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光武中兴。 2、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严重后果。
3、黄巾起义的前因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课文阅读和教师给定材料辩证认识光武中兴,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对比学习,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唯物主义史观,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
教学难点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各类问题,促使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穿越猜谜游戏导入。猜猜我是谁?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我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我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但我后世帝王被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最终失去了政权
与光武帝相关的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揭秘吧!今天我们学习13课东汉的兴衰.从本课标题中两个字便能体现本课的主要内容。
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段历史。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完成课件相关问题。
学生: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教师: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王莽篡权,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这时需要一位有所作为的人来安邦定国,此人就是刘秀,即光武帝。
教师:展示课件,通过相关材料,师生探讨光武帝治理国家的措施。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管理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教师:光武帝的这些措施使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教师: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但是东汉这个王朝到了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呢?观察《陶院落》模型,结合课文64页内容,说说东汉社会存在什么问题?(存在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的存在,从而使东汉开始走向衰落。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
外戚宦官专权
请看下表: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其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通过材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东汉后期什么局面的出现?
学生交流总结:他们即位年龄和寿命对朝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是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中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教师: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00余年,使当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做是自己的奴婢,各地上朝廷贡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质帝。
材料二:汉灵帝被迫称宦官张让为父亲,称宦官赵忠为母亲。其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征暴敛,拍卖官爵,权势无边。导致东汉后期的官吏如狼似虎,搜刮百姓。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总结:地主阶级争权夺利,遭殃是老百姓。外戚、宦官――地主阶级中最腐朽的势力交替专权100余年,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正值这时,东汉后期灾荒连年,真是雪上加霜,广大老百姓再也无法活下去,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
多媒体展示材料:
请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问题:
教师:黄巾起义的背景是怎样的?
学生根据教师上面的讲解进行总结。
教师: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发生在哪一年?提出了什么口号?最后的结果如何?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学生看课本,总结回答。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所造成的黑暗统治时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东汉末年的连年灾荒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领导人:张角。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结果:失败。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瓦解了东汉的政权。
延伸: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地主势力因镇压农民起义而群雄并起,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分裂取代了统一,地方的军阀割据取代了中央集权的皇朝。
课后小结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辉煌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衰落
黄巾大起义---瓦解
军阀割据---灭亡
课堂练习
1、有人说:“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文中的“外戚”是( )
A.王莽 B.刘秀 C.张角 D.光武帝
2、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政权的( )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C.谋权篡位 D.联盟征战
3、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 )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4、刘秀被毛泽东称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实行分封制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农民起义?
2.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他创立了哪一宗教组织?
3.材料中的“甲子”是哪一年?
4.材料反映了这次起义具有什么特点?
课后反思
通过古代王朝(尤其是东汉)升沉兴亡的史实,你觉得今天的中国执政党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在歌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中结束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