b地昼渐短夜渐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2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下列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
A.松花江航运繁忙 B.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C.长江口不可能出现咸潮 D.渤海湾正值赤潮严重期
二、综合分析题(共100分)
(九)“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0分)
26.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7.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地。
28.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丙为 带。
29.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 。(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30.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 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月 日 点。
31.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
32.此时我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在下图中画出此天气系统
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十)下图是“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示意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33.若图中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其可能相同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是 。
①太阳高度相同 ②地方时相同
③昼夜长短相同 ④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⑤地形相同
⑥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⑦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
34.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有相同的气候类型,其中面积最广的是 。
35.若图中b点分别在中国、美国境内,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但成因却有所不同:中国 ;美国 。
36.简要说明中美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2分)
37.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美两国人口迁移方向存在差异,试作简要对比(4分)
38.图中c处分别为中美两国的重要工业区,试论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3分)
(十一)读长江河口示意下图,及关于长江输沙量变化的报道,回答:(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据新闻媒体最近报道:“每年,长江水滚滚东流,泥沙俱下,其中一半左右在长江口至杭州弯北岸一带沉积,上海就是在河口滩涂上‘日长夜大’的,上海土地面积的62%来自长江泥沙的堆积,而未来长江口泥沙淤积成的滩涂,是上海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49年至1984年,长江水年均携带4.86亿吨泥沙入长江口,而1985年至1999年的年均输沙量为3.35亿吨,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年均输沙量将继续减少。”
39.若在A,B两处选一处建港口,应选_________处较好,理由______ ___

40.某地质勘探队员在C处垂直钻探获得的样本有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则自地面向下钻。取的样本,其正确的排序应是

41.D岛在唐朝初年是刚露出水面的小沙洲,后来因而不断扩大形成岛屿,其最终可能与河流 ____________岸相连,其原因是 __
4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输沙量约下降?????????? ?? %。
43.近年来长江泥沙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
44.滩涂是上海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目前用途主要有(任举3种):
??????????????????????????????????????????????????????????????????????(3分)
45.试分析长江泥沙不断减少对长江口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有利:????????????????????????????????????????????????????????????????
不利:??????????????????????????????????????????????????????????????? ?
(十二)根据所给资料,回答问题。(15分)
资料1:见图1
资料2 图2表示了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
图1 图2
资料 3:表 2 是图 1 中 A—B 线上某乡的有关资料。
自然环境
海拔高度(米)
1600
年降水量(毫米)
350
≥10℃积温(℃)
2997
土壤侵蚀强度(吨/年·平方公里)
5200
植被覆盖率
1900年
较高
2005年
显著降低
灌溉面积(公顷)
0.0
人均耕地(公顷)
1970年
0.57
2005年
0.23
每公顷土地投入成本(元)
4185
土地产值(元/公顷)
5610
耕作方式变化
1955-1980年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1981-2005年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46.根据资料 1,A、 B 所属的农业区分别是 和 ,穿过的工业地带包括 。
47.根据资料2,当年降水量小于 300mm时,森林的覆盖率较低,降水的侵蚀力
。当年降水量在 mm之间,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当年降水量超过 450mm之后,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明显 。
48.根据资料3,从干湿区上划分,该乡属于 区,耕作制度是 。
49.据上述资料,目前该乡的人地关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协调?
存在问题:
(3分)
协调措施:
(3分)

(十三)下图是“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和“全球降水、蒸发、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50.图甲是“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三条洋流的名称是:
① ;
② ;
③ 。
51.上述三条洋流中属于风海流的是 ,其形成与 风带有关。
52.图乙是“全球降水、蒸发、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图中A、B、C、D与图甲四个海区对应,比较A、B、C海区盐度值,盐度值最低的海区是 ,原因是 (2分)B、C两海区盐度值相比, 海区盐度值高,其原因是
(2分)
53.B海区为世界著名的 渔场,成因是
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加拿大的 渔场。
(十四)读传统民居图,回答问题。(11分)
54.图中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 文化区。
55.下面属于该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多项选择) .
A.著名的地方戏曲和民歌是秦腔和信天游
B.特有的文化风景是马头琴声和那达慕节庆
C.传统民居为平顶方整的石砌碉房
D.传统节日为泼水节
E.崇拜海神,敬奉妈祖
F.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G.坎儿井、清真寺和节奏强烈的民族歌舞展现西域风情
56.该民居所在的文化区具有典型的 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条件是

57.就民居名称、主要分布区、当地民族、以及建筑用材、建筑的优点与当地主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写一小段文字说明(5分)
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模块一的考生)
(十五)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内容。(10分)
58.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 游 ; B位于 游;
C位于 游。
59.该河位于 半球,判断理由

60.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A、C两处的 处。理由
61.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十六) 读“某假想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6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63.A、B两处,宜建设度假村的是 ,判断理由是 。
64.造成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的原因是 ,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出趋向越来越大,如何控制? 。
65.A、B、C、D、E 中宜建设大型能源港口的是 ,理由是
(2分)
66.M、A两地相对高度的范围大约是 ( )
A.100米 B.大于100米 C.300米 D.大于300米
67.两地水平距离大约是 千米。
B组(适合选考模块二的考生)
(十七)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68.图示最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性。
69.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 和 ,其原因分别是

70.该地区是我国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草甸草原分布最典型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十八)读“我国西南部地区某村镇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以及该地区“旅游接待能力与市场需求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71.据图可知,该地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
       、       、      、        。
72.根据图中信息,试评价该地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
优势有                           。
不足有                                。
73.用可持续的观点,提出该地区今后旅游发展的主要建议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B
D
B
B
C
C
A
B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B
C
C
D
D
C
C
D
19
20
21
22
23
24
25
D
A
A
B
B
C
B
(九)(10分)
26.经度180o、南纬23.5o 27.乙 28.北温带 29.D
30.16小时;12月23日;04时
31.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和少雨
32.寒潮 图(略)
(十)(15分)
33.(1)③④⑥(2分) 34.温带大陆性气候
35.气候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
中国:地处内陆,距海较远,加之地形闭塞使海洋湿润气流很难到达
美国:地处西部高原,距东部海洋较远,特别是西侧高大山脉阻隔了海上湿润气流的深

36.相同点:沿海平原城市密集,内陆山区城市稀少;不同点:中国西部城市密度小,而美国西部沿海平原城市密集。(2分)
37.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美国人口的迁移方向是从城市中心区向乡村和小城镇、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4分)
38.有利条件:开发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集,接近市场,农业的基础条件好。(3分)
(十一)(15分)
39.A 因为A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B为凸岸,河流泥沙堆积,河床浅
40.粘土一粉砂—砂一砾石
41.泥沙堆积左(北) 北半球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右(南)岸侵蚀,左(北)岸堆积(2分)
42.31
4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长江流域的水利建设
44.建工厂(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总厂等)、建农场(种植棉花等)、交通设施(浦东国际机场等)、旅游(东滩候鸟自然保护区等)、晒盐、水产养殖等(3分)
45.有利: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河口淤积减弱,提高河口的通航能力
不利:长江口滩涂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4分)
(十二)(15分)
46.西北内陆农业区 东南水田农业区 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陇海兰新工业地带(2分)
47.较低,300至450,增强
48.半干旱,一年一熟。
49.存在问题: ①降水量少(或半干旱区),降水季节不均(或年际变化大),气候灾害对农业影响大;②垦殖过度,土地贫瘠,土壤侵蚀强度大(或水土流失严重);③耕作不合理,土地收益低,土地生产力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或土地利用向恶性发展);④人口增长快,人均耕地减少;⑤农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3分)
协调措施: ①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草);②治理水土流失;③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土地生产力;④调整农业结构;⑤政府支持;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⑦控制放牧;⑧(适当)移民,缓解环境压力。(3分)
(十三)(14分)
50.北太平洋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西风漂流
51.①北太平洋暖流 ③西风漂流 西风
52.A 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2分) B 虽同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但B海区有暖流经过,蒸发量更大,C海区为寒流经过 (2分)
53.北海道 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交汇,饵料丰富 纽芬兰
(十四)(11分)
54.云贵高原
55.D F(2分)
56.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广布,暖湿气候
57.竹楼,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暖热潮湿,主要地形区是云贵高原,地势崎岖,是傣族的民居,其特点是坡顶,竹木建造,有利于排水,通风散热、防潮防虫蛇等,竹木可就地取材。(5分)
(十五)(10分)
58.上 下 中
59.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深,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60.C 背斜构造,大坝地基牢固;位于山区向平原地形过渡带,河流落差与流量都较大。A位于断层带,地层不稳定,不宜建坝。
6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1分)。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使洪涝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十六)(10分)
62.西北—东南
63.B B为岛屿
64.泥沙淤积 流域保持水土;挖泥疏浚河道
65.C 深水航道、避风良港 港区用地广阔
66.D
67.90
(十七)(10分)
68.东北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2分) 整体
69.春季 夏季 春汛的主要原因是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因为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2分)
70.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山地土层薄,适合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及草甸草原生长(2分)。
(十八)(10分) 71.雪山、湖泊、石林、傣族风情
72.旅游景点集中,自然、人文风光多种多样,有较高游览价值; 交通不便,市场需求大而地区接待能力有限(2分)
73.加强该地区道路的建设,使旅游景点之间有便捷的交通;加强该地区旅馆、餐饮、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该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景点的管理,控制对旅游景点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