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2.了解视角,知道视角在望远镜中的应用。
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
重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特点。
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课堂导学
学习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划记关键词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2.针对情景导入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重难点解读:,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经过两次放大看清微小物体。,2.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通过增大视角看清远处的物体。,3.视角是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光心的夹角,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大,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知识链接:,1.不管是显微镜,还是望远镜,通过物镜一定成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是物体。,2.虽然通过目镜是成正立的像,但“正立”“倒立”都是相对物体而言的。由于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的像,故最后成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
情景导入 引思导学
如下图所示的是科学工作者观测到的人体血细胞和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图样,你认为他们是选择了哪些工具进行观测的?
自主探究 梳理新知
自主阅读教材P10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是一架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图中①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目镜,②所指示的部件叫做物镜。照亮载物台上物体的光先经过②成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①成正立、放大的像,进入人眼。如果这两个部件上分别标有“5×”和“10×”的字样,则使用时能使被观察物体放大50倍。
2.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选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和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3.如图所示,在自制水滴显微镜的实验中:
(1)应使红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且始终保持凸透镜是水平的,眼睛离凸透镜不要太近。
(2)透过图中的小水滴应该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自主阅读教材P103~10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4.让我们观察下面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图,认识望远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知识链接:一个物体能不能被看清楚,跟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有关。视网膜上的像越大,人眼对物体的细微部分分辨得就越清楚。视网膜上像的大小决定于视角的大小。视角越大,视网膜上的像就越大。
易错易混: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次形成正立的虚像,但这个像相当于物体而言是倒立的。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我们发现:
(1)望远镜的两组镜片是凸透镜。
(2)望远镜望远处的物体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示意图。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填像的性质)的实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填像的性质)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存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6.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小,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大(均填“大”或“小”)。
自主阅读教材P104~105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7.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8.图中①~⑧代表太阳中的八大行星,其中我们居住的星球是( C )
A.③ B.⑤ C.⑥ D.⑦
合作研讨 生成能力
1.对学:
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
见学生用书。
盘点课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