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2.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重点:光的折射概念及规律。
难点: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情景导入 引思导学
下图所示漫画,描述的是一位老人在河边洗澡时发生的故事。
漫画中的老人看到的水的深度比水的实际深度深还是浅?它对人们有何警示作用?
自主探究 梳理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81~8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1:①让激光手电筒发射的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墨水并搅拌均匀,这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但光在空气与水的分界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②让激光手电筒发射的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发现光线向法线(选填“界面”或“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多次实验改变入射角大小,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选填“增大”“变小”或“不变”)。
实验2:让一束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发现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选填“不变”或“改变”),此时折射角等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都为0°。
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4.画出图中的折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
方法指导:
1.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时,注意人眼看见物体是有光射入人的眼中,人眼本身不发光,是物体上的光经折射后,折射光进入人眼形成的虚像。
2.折射所成虚像只是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经验的一种判断,实物的真实位置需要找准,这也就是渔民叉鱼时应判断鱼的像比鱼高且稍向后移。
3.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虚像位置均比实物高。
易错易混: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成正比例关系。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自主阅读教材P82~8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如图所示,星期天,小明和爷爷泛着小舟到湖中叉鱼,为了叉到鱼,小明应向看到鱼的下方掷鱼叉;如果小明改用激光枪捕鱼,则小明应瞄准看到鱼的位置开始射击。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折射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的乙位置(选填“甲”或“乙”)。
7.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了说明了水中的筷子的光由水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的眼睛,人逆着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看到了水中筷子的虚(选填“实”或“虚”)像,像在筷子的上(选填“上”或“下”)方,水中筷子会向上发生弯折。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沿碗壁缓慢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造成的。
合作研讨 生成能力
1.对学:
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
见学生用书。
盘点课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