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光的反射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
3.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重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课堂导学)
学习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划记关键词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2.针对情景导入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重难点解读:,1.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友情提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以下两点:, a.对应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b.注意定律中的因果关系: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反射光线是随着入射光线而改变的,所以叙述反射定律内容时,必须先说反射,后说入射,即不能把“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情景导入 引思导学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台球桌面,A、B、C、D、E、F是它的六个洞。现根据桌面上台球的分布情况,需要采用打反弹的方式将黑球击入A洞或B洞(小球的反弹类似于光的反射)。
如图①、②、③、④四个反弹点中哪几个点切合实际?
自主探究 梳理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7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自主阅读教材P73~7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2.如图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线分别为AO、CO、EO时,对应的反射光线为OB、OD、OF,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序
1
2
3
入射光线
AO
CO
EO
入射角
50°
40°
20°
反射角
50°
40°
20°
归纳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易错易混:
1.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
2.入射光线垂直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入射角都为0°。
3.入射角、反射角分别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1)由上述实验可知在光的反射现象中: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观察光的反射实验,可以发现: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交于一点,这个点是入射点。②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③法线与反射面是垂直关系。
(3)仍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使光束逆着实验中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线的传播路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向镜面,它被反射后的光线会逆着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反射光路可逆。
自主阅读教材P7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3.一束平行光射到镜面上,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时,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4.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则:
①白纸比较亮(选填“亮”或“暗”),因为它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
②镜子比较暗(选填“亮”或“暗”),因为它表面光滑,发光镜面反射。
5.想想议议:上课时,教室内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字”发生了漫反射,有时,一些同学会看到黑板“晃”眼睛,这是因为光照到黑板较为光滑的位置,发生了镜面反射。
合作研讨 生成能力
1.对学:
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
见学生用书。
盘点课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