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说课)(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说课)(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6-08 17: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说课)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中国的水资源》,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说教材】《中国的水资源》是对上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接续。广义的水资源是地球上所有的水源,狭义的水资源就是淡水资源,本节所讲的就是狭义的水资源。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两大重点内容,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水资源的利用”。“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教材首先从空间和时间这两个方面入手,对水资源的分布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地降水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上一章《中国的干湿地区》地图,重点学习干湿地区与降水量的关系。“水资源的利用”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南水北调与水电站的分布。学生看两幅地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图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Xxyw / Yd / " \t "_blank )比较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2、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通过南水北调、水电站的分布两幅地图使学生了解解决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以及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资源分布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Kcgg / Hdkc / " \t "_blank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3、通过读图和分析地图,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关注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任务重,两幅地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二、【说教法】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比较教学法:通过对地理知识(水资源的分布、南水北调、水电站的分布图等)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概况。
2、读图提问法:教学中采取读图提问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使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读图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探究训练、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当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说程序】组织教学:
[导入]教师收集黄河流域或者遭受旱灾地区旱情的图片或录象资料,指出水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水资源不足却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面对水资源不足,我们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水资源。(实际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导学]
[创设情境]我们已经学过《中国的气候》一节,我们一起读“中国的降水量分布图”,能对我国水资源状况作出怎样的判断?(提出疑问,启发学生,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接触《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状况》一图。)
阅读课文图示,总结出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联系实际,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
[知识运用]课件展示“中国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图”,让学生找到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悬殊的原因。联系实际,学生总结,我国水资源为什么季节分配不均?
[过渡]正是由于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配不均,所以就有了我国水资源的各种不同利用方式。
仔细观察课本P69、P70的两幅不同水资源的利用图。让学生从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不均总结出采用了何种利用方式,讨论后归纳完成表格:(比较、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表格一目了然,让学生轻松学习)
水资源不足的原因 解决措施
空间分配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配不均 兴修水利工程
水污染、水浪费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指导学生读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图,说明水电站的位置并记住主要的水电站的名称。
明确:划分为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水系。
〔课堂活动〕学生观察地理图册,找出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
注意:本课可让学生自己收集工程名称,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课后活动〕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分布状况。采用了何种方式解决水资源的分布不均。
[探究活动]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状况。
2、了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3、分组活动怎样看地图,辨别各种跨流域调水的名称?看哪一组观察的全面、详细
〔整理探究结论〕:A.引黄济青 B.引滦入津 C.引滦入唐
D.南水北调(A)把黄河水引入青岛
(B)把滦河水引入天津
(C)把滦河水引入唐山
(D)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华北、西北
线路一:西线
线路二:中线(丹江口水库)
线路三:东线(最容易实现)
〔课堂活动〕学生总结并画出南水北调三条输水路线。(15分种左右,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利用板书提纲,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略)选择题难度适中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适用于大部分学生。
二、读图题:(南水北调路线图略)
1.填出三条输水线路名称A:----------B:----------C:---------- 
2.相关的河流名称A:----------B:---------C:-----------D:-----------(水库)
3.三条线路的难易程度,原因。
读图题是知识的应用,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有点难度重点讲解。
[作业]1、收集跨流域调水的名称。2、自绘一张中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图。
[板书设计]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1、 地区分布悬殊
1、南方面积占40%,却占总径流量的80%以上
2、黄、淮、海河流域面积占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对生产的影响
1、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年际变化大
3、对生产的影响
三、节约每一滴水
1、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2、修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3、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50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