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柳永《望海潮》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泽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三吴的都会,钱塘(特指杭州)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楼阁、房屋高低不齐,约有十万人家。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着沙堤,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钱塘江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
知道宋朝一些传统节日习俗;
2.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
3.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南宋 临安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北宋 开封
1、大都市
城市布局打破坊与市的限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寺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开封大相国寺
经济繁荣
城市商业繁荣
市民阶级壮大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
开封城内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瓦子
勾栏
瓦子内说书
傀儡戏
演杂剧
卜卦
角抵
蹴踘图
吹口哨、舞蹈
吹笛、击节板
宋元时期杂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3、杂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宋代留传下来很多节日,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中秋节
元宵节
端午节
4、传统节日与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春节(宋时称元旦)
同样是源自两宋的习俗,为什么过春节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而缠足的习惯却被人们抛弃了?
缠足是封建社会陋谷,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春节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对待我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议一议: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
城市发展,市民阶级壮大需要丰富的娱乐生活
物质基础
促进发展
二、宋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始于唐,盛于宋,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杰出代表: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宋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豪迈而飘逸
委婉、细腻、
清秀
词风豪放雄大,气势磅礴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剪梅》
《声声慢》《如梦令》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词人 生活时代 风格特点 代表作
苏轼
北宋
辛弃疾 南宋
李清照 两宋之交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二十一岁中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博学多才,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李清照
(公元1084-约1151)
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历城)人。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
破阵子 为陈同甫
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就时代背景考察,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娱之勃兴……为词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条件。
就美学因素考察,诗这种体裁,由于形式过于整齐,有时难免影响了它的表现力……词正弥补了这种不足。它可以用各种长短句或疏或密、灵活多变地表达深长、细腻、丰富的情感。 —《中国文学史》
三、元曲
元曲是散曲、杂剧和南戏等的合称。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选段
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四、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影印版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
体例:
内容:
编著者:
地位:
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
编年体通史
与司马迁《史记》
并称“史学两司马”
北宋司马光
司马迁
司马光
西汉
北宋
纪传体通史
编年体通史
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是我国历史上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作者都秉笔直书、客观记述,评价历史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体例 内容 评价
《史记》
《资治通鉴》
宋元时期
都市文化
都市生活
文化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都
市民生活:瓦子(娱乐兼商业场所) 勾栏(演出场地)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
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
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
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考一考你
1.(2016?湖北咸宁)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2.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杂剧不包括( )
A.说唱 B.杂技 C.歌舞 D.蹴鞠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 )
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
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
B
D
B
4.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5.宋代已经有以下哪些节日( )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B
ABCD
6.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
A 陶渊明 B 王昭君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C
7.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 《声声慢》 B 《资治通鉴》
C 《念奴娇》 D 《窦娥冤》
D
8.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