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第2节 区域发展阶段简案
宝鸡铁一中 滕淑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比重以及人文发展指数这个综合性指标。
2.知道区域空间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个案例,说明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案例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明确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随区域自身的发展,不断地协调人地关系,并根据社会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探求本区域的新的增长点。
3.通过分析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区域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和协调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重点]
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教学难点]
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谈话法, 探究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联系实际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板书】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教师提问】以下几个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有?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有?你认为哪些国家或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古巴、丹麦、尼泊尔、英国、瑞士、埃塞俄比亚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引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讲解】对于发达国家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公认的标准是:较高的人均GDP和社会发展水平。按05年人均GDP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加上一定程度的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就可基本定义为发达国家。可是阿联酋、科威特等产油国人均GDP很高,但社会发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发达国家之中。
【板书】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标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教师讲述)区域空间结构的总体发展趋势:平衡___不平衡_____平衡.其发展阶段有三: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9、11、12美国匹兹堡的发展案例,开展探究活动,归纳总结得出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阶段 特征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__低___,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很少,__传统农业__占有较大的比重,_工业化____处于起步阶段,___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____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_中心城市____,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__小__,表现出典型的 自给自足特征 。大多数劳动力从事 农业生产活动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_均衡___状态。
工业化阶段 伴随着 工业化、城市化 的加速推进,_第二产业____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第三产业 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 农业 向__制造业和服务业_____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 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此时,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__不平衡___增长态势。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_高于____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加强, 建设显著加快,区域 对外开放程度 逐步提高。整个区域处于_不平衡___的加速发展状态。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全面升级。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_第三产业______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_第二产业____,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 高科技 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 交通运输网络 逐步形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 缩小 ,区域的 开放程度 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板书】二、区域发展阶段
[师生互动] 总结归纳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内部经济差异较小,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较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较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出现一系列大规模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发展速度快同时带动区域的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城市化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补充讲解】初期阶段,是指区域早期发育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区域内的因子数少,空间结构简单,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此阶段,区域的发展往往是由某一自然资源或便利的交通位置,或人文资源(如技术)等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在这个阶段,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短期内也不会受到明显破坏。
成长阶段,是指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在区域的中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物质、能量的输入、输出大幅度增加,人地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区域生态关系也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在此阶段,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衰落阶段,指区域发展演变的后期阶段。在区域的衰落阶段,随着本地区资源的枯竭,同时,由于技术、产业结构等与区域外整个市场发展的不和谐(其他区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增长点等),增长速度衰退,效益降低,本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能力减弱,导致整体区域呈现萎缩状态。这个时期,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引进新的技术,改革区域的经济结构,区域才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活力。
【自由发言】联系我国实际谈谈该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小结
【课外活动】收集世界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衰退的原因及其改造的经验。
【板书设计】(略)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1,3,5
1,3,5
PAGE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