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复习课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复习课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07 11:3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5.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情景导入 引思导学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主探究 梳理新知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D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的室温
2.为了预防禽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37.8℃。

3.和平是每一个人的梦想。“铸剑为犁”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其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
4.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汽化。此过程吸热(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非晶体熔化时放热
B.扇扇子是通过加快汗液的蒸发而使人感到凉快的
C.高压锅可以使锅内液体的沸点降低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归纳总结: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图象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解题的要求有:(1)会根据记录数据绘出温度—时间图象;(2)能根据图象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3)能根据图象确定物体的熔点、沸点,确定物质发生熔化、凝固或沸腾的时间,确定物质在某段时间内所处的状态。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6.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段表明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7.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数据小华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a所示。由图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7℃,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2)小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b、c所示。则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3)分析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要继续吸(选填“吸”或“放”)热。
合作研讨 生成能力
1.对学:
分享独学1—7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
见学生用书。
盘点课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