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第17课 中国工农
红军长征
1、战略转移背景
一、踏上转移艰辛路
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红军的壮大,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已经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星星之火 已成燎原之势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红军在反击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失利
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
他们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
用阵地战与优势敌人拼消耗,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
博古、李德的“左”的错误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等
制定违背实际情况的“左倾”战术:阵地战、全面出击、御敌于国门外等
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国民党军 红军 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
1 10万 4万 毛
泽
东
2 20万 5万
3 30万 3万
4 50万 7万 朱德、
周恩来
5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的兴国、宁都等相继失陷,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希望完全丧失。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等决定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突围转移。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红军主力86000多人,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湘西进军,开始长征。
2、战略转移开始
江西瑞金
1).时间:
2).出发地点:
3).前期情况:
1934年10月。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第一道封锁线(“钢铁封锁线”):江西安远和信丰间粤军陈济棠设的。(陈济棠与红军已达成协议,让出一条20公里宽的通道。21至25日红军顺利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
第二道封锁线:湖南的桂东、汝城至广东的仁化、城口一线。11月8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湘粤边界粤汉铁路的良田至宜章之间。11月15日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减员2.4万人。
第四道封锁线:40万人在湘江两岸设下埋伏。11月29日至12月1日湘江血战。红军剩下3万多人了。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烈士纪念碑园中的群雕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1934年11月,湘江之战打响。昔日平静的河面被炸弹的轰响,飞机的嘶鸣,红军冒着枪林弹雨愤然前行。无数的战士倒了下去,在敌机轰炸之下,一个弹坑旁躺着10余具尸体,红军依然坚定西进。血染湘江也在所不息。最终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央正确领导。
二、遵义会议迎曙光
1935年1月
遵义
遵义会议
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共诞生
(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4年
14年
转折点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四渡赤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雪山草地闯禁区
突破湘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强渡乌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
红军四渡赤水渡口之一二郎滩
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的22勇士
红军走过的雪山
小辣椒, 闪红光, 行军锅, 响叮当。 一道道悬崖头上横 一条条深谷脚下躺 时而狂风卷飞雪, 刺骨凉, 氧气薄, 憋得慌。 有个战友倒下去,
眼晴似合又似张——同志们,莫悲伤, 踩着我肩继续上! 埋战友, 更悲壮, 裹腿布, 绑又绑。 誓同蒋匪斗到底, 三座大山全扫光, 围追堵截奈我何, 踏破雪山向前方!
有个战士倒下去……
红军走过的雪山
采把野韭菜充饥肠
过了雪山过草地, 草地一片野茫茫。 无人烟, 没村庄, 风嘶吼, 苍穹黄。 吃了皮带吃皮鞋, 只见粮装底朝上。 野韭菜花, 草中藏, 忙采摘, 充饥肠。 革命吃得千般苦, 再辣再涩也觉香。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陕北吴起镇会师:
(2)甘肃会宁会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1936年10月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和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一方面军
吴起镇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会宁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三十二军。1934年8月开始长征,部队1.7万多人。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
红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近8万人。1935年3月,第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张国焘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
会宁会师楼
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占总数的87%,其中:元帅9位,大将8位,上将48位,中将157位。
——《数字看长征》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就焕然一新了。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陕北会师 1935年10月 (吴起镇)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结果:
经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堂小结
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以苦为乐、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