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课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上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课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07 11:3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并会应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预防近视眼和远视眼。
5.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课堂导学
学习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复习目标,并划记关键词句,明确学习的重难点。,2.针对情景导入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方法指导:判断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不是看光束是会聚光束还是发散光束,而是看光束在原来的基础上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
规律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即物体在焦点以外移动时,像也随之沿同方向移动;,(2)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必倒立,且物与像分居透镜两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必正立,且物与像位于透镜同侧。)
情景导入 引思导学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探究 温故知新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见,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的焦距是10cm。

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C )
A.放大镜    B.幻灯机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3.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4.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就是凸(选填“凸”或“凹”)透镜,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虚(选填“实”或“虚”)像,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电路板(选填“透镜”或“电路板”)。
5.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着(选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实(选填“实”或“虚”)像。
归纳总结:
1.近视眼和远视眼最显著的区别:
(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远处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近处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1)近视眼对光的偏折(会聚)能力太强,所以要用发散透镜(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对光的偏折(会聚)能力太弱,所以要用会聚透镜(凸透镜)来矫正。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6.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ABD )
A.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C )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7.人眼的结构如图所示,近年来时兴一种角膜切割手术治疗近视眼,使患者不用戴眼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激光切割近视眼角膜,使之周围变薄相当于人造凸透镜替代镜片
B.矫正远视眼应让患者戴上凹透镜
C.用激光切割近视眼角膜,使之中央变薄相当于人造凹透镜替代镜片
D.玻璃体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凸透镜
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甲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丁图。
合作研讨 生成能力
1.对学:
分享独学1—8题:(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学成果,用红笔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自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
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寻找老师或邻组支援,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当堂检测 自主评价
见学生用书。
盘点课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