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确立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②、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并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角色转换、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表达、交流、反思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美国现代农业的了解,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难点是美国农业带的空间分布区位条件。
三、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2、创设情境教学法
3、对比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分析的方法。
2、指导学生阅读自学的方法。
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上课前请学生收集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关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㈠、导入新课 请学生将课前查阅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㈡、推进新课(板书)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板书)2、社会经济条件(板书)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美国主要的农业带(板书)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一名农场主,要想很好地发展农业生产,你认为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将所讲的条件进行归纳总结,分成两组,引入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展示美国本土位置图,分析美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设问:美国三面临海,降水是不是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呢 引入美国年降水量图,了解美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探讨东部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和西部沿海向内陆急剧减少的原因,出示美国本土地形图和纵剖面图进行分析。学生思考:从水热条件来看,美国哪些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教师展示:“美国本土气候图”和“农业带分布图”小结:美国水热条件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创设冷空气南下暖空气北上情境图和出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北方冷空气可以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甚至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使气温骤降,亚热带作物遭受冻害。为什么冷空气的影响范围如此广大?(探讨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美国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强调: ①、中部广阔的平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②西部高原山地,海拔较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少,适宜发展以牧牛为主的畜牧业。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解答问题1、加利福尼亚州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便捷的交通条件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影响?3、从教材和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美国有哪些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学生解答问题后,对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评价与整合。在小结了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后, 创设情境,展示美国农业生产场景资料,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出示:“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认识美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大致可以分为哪几带?认识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的位置。分四个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农业带:结合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等条件,分析影响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的形成原因。讨论结束后,在屏幕上投影出“美国农业带的位置与生产条件的表格,并引导学生填空。农业带位置生产条件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然后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我们把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叫作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联系实际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与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相比有何异同?出示资料:“乳畜业和玉米带的产量状况”并设问:美国为什么要实现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探讨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和意义。
㈢、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㈣、课堂思考 1、根据美国的自然条件,分析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否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2、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中国农业能不能按照美国的模式发展?
附:板书设计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
棉花带
玉米带
小麦带
乳畜带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市场
交通
政策
技术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
美国农业生
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