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的概念。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利用v=及变形公式求相关物理量。
(课堂导学)
学习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划记关键词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2.针对情景导入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重难点解读:,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不变,速度的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2.由公式v=s/t可知,只要知道v、s、t三个物理量中任意两个物理量的大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3.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①写出公式;,②代入物理量及其单位;,③算出结果;,④写出答案。,4.计算过程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单位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要么都用国际主单位:m、s、m/s,要么都用生活中常用的单位:km、h、km/h。
归纳总结:速度由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决定,公式v=f(s,t)是用来计算速度数值大小的,不能简单地认为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即v与物体本身的运动情况有关,与s、t无关。)
情景导入 引思导学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通过分析如图所示的两人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哪个概念?
自主探究 梳理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19~2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甲、乙所示),其中甲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2.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②(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3.6km/h。
3.人骑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5m/s,则它表示的含义是人骑自行车每秒钟行驶的路程是5m。5m/s=18km/h。
自主阅读教材P20~2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5.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法指导:在解决相关物理计算题时注意格式的规范性,一般来说物理计算题格式要求如下:首先必须写明“解”,其次必须写出相关物理公式,最后计算当中的数据和最终结果必须带单位。
归纳总结: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研究的运动过程,用这段过程的总路程和运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在速度公式中s一定是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易错易混:
1.1m/s>1km/h
1m/s=3.6km/h
2.比较不同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使速度单位统一才能比较。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6.观察下图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变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自主阅读教材P21~2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沪蓉西高速恩施段建成通车后,小强一家驾车外出旅游,汽车即将进入某隧道时,小强从隧道入口上方的标示牌得知隧道全长12km,则:
(1)兴奋的小强特意观察了汽车速度计,如图所示,此时汽车的速度为90km/h;
(2)如果保持这个车速通过此隧道,则需要多少分钟?
解:汽车通过此隧道的路程s=12km,汽车速度v=90km/h,则通过此隧道的时间t===h=8min。
8.下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
车站
里程/km
到站、发车时刻
福州
0
7:12
莆田
105
7:54
7:56
泉州
174
8:17
8:19
厦门
276
9:02
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列车在7:55的瞬时速度为多少?
解:(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路程s=105km,从福州到莆田的运行时间t=42min=0.7h,平均速度v===150km/h。
(2)由表得7:55时刻列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瞬时速度为零。
合作研讨 生成能力
1.对学:
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
见学生用书。
盘点课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