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 (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导学案 (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07 11:36:04

文档简介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目标】
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初步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重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导学
学习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划记关键词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2.针对情景导入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方法指导:,1.本实验中,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2.为了找到普遍性规律,要多做几次实验。比如u>2f时,可取u=80cm,u=60cm,u=40cm。,3.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虚像总是同侧正,实像总是异侧倒,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
情景导入 引思导学
有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杯底凸起的部分如同一个凸透镜,透镜的焦点上放有一张“七仙女”的图片,斟上的酒如同一个凹透镜,或者说洒减弱了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增大了凸透镜的焦距,原来在焦点的图片变成了在焦点以内,这时的凸透镜就如同放大镜了。你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呢?
自主探究 梳理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光屏;
(3)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怎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平行光聚焦法;
②将蜡烛点燃作为物体,研究烛焰所成的像,蜡烛和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f以外的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边缘清晰的蜡烛的像为止,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的性质大小和倒正;注意填入表格;
④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2f以外,即u>2f,重复步骤③,进行观察测量;
⑤将蜡烛放在凸透镜2f处,即u=2f,进行观察和测量;
⑥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之间进行观察测量;
⑦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重复步骤⑥,进行观察与测量;
⑧继续移动蜡烛,使物距u<f,进行观察、估测像距。
知识链接:
1.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焦距f=u/2。这是测凸透镜焦距的一种方法。
2.当u=f时,可获得平行光。
3.能被光屏承接的是实像。
易错易混:
1.点燃蜡烛后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否则,像不在光屏中央。
2.实验中,若透镜被遮挡住一部分,所成像的大小,完整性不变,但像变暗。
3.成实像时,像与物上下倒立,左右也颠倒。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4)分析实验结论并将结论填在下表: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实虚
应用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测焦距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f
制作平
行光源
u<f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自主阅读教材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
(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答:(1)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实像,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虚像;
(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
(3)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4.如图所示,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图B,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是图A,成虚像的是图C。
合作研讨 生成能力
1.对学:
分享独学1—4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
见学生用书。
盘点课堂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重点: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之间的关系。
难点: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景导入 引思导学
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盒盖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哪种焦距的凸透镜合适呢?
自主探究 梳理新知
1.观察: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1)烛焰放在c点时,屏上出现实像最大;
(2)烛焰放在a点时,屏上出现实像最小;
(3)烛焰放在c点时,当屏上出现最清晰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4)烛焰放在d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
(5)烛焰放在d点时,可以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
(6)烛焰从a移到b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大,像距变大。
我们发现:①成实像时,要使像变大,那么必须使u减小,同时v增大;要使像变小,那么必须使u增大,同时v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
②成虚像时,物距u总是<像距v;要使看到的虚像变大,那么必须在f内,将凸透镜远离物体,若要使看到的虚像变小,那么必须在f内,将凸透镜靠近物体(选填“>”“<”“远离”“靠近”)。
规律总结:
在焦点以外: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
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在焦点以内: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
成实像时,物体与像在透镜的两侧,成虚像时,物体与像在透镜的同侧。
2.如图所示,蜡烛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清晰的像。下列光学器件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是( D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平面镜     D.投影仪
方法指导: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中,虽然需要记录的数据及现象和需要分析的关系都较多,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物距、像距、焦距这“三距”与像的特点的对应关系上。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B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远离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将蜡烛、焦距等于10cm的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
(1)将蜡烛放在A点,光屏在B位置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 “右”)移动。
(2)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找到清晰的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cm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3.5
14
15
16.7
20
30
①在1~4次实验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第6次的像比第5次的大(选填“大”或“小”)。
(3)将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烛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后,若希望看到更大的虚像,应将蜡烛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合作研讨 生成能力
1.对学:
分享独学1—4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
见学生用书。
盘点课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