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2出师表(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6.22.2出师表(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8 07:20:13

内容文字预览


新编人教版语文九下6.22.2出师表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留赠,送给
B.必得裨补阙漏? ? ? ? ? ? 裨:弥补,补益?
C.庶竭驽钝? ? ? ? ? ? ? ?庶:希望?
D.以彰其咎? ? ? ? ? ? ? ? 彰:表彰,表扬
?
2.下列关于“以”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光先帝遗德 ?????????????
②咨臣 以 当世之事
③是 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先帝不 以 臣卑鄙
A.①②都是“来”的意思,③“在”,④“因为”。
B.①“因为”,②“来”,③④都是“因为”的意思。
C.①“来”的意思,②“把”“拿”的意思,③④都是“因为”的意思。
D.①③都是“因为” 的意思,②④都是“来”的意思。
3.下列各组判断中,最能显示出诸葛亮为相治国谋略的一组是(? ?)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④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⑤臣不胜受恩感激?????????????????????
⑥不知所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④⑤⑥
综合题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近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寄:托付 ?
B.竭驽钝,攘除奸凶?????攘除:铲除
C.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宜:应该
D.贼适疲于西???????????适:适合
5.下面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6.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下流无耻)
B.由是感激(因此)
C.夙夜忧叹(早)
D.躬耕于南阳(亲自)
7.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A.以头抢地耳
B.以告先帝之灵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咨臣以当世之事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斟酌损益
B.陛下/亦宜自谋
C.锦官城/外柏森森
D.两朝开济/老臣心
9.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认为先帝驾崩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自己的原因之一是自己做事谨慎。
B.【甲】文第①②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危受重任、临崩寄大事三件事。
C.【乙】诗颔联描写祠内的美景,体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D.【乙】诗颈联高度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
B.【甲】文第②段寓情于叙。
C.【乙】诗首联运用设问的手法,点明了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D.【乙】诗的尾联抒情,寄寓了诗人忧国伤乱、怀才不遇的感慨。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D
解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句“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内容大意可知,彰:揭露,表明。所以选D。?
2. C
解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①“以”解释为“来”;②“以”解释为“把”“拿”;③④均为“因为”的意思。所以选C。
B
解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③是属于自谦之词;⑤是期望之语;⑥是属于客套之话。所以选B。?
D
解析:D.贼适疲于西??????适:正好,正逢
B
解析: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通:古今异义词,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
A
解析:A项中“卑鄙”的意思是“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
解析:C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意思都是“因为”;A项中“以”的意思是“用”;B项中“以”的意思是“用来”;D项中“以”的意思是“用”。
C
解析:“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思是“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锦官城外”是定语,不能在“城”与“外”之间停顿,应在“外”的后面停頓。
C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理解情感的能力。“自春色”“空好音”是以乐景衬哀情,故C项中“体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错。
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选文的①②段都是以记叙为主,记叙中蕴含情感,故A项中“【甲】文第①段寓情于议”错。
课件36张PPT。[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905010201R92062202DH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丁叮 出师表学习目标壹贰梳理文章5-8段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梳理文章5-8段内容壹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五自然段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亲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疏远句解:这是作者提出的另一个观点,说明国家“兴隆”与“倾颓”,关键在于能否任人唯贤。作者借古鉴今,郑重告诫,情深辞且。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未曾不对桓帝、灵帝感到痛心、遗憾的。感到痛心、遗憾。句解:以先帝叹息痛心遗憾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盛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坚贞可靠出师表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荐贤臣先汉兴隆亲贤臣后汉倾颓亲小人引教训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诸葛亮在文中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三条建议从全文看,这三条建议中,诸葛亮反复强调是哪一条?1、广开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段解:第5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出师表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六自然段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亲身耕种我原本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句解:寥寥数语,点明了诸葛亮的身份及其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品质。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wǎng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感动而受到激励,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辱。这里指降低身份出师表句解:以“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称颂了先帝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覆灭,颠覆。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利之际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艰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自那时以来句解:说明创业的艰难,表现自己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语句工整,历来为人所传诵。出师表哪一句表现了他生活淡泊,无意功名利禄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哪一句表现刘备重视人才,气度恢弘,不耻下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找出本段的两个对偶句(亦名句)。 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文章由谏君转入述己,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首先,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取得后主信任。其次,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段解:第6段作者自述本志及感念先帝“三顾茅庐”之恩。出师表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七自然段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先帝知道我做事认真慎重,所以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任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句解:诸葛亮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自己时时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重大。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未能奏效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武器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和统帅全军,北伐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 兴复汉朝王室,回到旧日的都城。 句解:用“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出师表指军队的武器装备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句解:“报先帝”一语呼应上述“三顾茅庐”和“临崩寄臣以大事”两件事,表达了诸葛亮的真挚感情。职责,本分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斟酌情理,考虑得失至于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句解:补笔,再次说明出师后国内政事安排,强调了郭攸之等人的职责,意在启发后主亲贤纳谏。出师表 ——为出师北伐作准备。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与 “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 作者认为北伐中原的两个条件已经具备,这两个条件是什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次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四个四字语)?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六个字是: “报先帝”呼应上文的哪两件事? 报先帝,忠陛下。“三顾草庐” 和 “临崩寄臣以大事”段解:第7段追忆先主白帝托孤,并表达“兴复汉室”的决心。出师表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八自然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功效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没有实现,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句解:表达了作者对北伐必胜充满信心和对刘备父子忠贞不贰的深情,辞情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祭告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发扬圣德的话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句解:承段前“攸之、祎、允之任”,再从反面说,要后主严格要求朝廷诸臣,以加重其责任感。怠慢,疏忽揭示他们的过失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句解:谆谆告诫后主要“深究先帝遗诏”。忠诚之心,可见一斑。指正确合理的言论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流泪,落泪。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出征,面对这个奏章,不禁落下眼泪,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句解:结句,其声呜咽似泣,流露出耿耿忠心。出师表段解:第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表达即将远离的心情,抒发了对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出师表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4、5亲贤远佞一6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二8、归结责任,结束全篇三寓情于议寓情于叙抒发感情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一二学习小结梳理文章5-8段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