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08 10:20:13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原卷)
一、单选题
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是()
A. 河谷地带地形平坦 B. 光照充足 C. 海拔低,气温高 D. 有灌溉水源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别是()
A. 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C. 西欧平原青藏高原 D. 亚马孙平原青藏高原
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B.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C. “玉米黄,红高粱,大地笼罩青纱帐”是西北地区风光景色 D. 青藏地区“高寒”,热量不足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把时间安排在7月至9月,并准备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氧气包等物品.小明考察的目的地可能是(  )
A.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D.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安第斯山脉 C. 落基山脉 D. 阿特拉斯山脉
图中与所对应的民族的搭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A—维吾尔族/ B. 图B—傣族/ C. 图C—朝鲜族/ D. 图D—藏族/
在青藏地区形成河谷农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河谷水资源丰富 B. 河谷土壤肥沃 C. 河谷地势较低,热量较丰富 D. 河谷地形平坦
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两地气温却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低不同 B. 所处经度不同 C. 海陆位置不同 D. 人口多少不同
读乐乐游览线路图,回答问题。
乐乐发出的下列微博信息,正确的是( )
A. 沿线路①领略了天山热带雨林风光的美丽 B. 沿线路②看到了西耕东牧的差异 C. 沿线路③看到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D. 沿路线④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青稞飘香
下列博文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甲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 B. 乙地的采茶歌曲委婉动听 C. 丙地冰川广布牦牛成群 D. 丁地的烤全羊味道纯正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的原因是(  )
A.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B. 地势高,土壤肥沃 C.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 气温低,没有病虫害
图1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福建某班级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图2是他们在微信群中的聊天记录。读图完成问题。
/
/
图1中甲、乙区域分界线附近的山脉是( )
A. 天山 B. 阴山 C. 南岭 D. 秦岭
福建省属于图1中的( )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四位同学描述的特征与图1中的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小华—甲 B. 小明—乙 C. 小龙—丙 D. 小玲—丁
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某山山脚下气温为22摄氏度,山顶气温为16摄氏度,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 600米 B. 666米 C. 1000米 D. 2000米
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唐古拉山脉 C. 柴达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地广人稀的地区,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B. 青藏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 都是以畜牧业为主 D. 西北地区邻国众多,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
A. 太湖 B. 青海湖 C. 鄱阳湖 D. 洞庭湖
我国青藏地区有一座城市,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日照时间,这么多的日照时间,称它为“日光城”并不过分。据此完成下题。
从该城市所在的位置考虑,该城市有着丰富的
A. 太阳能资源 B. 煤炭资源 C. 石油资源 D. 水资源
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土壤肥沃 B. 地形平坦 C. 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D. 有丰富的灌溉水源
二、综合题
如图,读“青藏地区群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所示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______ ,主要形成原因是 ______ . (2)图1中铁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______ 铁路. (3)从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本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因是 ______ . A.太阳能??????????B.石油??????????????C.煤矿????????????D.铁矿 (4)图2是小云到该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它位于图中①②③三座城市中的 ______ . (5)下列属于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______ A.绿洲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节水农业.
读图1“青藏高原略图”和图2“黄土高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 (1)A是______山脉,B是______山脉。 (2)两大高原都有流经的河流是______;该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水文特征的显著变化有______。 (3)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为______;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两大高原生态环境都十分脆弱,说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可采取的治理措施:生态问题______; 治理措施______。

/
人教版八下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单选题
青藏地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原因是()
A. 河谷地带地形平坦 B. 光照充足 C. 海拔低,气温高 D. 有灌溉水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业。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豌豆等作物的生长。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别是()
A. 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 C. 西欧平原青藏高原 D. 亚马孙平原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和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B.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 C. “玉米黄,红高粱,大地笼罩青纱帐”是西北地区风光景色 D. 青藏地区“高寒”,热量不足
【答案】C
【解析】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主要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其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青藏地区地高天寒,其自然环境特征是高寒,热量不足;“玉米黄,红高粱,大地笼罩青纱帐”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风光景色。根据题意。 故选:C。 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把时间安排在7月至9月,并准备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氧气包等物品.小明考察的目的地可能是(  )
A. 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D.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答案】A
【解析】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缺氧,所以携带物品要以轻便实用为主,减轻登山者的负担,同时尽量携带吸氧用具,以预防高原反应(因缺氧导致胸闷、气喘吁吁等症状);青藏高原大气透明度好,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强,紫外线照射强烈,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可以避免光线过强造成的伤害;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降低,高原上比平原地区气温会低很多,因此要带上羽绒服等御寒的衣物.据此判断张扬考察的地区可能是青藏地区的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故选:A. 青藏高原地势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强,但是由于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很弱,气温低,形成了特殊的高原气候(“高寒”). 利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合理想象出青藏高原的环境特点.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安第斯山脉 C. 落基山脉 D. 阿特拉斯山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被称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其与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全称为科迪勒拉山系。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图中与所对应的民族的搭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A—维吾尔族/ B. 图B—傣族/ C. 图C—朝鲜族/ D. 图D—藏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读图解答即可。读图可得:图A所示的是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图B所示的是傣族的孔雀舞,图C所示的是朝鲜族的跳板运动,图D所示的是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中的摔跤。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在青藏地区形成河谷农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河谷水资源丰富 B. 河谷土壤肥沃 C. 河谷地势较低,热量较丰富 D. 河谷地形平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我国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热量较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两地气温却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低不同 B. 所处经度不同 C. 海陆位置不同 D. 人口多少不同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成都位于我国四川盆地地区,海拔较低,拉萨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由于拉萨海拔高,所以气温比成都低。所以成都和拉萨都位于北纬30°附近,但两地气温却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海拔高度不同,A对,BCD错。故选A。
读乐乐游览线路图,回答问题。
乐乐发出的下列微博信息,正确的是( )
A. 沿线路①领略了天山热带雨林风光的美丽 B. 沿线路②看到了西耕东牧的差异 C. 沿线路③看到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 D. 沿路线④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青稞飘香
下列博文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甲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 B. 乙地的采茶歌曲委婉动听 C. 丙地冰川广布牦牛成群 D. 丁地的烤全羊味道纯正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可知:线路①经过的天山不会看到热带雨林风光,故A错误;沿线路②东西降水差异大,有了东耕西牧的差异,故B错误;线路③经过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故C正确;路线④自北向南经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没有经过青藏地区,不会看到青稞,故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江南水乡,呈现出小桥流水的景象;乙地位于黄土高原,信天游委婉动听;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冰川广布,牦牛成群;丁地位于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新疆的烤全羊味道纯正。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的原因是(  )
A.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B. 地势高,土壤肥沃 C.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 气温低,没有病虫害
【答案】C
【解析】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本区的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由于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满,单位面积产量比较高. 故选:C.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考查了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图1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福建某班级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图2是他们在微信群中的聊天记录。读图完成问题。
/
/
图1中甲、乙区域分界线附近的山脉是( )
A. 天山 B. 阴山 C. 南岭 D. 秦岭
福建省属于图1中的( )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四位同学描述的特征与图1中的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小华—甲 B. 小明—乙 C. 小龙—丙 D. 小玲—丁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读图1可知,甲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乙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丙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丁是我国的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附近的山脉是秦岭。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考查福建省所属的地理区域。福建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南方地区。读图1可知,甲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乙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丙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丁是我国的青藏地区。那么福建省属于图1中的乙区域。ACD不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读图2可知,小华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小明描述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小龙描述的是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小玲描述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结合图1分析,四位同学描述的特征,小明描述的地理特征与图1中的区域搭配正确。ACD错误,B正确。故选B。

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下列对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D.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答案】A
【解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所以A选项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天气特征;“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故选:A。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很多诗句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某山山脚下气温为22摄氏度,山顶气温为16摄氏度,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A. 600米 B. 666米 C. 1000米 D. 2000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海拔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山地海拔的升高会降低,一般来讲,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题目中山脚下温度是22℃,山顶温度为16℃,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22℃-16℃=6℃,用气温差除以0.6℃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6℃÷0.6℃×100=1000米,由此得出山脚和山顶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唐古拉山脉 C. 柴达木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答案】C
【解析】我国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其中柴达木盆地因矿产资源丰富被叫做“聚宝盆”;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山脉环抱的封闭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等都很有名,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故选:C. 依据我国四大盆地中柴达木盆地的情况来解答此题. 考查了柴达木盆地被叫做“聚宝盆”的原因,常见的基础题.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地广人稀的地区,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B. 青藏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 都是以畜牧业为主 D. 西北地区邻国众多,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征。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资源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A正确;青藏地区海拔高,冰雪融水多,该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B正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C正确;西北地区邻国众多,植被稀疏,土地荒漠化严重,D错误。故选D。?
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
A. 太湖 B. 青海湖 C. 鄱阳湖 D. 洞庭湖
【答案】B
【解析】青海省的名称来源于青海湖。青海湖面积为4 34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湖面海拔3 194米。 故选:B。 青藏高原多咸水湖,是中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海湖属咸水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 考查我国主要湖泊的分布,要理解记忆。
我国青藏地区有一座城市,每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日照时间,这么多的日照时间,称它为“日光城”并不过分。据此完成下题。
从该城市所在的位置考虑,该城市有着丰富的
A. 太阳能资源 B. 煤炭资源 C. 石油资源 D. 水资源
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土壤肥沃 B. 地形平坦 C. 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D. 有丰富的灌溉水源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由于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所以拉萨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A对,BCD错,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青藏地区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区的原因。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温较高,风力较小。ABD错,C对,故选C。

二、综合题
如图,读“青藏地区群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所示地区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______ ,主要形成原因是 ______ . (2)图1中铁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______ 铁路. (3)从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本地区主要的清洁能源因是 ______ . A.太阳能??????????B.石油??????????????C.煤矿????????????D.铁矿 (4)图2是小云到该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它位于图中①②③三座城市中的 ______ . (5)下列属于本地区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______ A.绿洲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节水农业.
【答案】高寒;海拔(地势)高,气温低;青藏;A;③;C
【解析】(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图1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形成高寒的气候特点. (2)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沱沱河沿、安多、那曲、当雄,西至拉萨,全长1 956千米. (3)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5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4)图2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高117米,长400余米,宫殿依山垒筑,楼群鳞次栉比,殿堂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和灵塔.相传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至今仍是藏族人民崇佛礼佛的圣地和③拉萨市的象征. (5)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故答案为:(1)高寒;海拔(地势)高,气温低;(2)青藏;(3)A;(4)③;(5)C.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相一致,青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温低,所以其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 考查青藏地区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读图1“青藏高原略图”和图2“黄土高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 (1)A是______山脉,B是______山脉。 (2)两大高原都有流经的河流是______;该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水文特征的显著变化有______。 (3)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为______;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两大高原生态环境都十分脆弱,说出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可采取的治理措施:生态问题______; 治理措施______。
【答案】昆仑;太行;黄河;含沙量增加;高寒;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风速较小;水土流失;植树种草、在缓坡地带修建梯田等
【解析】(1)读图可得,A是昆仑山脉,B是太行山脉。 (2)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都被黄河流经,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含沙量增加。 (3)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为高寒,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该地区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风速较小。 (4)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是植树种草、在缓坡地带修建梯田等。 故答案为:(1)昆仑;太行;(2)黄河;含沙量增加;(3)高寒;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风速较小;(4)水土流失;植树种草、在缓坡地带修建梯田等。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区。 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