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法国
2.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下列有关林则徐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禁烟运动因英国走私鸦片引起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林则徐伟大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④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责任重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3.“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根据歌词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
A. 中法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鸦片战争
4.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主要是因为两次战争( )
A. 对中国的危害相同
B. 都是英国发动的
C. 性质和起因相同
D. 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5.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残酷剥削
②西方列强的侵略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④自然灾害的严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太平天国的都城设在( )
A. 建康
B. 建业
C. 天京
D. 集庆
7.慈溪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提的是
A. 太平军
B. 湘军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8.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着直接的关系(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9.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
A. 俄国
B. 法国
C. 日本
D. 英国
10.“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11.下图中持短枪的外国人形象代表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12.导致如下图中1843年前和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签订
13.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尼布楚条约》
14.《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下列哪些规定出自该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额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
B. 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天津、上海为通商口岸
C. 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D. 割整个香港地区给英国
16.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下列内容不属于该条约的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7.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交战双方是清朝和英国
B. 最后以英国胜利告终
C. 爆发时间为1840年
D.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19.有人说,英法两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 获取大量赔款
B.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 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 割让香港岛
20.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
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在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南京等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给英国。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签订时间
B. 签订地点
C. 内容
D. 危害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曾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
材料二:“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只是为了让俄国得到好处”。 马克思说,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材料三: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夏宫”指的是什么?文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代哪两个国家?
问题二:材料二中“它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这里的“好处”指的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这些好处的?
问题三:图中A、B、C、D四处是俄国侵占中国的大面积领土,请归纳俄国侵占这些领土的条约。
问题四:“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实质是什么?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23.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每年需要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我听见你在低泣。
材料三: 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殖民统治的深重灾难之中?在帝国主义正在形成的19世纪末,这件大事成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信号?
材料四:“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失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比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1) 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绅士指谁?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战争中?
(3) 材料三中“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依据的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这个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4)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迫害,19世纪末掀一场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什么?中国近代史还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是什么?
(5) 材料四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1860-1862年太平军试图攻下上海之时,那里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政权?该文献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指的是什么。
(3)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摘自某清朝大臣
请回答:
(1)这位大臣是谁?
(2)哪一位皇帝派他去禁烟?
(3)派他去哪禁?
(4)禁烟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什么?
(5)禁烟的影响如何?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中涉及的“领土面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不费一枪一弹,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国家。故选C。
2.【答案】D
【解析】林则徐禁烟是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所以①②③正确应选D。而④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责任重大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故选D。
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火光四起、血肉满园可以推断这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焚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火光四起、血肉满园可以推断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合所学推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史实。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点的比较能力。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发动了鸦片战争;1856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军队炮轰广州,挑起故选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进行的侵略性战争,故选C。
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战争费用和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残酷剥削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1846~1850年间,两广地区自然灾害的严重,导致了起义时机的成熟。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1856年,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爆发,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有③的ABD三项。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本题是组合选择题,采用排除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1856年,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在1851年,可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领导的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故选C。
7.【答案】A
【解析】材料描述的内容是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歌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即太平天国军队的简称,该称呼特指从1850洪秀全永安建制到1864年天京陷落期间太平天国领导下的农民军队,被称为红头军,故选A。
8.【答案】A
【解析】林则徐1839年6月3日在虎门硝烟,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所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B、C、D选项与禁烟没有直接联系。所以选A。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58年《瑷珲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俄国;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抢劫并火烧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给中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所以答案选C。
1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条约名称《南京条约》和米字旗可知,南京该条约时鸦片战争中,中英两国签订的,B项符合题意;法国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签订的时《黄埔条约》,俄国和日本与鸦片战争无关,故选B.
12.【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比“1843年前”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导致进口货物税率大幅度降低,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鸦片战争前的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约内容的记忆,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与B、C、D无关,所以选A。
1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各800万两。所以①②③④都属于《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B。
15.【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等。C符合题意;B不合题意;C不合题意;D项割整个香港地区给英国,错在“整个”,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B项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不属于《天津条约》的内容,其他选项均符合。故选B。
1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1840年到1842年之间清政府与英国进行的一次战争,最终英国胜利,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与西方的较量,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故选D。
1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导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ABC和表格信息无关,故选D。
1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ACD项不符合题意中的“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故选D。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地点是南京,影响是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容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故选C。
21.【答案】问题一: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问题二:土地;签订不平等条约
问题三: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问题四:资本主义的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内容叙述的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所以这里的“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国和法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获利最大的国家。
(3)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的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地图上的A区域;《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地图上的B区域;《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地图上的C区域,此区域也包括《北京条约》中的一部分领土;中俄《改订条约》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地图中的D区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成都进一步加深了。
22.【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中国。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不会。它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调停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两个强盗”指英国和法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果园的主人”指中国;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果子”指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表面调停,实则帮凶,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他不会维护中国的利益;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
23.【答案】(1)打开中国市场
(2)英法联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
(3)《马关条约》 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5)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6)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封建制度与腐朽。(2分,合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可知,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2)根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在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所以绅士指的是英法联军;这个事件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3)根据材料中涉及的“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以才出现了材料中的“列强争先恐后地到中国开设工矿企业或修筑铁路”。《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反抗列强对中国的瓜分,19世纪末掀一场的一场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义和团运动; 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抗击了洋枪队。
(5)根据材料四中的时间1900年可知,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反抗,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落后就要挨打,清政府腐朽无能,我们要振兴中华等等。
24.【答案】(1)太平天国。描绘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2)洋枪队。
(3)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大起义。
影响: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原教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析】(1)根据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因此,材料一中的“天朝”是指太平天国。描绘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
(2) 根据材料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近上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因此,材料二中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指的是洋枪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大起义。影响是: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原教材: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但由于中外发动势力的勾结,这次运动是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大起义。
25.【答案】(1)林则徐。
(2)道光帝。
(3)广州。
(4)虎门销烟。
(5)显示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同时鸦片贸易沉重的打击,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叫做则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禁烟第一人,材料内容是林则徐的禁烟主张。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帝时期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林则徐进行禁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州进行禁烟。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烧毁大量鸦片,这一历史事件虎门销烟。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的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同时因为对鸦片贸易沉重的打击,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