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培优卷(课件+试卷)答案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培优卷(课件+试卷)答案在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1-08 10:24:37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D
B


A
C


D
A
A



C
A
A



氦气的密度小,
化学性质稳定
氦气
可燃性


没有平视
读数偏大
滴管接触试管
滴管污染









E
C
D
D
A
广口瓶
药匙
镊子
细口瓶
最少量
1—2ml
盖满试管
底部即可
有颜色的为汽油,另一个为水或有气味的为汽油,另一个为水
甜味的为白糖,咸味的为食盐
银白色的为铁丝,紫红色的为铜丝















①无色 ②有特殊气味 ③液体 ④易挥发 ⑤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或具有可燃性)
酒精汽化(或酒精由液态挥发成气态)
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白烟不是二氧化碳
水蒸气

①②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






不正确
(2)先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拿进教室
后将水倒出,静置一会,盖上玻璃片即可。
(3)用矿泉水瓶子进行上面同样的操作,或用注射
器抽取教室内的气体。



化学培优卷(1)
选择题
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
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
闻到刺激性气味,
现有四位同字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
确的是
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
反应
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在蜡烛閎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石蜡物理性质的是
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石蜡燃烧时发岀黄色的光,放岀热量
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φ
4.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
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气体集满后,先将集气瓶拿
再盖上玻璃片
集满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氦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氦气不为人体吸收4
证明呼岀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化学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在量
中加入一些水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30m,接着他倾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
又俯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10nL。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倾出的液
本体积为
B.小于20mL
D.无法断
7.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一切要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均不能在实验室中进
不得口尝任何化学药品
化学实验室必须备有

D.易燃易爆物不能跟其他物质混合存放
化学培优卷(1)
选择题
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
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白玉为床,金作马 D.伐薪烧炭南山中
2.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
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 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 丙同学认为除了② 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 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3. 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叙述属于描述石蜡物理性质的是(  )。
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B.石蜡燃烧前先熔化成无色液体
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放出热量 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 我们曾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过探究,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的气体”
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集气瓶盛半瓶水后,用手堵住瓶口再将集气瓶倒放到水里
B. 气体集满后,先将集气瓶拿出水面,再盖上玻璃片
C. 将集满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D. 可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临时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5. 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活动探究中提出
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6. 化学实验课上,某同学练习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先将量筒放在水平的实验桌上,在量筒
中加入一些水后,他先是仰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30mL,接着他倾出部分液体在烧杯内,
又俯视液面,读到刻度数值为10mL。请你来帮他算算,这位同学实际上往烧杯中倾出的液
体体积为(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无法判断
7.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要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均不能在实验室中进行 B.不得口尝任何化学药品
C.化学实验室必须备有灭火器等防火器材 D.易燃易爆物不能跟其他物质混合存放
8. 张强同学加热2~3mL某种液体,主要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①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②点燃酒精灯 ③加热
④向试管里加入2~3mL某种液体 ⑤盖好试剂瓶,放回原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④⑤①②③ D.④①②③⑤
9. 为防止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发生,下列预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须预防的意外事故 预处理方法
A 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 备氢氧化钠浓溶液直接清洗
B 打翻燃着的酒精灯 备湿抹布用来扑灭火
C 使用玻璃管时划伤手指 将玻璃管口熔圆并备好创口贴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炸裂瓶底 预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或细沙


10. 下列有关仪器用途说法不恰当的是 ( )
A.温度计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 B.烧杯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C.试管用于装配简易气体发生器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二、填空题
11. 由于氢气是自然界中最轻的气体,通常用氢气充气球,氦气比氢气稍重,但性质稳定,不容易燃烧。1999年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该店外挂满氢气球,店的周围站满了入店的人。在拥挤中有氢气球被挤爆,遇到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导致约2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灼伤。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以上事实说明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
(2)从安全角度出发你认为可用________代替氢气填充气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后发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13. 图中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1)图 ①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
造成后果_____________。
(2)图②中的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
造成后果______________。
14. 现有下列一些数据,将正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A.45° B.90° C.2/3 D.1/3 E.0.1g F.0.01g
(1)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准确到____________。
(2)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____。
(3)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在距试管口大约____________处,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__________的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15.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________,块状药品用______夹取。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里。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_______取用;液体通常取________mL,固体只需 ______ __ 即可。
16. 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
(1)水和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糖和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和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酒精由液态挥发成气态),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文字叙述归纳出: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8.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小明提出如下假设: ①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 燃烧时产生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
(3) 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19. 为了测定教室中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教师让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提前收集一瓶教室中的空气,以备上课实验时用。小明从实验室中拿了一只空集气瓶,带进教室,敞口放置了一会儿,盖上了玻璃片。
(1)你认为小明的收集方法正确吗?____________。
(2)请你叙述正确的收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生活中的日用品代替集气瓶来收集教室内的空气,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